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書我的青年時期:于右任書法珍墨

手書我的青年時期:于右任書法珍墨
定價:550
NT $ 435 ~ 512
  • 作者:于右任廖禎祥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16-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530448
  • ISBN13:9789570530445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8 x 28.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于右任先生手書自述經典問世,彌足珍貴。
  ★透徹體現于右任先生浩大的文史胸襟及恢弘心懷。
  ★書藝家廖禎祥老師珍藏,亦是于右任先生書法歷程之重要文獻。


  于右任先生手書〈我的青年時期〉

  記載于右任先生童年、求學及初入社會時期的過往,於字裡行間可見其對學問的渴求與尊重、對自我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對國家社稷的擔憂和熱情,閱讀可見于右任先生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令人神往。

  優美流暢的草書字體更是一大看點,于右任先生現存墨寶雖多,但多為對聯、條幅等,此篇篇幅者極為少見,又行雲流水,隨意灑脫,一字見心,不愧為書藝家廖禎祥老師典藏珍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書法 于右任(1879─1964)


  名伯循。為反清革命先驅、開國元勳。曾任審計院長、監察院院長等。一生對教育、文化方面有卓著貢獻,至今仍為世所稱道。早年在上海陸續創辦神州、民吁等報,鼓吹革命,宣揚民主自由,被譽為「元老記者」。襄助馬相伯創辦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又創辦中國公學及上海大學,並曾任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西北農大學前身)之首任校長。早即被清廷督學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

  于老的詩詞文章,洋溢愛國情操,而他對書法的鑽研,更是其畢生的志業及興趣,受到普遍讚譽和推崇,作品被許多書法家和愛好者借鑒學習,兩岸各地藏者眾,尊其為新世紀的「草聖」。

典藏 廖禛祥

  中國書法協會發起人、現任顧問;基隆書道會名譽會長;中國標準草書學會、澹盧書會、顏真卿書法學會等顧問。書法師從曹秋圃先生,太極拳師從鄭曼青先生,一生致力於書法與太極拳。
 



「我的青年時期」收藏軼事


  基隆從清末開埠以來便是北台灣要地,尤其日據後以基隆為台灣與日本之轉運樞紐,因此貿易興盛、街景繁華,是人文薈萃之地,故而書風頗盛,當時便有許多書法同好組織了「基隆書道會」以交流線條之美。然而當時台灣書風因殖民等因素多受日本影響,直至國府撤退,許多社會菁英被迫來台,台灣書家方得直接領會中原文化,這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浪潮相對的也刺激了台灣的文化發展,亦讓台灣文化界得以重新認識諸多文化巨擘,其中右老身為革命元老,不但高風亮節為人所崇敬,在書法上的成就更是深受後輩景仰,可以說自王羲之以降能為人尊稱書中聖者,唯有右老。
   
  民國46年,為擴大書法界交流,原「基隆書道會」會長顏滄海先生邀請諸多書法家聚會座談,右老身為渡海來台之書法大家,自然也在邀請之列,當時我有幸與會,這是我與右老的第一次接觸;身為一個日據時代成長但又對漢學、書法有深厚興趣的年輕人而言,得以親炙右老教誨,無疑是相當令人振奮之事。其後於民國47年,為體現戰後中日友好氣氛,「台灣省基隆市書法研究會」舉辦了「第一屆中日文化交流書法展」,當時顏滄海先生為名譽會長,我為總幹事,與諸多書法同好群策群力投入此一盛會,由於是第一屆大規模的國際書學交流,故再度邀請右老等書法大家親臨參觀指導;雖然當年的物質環境遠不如今日,但在諸多前輩的指點下,中日書法展圓滿成功,也為戰後與日本的文化交流譜寫新的一頁。
   
  基於對書法的喜好、對右老的崇敬、對標草的驚艷,所以當年座談會後,我便開始致力搜求右老墨寶。雖然右老胸懷廣闊、平易近人,對於有人前來求字總是樂於揮毫,然而身為後輩的我總覺不好唐突,所以一開始我是透過同鄉李普同先生,認識了專為右老寫字時牽紙的貼身副官張玉璞先生;由於這些親隨都是離鄉背井、孑然一身地跟隨右老南北征戰,繼而又隨之來台,所以右老待之亦如同家人一般,甚至右老寫字時,都需要張副官在旁牽紙方落筆書寫,若換他人在側則不行也。幾次往來後,我與張副官性情頗為投契,所以在收藏右老書作此事上多了些許機會,而「我的青年時期」便是個人收藏中最重要的書作之一。
   
  「我的青年時期」的收藏歷程頗為有趣,由於當年在一般認知中,搜求名家墨寶多是以條幅和中堂為主,對於類似尺牘冊頁類型的小件作品並未賦予過多的重視,而我當時也同樣落入經驗主義,加上張副官是將之摺疊後置於塑膠袋內隨意交付給我,感覺上重要性無法等同正式作品,加上張數多鑑賞不便,所以數十年來只翻閱數次便珍藏起來;直到前兩年懷想過往,一時興起,重新細覽以思右老風采,方覺其特殊珍貴之處,隨即鄭重裝裱成冊以為傳世。右老因為勤寫不綴、有求必應,故流傳之書作頗豐,然多以有上款之對聯、條幅居多,而「我的青年時期」是以專冊形式書寫,獨特之處可以想見。綜觀目前傳世之右老書迹,「我的青年時期」應該是右老書寫最多字的書法作品,一共有七千餘字,尤其此書作為右老在暮年時重新審視回顧自己二十五歲前的青年時期,有感而書,不但是革命元老成長歷程的第一手珍貴史料,文中亦初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的廣闊胸懷,加上是書寫自身經歷,不假修飾,故而意在筆先、揮灑自然,無欲之書於此展露無遺,極具特殊性與紀念性。
   
  此書迹於民國104年4月間,曾自製袖珍本(30cm*20cm)數本,命名曰”于右公「我的青年時期」返鄉之旅”,當時在女弟馬宏陪同下,我親攜此袖珍版本由台灣飛往西安,分別贈與1.三原于右任紀念館,2.庭院有槐樹之西安舊居紀念館,3.西安故居紀念館,4.交通大學于右任紀念館,各一冊以供各館留存紀念,讓此作不致埋沒。其後又感若能印刷成書廣為流傳當更具意義,故與台灣商務印書館合作出版以饗同好,共賞草聖書迹、懷想先賢風采,實人生樂事也。最後,出版過程中,多承李柏樫、梁銳華二位同學協助,於此一併致謝。
   
  匆匆數言,略述收藏軼事以拾遺補闕,爰以為序。

九一老人祥翁  廖禎祥
 

內容連載

我的青年時期
 
堂後枯槐更著花,堂前風靜樹陰斜。
三間老屋今猶昔,愧對流亡說破家。
 
這是我前年歸省三原西關斗口巷老屋的詩。古人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回去的時候,我那破舊的宅子裏,留下的幾間老屋,看去都像親人一般,這是何等可以感慨的事。況我生在歷史上代產聖哲的關中,有雄壯的地理,有深厚的文化,又有親愛的家庭,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要當堂堂地做個人。不謂年光流轉,白髮盈顛,在這抗戰建國的大時代中,但覺學問荒疎,不敷應用,對於國家民族,又如何的抱愧呵!
 
我的故鄉是陝西涇陽斗口村,所謂斗口,就是白公渠——今之涇惠渠——分水的一個口子。那時水量很少,農田灌溉,甚為困難;這個支渠,雖灌地甚少,得之已不容易。我于家的始遷祖,已不能深考,但住此必有很久的年代,所以鄉人稱為斗口于家。三原縣北之白鹿原去斗口村約四十里,有一土坵,唐高祖獻陵也;陪葬者三十餘人。碑估售之市,有獻陵八種,即濮陽令于孝顯,燕國公于志寧,明堂令于大猷,兗州都督于志微,共計于氏四碑李氏臧氏各二碑,我小時並不知此,靖國軍時,三原學者問我與此碑關係,我答先人無任何傳說。于姓本來不繁,在清朝中葉,尚有五家,回亂後祇剩三家。我生在三原東關河道巷,又在三原讀書應試,因此就著籍為三原人了。
 
我們一家共三房,先伯祖象星公生大伯父寶善公為大房,先祖峻堂公生先二伯父漢卿公寶銘,先嚴新三公寶文,為二房和三房。先二伯父配房太夫人。我的母親是趙太夫人。二伯父先在南昌經商,旋赴香港。先嚴則十二歲就步行入蜀,做江津典舖的學徒,後方轉至岳池。那時我家生活日艱,由三原遷回鄉下。及祖居被燬,又遷住村東灣子楊堡。先母生我後即多病,既感於家庭處境之難,又無錢醫治,遂鬱鬱以終。時我尚未滿二歲,於先母的一切,全不知道,祇記得後來伯母說:「陝亂平後,汝外祖由甘肅靜寧縣逃荒東來,手攜汝母,背負汝舅,至豳州長武間,力竭食盡,又因汝母足痛不能行,恐牽連大家餓死,不得已棄之山谷中,行數十里矣,駱駝商人,見而憐之,載以行,追及汝外祖,贈以貲而還其女。」又說:「汝母面方而敦厚,與心如一,那是使我最不能忘的。」這是一點慘痛的歷史而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35
  2. 新書
    79
    $435
  3. 新書
    85
    $468
  4. 新書
    85
    $468
  5. 新書
    9
    $495
  6. 新書
    93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