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第4期‧2016夏季號

《橋》第4期‧2016夏季號
定價:160
NT $ 144
 

內容簡介

  《橋》第4期‧2016夏季號

  本期專題以台灣「七○後」詩人林婉瑜及其詩作為主體,以「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最後抒情?」為思考視野,引薦林婉瑜的代表作,林婉瑜與孫梓評的對談,兩岸閱讀林婉瑜的評析等等,重新扣問看似過於「普世」的抒情詩的新意與價值。

  其次,延續兩岸作品共讀,評述八位作家的作品。視野上主要體現目前兩岸重要中生代作品對底層、新移民與新主體及生活的探索與想像的藝術。

  最後,三篇特稿,其一介紹大陸「七○後」世代作家與作品的「最後的文人寫作」的特質。其二及其三則是洪子誠與王曉明的〈獻給無限的少數人〉及〈與兩岸文學青年談當代文學與文化〉,此兩講的對象均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希望能夠召喚更多年輕世代的閱讀與回應。
 
 

目錄

編輯札記

台灣新銳作家專題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最後抒情?──閱讀林婉瑜
詩人婉瑜 黃文倩
林婉瑜自選代表作 林婉瑜
詩的問答:林婉瑜與孫梓評對話錄 林婉瑜、孫梓評
抒情與自我的再確認──讀林婉瑜的詩 楊慶祥
愛的變奏,人間氣息──閱讀林婉瑜 黃文倩
兩岸作品共讀:底層、新移民、新主體想像
房慧真《河流》
零餘者說──讀房慧真《河流》 沈芳序
血脈相融的生命「洄游」──讀房慧真的散文集《河流》 張麗軍
顧玉玲《回家》
相映如鏡──讀顧玉玲《我們》與《回家》 張郅忻
「裸命」的新歸去來辭 劉大先
張耀升《告別的年代:再見!左營眷村!》
介入的「外人」──張耀升《告別的年代:再見!左營眷村!》 侯如綺
大陸讀者理解「眷村的故事」的可能性──以《告別的年代:再見!左營眷村!》為例 方 岩
劉維茵《小村種樹誌》
回鄉生活的可能性──劉維茵《小村種樹誌》 諸葛俊元
用種樹來校正自己──劉維茵《小村種樹誌》斷札 黃德海
黃咏梅《走甜》
從普通人裡尋找傳奇──讀黃?梅的《走甜》 高維宏
走進人間煙火的來路與去路──讀黃?梅《走甜》 楊曉帆
王威廉《北京一夜》
在虛無時代中尋找故事──王威廉《北京一夜》 陳雀倩
寫作中的意義 我們生來孤獨──王威廉《北京一夜》讀札 宋 嵩
馬小淘《春夕》
那些伶牙俐齒背後的世故與感傷──讀馬小淘《春夕》 石曉楓
馬小淘的聲音──關於小說集《春夕》 金赫楠
陳年喜.詩
有時曲里拐彎,有時呈一條直線──論陳年喜的詩 蔡明諺
編氓野史 劉麗朵
附錄:王曉明選編陳年喜詩作 王曉明
(與2016上海《熱風學術》第十輯同步推薦)
歷史與現實:兩岸文學現象觀察報告
「七○後」:最後的文人寫作 曹 霞
獻給無限的少數人──大陸近年詩歌狀況 洪子誠
與兩岸文學青年談當代文學與文化 王曉明

 
 

內容連載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最後抒情?──閱讀林婉瑜
黃文倩
 
「獎賞我寬恕所有人的一切,而你──將成為我的天使。」──阿赫瑪托娃
 
在台灣的「七○」後的詩人與創作者中,像林婉瑜(1977-)這般非學院化的身分/角色交集者,應該不多:出生台灣台中,大學到台北來專攻戲劇(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劇本創作),已成家,目前是三個孩子的專職母親,也是全職的詩人。早些年,自然也獲得過一些獎項,例如第一屆青年文學創作獎、「詩路」2000年度詩人,詩作常見於台灣重要文學刊物與副刊,自由副刊、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幼獅文藝、聯合副刊、人間副刊等,在台灣的文藝副刊版面極小的世代下,不可謂容易。目前,她已出版有四本詩集《索愛練習》(2001)、《剛剛發生的事》(2007)、《可能的花蜜》(2011)及《那些閃電指向你》(2014),其中的兩本代表作(《剛剛發生的事》及《那些閃電指向你》)還是由重視抒情傳統、藝術自由、文人化主體的洪範書店出版。許多著名的詩人、前輩友朋均為她寫過評介與推薦,包括?弦、陳義芝、羅智成、柯裕棻等(相關分析與展開見筆者後文),那些評述或體貼入微、或心心相印,只見珍惜且毫無文人相輕之感嘆。
 
在婉瑜的創作觀或世界觀中,除了諸神們均強調的愛情、精神傾向與自由追求之外,我以為婉瑜比較值得肯定的大概還有三種特質:一是她的詩作的取材和情感仍願意從實際的生活和客觀世界出發,語言平易親切,誠如羅智成在《索愛練習.推薦語》中,曾以跟夏宇參照,來突出林的特質:「林婉瑜較接近生活和客觀世界,她的感情也保有較多人性的,而非觀念性的意涵。」其次,婉瑜非常優於精確地掌握和揣摩自身主體和他者的情感,這點或許也跟她早年的劇本寫作經驗有關,在和孫梓評對談時,婉瑜自道:「寫劇本時總是練習這個過程:揣摩情境──置身其中──書寫──完成──離開。寫詩也習慣如此:想像一個情境,想像自己置身其中,用詩的語言去說話、表演。」這也使得她在最好的狀況下,時常能跟表述的主體維持一種適當的美學距離,用情甚深卻能節制耽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