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兩個克里斯汀‧迪奧
讀者常常會把自傳的作者看成是「從自己的過去尋求依賴」的人。但是,我從來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一方面,這暗示了作者需要依賴某種東西;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他的過去已經結束。我想再說明白點,我完全不需要從我的過去尋求幫助,而且對於我的過去,我也沒有任何虛幻的懷舊情結。我堅信我最美好的記憶還沒有到來,而且我的過去也才剛剛開始。
總之,克里斯汀.迪奧才九歲──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在我看來,最讓我感興趣的不是過去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而是將來在他身上會發生什麼。
看到這兒,你可能就明白了,這個世界有兩個克里斯汀.迪奧:現在我說的克里斯汀.迪奧,是身為時裝設計師的迪奧,是克里斯汀.迪奧品牌的迪奧,是蒙田大街三十號的迪奧,是出生於一九四七年的克里斯汀.迪奧。為了介紹第二個,只有九歲的克里斯汀.迪奧,第一個克里斯汀.迪奧才決定寫下這本書。現在第一個克里斯汀.迪奧已經談論得夠多了──雖然大多都不太準確,不過我覺得是該讓世人知道他的真實情況的時候了。
不管怎麼說,我擔心,如果我等的時間太長的話,我本人也覺得離這個主人公越來越遙遠了。就我來說,我覺得一個人早年的創業階段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很不幸,現在我的主角已經度過了這一階段,現在他已經步入了穩定期,很多時候他已經不再能理解和重現他當年的激情了。
總之,寫這本書,我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寫作過程中,我一直顧慮重重,但最後我還是完成了整個作品──不含任何自負的筆調。對,自負!看到這兒,一些讀者可能會笑了,他們會想,既然我寫的是一本完全以我自己、我的生涯、我的事業為中心的一本書,那我不承認自己的自負肯定很奇怪。這裡我要為自己申辯一下。我在本書中談論的都是我知道的,而且是可信的內容。那些對高級時裝及設計不感興趣的人,是不會有興趣來讀我這本書的,當然他們也就不會真正理解和認同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本書中我沒有涉及到任何不懂的專業知識──比如說抽象藝術或者憲法改革。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自負。
在如何處理兩個克里斯汀.迪奧──作為公眾人物的克里斯汀.迪奧和作為獨立個人的克里斯汀.迪奧──之間的問題上,我真的不是特別有自信。前者,也就是你在本書中會讀到的,是一位有名的時裝設計師,出生在蒙田大街一座輝煌的建築裡,他是集個人、裙子、襪子、香水、宣傳冊、媒體的照片以及經常引起全世界關注和變革於一身的集合體。
也許我應該完全以他為中心,不參雜絲毫屬於我的成分。因為我身上呈現的是另一幅風格迥異的畫面:我於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出生於諾曼第的格蘭維爾,是製造商亞歷山大.路易士.莫里斯.迪奧和他的妻子瑪德琳.馬丁的兒子。也是半個巴黎人和半個諾曼第人,雖然現在已經幾乎不回去了,但我的諾曼第人的血統對我有著很深的影響。我喜歡生活中一切簡單的東西,比如說幾個老朋友的小聚會。我討厭嘈雜和匆忙的東西,以及突發的、劇烈的變革。
但是壓制那個羞怯的人物對我來說就像是欺騙,而且還會剝奪我故事中的一些個人色彩。
我的世界著名的同胞,古斯塔夫.福樓拜,曾經在法庭上用了一句很大膽的話來為他作品中的一個角色辯護:「我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現在,另一個克里斯汀.迪奧也讓我處在了相似的境地,就算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我也要替他辯護:「我就是他。」因為不管我喜不喜歡,是他用自己的創意表達了我內心最深處的期待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