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伴隨著參加JTBC綜藝節目《我去上學啦》的錄影,我陷入了回憶之中。《我去上學啦》這個節目使觀眾們再次認識到叫做金楨勳的人,因此節目的結束令人感到極為惋惜,不過對我個人來說,它就彷彿是一個讓我想起往事的「重要的工具」。
首先,我感覺好像回到了「只熱衷於念書」的學生時代,也回想起當時對於念書的熱情。既不是擅長什麼運動,也不是深陷於畫畫的魅力之類的,竟然是「念書的熱情」……
任誰聽了都會覺得「這人還真是奇怪」吧。
我自己也覺得神奇。因為在我內心的某個角落多少也有這樣的想法。在只能埋首於念書的學生時代,即便厭倦了也只能穿著校服乖乖坐著的話,「多少也會感到乏味吧?」。
但這擔憂是多餘的。穿著校服和學生們坐在一起聽老師上課的時候,我不僅感到幸福,心臟還噗通噗通跳著。教室的桌子上放著課本、筆記本與文具,坐在現在看來顯得有些迷你的椅子上,看著書寫在黑板上的白色粉筆字跡,就好像自己做了一趟時空旅行,回到了高中時代。
該說是懷著一種哽咽的心情,翻閱著被擱置於抽屜深處的褪色日記本嗎?……
過去在日本富士電視台《北野武的Koma大學數學科》節目中獲得優勝時,我也曾有過類似的情感。不過,似乎總在我人生中的某個時機點,都會出現為我那對於「念書」感到索然無味的心靈帶來全新刺激的活力。
這是一本再平凡不過的書。
我既不是數學家,在大學念的也不是數學系。或許應該說,我只是在當學生時非常用功念書,而且碰巧最喜歡數學這個科目,是「周圍輕易就能碰見的」那種住同社區的哥哥。
然而,我靜靜地環視著周圍,才意識到原來有很多討厭且恐懼數學的人。由於我很喜歡數學,一直以為其他人也和我差不多,後來才發現並非如此。而且也從新聞得知,在現今教育環境之下,十名高中生之中有六名放棄數學者的黑暗現實。
恐懼數學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雖然根據各自既有的性向與喜好,有些人可能會產生「數學恐懼症」,不過,比起國語之類的科目,喜歡與不喜歡數學的比例似乎有著懸殊的差距。
原本喜惡比例就已經很明顯了,就連「令人難以接近的」數學相關書籍都太過於艱澀生硬。因此我選擇用像是日常生活般的方式來解開包袱,原因就在於我認為用最輕鬆的心情來談這件事才是正確的。
由數學家所寫的傑出「數學專門書籍」何其多,但我並不打算侵犯那個部分。我只是簡單地將我在學生時代時如何念書、生活上如何自然而然地熟習數學的方法告訴大家。同時,為了和讀者們一起解題,加上了一些「數學題」的部分。我帶著學生的心情來解這些題目,但若解題方法獲得了監修者的稱讚時,我還是會如同獲得「金楨勳小朋友做得好棒~!」的印章一樣,心情變得高興起來。
這本書既不偉大,也不華麗。
只要「如流水般自然地」閱讀這本書就行了。既不需要緊握著拳頭,告訴自己一定要記下來,也不需要帶著負擔,因為沒能解開數學題而意志消沉。就像在讀小說般,一直讀下去就好。
我想在這本書裡頭向父母及學生們分別說一件事。會如此做的原因是,在資訊爆炸的這個時代裡,「單純明瞭的東西反而更有幫助」,而要是父母和學生能夠合力達成這兩件事的話,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首先我想對父母說,「在某種程度上,早期教育是必要的。」
聽在那些為補習費折腰的父母們的耳裡,可能會為之氣結。不過,我所說的「早期教育」不是國語、英語、數學補習班那種一般的教育。在小學、國中、高中生裡頭,沒有參加主要科目補習班的學生,可能比有參加的學生來得少,因此我才會用「一般」這個字眼來表現。
我也是在小學低年級時就上珠算補習班與辯論補習班。
當時是母親送我去上的,但我在就讀珠算學院時,自然地熟習了數的概念,對於十進位法也有了確實的了解。
雖然我承襲了母親的數學頭腦,所以才會喜歡數學,不過因為小時候所上的珠算補習班,我也提早獲得了「和數學(算數)自然親近」的機會。
即便只是升上小學高年級,放棄數學者的比例就已經變得很高。因此,我希望父母們能夠思考一下,讓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能輕易接觸到數學。
我上補習班的經驗,就只有曾短暫上過美術補習班,還有上電腦補習班、單科補習班2個月左右而已。雖然不可能要現在的學生們按照我學生時期那樣去做,不過我認為還是可以從小不帶負擔地去上珠算補習班、辯論補習班等。
因此,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們的成長期時,有智慧地去研究「與唸書自然親近的方法」,或許就能替孩子做預防接種,避免他們加入「將來放棄數學者的行列」。
接下來是想對學生們所說的一件事。
也就是,「念書時以課本為主」。
「又是這句老話?」
「只要是稍微會唸點書的人,都會叫別人唸書時一定要以課本為主。」
要是有人因此感到不快,我倒是想這樣反問。
那麼,你認真唸過課本了嗎?
我並不是要大家忽視補習班的教材、只讀課本。很可惜的是,不管是父母或學生們都不懂得課本的重要性,因此我是要大家把課本視為首要之務,集中精力在上頭,但同時也要研讀補習班教材、解題庫。
那麼,究竟該怎麼讀課本呢?特別是數學課本。
只要
靜靜地
看著它就好。
為了讓孩子熟悉英語,父母們都會囑咐孩子播放CD來聽,然後跟著覆誦。
「放著聽吧,這樣就能聽懂英語~」
當學生們看著完全不知所云的國文唉聲嘆氣時,老師一定會說這句話。
「只要集中精神、經常去讀它的話,就能看到答案。只要去讀它就好。」
就是這樣。數學課本也是,只要靜靜凝視著它就行了。即便不懂,只要一遍又一遍地去讀,就會在某一瞬間了解它的意義,複雜的公式也會如同「Do、Re、Mi、Fa、So、La、Si、Do」般按順序排列,看得一清二楚。
講到其他科目的課本時,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只要去讀它就好了,讀著讀著就會理解了,可是為什麼唯獨數學就「必須解題才行」、「一定要把公式背下來」並給予壓迫感呢?
我的想法是,越是困難的科目,「即使懷有意圖,也要自然地」去接近它。過了一段時間,就能如同心中有微風吹過、水由上往下流般,輕鬆與數學變親近。
我也曾靜靜地看著語言相關的課本,讀了一遍又一遍。總之,那個科目要比數學難多了。
秉持著把課本視為最重要的、主力放在課本的原則,我所有科目的成績都很好,而且年級越往上,成績也跟著提升。
儘管我在各方面仍有許多不足,但若要說我對父母與學生們所強調的話有什麼共通點的話,大概就是「自然地接觸、自然地變親近」吧。不只人際關係是如此,我希望大家在面對數學、念書時,也能踩著平順的階梯,有條不紊地向前邁進,這是我真切的期望。
2016年1月
金楨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