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問題:開啟學生理解之門

核心問題:開啟學生理解之門
定價:200
NT $ 180 ~ 450
  • 作者:Jay McTigheGrant Wiggins
  • 譯者:侯秋玲吳敏而
  • 出版社:心理
  • 出版日期:2016-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17411
  • ISBN13:9789861917412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什麼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和其他種類的問題有何不同?為何如此重要?為什麼在課程與教學中,應該設計和運用核心問題?
  
  在組織課程內容形成教學單元時,核心問題能幫助教師鎖定重要標準,進而讓學生的學習歷程集中焦點同時深思探究。在課堂上,核心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討論,並促進對學科內容更深入的理解。
  
  本書從《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出發,作者提供實用的指引和眾多的例子,完整解釋核心問題之重要性和七項特徵,區別主題式及總括式問題,示範如何設計有效的核心問題並應用「回應策略」鼓勵學生參與,開啟以探究為基礎的教與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Jay McTighe


  Jay McTighe 擁有充實多元的教育生涯,從中發展出一身豐富的經驗。他目前是馬里蘭州評量協會(Maryland Assessment Consortium)主任,該協會是州立的學區合作組織,共同發展和分享形成性實作評量做法。在此職位之前,他參與馬里蘭州教育廳的學校改進計畫,負責指導教學架構(Instructional Framework),發展出一個教學多媒體資料庫。Jay 廣為人知的是他在思考技能方面的研究,曾經統籌全州各學區協力發展教學策略、課程模式和評量程序,以促進學生思考品質的提升。除了州層級的工作以外,他也做過學區層級的工作,在馬里蘭州的喬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擔任班級教師、教學資源專家和計畫主持人,也曾擔任州立資優學生教育中心主任,負責指導暑期住宿式充實課程計畫。

  Jay 是很有成就的作家,曾與其他人合作出版十本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暢銷書就是和 Grant Wiggins 合著的「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bD)系列。他寫了超過三十篇以上的文章和專書篇章,並且發表在重要期刊,包括《教育領導》(Educational Leadership)(美國教育視導與課程發展協會〔ASCD〕發行)和《發展者》(The Developer)(全國教師發展協會〔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發行)。

  Jay 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有非常豐富的專業背景,經常在全國、各州和學區的研討會及工作坊擔任講師,曾經在美國四十七個州、加拿大七個省和五大洲的十八個國家演講。

  Jay 在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取得學士學位,在馬里蘭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並且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碩士後研究課程。他曾透過華盛頓特區的教育領導研究所(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獲選參加「教育政策獎學金課程」(Educational Policy Fellowship Program),並且擔任全國評量論壇(National Assessment Forum)的會員,這是由幾個教育和民權組織組成的聯盟,致力於改革全國、各州和地方的評量政策與實務做法。聯絡資訊:Jay McTighe, 6581 River Run, Columbia, MD 21044-6066 USA,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Grant Wiggins

  Grant Wiggins 逝世於 2015 年 5 月(1950-2015),曾是紐澤西州和普威爾鎮(Hopewell)「真實教育公司」(Authentic Education)的總裁。他在哈佛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在安那波利斯的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取得藝術學士學位。Grant 和他的同事擔任學校、學區、各州和全國教育部門的顧問,指導各式各樣的教育改革事務,同時也組織安排研討會和工作坊,並且針對重要的學校改革議題發展文書宣傳品和網站資源。

  Grant 最有名的事蹟,大概是和 Jay McTighe 合著《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這個獲獎、極有成就的課程和一系列課程設計的素材,在全世界各國推廣運用,此外還有《設計為本的學校》(Schooling by Design)一書。同時,他也在 Pearson 出版集團與他人合作出版許多融合 UbD 的教科書課程。他的工作長期以來受到普義慈善信託(Pew Charitable Trusts)、吉拉丁道吉基金會(Geraldine R. Dodge Foundation)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 二十五年來,Grant 在世界各地從事深具影響力的改革計畫,包括 Ted Sizer 的核心學校聯盟(Coalition of Essential Schools);國際學士學位計畫(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進階安置計畫(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紐澤西州、紐約州和德拉瓦州的全州改革計畫;以及中國、菲律賓和泰國的國家改革計畫。

  Grant 以他在評量改革方面的作為著稱,也是 Jossey-Bass 出版社出版的《教育評量》(Educative Assessment)和《評量學生表現》(Assessing Student Performance)的作者。他曾是領導各州評量改革計畫的顧問,如佛蒙特州的檔案評量計畫、紐澤西和北卡羅萊納州的實作評量聯盟。

  Grant 的文章發表在不少期刊當中,包括《教育領導》和《斐德塔卡帕人月刊》(Phi Delta Kappan)。他的工作是以十四年的中學教師和教練經驗為基礎,他教英語和哲學選修課程,擔任大學足球代表隊和越野賽跑隊的教練,也是中學棒球隊和田徑運動代表隊的教練,同時還在海斯平(Ha zbins)搖滾樂團中演奏。對他的生平貢獻有興趣者,可參見Authentic Education 網站。

譯者簡介

侯秋玲

  現任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發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負責國中小補救教學師資培育計畫;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為拓展語文教學之可能性而努力。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主修資優教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博士(主修課程與教學)。曾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執行長,喜歡與孩子一同探索「思考」和「學習」的各種可能性。另外也翻譯童書和親子教育書,曾編寫《聊書與人生》、《聊書學語文》、《聊書學文學》、《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以上均為朗智思維科技出版),未來,應該會繼續譯寫更多好書。

吳敏而

  現任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國語日報社董事,香港閱讀學會副主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認知心理學博士,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系博士後研究。曾任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退休),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首席講師,美國中美國際學校主任,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究員,美國教育部副研究員,美國拉洛希學院(La Roche College)研究發展部主任,美國柯爾蓋特大學(Colg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閱讀發展、語文教育、認知發展、語言心理學、環境教育、兒童哲學、兒童文學。著作有國語實驗教材、《語文學習百分百》、《聊書與人生》、《聊書學語文》、《聊書學文學》、《文學圈之理論與實務》、《我會自己讀》套書、《無限的天空》套書、《愛在哪裡?》,主編《提升閱讀力的教與學——趙鏡中先生語文教學論集》。
 

目錄

Chapter 1 什麼是核心問題?
Chapter 2 為什麼使用核心問題?
Chapter 3 如何設計核心問題?
Chapter 4 如何運用核心問題?
Chapter 5 如何處理教學實施的挑戰和特殊案例?
Chapter 6 如何在教室裡建立探究文化?
Chapter 7 如何在課堂之外運用核心問題?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Appendix 附錄:附註之參考書目
 



  2014 年春天,我們和一群小學教師開始這本書的讀書會,一邊閱讀、口譯,一邊對比、討論自己的經驗和想法,讀著談著,深感這本書為我們開啟了更新理解「課程與教學」之門,讓我們受益良多,於是向心理出版社「毛遂自薦」翻譯這本書,沒想到竟然成真。

   更新理解之一,是 Essential Questions(EQ)的意義。基本上,《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是一本頗為厚重、概念密集的書,為了幫助讀者吸收和練習其中的 backward design、big ideas和 EQ,作者們陸續撰寫實用手冊和更詳細的說明,本書即是他們最新出版的作品,聚焦在 EQ,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在讀書會過程中,由於沒有找到對等原文意義的中文,我們一直未翻譯這個名詞,之前譯者譯為「主要問題」,但新書增加了不少訊息,例如:它是開放性問題,是學科領域裡很重要、可遷移應用的想法,能刺激思考和挑戰心智,需要高層次思考,要求支持證據和正當理由,會引燃更進一步的探究,並且隨著學習發展的時間重複出現⋯⋯這些特質讓我們覺得「主要問題」的意思好像缺了點什麼。

  我們查閱 essential、essence 以及這兩個英文單字相似詞的中文翻譯,諮詢各領域專家:哲學家用「本質問題」;科學家用「必要問題」;大陸譯者用「基本問題」;資深教師建議用「核心(概念)問題」。我們套用各種譯法到譯文當中,尋找最合適的語彙,在「本質問題」和「核心問題」之間猶豫著。最後,我們從原書序言的「marrow」(骨髓/精髓)獲得靈感:骨髓是血液的工廠,血液從骨骼核心深處生成,流動循環全身,是生命的泉源。從學科精髓發展出來的「核心問題」,帶動學習者不斷循環探索研究各個領域,成為學習的泉源。尋思這個語詞的意義,讓我們以全書的脈絡更深入去理解《核心問題》這本書。

  更新理解之二,是臺灣和美國對「課程」之理解差異,以及核心問題對於課程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第三章說明如何拆解美國課綱標準陳述句的動詞和名詞,轉化為教學應用的核心問題,我們發現從臺灣課程的書寫架構,較不容易找出核心問題。原來臺灣的領域綱要主要目的在告訴老師「教什麼內容」,所列項目是領域內容的分類,因此老師提出的問題是要引導學生回答內容。例如:文體是領域內容的分類,所以語文領綱列出老師要教的文體,老師使用 5W1H(六何法)的問題,引出文章摘要來教課文內容和寫作。

  相對之下,美國的語文課程標準告訴老師:語文的目的在幫助人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了解別人的想法,所以老師提出的核心問題可能是:怎樣把話說得更清楚/誇張/幽默?明喻和隱喻的作用哪裡不同?作者為什麼不用隱喻?這個例子說明美國的領域課程架構,告訴老師該學科的研究者在尋求什麼重要知識?用哪些方法來探討那些知識?所以老師可以直接從課綱標準了解到學科的精髓,讓學生和老師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共同追蹤、探索核心問題。

  這樣的理解告訴我們:臺灣的老師要發展、設計出核心問題,需要更多的嘗試、努力和反思。但奇怪的是,聽說有些增能課程,講師認為教師只要參加半天的研習,就能夠直接執行 UbD,而原作者是窮畢生之力在持續研究發展核心問題。落差何以那麼大?其中一個解釋是前述的領域課程架構理念之不同,教師把 UbD 使用在單一節課或一個教學活動,並未考慮長期的課程鋪陳。

  另一個解釋是:我們被答案框住了。本書第五章暴露了臺灣教育的盲點——我們仍然被正確答案、統一內容、統一命題、績效表現、分數和評比領導教學的文化籠罩著。學生誤以為他曉得問題的答案之後,接著只要把答案記下來,就可以停止思考和探索這個問題了。其實國際評比和標準化測驗(如 PISA、TASA)是國家替教育把脈的工具,不是引導學生思考核心問題的考題。核心問題出自領域的本質,答案永遠有發展的空間,思考核心問題的方向依資訊的累積和文化的轉移持續演變,所以每一個探究的循環會帶出新的思考層次和問題來了解核心問題。既然層次的問題不斷的循環,課程必然是螺旋性的,學習亦必須以探究為基礎。

  更新理解之三,是探究教學的真實樣貌。有幾位讀書會成員覺得自己經常採用探究模式的教學,但本書澄清了不少探究教學的毛病,在討論了第六章後,我們有驚人的領悟:很可能,我們沒有人真正在進行探究教學!

  也許我們的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很會提問、很會探索,但踏進小學的門,老師彷彿對他們說:「請你暫停探索和提問,先熟記教科書所提供的答案。」而這一停,就是十二年,好比要求活蹦亂跳的七歲孩子說:「你暫時不要走路,先坐十二年的輪椅。」高中畢業時,學生無法走路,亦即失去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了。

  在這樣的制度中,老師也會失去改變的能力。不少老師有如困在籠中的鳥,日久失去了主動覓食的能力,就算有機會到外面世界試飛,享受自由,卻因缺乏安全感,又自動飛回籠子裡生活。假如教育制度把教師綁在籠子裡,雖然偶爾想放他們出來,用學位、比賽、獎金鼓勵他們做行動研究、上進修課程,讓他們看到學生的進步及成長,產生繼續進行探究教學的動機,可是,回到學校,又成為標準答案和考試績效的籠中之鳥,不容易張開翅膀發揮本能。

  McTighe 和 Wiggins 告訴我們改變教學時有許許多多的陷阱,也提供了拯救我們的妙方。他們用輕鬆且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核心問題,讀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使用上卻是一大挑戰。希望本書的中文翻譯能夠引起臺灣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討論,讓核心問題成為帶動下一代課程與教學革新之泉源。

吳敏而 侯秋玲 謹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80
  2. 新書
    95
    $190
  3. 新書
    95
    $190
  4. 新書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