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專家教你不靠藥物整腸健胃

腸胃專家教你不靠藥物整腸健胃
定價:280
NT $ 160 ~ 280
  • 作者:吳明賢
  • 繪者: 郭侑菱
  • 出版社:今周刊
  • 出版日期:2016-06-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225268
  • ISBN13:9789869225267
  • 裝訂: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絕對不知道!
纖維素清腸道,吃多了脹氣來攪局。
你一定不知道!
益生菌顧腸道,吃錯了補再多也沒效。
整腸健胃你需要新觀念、新方法
臺大醫院腸胃科專家吳明賢醫師教你這樣做,養胃護腸超給力。

  你是否胃痛吃胃藥,便祕吃瀉藥,拉肚子就補充益生菌,你從未留心腸道的悲鳴,反正,對你來說腸胃問題只是小毛病。事實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代謝症候群、憂鬱症,這些疾病都和腸胃有關,腸胃顧好人就健康有依據!

  .腸胃觀念大突破,被你小看的腸道它其實威得很
  1.身體內的血清素有95%在腸道,血清素可透過大腦調節食慾、影響心情和性功能,所以腸道也可說是人體的第二大腦。
  2.人體淋巴有70%以上分布在腸道,是身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所以腸道一衰弱身體自然每況愈下。

  .「胃為心之窗」,90%的腸胃病肇因在於情緒
  此外,吳明賢醫師也指出現代人壓力大,大多數的腸胃疾病多半不是生理性的原因所引起,反而是情緒性的心理因素所造成,心情好壞與否都會影響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所以,保健腸胃第一步就是養成好心情。

  .腸胃觀念超NG!那些理所當然的都是錯的
  根據吳醫師經年累月的看診經驗,一一為讀者破解大多數人認為的「理所當然」:
  【迷思1】胃凸就是胃脹氣?
  ——錯,脹氣是指以肚臍為中心點的腸子膨脹或下腹部的大腸。
  【迷思2】膳食纖維多補充腸胃才不會有問題?
  ——錯,建議的每日攝取量在20-30克,若服用過多易導致脹氣。
  【迷思3】痔瘡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疾病?
  ——錯,痔瘡並不是一種疾病,更精確來說,它屬於肛門靜脈叢經長時間壓力造成的痔靜脈曲張。
  【迷思4】冷泡茶傷胃喝不得?
  ——錯,倘若一開始即用涼開水或冰水沖泡,這種方式沖泡的茶是不會傷胃的,也可以放置冰箱保存較久時間,但選擇熱水沖泡就一定要盡早喝完,不能放到隔夜,即便是放冰箱也不行喔!。

  .腸胃科醫師是這樣整腸健胃的
  吳醫師也強調,雖然大腸癌被列為新國病、大腸激躁症病患逐年增加,患病人數僅次於感冒,但是透過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一樣可以遠離疾病,不妨試著這樣做:

  .少食、樂食、慢食、感恩食
  減少每餐食量,搭配平衡食譜,少去吃到飽餐廳減少消化負擔。

  .戒除餐後打盹
  不要在餐後躺下或趴睡。

  .控制嘴、多動腿
  要活就要動,走路是最好的鍛鍊方式。

  .更多改善腸胃問題的方法都在本書裡,包括:
  便祕救急食譜
  透過茶與咖啡來保健
  善用腸道好朋友:益生菌、膳食纖維、植生素

本書特色

  1.最專業的健康觀念:吳明賢醫師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專攻腸胃學,更有胃癌殺手之稱,坊間有關腸胃觀念十分氾濫,不乏許多謬誤,本書除了醫師針對常見疾病進一步解析,更將常見問題與迷思逐一說明,提供最正確的觀念提供讀者參考。

  2.一看就懂的文字說明:摒除生硬文字與艱澀數據,以生動圖畫與淺顯文字構成內容,知識性與趣味性十足,絕對值得一讀!

  3.再忙都可執行的方法:書中針對腸胃的改善方式,簡易上手,即便是工作忙碌者也能將這些方法帶進生活中靈活運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明賢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特聘教授、臺大醫學院醫學系主任、臺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其專長為一般內科學、腸胃學、分子生物學。自幼愛看武俠小說,受到作品中的俠義精神啟發,兒時總夢想能成為一名俠客,這份想望在踏入學校求學後依然無法忘懷。於是,他選擇成為一名醫者,將俠義精神展現在扶傷救急,投身醫療推動與醫學研究,期盼在行醫的道路上拉人一把。
 
 

目錄

作者序
前言 為什麼腸道健康如此重要

Chapter1 你應該知道的消化系統運作及功能
1-1 奇妙的旅程:食物在消化道的消化與吸收
1-2 便便危機:精密的排便機轉

Chapter2 我的便便怎麼了﹖察顏觀色為健康把關
2-1 誰說便便長得像霜淇淋?認識「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2-1 排便次數也能檢視腸道健康

Chapter3 腸道鬧脾氣-常見徵兆大解析
3-1 大腹便便:脹氣
3-2 腸道大塞車:便祕
3-3 「落賽」拉不停:腹瀉
3-4 肚子像100隻大象踩過一樣:惱人的腹痛
3-5 便便如柏油,小心胃出血
3-6 噁心、嘔吐別慌張 TSS觀察法擊退不適
3-7 體重無故減輕要小心

Chapter4 為健康把關-一定要懂的腸道疾病
4-1 僅次於感冒的大腸激躁症
4-2 連拿破崙也沒轍的疾病:痔瘡
4-3 冷門的腸胃問題:大腸憩室症
4-4 腸子也會自體免疫失調—發炎性大腸疾病
4-5 新國病—大腸直腸癌

Chapter5 飲食與腸胃:吃健康更享壽
5-1 素食:成如容易卻艱難
5-2 21世紀新維生素:植生素
5-3 膳食纖維:天然通樂
5-4 喝茶與腸胃:多多益善嗎?
5-5 咖啡與腸胃:咖啡灌腸好嗎?
5-6 好酒用腦喝,盡興不傷胃
5-7 菸與腸胃: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

Chapter6 腸道保健跟著做 腸命百歲不是夢
6-1 一看就懂的日常保健
6-2 讓好菌出頭!你不知道的腸內菌
6-3 吃對食物,腸腸開心

結語 吳醫師的長命百歲小秘訣
 
 

前言

為什麼腸道健康如此重要?


  在生物界,不管是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甚至是人類,最重要的問題是生存與繁衍,俗話常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為了存續,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才能達成,因此維持能量平衡,便成了首要之務。而達成此項任務則必須依靠進食及處理食物的消化系統。因此西諺說:「好的腸胃比好的大腦重要」,華人的社會裡強調「民以食為天」,台灣的民間習俗則說「吃飯皇帝大」,所以不管是東西方文化,皆不約而同指出飲食的重要性。

  但是與進食有關的消化系統,看似「三千寵愛集一身」,其功能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導致大部分的人並沒有適當地照顧它。例如,我們忙碌時,常有一餐沒一餐;而開心時,又大快朵頤把一餐當兩餐吃。高興的時候要慶祝拚命吃,心情低落則隨便亂吃;日積月累之下,胃腸終究亮起紅燈。於是不少人可能會有以下的遭遇:早晨一起床,剛活動沒多久或吃過早餐後立即到廁所「一瀉千里」;事情進行不順時,老是覺得喉嚨內有東西而「如梗在喉」;想要享受美食時,卻容易覺得腹脹;想要休息時,一躺下來反而感覺胸口悶熱不舒服。

  隨著健康節目、新聞媒體倡導養生,愈來愈多人喜歡到素食店用餐,認為只要補充很多高纖食物就能遠離疾病,甚至,除了食物之外,還額外補充了許多健康食品,但盲目攝取的情況下,很多人仍然吃了一堆纖維卻飽受「便秘」之苦。「腸胃失調」堪稱現代人的文明病,據估計每天10人當中就有1人有腸胃不適的毛病,3人中就有1人長期受腸胃病症所苦,這些問題大部份是功能性異常造成,但若經常發生,也有可能代表身體的一種警訊,可能是潰瘍或腫瘤等器質性的胃腸疾病。

  你知道嗎?腸道是會思考的腹腦

  最近的醫學發現,腸道內估計有100兆的腸內細菌,這些腸內菌的數目是我們人類細胞總數目的10倍,它們和人體的互動密切,不僅和營養、免疫功能息息相關,失調時會造成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全身慢性發炎及癌症。而醫學研究更顯示腸道本身是會思考的腹腦,身體內的血清素(serotonin)有95%在腸道,而血清素可透過大腦調節食慾、影響心情和性功能,所以說「胃為心之窗」,難怪思鄉病必須要靠道地本土的食物來解救!

  另外腸道也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人體淋巴有70%以上分佈在腸道,所以只要腸道健康,身體自然健康,反之腸道異常,身體不好,則絕非危言聳聽。利用腸內菌和腹腦的概念,過去所謂的腸道益生菌(probiotic)已發展到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層次。這些精神益生菌在動物實驗已証實可改善憂鬱等症狀,是時下最熱門的研究之一。故腸道健康、身心皆健康,並不是誇大其辭!

  古代的皇帝都希望道士能夠提供長生不老的仙丹,但歷來的皇帝卻常死於重金屬中毒,其平均壽命少有超過30歲的。元末時期著名的道士丘處機在面對皇帝的詰問時,即一語道破天機「有衛生之道,無長生之藥」;清朝最重視身體健康的康熙皇帝也說過「養生之道,飲食為要」。因此想要身心健康就要先顧好腸胃,只要能夠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就能夠「胃所欲為,腸保安康」,身心靈當然都健康!
 
 

內容連載

僅次於感冒的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以下簡稱腸躁症)是工業化國家相當常見的成人疾病,報告的盛行率從3%到20%不等,甚至有歐美學者統計,因病導致患者暫時無法工作的原因中,腸躁症僅次於感冒,竟然位居第二!由於腸躁症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加上耗費的醫療資源頗為可觀,因此近年來有漸受重視的傾向。

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障礙,臨床上共同的特徵是反覆且慢性的發生腹部不適和排便習慣變化,由於並沒有專一的抽血檢驗或影像學檢查可供參考,因此診斷上只能依賴由胃腸疾病專家釐定的「羅馬標準」做為共同的準則。根據此定義若患者在過去1年中至少有12週(不須要連續)以上的腹部疼痛或不適且伴隨排便後舒緩,大便頻率改變,大便形狀或外觀改變等3項中的2項,即可診斷。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性別表現差異很大,一般而言,男性以腹瀉型,而女性卻以便秘型為主。診斷上要留意的是若患者有以下現象:如50歲後才發生、症狀逐漸加重或持續、半夜出現腹瀉或腹痛、發燒、貧血、直腸出血、明顯體重減輕、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和異常的理學檢查等時,就必須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如大腸直腸癌、發炎性大腸疾病等的可能性。

治療腸躁症 醫病也醫心

目前認為腸躁症是一種腸道的神經性疾病,起因於感覺運動功能的失調,例如蠕動異常和臟器敏感度增加。包括先天的遺傳體質,後天的生活環境,胃腸感染等因素都可以影響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而促成大腸蠕動和大腦與腸道連繫上的改變。雖然醫界對腸躁症的致病機轉已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根據致病機轉也開發一些新的藥物治療方式,但是此病的處置常無法速成。由於是慢性疾病,因此患者本身如何看待並學習如何與腸躁症共處相當要緊,否則常易流於藥物(如瀉藥或止瀉藥)濫用和在不同醫院尋求不同醫師的意見。對醫師而言,必須要多管齊下才能對腸躁症有較好的控制,包括與患者建立良好穩固的醫病關係,適時解除患者的恐懼,提供患者教育與身心理的支持,皆是必要的措施。至於對症狀嚴重的患者,則可以從飲食調整,藥物和心理治療等著手,以減輕患者的不舒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7
    $160
  2. 二手書
    61
    $170
  3. 電子書
    7
    $196
  4. 二手書
    74
    $206
  5. 新書
    79
    $221
  6. 新書
    79
    $221
  7. 新書
    79
    $221
  8. 新書
    79
    $221
  9. 新書
    85
    $238
  10. 新書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