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學自陽明處脫胎後,逐漸發展變化,在後學處發酵出各具特色的理論,也掀起多次王門內部辯議。對此現象,迄今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然當中江右學者王塘南卻較少為人注意,並且往往受到質疑。
塘南為陽明再傳弟子,面對王門爭論,試圖提出一套創新的良知學詮釋,調和分歧。本書旨在重新疏解塘南文獻,幫助其建構哲學體系,期能彰顯塘南良知學詮釋的特徵與意義,並對其在中晚明良知學發展脈絡中的定位與價值,提出評議。
書中將分析塘南如何在其系列主張中,縝密地轉化陽明良知學內涵,提出新解,從而在當時「見成」、「歸寂」兩大詮釋立場下,開啟新的學術路向,引領蕺山學的興起。同時,亦將通過方法論的反思,嘗試回應當代研究者給予塘南的詰難,為當代經典詮釋活動提出一些不同思考。
目錄
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現有研究成果展示與分析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塘南的本體論思想
第一節 性為一切存在物的存在根據
第二節 性為生生之氣的本體
第三節 性為人所稟賦的至善之性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工夫論的實踐根據
第一節 心性情關係
第二節 心的涵義
第三節 知的涵義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工夫論的實踐架構
第一節 基本關懷
第二節 初始的為學方法
第三節 工夫理論的內涵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從當代詮釋理論探討塘南思想的特徵與意義
第一節 牟宗三宋明理學詮釋的內涵
第二節 檢討牟宗三對於塘南思想的理解
第三節 塘南思想所展現之良知學發展路向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陳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一種詮釋學理論的思考向度
後記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現有研究成果展示與分析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 塘南的本體論思想
第一節 性為一切存在物的存在根據
第二節 性為生生之氣的本體
第三節 性為人所稟賦的至善之性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工夫論的實踐根據
第一節 心性情關係
第二節 心的涵義
第三節 知的涵義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工夫論的實踐架構
第一節 基本關懷
第二節 初始的為學方法
第三節 工夫理論的內涵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從當代詮釋理論探討塘南思想的特徵與意義
第一節 牟宗三宋明理學詮釋的內涵
第二節 檢討牟宗三對於塘南思想的理解
第三節 塘南思想所展現之良知學發展路向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成果陳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一種詮釋學理論的思考向度
後記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288
-
新書95折$304
-
新書95折$304
-
新書95折$304
-
新書95折$304
-
新書95折$304
-
新書95折$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