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學習管理的入門書,主要用途在讓大專學生初學一學期的管理學課程時所使用,力求內容完整系統及文字的簡明易解。本書除扼要提供一般管理過程與功能的概念外,也周延提供管理的多種環境系統及類型的性質,前者包括自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教育、法律、人口與國際關係等環境系統,後者則包括對人力資源、財務、生產、銷售及自我等的管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宏進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亞洲大學榮譽教授
學歷:
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農村社會經濟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美國東西中心研究員
美國史旦福大學訪問學人
澳洲文化中心曁墨爾本大學訪問學人
加拿大駐臺貿易辦事處贊助訪加研究學人
國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館長
臺灣社會學社理事長
臺灣人口學會理事長
臺灣鄉村社會學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鄉村發展學會名譽理事
中華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鄉村社會學會理事
臺德社會經濟協會理事
世界人口學會會員
美國鄉村社會學會會員
自立晚報特約撰述
臺灣時報專欄
臺灣公論報主筆
Taiwan News主筆
聯經出版公司編輯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重要著作:
專書共三十餘冊,包括:《臺灣鄉村的新出路》、《臺灣農村與社會建設的檢討》、《每日生活社會學》、《應用社會學》、《追憶失落的臺灣農業與農家生活》、《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鄉村旅遊》、《人口學》、《社區工作》、《休閒遊憩概論》、《臺灣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灣農會改革與鄉村重建》、《社會組織原理》、《經濟學》、《社會學》、《臺灣人口與人力研究》、《休閒社會學》、《臺灣新鄉村社會學》、《鄉村社會發展理論與應用》、《人口學》(合著)、《臺灣農業與農村生活的變遷》、《鄉村社會學》、《我國引進外籍勞工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人口與家庭》、《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臺灣基層農民組織的原理與實務》、《社區原理》、《我國農業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合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與問題》、《臺灣不同類型鄉村社區發展指標之研究》、《我國人民外移問題的現狀與政策》(合著)、《人才下鄉的研究》、《農民與農業》、《鄉村與社會》、《臺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The Impact of Internal Migration on Changes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in Taiwan等。發表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共四百餘篇。
蔡宏進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亞洲大學榮譽教授
學歷:
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博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農村社會經濟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美國東西中心研究員
美國史旦福大學訪問學人
澳洲文化中心曁墨爾本大學訪問學人
加拿大駐臺貿易辦事處贊助訪加研究學人
國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館長
臺灣社會學社理事長
臺灣人口學會理事長
臺灣鄉村社會學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鄉村發展學會名譽理事
中華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亞洲鄉村社會學會理事
臺德社會經濟協會理事
世界人口學會會員
美國鄉村社會學會會員
自立晚報特約撰述
臺灣時報專欄
臺灣公論報主筆
Taiwan News主筆
聯經出版公司編輯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重要著作:
專書共三十餘冊,包括:《臺灣鄉村的新出路》、《臺灣農村與社會建設的檢討》、《每日生活社會學》、《應用社會學》、《追憶失落的臺灣農業與農家生活》、《社區工作方法與技巧》、《鄉村旅遊》、《人口學》、《社區工作》、《休閒遊憩概論》、《臺灣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灣農會改革與鄉村重建》、《社會組織原理》、《經濟學》、《社會學》、《臺灣人口與人力研究》、《休閒社會學》、《臺灣新鄉村社會學》、《鄉村社會發展理論與應用》、《人口學》(合著)、《臺灣農業與農村生活的變遷》、《鄉村社會學》、《我國引進外籍勞工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人口與家庭》、《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臺灣基層農民組織的原理與實務》、《社區原理》、《我國農業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合著)、《臺灣社會的發展與問題》、《臺灣不同類型鄉村社區發展指標之研究》、《我國人民外移問題的現狀與政策》(合著)、《人才下鄉的研究》、《農民與農業》、《鄉村與社會》、《臺灣農地改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The Impact of Internal Migration on Changes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in Taiwan等。發表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共四百餘篇。
目錄
作者自序i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管理學緒論2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學的意義與起源2
第二節 管理與管理學的功用與發展原因3
第三節 近代管理學的演變與趨勢5
第四節 管理的角色10
第五節 管理的階層11
第六節 管理的基本元素13
第七節 管理的學習實踐與教學研究14
第二章 管理實體的外在環境系統16
第一節 管理實體的意義與種類16
第二節 管理實體外在環境系統的意義、性質與類型17
第三節 自然環境系統的性質與影響18
第四節 經濟環境系統的性質與影響20
第五節 社會文化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3
第六節 政治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4
第七節 教育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7
第八節 法律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8
第九節 人口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9
第十節 國際關係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30
第二篇 管理過程與功能
第三章 決策32
第一節 決策的意義及在管理上的重要性32
第二節 決策的程序33
第三節 團體決策的模式35
第四節 隨機決策的模式37
第五節 決策者的人身因素38
第六節 決策的層次與類型的補充39
第七節 決策的確定性及不確定性40
第八節 決策的參與42
第四章 規劃45
第一節 規劃的意義、性質、目的與重要性45
第二節 規劃的類型47
第三節 規劃的過程與障礙49
第四節 目標規劃與策略規劃52
第五節 規劃的技術與工具55
第五章 組織57
第一節 組織的管理意義57
第二節 組織的性質58
第三節 組織的設計60
第四節 組織目標的設定與管理62
第五節 組織的運用與成效64
第六節 組織的發展65
第六章 執行69
第一節 執行的管理意義與必要性69
第二節 良好執行力的重要條件70
第三節 有效執行方法與技巧72
第四節 達成目標的執行過程74
第五節 三種層次增進執行能力的軌跡與原則76
第六節 執行人才的發掘與啟用78
第七章 控制81
第一節 控制的意義與重要的性質81
第二節 控制的目的及原因或理由82
第三節 控制的原則與方法83
第四節 控制的過程85
第五節 控制的類型87
第六節 控制的正反效果89
第七節 對不良控制及其負面後果的化解91
第八章 授權、分權與集權93
第一節 授權的意義、性質與利益93
第二節 授權的問題94
第三節 克服阻礙授權的方法96
第四節 配合授權的控制97
第五節 分權與集權的意義及在管理上的重要性98
第六節 分權的優缺點與行使時機99
第七節 集權的優缺點與行使時機101
第八節 管理上權力概念的延伸議題103
第九章 激勵106
第一節 激勵的意義與在管理上的重要性106
第二節 激勵的原則108
第三節 激勵動機的方法110
第四節 管理者對動機的運用113
第五節 影響動機因素的理論114
第六節 一般企業報償的激勵方案與問題115
第十章 溝通118
第一節 溝通的意義、原因與在管理上的必要性118
第二節 溝通的時機121
第三節 溝通的原則與方法122
第四節 溝通的內容、符號與通路124
第五節 溝通的障礙與促進方法128
第十一章 領導131
第一節 領導的意義、與管理的關係及重要性131
第二節 形成領導力的因素132
第三節 領導理論135
第四節 民主政治領導的典範138
第五節 有效領導的方法與技巧141
第三篇 管理的類型
第十二章 人力資源管理145
第一節 意義、範圍、目的與重要性145
第二節 工作分析147
第三節 人力資源的規劃150
第四節 人力的招募甄選152
第五節 人力訓練教育與發展154
第六節 薪資報酬與獎賞158
第七節 勞資關係的管理160
第十三章 財務管理162
第一節 基本概念162
第二節 籌資管理163
第三節 投資管理164
第四節 營運資金管理169
第五節 利潤分配管理171
第六節 財務管理的理論173
第十四章 生產管理175
第一節 生產管理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與地位175
第二節 生產計畫176
第三節 生產組織管理178
第四節 作業管理181
第五節 物流管理185
第六節 技術管理187
第十五章 銷售與服務管理189
第一節 行銷管理的意義、性質與哲學189
第二節 行銷管理的運作過程190
第三節 行銷控制192
第四節 市場區隔、選擇與定位193
第五節 產品設計與價格管理的行銷策略198
第六節 促銷策略200
第十六章 自我管理203
第一節 自我管理的意義與重要性203
第二節 管理者容易忽略自我管理的問題與原因204
第三節 自我管理的要項206
第四節 自我工作管理207
第五節 自我財務管理的準則209
第六節 自我時間管理212
第七節 自我情緒與情感管理215
第八節 自我人格管理217
第九節 自我品牌的管理219
第四篇 管理面臨的變遷與挑戰
第十七章 管理面對變遷問題的影響與挑戰223
第一節 人口及人力變遷問題及影響223
第二節 技術變遷問題及影響226
第三節 環境變遷問題及影響229
第四節 經濟變遷問題及影響231
第五節 勞工與消費者運動及影響232
第六節 國際化及影響233
第七節 企業管理面臨社會責任與倫理的挑戰235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236
英文文獻238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管理學緒論2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學的意義與起源2
第二節 管理與管理學的功用與發展原因3
第三節 近代管理學的演變與趨勢5
第四節 管理的角色10
第五節 管理的階層11
第六節 管理的基本元素13
第七節 管理的學習實踐與教學研究14
第二章 管理實體的外在環境系統16
第一節 管理實體的意義與種類16
第二節 管理實體外在環境系統的意義、性質與類型17
第三節 自然環境系統的性質與影響18
第四節 經濟環境系統的性質與影響20
第五節 社會文化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3
第六節 政治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4
第七節 教育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7
第八節 法律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8
第九節 人口系統的意義與影響29
第十節 國際關係環境系統的意義與影響30
第二篇 管理過程與功能
第三章 決策32
第一節 決策的意義及在管理上的重要性32
第二節 決策的程序33
第三節 團體決策的模式35
第四節 隨機決策的模式37
第五節 決策者的人身因素38
第六節 決策的層次與類型的補充39
第七節 決策的確定性及不確定性40
第八節 決策的參與42
第四章 規劃45
第一節 規劃的意義、性質、目的與重要性45
第二節 規劃的類型47
第三節 規劃的過程與障礙49
第四節 目標規劃與策略規劃52
第五節 規劃的技術與工具55
第五章 組織57
第一節 組織的管理意義57
第二節 組織的性質58
第三節 組織的設計60
第四節 組織目標的設定與管理62
第五節 組織的運用與成效64
第六節 組織的發展65
第六章 執行69
第一節 執行的管理意義與必要性69
第二節 良好執行力的重要條件70
第三節 有效執行方法與技巧72
第四節 達成目標的執行過程74
第五節 三種層次增進執行能力的軌跡與原則76
第六節 執行人才的發掘與啟用78
第七章 控制81
第一節 控制的意義與重要的性質81
第二節 控制的目的及原因或理由82
第三節 控制的原則與方法83
第四節 控制的過程85
第五節 控制的類型87
第六節 控制的正反效果89
第七節 對不良控制及其負面後果的化解91
第八章 授權、分權與集權93
第一節 授權的意義、性質與利益93
第二節 授權的問題94
第三節 克服阻礙授權的方法96
第四節 配合授權的控制97
第五節 分權與集權的意義及在管理上的重要性98
第六節 分權的優缺點與行使時機99
第七節 集權的優缺點與行使時機101
第八節 管理上權力概念的延伸議題103
第九章 激勵106
第一節 激勵的意義與在管理上的重要性106
第二節 激勵的原則108
第三節 激勵動機的方法110
第四節 管理者對動機的運用113
第五節 影響動機因素的理論114
第六節 一般企業報償的激勵方案與問題115
第十章 溝通118
第一節 溝通的意義、原因與在管理上的必要性118
第二節 溝通的時機121
第三節 溝通的原則與方法122
第四節 溝通的內容、符號與通路124
第五節 溝通的障礙與促進方法128
第十一章 領導131
第一節 領導的意義、與管理的關係及重要性131
第二節 形成領導力的因素132
第三節 領導理論135
第四節 民主政治領導的典範138
第五節 有效領導的方法與技巧141
第三篇 管理的類型
第十二章 人力資源管理145
第一節 意義、範圍、目的與重要性145
第二節 工作分析147
第三節 人力資源的規劃150
第四節 人力的招募甄選152
第五節 人力訓練教育與發展154
第六節 薪資報酬與獎賞158
第七節 勞資關係的管理160
第十三章 財務管理162
第一節 基本概念162
第二節 籌資管理163
第三節 投資管理164
第四節 營運資金管理169
第五節 利潤分配管理171
第六節 財務管理的理論173
第十四章 生產管理175
第一節 生產管理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與地位175
第二節 生產計畫176
第三節 生產組織管理178
第四節 作業管理181
第五節 物流管理185
第六節 技術管理187
第十五章 銷售與服務管理189
第一節 行銷管理的意義、性質與哲學189
第二節 行銷管理的運作過程190
第三節 行銷控制192
第四節 市場區隔、選擇與定位193
第五節 產品設計與價格管理的行銷策略198
第六節 促銷策略200
第十六章 自我管理203
第一節 自我管理的意義與重要性203
第二節 管理者容易忽略自我管理的問題與原因204
第三節 自我管理的要項206
第四節 自我工作管理207
第五節 自我財務管理的準則209
第六節 自我時間管理212
第七節 自我情緒與情感管理215
第八節 自我人格管理217
第九節 自我品牌的管理219
第四篇 管理面臨的變遷與挑戰
第十七章 管理面對變遷問題的影響與挑戰223
第一節 人口及人力變遷問題及影響223
第二節 技術變遷問題及影響226
第三節 環境變遷問題及影響229
第四節 經濟變遷問題及影響231
第五節 勞工與消費者運動及影響232
第六節 國際化及影響233
第七節 企業管理面臨社會責任與倫理的挑戰235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236
英文文獻238
序
作者自序
如今在高等教育體系的大專院校中設立不少有關管理的系所,並開授不少相關的課程。入門的課程多半僅能討論管理的過程,少有涉及較專門管理類型的內容,想學習不同管理類型知識的初學者,非再進一步分別修讀不同管理類型的課程或書籍不可,本書可供初學者能兼獲管理過程與類型兩方面的知識與心得。我撰寫此書的動機與興趣因覺得必要提供一本內容較為簡明精要的入門書,涵蓋範圍較能有系統且完整、資料較新、也有較多自己的想法、看法、經驗與心得,使管理的初學者讀之在內心較能有感受。
社會上多數的人多少都有管理事務的經驗,也都需要學習管理的原理,對於做人處事會有很大的幫助。想要經商賺錢的人更非得熟知管理的原理不行。如今管理學已成為深具學理也很實用的學術領域,是當代的一門顯學,在社會上各種實務體系中也都設有許多有關管理的機構與部門。許多人每日都在學習、摸索與實踐管理實務。在坊間書局陳列有關管理學的書籍不少,有以管理學為名者,其中不乏內容豐富,但體積卻很厚重,對於初學者負擔未免過於沉重,攜帶與使用也不很方便。另有不少是外文書的翻譯本,內容難免會有水土不服的地方。也有不少的書是供為應對考試解答之用,較缺乏系統與完整的理解與論述。也見有不少以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組織管理、資訊管理等為書名者,都是較專門的管理學,也都為管理學的支門,並不適合入門的初學者用為較整合性教科書。另有將教科書的書寫方式圖解化,新奇有餘,卻有點顛覆思想溝通與文字表達的傳統價值與本色。
我寫這本《管理學概論》的書,是從闡揚社會學與經濟學等基本社會科學原理與概念在管理學上的應用為出發點,進而也注意前人已發展的管理學理念,以及注意一般人與自己在做事工作與日常生活方面所摸索與拿捏的實際管理概念,包括注意對事務與人身的管理,後者除包括管理他人,也包括管理自我本身。每人對於管理的結果會有滿意之處,也會有覺得不滿的地方,都將一併討論。彙集與整理這些經驗與心得,應能給初學者、實際管理的人及一般讀者與學習者有較實用的借鏡與參考。但願這樣寫法能使讀者對管理學有較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並能使大家對於為人處事的成長與改進的管理也會實際有用,產生可觀的幫助。
我的一生過慣教書與寫作的生活,自從台大退休以後有較多自由時間,但也覺得總量有限,於是加緊腳步努力整理過去教學與研究的心得,將之撰寫成專書。回顧過去近一甲子的教書研究生涯,除寫學術論文外,也共出版專書近四十冊,但管理學是我曾經教學過,也有許多心得,卻尚未整理出書的一項,乃決定再做一些努力,使能成書,給養我與育我的社會及國家多盡一些責任。於是我再繼續提筆認真思考並書寫,心中也感覺頗為自在與踏實,希望書的內容也能獲得讀者的認同。本書能獲得唐山出版社的支持印行,在此表示敬謝之意。
如今在高等教育體系的大專院校中設立不少有關管理的系所,並開授不少相關的課程。入門的課程多半僅能討論管理的過程,少有涉及較專門管理類型的內容,想學習不同管理類型知識的初學者,非再進一步分別修讀不同管理類型的課程或書籍不可,本書可供初學者能兼獲管理過程與類型兩方面的知識與心得。我撰寫此書的動機與興趣因覺得必要提供一本內容較為簡明精要的入門書,涵蓋範圍較能有系統且完整、資料較新、也有較多自己的想法、看法、經驗與心得,使管理的初學者讀之在內心較能有感受。
社會上多數的人多少都有管理事務的經驗,也都需要學習管理的原理,對於做人處事會有很大的幫助。想要經商賺錢的人更非得熟知管理的原理不行。如今管理學已成為深具學理也很實用的學術領域,是當代的一門顯學,在社會上各種實務體系中也都設有許多有關管理的機構與部門。許多人每日都在學習、摸索與實踐管理實務。在坊間書局陳列有關管理學的書籍不少,有以管理學為名者,其中不乏內容豐富,但體積卻很厚重,對於初學者負擔未免過於沉重,攜帶與使用也不很方便。另有不少是外文書的翻譯本,內容難免會有水土不服的地方。也有不少的書是供為應對考試解答之用,較缺乏系統與完整的理解與論述。也見有不少以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組織管理、資訊管理等為書名者,都是較專門的管理學,也都為管理學的支門,並不適合入門的初學者用為較整合性教科書。另有將教科書的書寫方式圖解化,新奇有餘,卻有點顛覆思想溝通與文字表達的傳統價值與本色。
我寫這本《管理學概論》的書,是從闡揚社會學與經濟學等基本社會科學原理與概念在管理學上的應用為出發點,進而也注意前人已發展的管理學理念,以及注意一般人與自己在做事工作與日常生活方面所摸索與拿捏的實際管理概念,包括注意對事務與人身的管理,後者除包括管理他人,也包括管理自我本身。每人對於管理的結果會有滿意之處,也會有覺得不滿的地方,都將一併討論。彙集與整理這些經驗與心得,應能給初學者、實際管理的人及一般讀者與學習者有較實用的借鏡與參考。但願這樣寫法能使讀者對管理學有較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並能使大家對於為人處事的成長與改進的管理也會實際有用,產生可觀的幫助。
我的一生過慣教書與寫作的生活,自從台大退休以後有較多自由時間,但也覺得總量有限,於是加緊腳步努力整理過去教學與研究的心得,將之撰寫成專書。回顧過去近一甲子的教書研究生涯,除寫學術論文外,也共出版專書近四十冊,但管理學是我曾經教學過,也有許多心得,卻尚未整理出書的一項,乃決定再做一些努力,使能成書,給養我與育我的社會及國家多盡一些責任。於是我再繼續提筆認真思考並書寫,心中也感覺頗為自在與踏實,希望書的內容也能獲得讀者的認同。本書能獲得唐山出版社的支持印行,在此表示敬謝之意。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管理學緒論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學的意義與起源
一、管理的意義與起源
(一)意義
管理學可說是一種研究管理的學問,而「管理」一詞則具有動態及靜態兩種意義,當為動詞(manage)是指一種對資源作有效的計畫、組織、領導、運用、控制,以達成既定目的過程。當為名詞(management)是指一種決策、一種工作、一種方法或技巧、一門科學、一種官員、一種文化,或一種知識等。
(二)起源
管理的概念起源甚早,在中國自黃帝時代就設百官管理各方面的事務。在西方的古埃及、巴比倫與古希臘都曾發展出管理的思想概念,主要包括對政治、軍事、國家、家庭等的管理。
二、管理學的意義、起源與歷史
(一)意義
管理學也稱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是一種研究管理活動規律及應用的科學,偏重使用有效的學問工具或方法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重要的管理學問、工具與方法包括各種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學、統計學等。因此管理學也是相當綜合性、應用性的學問,目的都在管好人及事情,使人有效率工作,事有條理運作,順利達成目的。
(二)起源與歷史
管理的學問與管理行動或實務同樣都起源於數千年之前。古代的軍事兵法,國王治理國家理論等都是重要的管理學起源。到了十九世紀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斯、約翰米爾斯等提出的經濟學理論,對經濟資源分配、生產、價格策略等的論述成為現代管理學很重要的理論依據。
到了二十世紀管理學逐漸發展成獨立自主專門的科學。管理學理論家及其著作陸陸續續出現,著名的有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1911)、吉爾布雷斯夫婦的應用動作研究(1917)、鄧肯的第一本大學用的管理教科書(1911)等。社會學家韋伯(1864-1920)等也從社會學角度探討管理問題。道奇(H. Dodge)、費雪(1890-1962)及弗萊(T. C. Fry)為管理學引入了統計技巧。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學的意義與起源
一、管理的意義與起源
(一)意義
管理學可說是一種研究管理的學問,而「管理」一詞則具有動態及靜態兩種意義,當為動詞(manage)是指一種對資源作有效的計畫、組織、領導、運用、控制,以達成既定目的過程。當為名詞(management)是指一種決策、一種工作、一種方法或技巧、一門科學、一種官員、一種文化,或一種知識等。
(二)起源
管理的概念起源甚早,在中國自黃帝時代就設百官管理各方面的事務。在西方的古埃及、巴比倫與古希臘都曾發展出管理的思想概念,主要包括對政治、軍事、國家、家庭等的管理。
二、管理學的意義、起源與歷史
(一)意義
管理學也稱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是一種研究管理活動規律及應用的科學,偏重使用有效的學問工具或方法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重要的管理學問、工具與方法包括各種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學、統計學等。因此管理學也是相當綜合性、應用性的學問,目的都在管好人及事情,使人有效率工作,事有條理運作,順利達成目的。
(二)起源與歷史
管理的學問與管理行動或實務同樣都起源於數千年之前。古代的軍事兵法,國王治理國家理論等都是重要的管理學起源。到了十九世紀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斯、約翰米爾斯等提出的經濟學理論,對經濟資源分配、生產、價格策略等的論述成為現代管理學很重要的理論依據。
到了二十世紀管理學逐漸發展成獨立自主專門的科學。管理學理論家及其著作陸陸續續出現,著名的有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1911)、吉爾布雷斯夫婦的應用動作研究(1917)、鄧肯的第一本大學用的管理教科書(1911)等。社會學家韋伯(1864-1920)等也從社會學角度探討管理問題。道奇(H. Dodge)、費雪(1890-1962)及弗萊(T. C. Fry)為管理學引入了統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