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三人稱的側面報導,
也不是遠距離的採訪評論。
第一本、第一手親身涉險、參與的逃難紀實!
德國記者與奧地利攝影記者喬裝難民
深度報導敘利亞難民在逃什麼、怎麼逃、逃去哪的揪心之作!
★繁體中文版獲得原書未公開照片授權!
★難民逃亡地圖大公開!帶您踏上難民的血淚路
敘利亞悲歌早就不是統計數字能說明和掌握的,
聯合國從二○一四年初便不再對(難民)死亡人數進行統計。
你對難民的想像是什麼?
戰亂、貧困、弱勢、海灘上的幼童遺體、歐洲治安騷亂的來源,這些媒體傳遞給我們的詞彙與圖像,是否就足以建構「難民」這個龐大群體的定義?
德國記者沃夫岡‧鮑爾與奧地利攝影師史丹尼斯拉夫‧克魯帕爾,喬裝成難民,混進從埃及出發逃往義大利的偷渡團。在這段嘗試渡過地中海的驚險旅途中,他們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偷渡者的背景: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拋家棄子、放棄成功的事業也要偷渡至歐洲?難民們的偷渡首選國家是哪裡?不成功的偷渡是否真的只有死路一條,成功的偷渡是否又真的是幸福未來的保證?
除了難民本身,作者也以親身經歷描述了人蛇集團的運作模式,並且控訴更高層級的歐洲政府,如何以慈善的臉孔在國際媒體上亮相,同時又用殘酷的行政手段將難民扼殺在地中海裡。
透過這本逃難紀實,作者讓「難民」脫離「被報導者」的身份,得到了為自己發聲的機會。
「兩德統一前,在柏林圍牆邊被射殺的東德難民,五十年間共有一百二十五人。柏林圍牆曾被民主國家、自由世界譴責為不人道的的象徵。但歐洲各國在冷戰結束後卻自己築起了一道道有形的、無形的圍牆,截至二○一四年初,已導致近兩萬名難民無辜喪命。其中淹死地中海的尤多。地中海儼然世上最危險且奪去最多人命的海域。
我們常說地中海是孕育歐洲的搖籃,如今它卻成了吞噬最多人的海域,成了上演最慘絕人寰之悲劇的舞台。」──作者 沃夫岡‧鮑爾
名人推薦
林育立(駐德國際記者、《歐洲的心臟》作者)
周軼君(端傳媒國際新聞部主任、《拜訪革命》作者)
陳思宏(旅德作家、《叛逆柏林》作者)
廖芸婕(國際獨立記者)
國際媒體推薦
●「這本書包含的不只有細節,還有憤怒。」──獨立報
●「一本令人嘆為觀止的報導文學……這本書並不厚,但卻令人震驚。作者在報導文學中加入了人與人之間緊密的連結以及他們的命運。另一方面,這本書中也是一份指控:鮑爾認為歐洲以及(德國的)聯邦政府因為他們的無所做為而激化了這一連串的痛苦。『憐憫』是最貼近這本書的詞語,除此之外無話可說。在作者的筆下,關於難民命運的豐富敘述讓難民得以為自己發聲。」──明鏡日報
●「地中海裡的死者在字裡行間陪伴著我們,當我們能對書中主角感同身受時,這樣的報導文學就是成功的。身為一個讀者,我們真心希望這群難民能成功,但身為一個公民呢?這個令人焦慮的問題,就是這本書的威力所在。」──德國文化電台
●「一份真實的記錄,同時也是充滿激情的人道主義呼籲。」──西南報社Südwest Presse
●「本書揭露了被媒體及政客掩蓋的事實。」──奧地利廣播集團ORF
●「作者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手法描述了那些希望到達歐洲的人需要經過的障礙與掙扎。」──亞琛報
●「這本書包含的不只有細節,還有憤怒。」──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