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整體去了解人類個體的成長,而不是只從身體、智性或社會有機體去了解,一直是難以說清楚的一件事。佛洛伊德的諸多研究中都試圖說服我們重要的是個體化(individuation)──也就是一個人愈成為自己(more himself),就愈能夠與童年的依賴分離,也愈能夠讓自己有活力(self-activating)。數年後,弗里茲‧ 康克(Fritz
Kunkel)詳細描述了他所謂的「我們」(weness)的進化──起初的「我們」是跟母親的關聯;第二階段的「我們」是跟父親的關聯;第三階段的「我們」是跟社會的關聯。因此,兒童的發展是從生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跟母親)到心理社會(psychosocial)(跟父親)再到社會(social)(跟社群)。
經過許多年的家庭工作之後,我愈來愈相信成長的過程是一個辯證(dialectic)的過程。人無法透過無止境的個體化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因為那只會帶來孤立;人無法透過持續對家庭的依賴投資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因為那是一種心理上的奴隸。事實上,人格的辯證進化是由無止境的共生(symbiosis)與孤立、歸屬與反抗或分離(separateness)所構成。每一種狀態都包含焦慮,都有想逃到辯證另一邊的衝力,而且沒有解決方法。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並且再回來,才能逐漸增加自在感。
強納森.福克斯(Jonathan Fox)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將一位對了解人類成長過程有重大貢獻的人──莫雷諾(J. L.Moreno)的著作、哲學、理論及成就匯集起來。莫雷諾醫師是精神醫學界重量級的人物之一,可能比這個領域中的任何一個人,更能帶動我們從個別治療轉而以人際角度來了解心理生活。莫雷諾綜合了一些人的特質, 包括卡爾. 梅寧哲(Karl
Menninger)的輕躁特質(這使得他成為對心理世界的了解很重要的貢獻者);畢卡索的創意;以及讓荒誕劇場劇作家得以如此深入刻劃內在世界的特質。他擁有將自己對其他人開放的獨特能力,對自發性(spontaneity)和創造力的執著,使得他全心投入於行動而非語言。他發現我們全都是生活舞台上的演員,同時也對舞台充滿無限畏懼。
他幾乎是獨自發現此時此地當下(Here and Now moment)與自發性創意會心(spontaneous creative encounter)的力量和重要性,也是最早發現「語言文字只不過是象徵而已」的人之一。他對角色交換(role reversal)、改換自我(alter ego)、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及角色模擬(role
simulation)的劇場模式運用,是他發展化身(embodiment)及演出理論的開端。他的寫作非常廣泛, 包括分組的掙扎(struggles of grouping)、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次團體、疏離及支配。他書寫有關社會世界的運用、工作、遊戲、學習、公民權以及社會原子(social
atom)和社會空間的整體概念。他的獨特也在於率先發展出病人是協同治療師的概念,而不是讓病人成為「助人者」底下的受害者。藉由這樣的過程,他將自發性理論進化成行動理論;在掙脫家庭所設定的文化教條及奴役模式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1940 年代,他就已經很努力在了解婚姻中的治療性三角關係,以及在婚前、結婚初期和後期中角色的相互關係。
基於他擁有超越舞台當下過程的開放性及自由度,他發展出勝過壓力的能力,並且教導他所治療的那些人如何取笑自己(這就是哈諾.席爾斯〔Harold
Searles〕所稱思覺失調症的解藥)。多年下來,他對精神病患確實做了相當成功的治療,地點包括美國內的許多醫院、他的工作坊、自己的醫院,以及在哈德遜河畔自己的門診裡。他將精神病患的焦點從妄想系統及幻覺問題轉移到想像的舞台角色,是相當具有價值的。再者,他那種自由表達自身信念的參與模式,使得他的工作成為每個人都可以與他連結的個人經驗。
這本書不只記錄莫雷諾對心理劇(psychodrama)、社會劇(sociodrama)及社會計量學(sociometry)的理論演化,還包括他對威權和民主的了解。他對團體動力歷程的推斷,如同佛洛伊德對個人動力所做的一樣重要。這本精華版很棒的特色是呈現了許多莫雷諾工作時的互動樣本, 同時詳細摘錄了他與輔角(auxiliary
ego)、病人與觀眾之間的對話。莫雷諾在美國的地位有點受限,因為他花了相當多時間在歐洲,在那裡受到相當多專業人士的尊崇,同時也是歐洲經濟共同體中許多團體治療工作者的典範。他是一位令人激賞的人,結合了尚.惹內(Jean Genet)、弗利茲.雷德爾(Fritz
Redl)、佛洛伊德及畢卡索的絕佳特質;而這本書也同樣令人激賞,它不只是關於精神醫學、心理治療或精神病理的一般書,也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更是一位真正的大師的偉大貢獻。
卡爾.華特克(Carl A. Whit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