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我跟Melody認識多年,她的兩名女兒都是由我丈夫接生的,彼此緣份可算不淺。
在我心目中,Melody形象百變,身兼多職,既是病理專科醫生、兩女之母,又是專欄作者,更是美食專家,我們一眾「有醫食」群組成員,常蒙她與飲食界丈夫Eric的照顧,飽嘗口腹之欲。這麼一位嬌滴滴的女性,卻精力充沛,多才多藝,她的能幹實在讓我佩服。
不時在Melody的臉書看到她上載的照片,一家四口樂也融融。Melody與Eric一直悉心培育女兒,親子關係甜蜜,旁人如我,亦能感受他倆從親子經驗中所得到的喜樂與滿足。
相對於醫生而言,家長這終身職業並沒有任何專科可讀,五花八門的親子資訊,或權威人士的經驗,也不見得能完全適用於個別家庭,一切都需要夫婦認真的摸索,學習如何當個稱職的父母,以行動去印證自己的育兒想法與信念。
不論西醫中醫,診斷病情講求「望、聞、問、切」,這原則也許亦適用於教養子女方面。「望」是指要細心觀察,了解孩子的個別需要與特質;「聞」就是耐心聆聽,了解和接納子女的心聲;「問」,是常關心孩子的生活與行為,多溝通;「切」是把脈的意思,喻意父母需要緊貼時代的脈搏,掌握新一代的文化,以便跟子女的溝通更順暢。
在這書中,Melody以流暢的筆觸,跟讀者分享在職母親的酸甜苦辣,字裡行間流露真摰情感,也洋溢著她一貫的輕鬆幽默,看後令人會心微笑,心頭溫暖。
誠意推薦此書給各位家長與準父母,就如何在教養方面進行「望、聞、問、切」,相信Melody所寫的,能為您們帶來一點啟示。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執行總監
范瑩孫醫生太平紳士
序二
為人母親十載,為人女兒亦已數十,所謂育兒心得,多圍繞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八字。小時候經常嫌自己父母嘮叨,媽媽每件事情都重複不下十次,自己例牌不領情,且不勝其煩;到了自己身為人母,才發覺小孩子都有選擇性失憶,關乎吃喝玩樂的,你休想「側側膊」,他們會提醒你不要「走數」;關乎行為舉止的,他們的記憶力竟忽然變得比金魚更短暫,有時真的不知道他們究竟是真失憶抑或是假失憶,總要不斷重複一百幾十次,他們仍然「詐傻扮懵」。跟小孩子相處,真有如無止境的博弈,他們有時可愛得像小天使,有時卻邪惡得如小魔怪,難怪有人比喻小孩子是天使魔鬼混合體。
時代不同,每位父母觀察事物的視野和角度也不盡相同,越是親力親為,越有百般滋味。作為父母的翻版之作,孩子的舉手投足,有時會令到我們忍俊不禁、啼笑皆非,從其行為舉止不難看見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成為反面教材,反躬自省。父母必須為孩子以身作則,尤其當今亂世,很多人未努力過就妄想一步登天,年紀輕輕終日不務正業,不勞而獲竟然榮登人生最偉大夢想;三十歲前成功買樓上車,更已淪為生命的全部;踐踏別人以抬高自己、不懂感恩、只懂四處炫耀的井底之蛙比比皆是,連「傑青」二字的意義亦慘被扭曲的價值觀模糊化;唯利是圖,朋比為奸,推介老千股騙取股民血汗錢的卑鄙之徒充斥市場,短期利益就是一切,從不考慮善惡到頭終有報。看來,教孩子們認清是非黑白,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對社會的一份使命感,以謙卑態度去看世界,免陷人云亦云的境地,比起把他們送去學什麼六國語言、十項全能、十八般武藝更重要。
今天的父母不易當,敢生肯養還要努力管教。多少父母把外傭視作管家,但外傭沒有責任替你教導子女,少主對外傭惡言相向反而司空見慣。小孩子最懂看眉頭眼額,是莊是閒逃不過他們法眼,縱有視少主為己出者,亦為保住飯碗,不敢多講半句。結果,越是假手於人、越是把責任外判的父母,孩子越難免失教。
認識許嫣醫生Melody,是因為先認識了她的另一半——美食專家、日本清酒進口商兼多家特色創意食肆的創辦人Eric。Eric對飲食很有心得,每逢他有新食肆開張或組織清酒大會,都成為我等饞嘴一族飯聚的好機會;至於Melody,我們卻從未寄望自己有機會接觸或幫襯,皆因她是一位病理科醫生。在這本親子著作之前,她已出版了兩部病理科醫生手記:《徘徊生死血肉文字間》和《人間春暖細味杏林情》,內容自然是圍繞她的日常工作,包括解剖屍體找出死因,及從人體器官研究病理。正因為工作範圍時刻要接觸死亡,Melody更懂得珍惜生命的意義,拜讀其報章專欄的字裡行間,感受到她對人與事細緻的觀察力和洞悉力。醫科、理科生看人看事皆習慣出於理性,執筆寫作要求的卻是感性,Melody親切、真摯而細膩的筆觸,令讀者越看越愛追隨她的所見所思所想,對她所身處的領域大開眼界,從文章引發的反思,又是另一番滋味。
Melody愛寫作,她更曾經說過,如果餘生只許做兩件事,一定會選擇閱讀和寫作。工作與寫作,她都能夠順利駕馭,唯做母親的難度之高,如其所述,比做實習醫生更難。首先,為人父母者,原來真要學懂在小小可人兒面前放下身段,跪他們一跪,何解?你平時高高在上,只看見他們的頭頂,卻看不見他們的表情。運用同理心,就是要以小孩子角度看事物,用他們懂得接收的語言來溝通。
醫生非萬能,自己只有一個兒子,也許無緣出現相同問題,但Melody的一對糖黐豆姊妹花,感冒時交叉感染,卻成為她雖身為醫生也束手無策的難題。帶小朋友去旅行,父母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然而,對Melody而言,像我們這些雙職父母,放假舉家去旅行,目的其實不在於景點或購物,而是大家相聚的時光,這一點,我是深表認同。
實戰經驗有助於免疫系統的成長,對於「緊張大師」的父母們,許醫生Melody有她一套理性而科學的觀點。刻意追求一塵不染、讓孩子於無菌環境長大,卻會令他們的身體隨時不堪一擊,因為許多敏感或過敏情況皆源於此,過猶不及,反而累事。
有說慈母多敗兒,還看妳如何施展妳的慈愛,尤其在物質氾濫的社會,從父母買玩具的態度已可見一斑。買很容易,忍住不買卻很難,Melody認為,不買,才是真正為他們好。物質過份豐盛,滿足孩子慾望變得理所當然,父母不買淪為大逆不道,小時候是玩具,長大後難保不會是一層上車樓。孩子願望太易被滿足,易造成不懂珍惜、缺乏渴求感的性格,更遑論產生為人生目標奮鬥的原動力。衣食無憂,何來目標與夢想?一切都垂手可得,怎麼會懂得愛護和珍惜?
挑戰大人底線,是許多小孩子的必殺技,孩子動不動鬧情緒、發脾氣,是被情緒操控,Melody提供了一款解決方案,就是先讓他們反過來扮演鬧情緒,讓他們先行懂得操控情緒,將來就不會被情緒操控。
怪獸家長、直升機父母是怎樣煉成的?連五分鐘哭喊也捨不得,走多兩步路也生怕孩子會跌倒,不捨得放手的父母,不是真正愛護子女的父母。且讓孩子在跌跌碰碰中成長和學習,我們為人父母的,應把心痛留給自己。
心思細密、觀察力強的Melody,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拿捏平衡得如此準繩,字裡行間透現出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一篇又一篇與女兒日常生活點滴結集成書的小品,讓同是為人父母者多點珍惜與反思,反覆閱讀,趣味盎然。
胡孟青
自序
在《經濟日報》撰寫親子專欄「醫生媽咪」,不知不覺已有一年。起初純粹想記錄兩個女兒的成長片段,以及與其他家長分享趣事;後來讀者越來越多,更有不少人向我請教照顧孩子的方法,彷彿成了「育兒專家」,其實我哪有什麼理論高見?跟天下所有父母一樣,是個新手,面對著大家都會遇上的問題,邊學邊做而已。
女人之間談「孩子經」,可以打破年齡身份等一切界限,聊至天荒地老;也因為如此,成就了一段段美好的友誼。我十分感激一些有經驗的朋友,從我懷孕生女,至孩子成長入學,一路上給予無數寶貴的建議、鼓勵和幫助。
為此書作序的范瑩孫醫生和胡孟青小姐,都是我非常敬佩的超級母親。范醫生(Susan)是婦產科醫生,1995年起出任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的執行總監,致力於推廣家庭計劃與性健康,同時亦參與多個有關健康、愛滋病及人口政策的政府諮詢委員會。她在公共及社會服務的貢獻,使她在2000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在2013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在工作上如此出色而忙碌的一位女性,卻經常保持著美麗端莊、溫柔大方;不論何時見到她,都是神采奕奕,滿臉笑容,待人友善而體貼。生活縱然繁忙,她卻能舉重若輕,從未有過慌張失態的時候。她的家庭生活無懈可擊,孩子教育、家居佈置以至照顧寵物,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孩子們不僅聰明活潑、善良有禮,而且各方面都出類拔萃,是許多家長夢寐以求的卓越。Susan是我的偶像兼模範,若能學得她的五成,於願足矣。
「青姐」胡孟青,外號「股壇小辣椒」,是本地著名的資深股評人、電視電台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除了充足的準備功夫、精闢獨到的見解之外,亦以辛辣言辭、真心直接的說話風格見稱,深受股民歡迎。私底下,青姐是個和藹開朗、好動活躍、喜愛結交朋友的性情中人,運動、吃喝、旅遊、時事、潮流資訊等什麼都難不到她。她的幽默風趣、英姿颯爽和快人快語,每次都叫我既驚喜又羨慕。
最令我五體投地的,是走在時代尖端的青姐,回家後卻甘願做個平凡「師奶」,享受親子之樂。日程雖然緊湊密麻,但堅持不聘請家傭,亦不要孩子上補習班;不論是清潔家居、煮飯洗熨,還是安排兒子起居飲食、教他讀書、陪他運動玩耍看電影,全都是親力親為,絕不假手於人,以和睦的親子關係為優先,盡力栽培兒子的品格言行和自理能力。她教養孩子的方式別樹一格,給了我無限的啟發和成功榜樣。
在此亦感謝我的兩個女兒詩華與詩悅,給予我信賴、擁抱和微笑。她們的出現,擴闊了我的眼界,喚醒了我的童真,並督促我不斷努力,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