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是個不會讀書的孩子
如果妳(你)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得了97分,你會為了孩子少得3分感到惋惜?還是會為了考97分而鼓掌?如果孩子每次都考100分,你會真的開心嗎?孩子會真的快樂嗎?而假若孩子考60分都不到,留級再留級!不斷地留級!家中有個不會讀書的孩子,你會怎麼做?罵他、打他、激他、怨他、逼瘋他、還是逼瘋自己?在一連串的責怪之前,有想過這孩子為什麼不會讀書嗎?曾很客觀的找出孩子不會讀書的原因嗎?看到社會上很多不會讀書的小孩,因不被了解、因教育錯誤、因家長學校不尊重孩子的特質,而讓孩子在苦悶中渡過,得不到適當的協助與學習,就像我是個不會讀書的孩子。
庭園松還是大樹,大發明家牛頓還沒出生,父親就過世了,母親不久也改嫁了,他從小由外婆扶養長大,個性有點孤僻、內向、害羞。出生在偏僻村落,從小家裡也沒錢請名師來教,在學校的功課,從小學到中學,成績都差到不行,可是他對於一切不明白的事務都很感興趣,並且會不厭其煩的動手去做實驗,因此日後的成就,光芒萬丈!而另一位劃時代的偉人愛迪生,他真正受過的學校教育只有3個月,因為他那愛發問的習慣,令學校老師大為光火,媽媽只好把他帶回家自己教導。這二位偉人的學習歷程似乎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學校的課程內容的設計並不適合他們。因為每個人的特質不同,正規的學校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滿足不同特質的孩子,可見「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這個大環境下,明星學校、明星老師及成績掛帥的學習制度,使孔夫子這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無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苦的卻是那些學科考試成續無法被認同的孩子!
讀大學不是唯一選項,漫步在雲端,世界大不同。網路的無遠弗屆,現在已是一個雲端的年代,雲端是一個大舞台,世界上只要有網路,就有的共同舞台。只要你有才華,只要你有實力,只要你有特色,你就能在全世界的面前盡情的演出!就像英國的蘇珊大嬸、台灣的林育群(小胖)!
這本書中我以過來人的經驗,訴說不會讀書孩子的心路歷程和期盼……。比較幸運地是當時的我,由於爸爸媽媽有等待的智慧,寬容和鼓勵我往興趣與專長去發展,教我學會做人、做事,比成績好更重要,這種尊重個人特質的教育方式,改變了我的一生!使我不致於為了逃避無窮無盡課業壓力而誤入岐途。為了希望更多父母和老師能了解不會讀書孩子的困惑,及對待不會讀書孩子的方式,我僅提供個人求學、創業、創協會的經驗和人生觀,和大家分享這份成長的心路!期待這份一點點的人生體驗,能夠貢獻成助人的「開心禮物」,讓更多不會讀書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對待方式和學習方法!
不會讀書的孩子,只是科考成績差些,但聰明才智並不比人低落,只要教育者找出學生特質,用對方法、多用點心,多給孩子肯定、包容及愛的鼓勵,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質,創造奇蹟,一樣生活得幸福美滿!
不會讀書的孩子──葉宗林20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