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每位學童都知道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
)是一位無與倫比的數學天才和科學天才,而且大部分學童還能基本道出牛頓的主要科學發現。在光學上,牛頓發現白光並不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元素,而是由幾種更基本、更原始的光線混合組成的。物體之所以呈現出一定的顏色,是因為物體具有反射某些色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屬性。在數學領域,牛頓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的基本定律。二項式定理用於展開兩個變量之和的任何次冪,而微積分研究的是任意變量(一條曲線的形狀或一個移動物體的速度)的瞬時變化率問題,同時也提供了計算曲線面積和曲面體積的巧(
當然還有其他用途)。牛頓在數學和光學上的成就過了好幾十年才完全為他的同代人所接受,這首先是因為他只給少數幾個同代人展示過自己的工作成果,其次是因為許多同代人感到他的工作成果難以讓人重複,而且太具革新性,不易領會。牛頓體系的輝煌巔峰在於他1687年出版的《數學原理》。
在《原理》中,牛頓提出了運動三定律以及萬有引力這一不可思議的概念。所謂萬有引力,是指所有大質量物體都在根據一條數學定律不斷地吸引其他一切物體。牛頓使用諸如「質量」與「引力」等全新的概念,以運動定律的形式宣佈: (一)除非受到某種外力的作用,否則一切物體都將一直處於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二)一切物體所處狀態的變化與引起此變化的力成比例,且與該外力的方向一致;
(三)對於每一個作用力,總有一個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對牛頓在該領域成果的後續研究形成了18世紀天體力學的基礎,一門全新的、堪稱正確的關於地球與天體的物理學(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效應除外) 由此誕生了。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將牛頓視為理性之奠基者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也知道艾薩克爵士既是一個癡迷的煉金術士,也是一個激進的異教徒。為了理解牛頓生活與工作的這些匪夷所思的方面,當時的英國精英們可謂絞盡了腦汁。同時,一些證據還無可爭議地表明牛頓對待多位同代人的方式應該受到譴責。從那以後,如何解釋牛頓的人格以及如何調和牛頓工作的「理性」方面與「非理性」方面便一直挑戰着歷史學家們。另外,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們才有機會接觸並認真研究牛頓的許多重要論文,這就意味着只有在過去二三十年中我們才有可能勾勒出一幅較為均衡的牛頓的工作圖。
雖然人們早就知道牛頓有着這些顯然是很古怪的興趣,而且牛頓本人無疑認為這些研究要比他那些「更令人尊敬」的追求更有意義,但是近期一些流行的牛頓傳記卻不斷地大肆渲染這些不那麼正統的成份,就好像頭一回描述這些東西似的。可得以上網的、內容驚人的材料。大部分傳記還誇張地聲稱牛頓智力活動的各個領域之間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為了糾正這些問題,這本對牛頓的介紹一方面吸納了近期的學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利用了新近才得以上網的著作副本。這樣一來,與近期那些傳記中的形象相比,本書中所描繪的牛頓顯得要奇怪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