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
原姓名新原龍之助,1892年(明治廿五年)生於東京。父親新原敏三在京橋以販賣牛奶為生。他出生7個月後母親即患上精神病,他被送到母親的娘家撫養,後來過繼為舅舅的養子,遂改姓芥川。
芥川一家雅好文學與戲劇,龍之介受此薰陶,養成深厚之文藝底蘊。11歲時就與同學發行手抄雜誌,並自己寫作、編輯,甚至自繪插圖。1913年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國文學系,期間開始寫作。畢業後以英文教學和報紙編輯維生。早在1912年廿二歲時,他已完成了處女作〈老年〉,兩年後又發表了短篇小說〈羅生門〉,但並未受到重視。
1916年芥川畢業,成績位列同屆二十人中之第二名。他在《新思潮》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鼻子〉,夏目漱石讀到後非常讚賞,對他多方關懷。這段時間他也開始創作俳句。1918年發表了〈地獄變》,講述了一個日本戰國時期的殘酷故事,通過畫師,畫師女兒等人的遭遇,反映了純粹的藝術觀。
1921年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報社的記者前往中國四個月,7月返抵日本,之後寫成《支那遊記》一書。這次任務非常繁重。在壓力和自身的壓抑下,他染上多種疾病,一生為胃腸病、痔瘡、神經衰弱、失眠症所苦。回到日本後,1922年他發表了〈竹林中〉,整個作品瀰漫著壓抑、彷徨,不定向的氣氛,反應了作者本人的迷茫。自此以後,由於病情惡化,芥川龍之介常出現幻覺,當時的社會形勢也右傾,言論自由受到從政府到普羅大眾的打壓。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壓抑,如〈河童〉。
1927年(昭和二年)芥川龍之介繼續寫作隨想集《侏儒的話》,作品短小精悍,每段只有一兩句,但意味深長。後二姐臥軌自殺,為其債務奔走導致身心俱疲。7月24日因「漠然的不安」仰藥自殺身亡,得年卅五。
譯者簡介
邱若山
1957年生。台灣宜蘭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文學碩士。日本筑波大學文藝言語研究科修士、博士課程學分取得。現任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台灣文學系合聘副教授,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曾任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主任、台灣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
研究專長領域為日本近代文學,以大正文學為重點。主要學術論文集中於佐藤春夫研究。兼及台灣日語教育研究。專著有:《佐藤春夫台灣旅行關係作品研究》(致良出版社)。代表性譯作有:《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草根出版社)。
選輯策劃、召集人:林水福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學協會理事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校長、外語學院院長。
中、日文著作、譯作等身,研究範疇以日本文學與日本文學翻譯為主,並將觸角延伸到台灣文學研究及散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