為什麼我們會相信陰謀論?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人類多疑的思維,潛意識裡的古怪、偏執、荒唐和瘋狂

為什麼我們會相信陰謀論?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人類多疑的思維,潛意識裡的古怪、偏執、荒唐和瘋狂
定價:350
NT $ 234 ~ 315
  • 作者:羅伯.布萊瑟頓
  • 原文作者:Rob Brotherton
  • 譯者:高子梅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7-03-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355786
  • ISBN13:9789862355787
  • 裝訂:平裝 / 328頁 /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我們天生就有一顆猜疑的心,受制於大腦中一千億個小陰謀家的擺布。」

從西元初年羅馬大火、法國大革命、猶太人大屠殺,
到暗殺甘迺迪、911恐攻、馬航空難、查理周刊事件,
爬梳兩千多年來的陰謀論歷史及大腦內建的心理機制,
理解陰謀論如何從裡到外,持續形塑你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說到「陰謀論者」,你可能直覺認為與自己無關,甚至嗤之以鼻。
但,真的是這樣嗎?

.面對「傳統觀點」,你時常存疑。
.你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都絕非偶然。
.你喜歡聽善惡對峙的有趣故事。
.面對重大的社會事件,你總忍不住想像各種疑點之間的關聯性。
.你有同理心,也願意替他人伸張正義。

只要符合這些描述的其中一項,你就很有可能也曾落入「陰謀思維」裡。
但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其實這個世界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陰謀論者……

▍陰謀論如何影響你我,改變世界?

身為陰謀論心理學權威,作者羅伯.布萊瑟頓在書中首先爬梳了從古代到當代所盛行的各種陰謀論,如何影響了歷史進程──西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大火,竟流傳是由皇帝所密謀;中世紀的光明會是如何造成社會恐慌,進而操縱法國大革命;二十世紀初的反猶太主義如何由陰謀論興起,強大至納粹屠殺猶太人也能獲得合理化;近代的重大國際事件,如美國911恐怖攻擊、法國查理周刊槍擊案、馬航MH370失蹤案……陰謀論也從未缺席過。

他觀察這些陰謀論形成的社會背景、流傳方式,以及不同的陰謀論間在敘事結構上的異同,並深入分析陰謀論擁護者與反駁者之觀點,帶我們理解陰謀論的成因、特性及曾經引發的結果。而也這讓我們好奇--為什麼人會受難以置信、未經證實也無法證實的陰謀論吸引?

▍我們天生就有一顆猜疑的心,受制於大腦中一千億個小陰謀家的擺布
人類在思考上有著慣性與捷徑,雖為我們帶來方便,卻也是陰謀論茁壯的根源--布萊瑟頓接著從心理學切入,結合實驗與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產生陰謀論的心理成因。陰謀論者等於妄想症、偏執狂嗎?會相信陰謀論的人,其實頭腦並不簡單?為什麼心胸開放、有同理心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陰謀論?鼓勵自主求知的社會風氣,為何觸發了陰謀論的生成?網際網路的興起,如何讓陰謀論的成形散布更加容易且快速?除了負面影響外,陰謀論也有正向的一面嗎?

閱畢本書,你會發現自己離陰謀論並未如想像中遙遠,它來自每個人最深的渴望與恐懼,也反映了我們對這個世界和人類的想像。面對陰謀論,我們該做的是拋開心理成見、主動理解,才能隨時審視自己的直覺,避開陰謀論的潛在危險,畢竟我們生來就擁有多疑的思維,我們全都是天生的陰謀論者。

【國內、外各界真誠推薦】

Mr.6劉威麟 網路趨勢觀察家
周偉航(人渣文本)    專欄作家
陳建守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主編
黃囇莉    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鄭凱元 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
鍾子偉 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出現被害恐懼的情緒,這是由於內心的不信任所致。這種疑神疑鬼的情緒,並非現代人獨有的特質,《為什麼我們會相信陰謀論》告訴我們歷史上懷疑與陰謀交織而成的諸般現象。
--陳建守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主編

當我們面對那些無法理解的事件時,大腦自動創造出一套說詞是很自然的事--即使那表示正如布萊瑟頓所說的:「用『我們與他們的對峙』來形塑整個世界」而導致潛在的危險結果。「陰謀論者的數量多到超出你的預期。」他寫道,「或許你還認識其中幾位。搞不好你也是其中之一。」
--《時代》雜誌(TIME)

「會有那樣牽強的信念,要不是頭腦簡單就是極度偏執」,布萊瑟頓為這樣的假設帶來了不確定性……即使我們認為自己的判斷都是奠基於某些證據,布萊瑟頓揭露了心理學上的某些因素,會在我們選擇該相信什麼時左右我們。
--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從光明會、倫敦大火,到51禁區及911恐怖攻擊,布萊瑟頓串起了這些陰謀論的歷史,但他不願意將這些想法的任何一個寫成只是精神錯亂而已。
--《當代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

這本書論述清晰且幽默感發揮得游刃有餘,並收錄了許多奠基於學術研究之上的案例。它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觀點,讓我們理解為何陰謀論會大量存在,以及為何我們必須持續地審視我們的思考。
--《圖書館月刊》(Library Journal)星級評鑑

布萊瑟頓描繪了不足的、矛盾的、純粹湊巧的和不一致的資訊如何使我們看見陰謀和關聯,即使一切都只是子虛烏有,源自於理論本身的貌似可信,以及人類天性對秩序的渴望……即使布萊瑟頓或許無法說服所有信者摘下他們的錫箔帽,這本書也一定能夠讓讀者質疑起自身的世界觀。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鑑

布萊瑟頓的寫作風格可親,甚至有些大膽,而這本書也令人讀得停不下來。這份富有哲思且全面的陰謀論分析,主張對於神秘陰謀的迷信並不新穎也並非不正常,而是受過時間考驗的人類經驗的一部分。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是一份引人深思的分析,也是一本獨具魅力的指南,引領我們對陰謀、真實與虛構進行思考。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專文推薦】

從美國總統大選與民主政治,談談2017最新的陰謀論
--網路趨勢觀察家 Mr.6劉威麟

 為何大家都覺得,一切必有詐?為何我們總覺得,事情沒有表面看起來這麼單純?
 這本書以幽默及淺顯的口吻分析給讀者聽,原來,陰謀論的組成,一部分其實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思考上的缺陷。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就在本書出版之際,全球最熱烈討論(而且還沒有完全得到解答)的陰謀論──2016美國總統大選。
 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前一週,我問過幾個朋友,萬一川普當選,他們可有準備?他們老神在在:「怎麼可能當選?」最不可能的事情,真的發生了。
 自去年11月川普當選至今,已經連續三個月,只要在Google News上面搜尋本書的關鍵字「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跳出來的不是這本書,而是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之間各式各樣的「陰謀論」,各式各樣的揣測與傳聞,試圖要解釋一個至今仍有過半美國人無法釋懷的選舉結果。
 不過,當大家被「陰謀論」搞得雞犬不寧,就又會不小心忽略另一個事實──所謂的民主,其實只是過去350年的產物,人類文明存在的五千年之中的超過95%的時間,並不是民主選舉的。換句話說,與其說有什麼陰謀論來讓選舉往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向走,應該說,民主選舉本身有可能也是一個過渡。
 民主選舉本身,以及我們所了解的一切「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是「沒有陰謀」)的那一塊,本身即將成為歷史、不復存在。真正該思考的,有的時候不是「看起來怪怪」的那一塊,而是我們「已經習慣」的那一塊。那一塊,才真正有可能潛藏了「陰謀」。
 目前我們這一代早就習以為常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政黨政治(bipartisanship),以及傳統媒體,竟然正在快速的變成下一個路易十六,成為下一個被討伐的對象。這不是陰謀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趨勢。
 曾經以「真實」而顛覆霸權、維護人權的媒體,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經變得「不真實」,於是全世界出現了另一大半的人,寧可從網路上獲取半真半假的新聞,對著那些仇恨言語「按讚」,然後讓各式各樣的陰謀論滿天飛。
 我在教網路行銷的時候,已開始推廣一個概念:「行銷人員社會責任」(Market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新概念。這「Social」一字已不只是「社會責任」,而是「社群責任」,也就是說,在社群內的行銷高手,應該扮演網路警察、網路法官及網路記者,以行銷的功力,在網路上講出「政治正確」的口吻,幫助那些在網路上被欺負的人「平衡」一下報導。即便那個人的價值觀你並不認同,身為網路的高手,你不是要當個「正義魔人」,而是要對受傷的人伸出援手,當個博愛的網路新住民。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陰謀論」的過去與未來,或許,也讓我們準備好,以更理性、更清醒的頭腦,面對這個才剛開始17年的21世紀的下一個挑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布萊瑟頓Rob Brotherton
陰謀論心理學的權威,他的博士論文即以陰謀論作為研究主題。他是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講師及客座研究員,在許多期刊如《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懷疑論者雜誌》(The Skeptic magazine)及自己的網站(ConspiracyPsychology.com)上發表了大量文章。目前居住於紐約。

譯者簡介

高子梅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華威葛瑞廣告公司AE、智威湯遜廣告公司業務經理和總監,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模範領導》、《你的第一份經營企畫書》、《說故事的領導》、《預見5種未來科技》、《賈伯斯在想什麼》等書。

相關著作:《世界向東方移動:國家參與金融投資的時代來臨,下一波經濟趨勢大解密:政治角力X 能源供需》《世界咖啡館:用對話找答案、體驗集體創造力,一本帶動組織學習與個人成長的修練書》《學校沒教你卻非會不可,一次就寫出漂亮的經營企畫書:這樣才能獲得老闆賞識、投資者信賴,順利升遷,募到資金》《廚房裡的家教課》《模範領導:領導,就是讓員工願意主動成就非常之事(新封面版)》《波浪行銷:想大賣先學會興風作浪,用虛實整合的直效手法,讓廣大群眾幫你一起做生意》《用關鍵對話終結棘手問題:好主管必須具備的能耐,行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給你的10個思考檢查點》《策略校準:應用平衡計分卡創造組織最佳綜效》《隱系人類:浮誇世界裡的沉默菁英》《管理在管什麼:管人.管作業.管資訊.管資源(新版)》《經營企畫書完全手冊:關鍵問題/撰寫技巧/參考範例(修訂版)》

 

目錄

引言 人心的無底洞

第一章 現在是陰謀論的黃金年代嗎?
第二章 錯誤的陰謀論,何害之有?
第三章 什麼是陰謀論? ——陰謀論的風格分析
第四章 陰謀論思維的心理特質
第五章 偏執狂、邊緣人才會相信陰謀論?
第六章 「無論如何,我都相信」
第七章 「官方」故事——陰謀論的套路
第八章 心理學上的「連連看」遊戲
第九章 人類的「意圖偵測器」
第十章 事情越嚴重,起因就該越嚴重——大腦的比例失真
第十一章 我早就知道了!

後 記 只是凡人

謝 詞
 

內容連載

一九二二年六月一個晴朗的周六早上,將近十一點的時候,德國的外交部長瓦爾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從柏林市郊的家中出發,前往位於市中心的外交部。一如往常,只要天氣好,他就會坐在敞篷轎跑車的後座。幾分鐘後,他的司機沿著兩旁林蔭的國王大道(Königsallee)蜿蜒前駛,這時,一輛暗灰色的車子從小路竄出來,在他們前方突然轉向,把路擋住。兩名身穿皮大衣的年輕人從車窗探身出來,其中一個用一把衝鋒槍朝拉特瑙射擊,後者身中五槍,另一個丟出一枚手榴彈。第三個人是接應的車夫,趁拉特瑙的車子炸飛之際,驅車載著兩名殺手加速離去。拉特瑙當場失血過多死亡。
 
三個禮拜後,警方追捕到兩名殺手。槍手是二十三歲的學生,名叫厄明.肯恩(Erwin Kern),他在與警方的槍戰中身亡。丟擲手榴彈的是赫曼.費歇爾(Hermann Fishcher),他寧可自殺也不願被捕。那時候擔任接應車夫的厄斯特.泰喬(Ernst Techow)已經被警方拘押。他的家人在暗殺事件過後沒幾天,便叫他去自首了。沒多久,泰喬便以謀殺案的共犯身分接受審判。在證人席上,他語出驚人地宣稱,他和他的同謀之所以暗殺拉特瑙,是因為拉特瑙是錫安長老會的成員之一。
 
拉特瑙是在被暗殺前六個月才獲任命為外交部長。當時民眾普遍不滿岌岌可危的威瑪共和國(Weimar),但拉特瑙不僅是在政治上不得人心——同時也是一位猶太人。於是他很快成為各方鎖定的目標,包括右翼人士的抨擊、反猶太主義者的各式詆譭,以及死亡威脅。但說到他涉及猶太人世界裡的陰謀,這謠言追根究柢起來,其實是源於他早年在某篇論文裡寫下的一句話。拉特瑙曾經這樣寫:「三百個人全都彼此認識,他們不僅手握歐洲大陸的經濟命脈,也得在追隨者當
 
中尋找未來的繼任者」。其實他是在批評當時常見的寡頭式商業經營手法。但是對《錫安長老會紀要》的德國出版商來說,拉特瑙筆下所謂的「人」其實就是「猶太人」。他們說他不是在控訴陰暗的商業經營模式,而是在間接暗指可怕的錫安長老會。另外,他們認為,拉特瑙之所以知道長老會的確實人數,唯一的可能是他也是他們其中一員。泰喬在審判過程中說,拉特瑙之所以必須死,是因為「他自己已經承認,並且誇稱自己也是三百名錫安長老會成員之一,他們的目的和目標是要讓全世界都受猶太人的支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7
    $234
  2. 新書
    79
    $276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79
    $277
  5. 新書
    79
    $277
  6. 新書
    79
    $277
  7. 新書
    81
    $282
  8. 新書
    85
    $298
  9. 新書
    85
    $298
  10. 新書
    88
    $308
  11.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