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1:千里步道,環島慢行
──台灣第一條環島慢速路網,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千里步道運動」是在二○○六年啟動,由黃武雄、徐仁修、小野三人共同發起的「大地運動」,集結民間社會力量一起探索、串連出一條美麗的環島路網!五年後的二○一一年,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的國家級環島慢速路網,經過多人探路、試走之後,首次透過出書形式公諸於眾,希望讓更多人體驗享受,並維護認養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
──環島分段大旅行、精選路段小旅行,應有盡有、各取所需:沿途處處皆是自然風光且充滿特色社區的環島祕徑不獨享,完全公開分享給讀者親身體驗。因此,將全長三千公里環島路網,規劃成七至十天的十二段環島路網,分段路網方便彈性配合可能的時間,以順利完成環島壯舉。另外,以環島十二段大旅行為基礎,挑出最令人難忘且扣合步道運動核心價值的精選路線,非常適合成為單日或兩天一夜以上的深度小旅行。書中更提供在地帶路達人,推薦全台88個非去不可的景點與社區。
──引動一波的「新環島運動」,響應綠色慢速深度旅遊:透過本書環島千里步道路網大公開,將引動一波「新環島運動」,舉凡離開筆直快速的大馬路,走向美麗蜿蜒的靜謐小徑;不依賴耗能的動力機具,而以雙腳雙輪雙手友善環境的方式展開行旅;跳脫走馬看花的套裝旅遊,代之以融入地方、綠色永續的生態旅遊方式;降低資源的耗費,強調減廢減碳、輕量化與食物零里程;不以達到終點為唯一目的,而是浸淫於過程的深層體驗之中……。
──啟動守護大地的新公民運動:本書所要彰顯的,不只是環台千里步道路網的分享而已,更重要的是步道運動結合了很多專業者和在地達人,沿途勘查許多文史景點、生態環保據點,走在路上可以去拜訪、去參觀那些景點,而這些景點和社區都展現了台灣文化與自然的特色。本書希望透過環台千里步道的公開,讓大家關心生態保育、地方文史、在地產業,綠色交通、弱勢路權……,同時也讓地方文史、生態、旅遊登山、地方民宿等再次串連並活絡起來,共同認養與維護。環台千里步道,不但是一種兼具健康運動與環境運動的步道運動,更是一種守護台灣文化與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好書2:一個人爽遊:東港•小琉球
小琉球:
──單純的環島,亂晃也有樂趣:小島也有媲美國際航班的接送服務;紅番石最近被叫做花媽岩;無論老少來到島上騎機車亂晃享受青春無敵的FU;在小琉球吃香腸,不能跟老闆說「來一條」!不用刻意安排,隨處都有趣味。
──同樣叫海灘,生態千變萬化:沒到過潮間帶就不算到過小琉球;原來小琉球一年到頭都能看到綠蠵龜;花瓶岩其實比較像香菇;海邊隨便走走都能踢到珊瑚;貝殼沙灘太浪漫,會有慢動作的錯覺。礁岩、沙灘、潮間帶,小琉球的海灘有多種面貌,任意一處都讓人半天不想離開。
──觀光小漁村,變身保育島嶼:伴手禮麻花捲太夯,解決小島就業問題;漁船不用刺網,海豚出沒注意;居民白天做生意,晚上組隊巡守陸蟹。過度開發讓環境拉警報,居民和政府開始攜手守護生態。
不只如此,回到東港:
──不只海鮮,低調美食實在太犯規:飯湯當早餐未免太澎湃,滿滿的魚蝦肉筍,是當地人最愛的口味;第二市場迷你肉丸爭奇鬥艷,每一家都有獨門秘方;還有來到東港每一趟都必定偷偷去吃只賣早上和宵夜場的炭烤饅頭。還來不及吃海鮮,肚子就給小吃零食吃撐了。
──不只漁船,漁業文化完整有看頭:東港魚市場早上的大型魚拍動用山貓、起重機,氣勢驚人;俗稱「夜店」的深夜拍賣則聚集餐廳、主廚和饕客來搶鮮;後寮溪兩岸的漁船密佈,隱身在河岸還有古早的造船廠;水岸冰塢、帆檣林立,襯著岸邊還有著閩式建築,構築難得一見的漁家風情。仔細看著豐漁橋兩岸的漁船,搭載不同漁具代表著不同的漁法和收穫,岸邊在線上用魚鉤穿著一隻隻小蝦的漁夫,都可以告訴你一整天關於船的故事、捕魚的故事、還有他的人生故事。
──來到老街,看老屋、走訪七角頭:探看東港古老五字街,還有延平路的老屋餘韻;跟著當地人來到全台唯一面陸不向海的蝦米媽虔誠祈福;拐個彎來到東隆宮,觀賞「風少一點」的風調雨順牌樓。即使不是迎王祭典期間,還是可以走訪七角頭,七個承接祭典職務的轎班,可是東港迎王不可或缺的要角呢!
好書3: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
──深入探索恆春半島的山海魅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墾丁似乎代表了恆春半島,而熱鬧喧嘩的觀光度假活動讓人忘記了這兒有著台灣第一個國家公園,擁有全台灣密度最高的獨特地形、完整的山海林野生態系;到里德賞鷹、在港口守護陸蟹、水蛙窟的夜訪梅花鹿…,深入社區部落,探訪山野、海濱、溪谷等在地人才知道的秘境和生態,就能夠看見最原始、質樸而充滿生命力的山海魅力。
──慢遊、體驗,領略半島人文的再發現:分享慢遊、體驗、深入的旅行方式,讓社區居民當個熱情的主人,有如招待老友一般的招呼你,和你分享部落的歷史與傳奇,跟著阿美族的漁撈、排灣族的金工和獵法、閩南人的種茶技術,唱不完的恆春民謠和部落歌舞…,還有還有,還有充滿在地生活情調的風味料理,讓人驚奇的豐富人文風景,一覽無遺。
──生態旅遊創造新感動:「生態旅遊」到底怎麼玩?恆春半島11個社區用實際經驗,提供一個永續旅遊的範例,充分運用在地資源、展現在地文化,旅人在享受旅行樂趣的同時,也和居民一起成為生態保育與守護環境的一員,讓一段旅程不只有盡興,還有更多的感動。
──實用資訊,按圖索驥更方便:提供實用地圖和聯絡資訊,節省讀者搜尋資料的時間,一書在手即可出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籌畫】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4月23日,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聯名邀請眾人共同參與。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公民行動」:從找出生活周遭的美麗小徑開始。在串連各種路徑的同時,透過智庫沙龍討論會、路網試走,以及環境和在地議題的參與,也串連起各地的草根力量與社區的活力。歷經五年,於2010年7月透過各地熱情參與朋友們的合力,三千公里的山海環島路網主幹道與山海間東西向主支線已完成串連。至於主幹道連結,深入社區與聚落的區域路網,則仍持續串連、延伸中。
想知道更多訊息,歡迎造訪「千里步道」網站:www.tmitrail.org.tw。
【籌畫】陳美惠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工作室主持人。近年來帶領學生團隊投入屏東社區部落,陪伴社區發展自然人文資源保育,培養生態旅遊專業人才,將保育與生計結合,具體實踐屬於台灣的社區林業。
周聖心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永和社大特別助理
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召集人
出生成長於花蓮。十年來,隨著步道路網的串連腳程
愈來愈認識台灣許多美麗精采的小地方
徐銘謙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講師
著有《週週爬郊山》、《眾神爭奪的國度》、《我在阿帕拉契山徑》等書
持續全力推動台灣步道志工運動迄今
陳朝政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資訊組長,原本只愛待在電腦桌前工作
加入千里步道團隊後才開始接觸單車、走路與作步道,學習走入人群
黃詩芳
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專案秘書
台北長大,小時候每年回鄉下外婆家過寒暑假
在圳溝旁摸蜆仔抓螢火蟲的回憶至今仍深刻難忘
為讓孩子擁有更快樂的童年,現移居頭城。
希望能一直過著與土地貼近的生活
楊雨青
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秘書,本身是缺乏行動能力的資深宅女
參與千里步道運動之後,隨著到台灣各地走動
開始學著認識這塊土地上的美好,努力分享
李盈瑩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畢業。曾任廣告設計、出版社旅遊記者。目前住在台北半山腰上,過著半農半寫作的簡單生活。創作以生活散文為主,作品有2008年《台北小旅行》、2009年《花東小旅行》、2013年《台灣小野放:出走不必遠行,在山.田.洋.森找自己》。
張倩瑋
曾任職新台灣新聞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是個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大學畢業進入雜誌社當記者後才真正離開台北,常借採訪之名,開著車上山下海四處趴趴走,重新認識台灣。愛好自由、崇尚自由,以「遊戲人間」的態度看待人生。編輯作品有2010年《城市夢想家》、2011年《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2012年《剝復》、2013年《單純就是美》。
張筧
高雄人,現為自由撰稿人,曾任台灣時報、自立晚報記者。喜歡恆春半島,在冬日聽落山風拍打門窗,入夜後奔馳在人煙稀少曲折縣道,一點荒涼變讓他充滿感性。合著作品有2012年《暴雨後,看見彩虹虹》、2013年《高雄,慢‧慢遊》、2014年《我在阿塱壹,深呼吸》。
洪浩唐
彰化縣二林鎮人,現居台北。
曾經任職民營企業工程師、公家單位約聘人員。
現為《給我報報》總主筆、《給我報報睜眼社》編劇、《民報》專欄作家。
原本只是喜歡在臉書上,向朋友炫耀,自己又到了哪些地方玩、上了哪些餐廳、吃了哪些美食?沒想到在朋友還沒看膩前,自己卻先對旅遊書寫產生興趣(其實……我只是努力尋找,有沒有一些不用自己花錢的旅遊方式)。進而開始在自己的每段旅程中,稍作思考,並為之註解。
個人對旅遊的理念:永遠對眼前的人事物保持好奇!
旅遊相關著作:《高雄,慢‧漫遊》(2013年,合著)。
【籌畫】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4月23日,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聯名邀請眾人共同參與。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公民行動」:從找出生活周遭的美麗小徑開始。在串連各種路徑的同時,透過智庫沙龍討論會、路網試走,以及環境和在地議題的參與,也串連起各地的草根力量與社區的活力。歷經五年,於2010年7月透過各地熱情參與朋友們的合力,三千公里的山海環島路網主幹道與山海間東西向主支線已完成串連。至於主幹道連結,深入社區與聚落的區域路網,則仍持續串連、延伸中。
想知道更多訊息,歡迎造訪「千里步道」網站:www.tmitrail.org.tw。
【籌畫】陳美惠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工作室主持人。近年來帶領學生團隊投入屏東社區部落,陪伴社區發展自然人文資源保育,培養生態旅遊專業人才,將保育與生計結合,具體實踐屬於台灣的社區林業。
周聖心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永和社大特別助理
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召集人
出生成長於花蓮。十年來,隨著步道路網的串連腳程
愈來愈認識台灣許多美麗精采的小地方
徐銘謙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講師
著有《週週爬郊山》、《眾神爭奪的國度》、《我在阿帕拉契山徑》等書
持續全力推動台灣步道志工運動迄今
陳朝政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資訊組長,原本只愛待在電腦桌前工作
加入千里步道團隊後才開始接觸單車、走路與作步道,學習走入人群
黃詩芳
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專案秘書
台北長大,小時候每年回鄉下外婆家過寒暑假
在圳溝旁摸蜆仔抓螢火蟲的回憶至今仍深刻難忘
為讓孩子擁有更快樂的童年,現移居頭城。
希望能一直過著與土地貼近的生活
楊雨青
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秘書,本身是缺乏行動能力的資深宅女
參與千里步道運動之後,隨著到台灣各地走動
開始學著認識這塊土地上的美好,努力分享
李盈瑩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畢業。曾任廣告設計、出版社旅遊記者。目前住在台北半山腰上,過著半農半寫作的簡單生活。創作以生活散文為主,作品有2008年《台北小旅行》、2009年《花東小旅行》、2013年《台灣小野放:出走不必遠行,在山.田.洋.森找自己》。
張倩瑋
曾任職新台灣新聞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是個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大學畢業進入雜誌社當記者後才真正離開台北,常借採訪之名,開著車上山下海四處趴趴走,重新認識台灣。愛好自由、崇尚自由,以「遊戲人間」的態度看待人生。編輯作品有2010年《城市夢想家》、2011年《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2012年《剝復》、2013年《單純就是美》。
張筧
高雄人,現為自由撰稿人,曾任台灣時報、自立晚報記者。喜歡恆春半島,在冬日聽落山風拍打門窗,入夜後奔馳在人煙稀少曲折縣道,一點荒涼變讓他充滿感性。合著作品有2012年《暴雨後,看見彩虹虹》、2013年《高雄,慢‧慢遊》、2014年《我在阿塱壹,深呼吸》。
洪浩唐
彰化縣二林鎮人,現居台北。
曾經任職民營企業工程師、公家單位約聘人員。
現為《給我報報》總主筆、《給我報報睜眼社》編劇、《民報》專欄作家。
原本只是喜歡在臉書上,向朋友炫耀,自己又到了哪些地方玩、上了哪些餐廳、吃了哪些美食?沒想到在朋友還沒看膩前,自己卻先對旅遊書寫產生興趣(其實……我只是努力尋找,有沒有一些不用自己花錢的旅遊方式)。進而開始在自己的每段旅程中,稍作思考,並為之註解。
個人對旅遊的理念:永遠對眼前的人事物保持好奇!
旅遊相關著作:《高雄,慢‧漫遊》(2013年,合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17折$170
-
二手書2折$200
-
新書25折$256
-
新書31折$316
-
新書32折$323
-
新書33折$334
-
新書33折$334
-
新書34折$342
-
新書$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