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美術館如何從山林裡長出、如何從無到有?
不只深入設計,本書也將打開建築過程中那些看不見的構築細部,
從設計的手繪圖開始,到最後施工完工照,
收錄大量設計與施工圖面、從設計與營造的實際操作入手,
詳實記錄一座美術館從地平線到完工實體的「建‧構」實錄
不只深入設計,本書也將打開建築過程中那些看不見的構築細部,
從設計的手繪圖開始,到最後施工完工照,
收錄大量設計與施工圖面、從設計與營造的實際操作入手,
詳實記錄一座美術館從地平線到完工實體的「建‧構」實錄
這座從植滿葡萄園與荔枝樹的山村中長出的美術館,自身就像一個小的藝術建築群落──以清水模為構體的雙皮層主館、由玻璃與鋼架圍構而成的大棚子,以及半嵌入地底的住宿單元,三個構體以及動線迂迴的坡道構成了這一座山林間的私人美術館。它輕盈地座落在山間,以其帶著文化的質地與周遭自然環境呼應融合。
一座美術館的生成過程,需要設計思維到實際施作的各層轉換。「毓繡美術館」耗時五年,由廖偉立帶領立‧建築工作所的成員進行設計、廖明彬帶領清水建築工坊成員,匯集了雙方工作團隊的默契共同完成。
本書除了詳盡記錄、刻寫美術館五年生成的各階段過程,也談及一座建築在建築物自身與周遭環境在物理與文化上的融合;同時大量收錄立‧建築工作所在建築設計階段從發想的手稿、概念發展的模型、模擬圖等,以及擔任營建的清水工坊在各項目上的工程圖面、施工細部大樣,乃至於到完工圖,完整地透過設計與營造雙邊角色,看待一座建物從一個念頭、一個可能開始,切實地建造分工到完成的路程。書名「真切的建築」,即說明這個特別以「構‧造」雙向實作、互構、交織而完成的建築歷程。
名人推薦
毓繡美術館回應了一個關於文化地景何時或如何成立的問題。
藉著軸向性的構築配置,發展出敘事性連結的遊程(voyage)經驗,
一個嶄新而帶有文化意味的地景形式,也從我們的認知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羅時瑋,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兼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毓繡美術館是廖偉立設計的一個高峰點,也是長期與廖明彬合作的紮實成果。
這是建築設計與建築營造密切合作的路途回歸,也是現代建築本質與表象必須合一的正確道路。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