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底是熱愛東京,還是熱愛咖啡
日本對於都會旅遊來說,絕對是個方便簡單的首選,搭個飛機三個小時就到著,意外買到早鳥廉價航空機票,就跟北高來回高鐵票差不了多少錢,帶個護照錢包手機,就可以輕鬆造訪了。
這幾年因為工作、因為休假散步,也前往日本十多次了,從一開始還得看著旅遊書,尋找自己想拜訪的店家景點,十多年經驗下來,現在基本上只要帶個手機出門就已足夠了,對於熱門地段的街道,也算是走透透了。本來旅行的目的,就是要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步調,當對這些街道感到有點無感的時候,深入一點的探訪絕對是必要的。
其實每次來到日本,都會給自己一些不一樣的目標,來發掘更多的樂趣。從一開始因為熱愛假面騎士來到東京(沒有錯,第一次就是為了看假面騎士現場表演而衝東京),到後來為了逛街採購,比方說曾經瘋過底片相機、球鞋、玩具等等,也因為這些寫過不少的專題介紹在潮流雜誌之中。總而言之,找個目標在東京遊蕩,是個旅行中不錯的主意。
來,回到這一本書的主題——咖啡。
對於咖啡,我的最大回憶就是我的外公。因為跑船的關係,他很早就開始接觸咖啡這類的外來飲品,從即溶咖啡到罐裝咖啡一應俱全,外公家的冰箱總是會無時無刻放著咖啡,直到年老過世之前,已經患有失智症的他,卻依然記得每餐要有咖啡這件必要之事。或許就是從小就接觸著這些,對我來說,咖啡也成了生活中無法缺少的一分子。
或許是看著國外的影集電影慣了,學生時代總是很羨慕螢幕上的主角,很熟悉的走進了一間咖啡館,與Barista閒話家常的一派輕鬆,像是自家廚房般的自在。一直很嚮往有這樣可以常窩著的熟悉咖啡館,尤其是在寫畢業論文之際,總是需要空間,帶著電腦整理大量的文字資料,於是開始了台北咖啡之旅的首章。
* * *
2010年之前,台北的咖啡館,除了連鎖店之外,其他小店沒有這麼多,知名的也就是那幾間老店,像是我常待著的Mucho Mucho、鹹花生,還有文青界有名的Mo!Relax等等,沒有現今這麼多元選擇,而且絕大部分都還是傳統的義式咖啡為基底的選單。那個時候,在常待的咖啡館認識了許多朋友,也會一同尋找台北其他好咖啡館的所在,前往探訪一番。
在東京也是,以往都是比較老派的喫茶店選擇,大多用Syphon壺現煮的深焙咖啡,或是新潮一點的義式咖啡,大部分還是以連鎖店為主的選擇居多,大多都是強調氛圍或是輕食為主的Cafe,而不是主攻咖啡品質的Coffee(在日本,Cafe跟Coffee這兩個主要強調的有所不同)。拜讀了一下知名日本咖啡作家川口葉子一些作品,像是2010年的『東京カフェを旅する』,大多都是以氛圍優先的咖啡館,吸引著想要有個舒適環境的咖啡人們。
但在2012年之後,慢慢地開始改變了,不論日本或是台灣,越來越多的獨立咖啡館一間接著一間開著,還有著神話般的Blue
Bottle崛起,第三波咖啡浪潮正式席捲著日本、台灣的咖啡圈子。寫這本書造訪的咖啡館,大多都是2012年之後才開幕的店鋪,走的也都是新一波咖啡館的風格,以個人特色為重,或是強調著精品咖啡的高品質與每款豆子產地、烘焙程度的不同帶來不一樣的風味,來滿足每個咖啡喜愛者嚐鮮的痛快。
2014年,有一支紀錄片在全球咖啡圈內成了必看的作品,『A Film About
Coffee』,介紹了第三波咖啡浪潮,從產地,到美國咖啡之都波特蘭,也造訪了東京幾個城市,看完了這片,我也前往了波特蘭朝聖一趟,回程再往東京繞了幾間的咖啡館,這些新的咖啡館有個特色,主要的Barista大多不是傳統的老一派咖啡老手,而是有著新鮮想法、想做出自己味道與特色,對咖啡充滿新熱情的年輕Barista,將咖啡完全融入自己生活之中。
會寫這本書,就是想要分享一下這些新一代咖啡館帶來的特色與美味咖啡,畢竟已經與許多身旁的朋友分享過這些好咖啡點,不如就整理更多的資訊,來出本書與更多的人分享。從跨國與店家一一聯絡、現場拍攝,到後面製作的資料統整與文字花費了不少苦心,但在面臨即將截稿之際,卻擁有著無比期待的喜悅,不只像是做雜誌時寫稿般的放鬆,還包含著期待成品上架的心情。
去了一趟東京咖啡巡禮,近百間的獨立咖啡館,還有許多連鎖咖啡提供著美味的咖啡,就連便利商店的速食咖啡也都十分順口,這個到處充滿咖啡因補充站的城市,隨時都會有許多新美味點的出現。當然,這裡沒有完全收錄著每一間的精彩,只能盡我所能的去跑點收集,當然還有很多漏網之魚等待實地去發現。這本書只能算是一本行前店鋪目錄,對於每一杯咖啡的美味,每間店鋪的氛圍,還是得靠自己嘗試體驗才準吧!
準備去訂機票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