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隱藏在標籤下的珍貴天賦
《尋找雨兒》的主角名叫蘿絲,十二歲,對同音字詞、質數與規則有超乎常人的固著特質。她這些習性擾亂了人之常情,儘管她所說的話皆有事實根據也毫無惡意,卻常淪為被同儕取笑與欺凌的對象。
在現代社會,她被貼上「高功能自閉症」的標籤。雖然「症」這個字看來像是生理缺陷或大問題,不過我們周遭多少都有這樣的人。事實上,他們存在的歷史很久遠了,反倒是人類對於他們的認知很淺薄,並且不斷修正中。過去,他們被視為怪咖,後來因精神醫學興起,他們一度被視為無可救藥,被人送到精神病院或安置所隔離起來。
然而,具人道精神的研究者在攤開歷史陰暗的皺摺後,發現人類在科學、科技或藝術的發展中,諸多耀眼的突破正是由這些異於常人的怪咖致力而成。有些怪咖在社會化時幸運的繞過歧途,免於被人群排擠與唾棄的傷害,甚至被稱為天才,留下特殊貢獻,這當中的關鍵,就在於他們的父母與老師怎麼看待、教育與欣賞他們。
其實,他們像是來自同一個遠古部落的子孫,散落到不同地域去延續他們身上古老而獨特的基因,幸運者的生命獲得充實也豐富了他人,不幸者則淪為弱勢。近二十多年來,幾部藝文作品,如一九八八年的美國電影《雨人》,或二○○三年英國少年小說《深夜小狗神祕習題》大規模的讓世人理解這群人的處境。
看得出來,《尋找雨兒》的作者安.馬汀想做的更多,她訴求的讀者年齡更年輕,主角以第一人稱說出自己的故事,讀者不但更能同理她「怪異」背後的原因,同時也看到每個角色在磨合的掙扎中,因為不放棄一絲善意得以往好的方向前行。原本被視為「障礙」的問題不但可以改變,也能扮演好積極參與社會的角色。
由於作者的換位思考經過真誠的揣摩,她在蘿絲固著的喜好,以及不喜肢體碰觸、難以理解他人情緒等特質上,敘述風格看似冗長,但實則有著縝密脈絡。讀者從中可以重新定義像蘿絲這樣的孩子跟周遭事物的互動,包括她與同學、動物及家人的關係中,看到更多全新觀點與可能的價值。
這些獨特生命的溫度,是經由周遭良善的互動而加溫發亮的。如果我們洞悉這些光彩從未在人類發展上缺席,我們將懂得轉換缺陷的眼光,看見並珍惜這些古老的遺產與天賦。
文/兒童文學工作者幸佳慧
推薦序
尊重差異,也珍惜自己
曾經在雜誌上讀到這麼一段話:「醜陋的建築不會倒,地基不穩的才會……」,雖然談的是營造工程,對應於家庭和學校教育卻同樣發人深省。如果沒有真正的理解,愛與關懷將如同矗立在不穩定地基上的建築,無論宏偉或素樸,都有倒塌的風險。一般孩子尚且需要師長同儕的理解,有特殊需求(或者大家較熟悉的說法──身心障礙)的孩子更是如此。
因此,對我來說,以身心障礙孩子為主角所創作的繪本、小說,就像點點星光,為教育開展出一片美麗的天空。相信透過這樣的閱讀,將有更多大人小孩發現自己心裡柔軟的角落,不只能對身邊的特殊孩子展現真實的同理心,也更能悅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在懂得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學會了珍惜自己的生命。
在這些閃爍的星星中,紐伯瑞獎得主安.馬汀所創作的《尋找雨兒》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顆。作者以緊湊動人的情節、真摯如實的描繪主角在人際社交上的困難,以及固著窄化的行為模式,引領讀者深刻體會亞斯伯格症孩子所面臨的種種挑戰。然而,貫串全書的幽默風格、詼諧文字,讓讀者無須背負太沉重的心理負擔。
此外,作者對主角蘿絲的性格塑造,更在讀者腦海裡留下難以忘懷的影像。特別是蘿絲對狗狗「小雨」的愛,以及堅持做對的事情,而決定將「小雨」送還原本主人的橋段,相信每位讀者都會為之動容。
《尋找雨兒》帶給我的另一個感觸,是作者對失能父母的悲憫與寬容。蘿絲的單親爸爸雖然無法克服自己衝動、酗酒的問題,但仍勉力撐起單親爸爸的責任,即使無法理解蘿絲的內心世界,仍努力去愛這位特殊女兒。當我讀到蘿絲的爸爸在自覺無法扮演好父親角色之後,決定離開,將蘿絲託付給懂她、愛她的叔叔時,雖然對這位父親有極大的悲憫,心中仍不免唏噓,多期望天下父母都能像威爾頓叔叔一樣,擁有善解孩子的心,為孩子營造可以安心長大的環境。
一個社會偉大與否,不在於它累積多少財富、擁有多少宏偉建築,而在於它對差異有多深刻的尊重。我深深相信也殷切期盼,《尋找雨兒》能讓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理解、關愛,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協助與支持。
文/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
推薦序
用他們的雙眼看世界
《尋找雨兒》的主角蘿絲,是一個有亞斯伯格症的小女孩。亞斯伯格症患者有輕度自閉症的特質,比方說,無法正視對話者的眼睛、不懂得察言觀色、不懂得開玩笑、聽不懂弦外之音、不會找話題,當然,也就不擅長經營人際關係。
這類的孩子對於某一件事情著迷時,固著性會非常高。就像蘿絲,她非常喜歡研究「同音字」和「質數」。因此,她有一張長長的列表,上面記載了她想到的所有同音字。當她遇到陌生人的第一件事,就會先觀察對方的名字是不是有同音字(比方「蘿絲」和「螺絲」),再算算對方的名字有幾劃,是不是「質數」?
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也較不擅長表達感受;只要一緊張或是焦慮、日常生活的步調或規範超出他所習慣的狀況時,就會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展現。比方這本書裡的蘿絲,她一緊張就會開始數「質數」:2、3、5、7、11;壓力超過她的心靈負荷時,她就會失控的尖叫或是敲打自己的頭。每到這時,她的專屬助理老師就需要帶她到走廊去冷靜下來──到這裡,不禁羨慕國外的小朋友,因為在台灣,「亞斯」的孩子目前尚未有這種待遇,有時甚至還會遭受老師的排擠。
此外,蘿絲對聲音極度敏感,因此她很容易因為我們一般人忽略的微小噪音而感到焦慮、分心。「亞斯」的孩子目前在台灣比例也不少,就跟蘿絲一樣,這類特殊行徑,常讓他們在學校遭受異樣的眼光。
然而,蘿絲家裡只有一個冷淡不愛講話的爸爸。工人爸爸童年長期被家暴,不懂得怎麼跟孩子相處,幸好蘿絲還有一位疼愛她的叔叔,常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帶來溫暖。此外,就是小雨了!這隻小狗,是她最大的依靠。 但是,一場暴風雨後,小雨失蹤了。在找尋小雨的過程中,蘿絲逐漸發現了一個令人難堪的祕密……
全書以第一人稱寫作,作者對於特殊兒童的心理、處境有許多細膩的刻劃。不論是蘿絲與父親、叔叔、小雨之間的點點滴滴,或是學校中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再再令人感同身受,彷彿我們已經化身成為蘿絲,正從她的眼中讀取這個世界。
《尋找雨兒》情節精彩,文字淺顯易懂,能讓讀者進入亞斯的世界,充分瞭解小孩。此外,藉由本書的閱讀,讓孩子瞭解同音字的概念及中文同音字的特性,也是一項很有趣的事!
文/親子專欄作家陳安儀
推薦序
故事心柔軟心
故事總有神奇的力量。
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相信的故事,也都在寫著自己的故事。
《尋找雨兒》裡的主角是名叫蘿絲的十二歲女孩,她為自己訂下了許多規則。例如,她有固定的作息時間、相信質數能帶來好運,而且特別喜歡同音字。根據醫生的診斷,蘿絲是一名「亞斯伯格症」患者,但學校裡的同學們卻只覺得她是一個難以相處的「怪胎」。回到家,獨自撫養蘿絲的父親不時酗酒失控,只有小狗──小雨是她唯一的依靠。
在還沒有「亞斯伯格症」這個名詞時,他們常被認為是「怪咖」、「怪癖」或「不合群」。最近幾年有「疾病光譜」的概念,在許多精神疾病的診斷裡出現「亞斯伯格症」是屬於比較輕度的自閉症,他們的功能一切正常,只是有情緒及社交上的障礙。
他們的普遍症狀是社交及溝通上的廣泛性異常、異常局限性的興趣及高度重複性的行為。而他們所欠缺和發展遲緩的是「準確理解他人的情緒」,「適當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並「將表情的細微差異傳達給他人的能力」。因此多數亞斯伯格的人常常會覺得他們無法得到周圍世界的準確理解。
而一般人也常會覺得難以理解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理解。這是需要時間彼此包容學習的。
在蘿絲的家庭裡,獨自撫養蘿絲的父親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狀況,對於學校及老師的協助也都一味逃避;幸而有威爾頓叔叔在蘿絲成長路上一直支持並適時引導她,提供她身心安定的力量。
在哈特福小學,有庫瑟兒和萊普樂兩位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上時時提醒協助她,讓她在社交上點點滴滴進步。在歷經重重困難的過程中,無意間得知小雨原來是有主人的,在終於找回心愛小雨的同時,蘿絲幾乎也「準確理解到那家人失去小雨的心情」,而決定要勇敢的找到小雨的前主人,再次承受失去小雨的痛苦。
人和人相處的爭執也常發生在不能彼此理解包容,不是只發生在「亞斯伯格症」患者身上。透過蘿絲──正直坦率,堅持做對的事,展現生命成長力量──的故事,希望我們在面臨人際關係難題時,都能多些自省與覺察,給彼此多一點溫暖的關注,社會將會多一點和諧的正能量。
就如《願故事力與你同在》作者盧建彰所說:「故事是說給人聽的,故事也是人說的,也許,你得先成為一個人,像樣的人。當然,故事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懂得歡笑懂得悲傷懂得憐憫懂得自在……」
故事總有神奇的力量,在溫暖故事中成長的我們,是幸福的!
文/閱讀典範教師劉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