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符號的世界,「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且是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的「特殊動物」,也是人類異於禽獸的主要特性之一。「符號」有許多特性與功能,人類對於所使用之符號,往往透由「約定化」、「俗成化」、「公眾化」、「客觀化」、甚至「標準化」的過程後,始得具有穩定性,歷經此過程後的符號系統,皆直接、間接影響人類認知的形成與知識的建構,整個人類的「文明」,似乎就是人類「符號行為」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惟「符號」與「教育」領域,卻少受到深度關注;近二十幾年來歷經作者觀察、思索與體悟,發現從「符號學」切入,可為教育相關研究,開拓新的視野,打開另一扇窗,思考另類面向的教育問題,本書於焉產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姜得勝
學歷
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大學哲學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
現職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所專任教授
「師友月刊」指導委員
「教育科學期刊」編輯顧問
「臺灣教育雙月刊」編輯委員
姜得勝
學歷
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大學哲學博士
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
現職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所專任教授
「師友月刊」指導委員
「教育科學期刊」編輯顧問
「臺灣教育雙月刊」編輯委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校園符號探索之鑰
第三章 多采多姿的小學校園符號
第四章 升學主義籠罩下的國中校園符號
第五章 升學激烈競爭下的高中職校園符號
第六章 自由多元開放的大專院校校園符號
第七章 校園符號的變遷與當前規劃主要問題
第八章 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符號學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二章 校園符號探索之鑰
第三章 多采多姿的小學校園符號
第四章 升學主義籠罩下的國中校園符號
第五章 升學激烈競爭下的高中職校園符號
第六章 自由多元開放的大專院校校園符號
第七章 校園符號的變遷與當前規劃主要問題
第八章 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符號學
參考文獻
附錄
序
初版序
凡具有「象徵」、「隱喻」以表情達意之制約反應意義功能者,不論其為有形、無形或直接、間接,亦不論其為有聲、無聲或自然、人為者皆屬「符號」(symbol)之範疇。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而且是具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的「特殊動物」,也是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的主要特性之一。
從符號的意義及其來源和塑造過程觀之,一個人一開始似即被拋落在一個符號網路系統中,其後開始數十年無休無止的各類符號互動與塑造發展歷程,冀期能實現自我,開展自我的潛能與命運。如果人類的軀殼肉體成長是源自於自然物種的演化,那麼人類的心靈思考就是其獨特符號文化交互統整的過程。人類社會現象可謂是各種「符號互動」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自有人類以來,即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
「符號」之本質,促使人類能以獨特的人類方式來行動;尤其,由於有符號,使人類個體與外在人事物等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不再僅被動地回應加諸於其本身的各種行為,而且可以主動地創造、再創造人類多采多姿的世界。人類社會現象的發展,似乎就是人類先天與生俱存及後天發明創造符號,其一連串交互活動的歷程。
人類對於所使用之符號,往往透由「約定化」、「俗成化」、「公眾化」、「客觀化」、甚至「標準化」的過程後,始得具有穩定性,歷經此過程後的符號系統,不管是「天然符號」或「人為符號」,皆直接、間接影響人類認知的方式與知識的建構,整個人類的「文明」,似乎就是人類「符號行為」的產物。而有關研究「符號」相關問題之學問──「符號學」,歷經許多世紀之發展,「現代符號學」之鼻祖由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與皮爾斯(C. S. Peirce, 1839-1914)為濫觴,經過百餘年來之演進,於語言文字、藝術、政治、法律、文學、宗教、服飾、媒體廣告、社會階級等領域之相關研究,皆見蓬勃發展,成果豐碩,而於「教育」領域,卻尚屬萌芽階段;「符號」有許多特性與功能,面對當前複雜多元且變遷迅速的社會,學校如何善用校園符號以提升教育成效,成為當前極重要的課題。
回顧作者自民國70 年代,開始接觸「符號互動論」,途經民國80 年代初期負笈英倫,正式汲取「符號學」相關文獻,乃進而思索「符號」與「學校教育」之關係,然由於「校園符號」有動靜態、室內外之別,而室內與動態校園符號之探索頗為複雜,爰以靜態室外校園符號為對象,自民國80 年代中期起,進行一系列相關研究,且指導學生自行探究、發表,漸激發相關領域研究者之興趣、關注與肯定,歷經二十幾年之觀察、思索、探究與體悟,發現從「符號學」之觀點切入,可為教育領域相關學術研究,開拓新的視野,是以先後發表〈符號互動論初探〉(民86)、〈「校園符號」之探索──「潛在課程」的另類思維〉(民93)、〈校園符號之探究──以「國民中學」為例〉(民94a)、〈校園符號與社會變遷關係之研究〉(民94b)、《「符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民94c)、〈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符號學」〉(民96)、〈「校園符號」之探索──「校園文化」的另類思維〉(民97)、《符號與教育場域關係之研究》(民101)等拙作。
然而,審思作者昔日探索「校園符號」對象,多以「國小」或「國中」為樣本,且「國中」樣本屬個案研究,後適逢民國101 學年度主客觀環境合理配合,乃決心以工作服務所在地──「嘉義市」各層級學校教育階段為樣本,且以多年既有研究成果為基礎,擴及國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為研究對象;然而,因研究期程緊迫,故有關「國小」樣本學校之室外靜態校園符號,除距上次(民92 年)田野調查研究後,迄今付梓(民104 年)前夕,該期間新設立的文雅、港坪兩所國小與一些國小校舍整建有明顯之校園符號變遷者,予以重新探索外,其餘嘉義市國小之校園符號概況皆以上次(民92 年)研究所得《「符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民94c)為基礎,未重新田野調查,故也未另外徵詢其現任校長之意見;至於國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則屬新樣本,乃深入進行田野調查以探索其校園符號全貌,俾以成為論述本書文本之重要依據。
古訓:「天道酬勤」,欣逢本書付梓前夕,首先需感謝研究樣本學校嘉義大學邱義源校長、大同技術學院簡宣博校長、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周立勳校長、嘉義高中黃義春校長、嘉義女中鄭勝文校長、華南高商柯朝塗校長、嘉義高商郭義騰校長、天主教輔仁中學張日亮校長、東吳工家賴建源校長、宏仁女中鄭峰銘校長、嘉華中學周承淑校長、民生國中邱坤龍校長、大業國中張金龍校長、北興國中張金龍校長(原校長未回函,於研究期程內,後來張金龍校長調至該校,爰徵詢得其同意)、南興國中張瑛儒校長、嘉義國中范貴玉校長、北園國中鍾信宏代理校長、嘉大附小張哲彰校長、民族國小查顯良校長、精忠國小盧淑娟校長、文雅國小黃金木校長、港坪國小吳秋鋒校長、志航國小陳畇蓁校長、僑平國小翁崇文校長等認同本研究之價值與意義,同意將該校「校園符號」以「真實校名」呈現,俾饗讀者;惟對於因「故」未能同意將該校「校園符號」以「真實校名」呈現者,雖有進行田野調查,但原則上其校園符號未列入文本中,以表尊重,除非研究過程,特殊情況說明所需,乃以「匿名學校」稱之。
惟由於「符號學」與「教育學」科際整合之相關研究,尚屬萌芽時期,且個人才學淺陋,雖歷經多次校對,但仍可能難免疏漏舛誤,故尚祈請學界先進不吝雅正,乃屬至幸矣!
凡具有「象徵」、「隱喻」以表情達意之制約反應意義功能者,不論其為有形、無形或直接、間接,亦不論其為有聲、無聲或自然、人為者皆屬「符號」(symbol)之範疇。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而且是具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的「特殊動物」,也是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的主要特性之一。
從符號的意義及其來源和塑造過程觀之,一個人一開始似即被拋落在一個符號網路系統中,其後開始數十年無休無止的各類符號互動與塑造發展歷程,冀期能實現自我,開展自我的潛能與命運。如果人類的軀殼肉體成長是源自於自然物種的演化,那麼人類的心靈思考就是其獨特符號文化交互統整的過程。人類社會現象可謂是各種「符號互動」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自有人類以來,即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
「符號」之本質,促使人類能以獨特的人類方式來行動;尤其,由於有符號,使人類個體與外在人事物等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不再僅被動地回應加諸於其本身的各種行為,而且可以主動地創造、再創造人類多采多姿的世界。人類社會現象的發展,似乎就是人類先天與生俱存及後天發明創造符號,其一連串交互活動的歷程。
人類對於所使用之符號,往往透由「約定化」、「俗成化」、「公眾化」、「客觀化」、甚至「標準化」的過程後,始得具有穩定性,歷經此過程後的符號系統,不管是「天然符號」或「人為符號」,皆直接、間接影響人類認知的方式與知識的建構,整個人類的「文明」,似乎就是人類「符號行為」的產物。而有關研究「符號」相關問題之學問──「符號學」,歷經許多世紀之發展,「現代符號學」之鼻祖由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與皮爾斯(C. S. Peirce, 1839-1914)為濫觴,經過百餘年來之演進,於語言文字、藝術、政治、法律、文學、宗教、服飾、媒體廣告、社會階級等領域之相關研究,皆見蓬勃發展,成果豐碩,而於「教育」領域,卻尚屬萌芽階段;「符號」有許多特性與功能,面對當前複雜多元且變遷迅速的社會,學校如何善用校園符號以提升教育成效,成為當前極重要的課題。
回顧作者自民國70 年代,開始接觸「符號互動論」,途經民國80 年代初期負笈英倫,正式汲取「符號學」相關文獻,乃進而思索「符號」與「學校教育」之關係,然由於「校園符號」有動靜態、室內外之別,而室內與動態校園符號之探索頗為複雜,爰以靜態室外校園符號為對象,自民國80 年代中期起,進行一系列相關研究,且指導學生自行探究、發表,漸激發相關領域研究者之興趣、關注與肯定,歷經二十幾年之觀察、思索、探究與體悟,發現從「符號學」之觀點切入,可為教育領域相關學術研究,開拓新的視野,是以先後發表〈符號互動論初探〉(民86)、〈「校園符號」之探索──「潛在課程」的另類思維〉(民93)、〈校園符號之探究──以「國民中學」為例〉(民94a)、〈校園符號與社會變遷關係之研究〉(民94b)、《「符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民94c)、〈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符號學」〉(民96)、〈「校園符號」之探索──「校園文化」的另類思維〉(民97)、《符號與教育場域關係之研究》(民101)等拙作。
然而,審思作者昔日探索「校園符號」對象,多以「國小」或「國中」為樣本,且「國中」樣本屬個案研究,後適逢民國101 學年度主客觀環境合理配合,乃決心以工作服務所在地──「嘉義市」各層級學校教育階段為樣本,且以多年既有研究成果為基礎,擴及國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為研究對象;然而,因研究期程緊迫,故有關「國小」樣本學校之室外靜態校園符號,除距上次(民92 年)田野調查研究後,迄今付梓(民104 年)前夕,該期間新設立的文雅、港坪兩所國小與一些國小校舍整建有明顯之校園符號變遷者,予以重新探索外,其餘嘉義市國小之校園符號概況皆以上次(民92 年)研究所得《「符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民94c)為基礎,未重新田野調查,故也未另外徵詢其現任校長之意見;至於國中、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則屬新樣本,乃深入進行田野調查以探索其校園符號全貌,俾以成為論述本書文本之重要依據。
古訓:「天道酬勤」,欣逢本書付梓前夕,首先需感謝研究樣本學校嘉義大學邱義源校長、大同技術學院簡宣博校長、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周立勳校長、嘉義高中黃義春校長、嘉義女中鄭勝文校長、華南高商柯朝塗校長、嘉義高商郭義騰校長、天主教輔仁中學張日亮校長、東吳工家賴建源校長、宏仁女中鄭峰銘校長、嘉華中學周承淑校長、民生國中邱坤龍校長、大業國中張金龍校長、北興國中張金龍校長(原校長未回函,於研究期程內,後來張金龍校長調至該校,爰徵詢得其同意)、南興國中張瑛儒校長、嘉義國中范貴玉校長、北園國中鍾信宏代理校長、嘉大附小張哲彰校長、民族國小查顯良校長、精忠國小盧淑娟校長、文雅國小黃金木校長、港坪國小吳秋鋒校長、志航國小陳畇蓁校長、僑平國小翁崇文校長等認同本研究之價值與意義,同意將該校「校園符號」以「真實校名」呈現,俾饗讀者;惟對於因「故」未能同意將該校「校園符號」以「真實校名」呈現者,雖有進行田野調查,但原則上其校園符號未列入文本中,以表尊重,除非研究過程,特殊情況說明所需,乃以「匿名學校」稱之。
惟由於「符號學」與「教育學」科際整合之相關研究,尚屬萌芽時期,且個人才學淺陋,雖歷經多次校對,但仍可能難免疏漏舛誤,故尚祈請學界先進不吝雅正,乃屬至幸矣!
姜得勝
謹誌於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中華民國一○四年七月七日
謹誌於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中華民國一○四年七月七日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符號與符號學之探討
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 「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且是具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俾以相互溝通、傳達訊息與表情達意的「特殊動物」。如果人類的軀殼肉體是源自於自然物種的進化,那麼人類的心靈思考就是其獨特符號文化交互統整的過程。人類社會現象可謂是各種「符號互動」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自有人類以來,即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姜得勝,民94c、民101)。
「符號」的本質,促使人類能以獨特的方式來行動;也因有符號,使人類個體與外在人事物等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不再僅被動地回應加諸於其本身的各種行為,而且可以主動地再創造人類多采多姿的世界。除「肖像」與「標誌」之「施指」與「所指」間,具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外,其它一般符號本身及其所表徵之連結意義,可謂頗具任意相對性與約定俗成普遍性,且極可能隨著時空變遷,或有改變、或有新義。人類社會現象的發展,似乎就是人類先天與生俱存及後天發明創造符號,一連串交互活動的歷程。尤其,以今日交通之發達、科技之創新、資訊之普及、教育程度之提升、人際溝通之頻繁且複雜,益使符號的巧妙運用更具活力與創造力。亦即「符號」不但沒有因社會變遷而失去其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反而使我輩更珍惜此人類寶貴文化,且不斷靈巧運用與創新(張振成,民85;姜得勝,民94c、民101)。
Hyland & Bateman(2011)於《符號》(Symbol)該書中,雖未對「校園符號」有深入探討,但其根據符號的基本元素──形狀、外觀,探究符號的視覺語言,蒐集世界各國不同時代、不同目的之各類符號及其象徵意涵,充分驗證人類是「符號性」的動物,而人類社會其實就是「符號的社會」。惟有些符號之施指與所指的關係,淺顯易懂且傳情達意極為傳神,頗令人「讚嘆」;反之,有些則艱澀難解且傳情達意極為牽強,頗令人「嘆息」!「符號」的規劃、設計、意涵、結構與應用等頗值得深入思索與探究。
第一節 符號與符號學之探討
人類社會宛若是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 「人」不但「本身」是一種異於其他動物的「符號」,且是具高度創造與熱衷使用符號,俾以相互溝通、傳達訊息與表情達意的「特殊動物」。如果人類的軀殼肉體是源自於自然物種的進化,那麼人類的心靈思考就是其獨特符號文化交互統整的過程。人類社會現象可謂是各種「符號互動」的總體展現,足見「符號」自有人類以來,即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姜得勝,民94c、民101)。
「符號」的本質,促使人類能以獨特的方式來行動;也因有符號,使人類個體與外在人事物等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不再僅被動地回應加諸於其本身的各種行為,而且可以主動地再創造人類多采多姿的世界。除「肖像」與「標誌」之「施指」與「所指」間,具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外,其它一般符號本身及其所表徵之連結意義,可謂頗具任意相對性與約定俗成普遍性,且極可能隨著時空變遷,或有改變、或有新義。人類社會現象的發展,似乎就是人類先天與生俱存及後天發明創造符號,一連串交互活動的歷程。尤其,以今日交通之發達、科技之創新、資訊之普及、教育程度之提升、人際溝通之頻繁且複雜,益使符號的巧妙運用更具活力與創造力。亦即「符號」不但沒有因社會變遷而失去其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反而使我輩更珍惜此人類寶貴文化,且不斷靈巧運用與創新(張振成,民85;姜得勝,民94c、民101)。
Hyland & Bateman(2011)於《符號》(Symbol)該書中,雖未對「校園符號」有深入探討,但其根據符號的基本元素──形狀、外觀,探究符號的視覺語言,蒐集世界各國不同時代、不同目的之各類符號及其象徵意涵,充分驗證人類是「符號性」的動物,而人類社會其實就是「符號的社會」。惟有些符號之施指與所指的關係,淺顯易懂且傳情達意極為傳神,頗令人「讚嘆」;反之,有些則艱澀難解且傳情達意極為牽強,頗令人「嘆息」!「符號」的規劃、設計、意涵、結構與應用等頗值得深入思索與探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360
-
新書9折$360
-
新書9折$360
-
新書9折$360
-
新書95折$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