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種心想事成的理論和方法郝明義
我是在尋找一把屠龍刀的過程裡,遇上約瑟夫•摩菲(Joseph Murphy)的。
念頭是人的產物。但人也是念頭的產物。我們因為每天的生活,而生出無數的念頭。也因為無數的念頭,而驅動我們的生活。
我原以為念頭不過是自己的思緒,自己對自己的思緒很有把握。但二十年前開始讀《金剛經》,發現事實不然,念頭是極不受自己控制的。因而體會到,如何當自己念頭的主人,而不是讓自己當念頭的奴隸,是一個關鍵課題。後來二十年,我把《金剛經》當作一本管理念頭的書來看,一路練習控制自己的念頭。
倚靠《金剛經》生活了二十年後,有所體會的是,如何對待一些自己不需要、不想要的念頭,在這些不需要、不想要的念頭才剛冒出來的時候,就與之揮手告別,而不是忘其所以地跟隨而去。我深深體會到《金剛經》在這方面像是我的一把倚天劍,幫我斬斷了許多不需要的糾纏。
但是我也有困惑。
因為久而久之地練習不要隨便起心動念,所以也給自己造成了新的束縛,就算即使自己體會到有需要起心動念,甚至起而行的時候,也竟然不知道如何斬斷這些新的束縛,不知道如何動了。
因而我在倚天劍之外,又剛始尋找一把屠龍刀。
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
我有特別注意閱讀《聖經》的人。和我整天與自己瑣細的念頭相週旋比起來,相信上帝,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就可以朝目標勇往直前的人,真是乾脆俐落。
但那畢竟是不同的信仰。我無法採用。
因此,當我讀到約瑟夫•摩菲的書的時候,就感到很有意思。
約瑟夫•摩菲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他對各門宗教都開放心胸地研究,並且對《易經》和神通等超意識能力也都下過很深的工夫,因此他也探討人的心念的作用,並超越了宗教的界限。
約瑟夫•摩菲的心念理論,有幾個基本要點:
一,每個人有所祈求的時候,不需要訴諸外在的神明,而應該回歸自己的內心。
二,這個內心是由「表面意識」與「潛意識」兩種意識所組成,如果能善用這兩種意識相互的作用和力量,就可以心想事成。
三,善用「表面意識」與「潛意識」之道,就是讓自己的「表面意識」時刻保持和諧、安定與「正念」(Goodwill),然後,把自己想要達成的事情和目標,平靜但充滿信心地交付給「潛意識」去執行。
四,因此,所謂「祈禱」的真諦與藝術,就是在於明暸並相信自己「表面意識」的作用,將一定會得到自己「潛意識」明確的回報。
五,這就是人可以「心想事成」的祕密。
至於一般人為什麼難以心想事成,約瑟夫•摩菲有些解釋非常精彩。
和佛法中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很相通的,約瑟夫•摩菲把人的「潛意識」形容為一片土地。這片土地不唯廣大無垠,還極其肥沃,因此必定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端看「表面意識」給它種下的種子是什麼,以及種下之後如何灌溉。一般人不知道「潛意識」土地的作用,也不知道「表面意識」撒種的作用,因此整天只會漫無目的地撒下無謂的種子,沒有意義的種子,任憑土地亂長、錯長許多東西,而不知善加利用「表面意識」種下有用的種子,並善加灌溉。
至於有些人為什麼知道利用「表面意識」下種,也知道要加以灌溉,卻仍然沒法心想事成呢?約瑟夫•摩菲說,這可能出於兩個原因:一是信心不足;二是用力太過。
約瑟夫•摩菲還舉過一個開車的例子,生動有趣。他說,「表面意識」像是一輛車的主人,「潛意識」則像是一個司機,可以駕駛車子到任何你想去的目的地。「心想」,就是我們表面意識想的事情,也就是你告訴司機要去的地方;「事成」,則是我們的潛意識開始日夜二十四小時沒有任何休息地趕路,把你載到想去的地方。
如果你問:那為什麼我經常「心想」很多事情,但是卻沒看到「事成」呢?
照約瑟夫•摩菲的回答,這是因為你可能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你告訴司機要去什麼地方,必須說得越清楚越好。譬如你想發財,你不能只是想「發財」而已。這就好像你不能告訴司機你要去忠孝東路。你得告訴他你要去忠孝東路幾段幾號,他才能準確地送你到要去的地方。否則,車子往往只是在忠孝東路一段到六段上來回晃蕩而已。
第二,你告訴司機地點之後,不能再三改變要去的目的地。很多人「心想」了一件事情之後,還會想很多事實上與之矛盾的事情。這就好像告訴司機要去忠孝東路之後,又告訴他要去淡水,要去新店,讓他疲於奔命。
第三,你可能不夠相信司機。司機本來有自己的路可以到忠孝東路你要去的地方。你信任潛意識,他就要載你過去。但是坐在後座的表面意識,往往過了一會兒,自覺得離忠孝東路越來越遠,會不斷急切地下指令,甚至自己搶到前座來開車,根本不給司機,也就是潛意識開車的機會。
所以,第一個錯誤,是你不明白利用「表面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第二個錯誤,是你對使用這兩者的信心不足。第三個錯誤,則是你使用這兩者用力太過。
因而約瑟夫•摩菲建議要想恰如其份地讓「表面意識」與「潛意識」溝通,最好的方法與時機是每天晚上睡前,以及每天早上剛醒來的那幾分鐘,平靜但是沒有動搖地重複自己想要達成的事情(那個目的地),然後就把駕駛的任務交付給潛意識去進行。
約瑟夫•摩菲的著作甚多。除了他廣為人知的《潛意識的力量》(The Power of Your Subconscious Mind)是總論式的一本著作之外,他還根據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針對特定課題寫了許多書。
《想有錢就有錢》(Think Yourself Rich)就是一本專門針對如何就財富這件事情來「心想事成」的書。
約瑟夫•摩菲對財富可以心想事成的觀點,基本如下:
一,一如血液是每個人身體所必需的,財富也是每個人生活與工作所必需的。一如每個人生來該是健康的,每個人生來也該是不虞欠缺財富的。
二,「只想倚靠努力與汗水而賺取財富的人,只能成為墓園裡最富有的人。」所以光是努力工作,不見得會成功。靠意志力,也不會。就像蓋一棟房子,不先想好怎麼蓋,而只是努力一磚一瓦地砌上去,是蓋不好一棟房子的。做你真正愛做的事,為了做這件事情的樂趣和興奮而做,運用你的想像力把你想做的事情都先畫好藍圖而做,最可能讓你創造財富。
三,財富只是富裕的一部分。一如健康是一種總和的感受,富裕也是。不能只想財富,卻賠上健康與家庭的代價。人要在財富之外,還得同時滿足自己需要安定、和諧、快樂、愛,和健康的渴望,才是真正的富裕。
四,如果你能培養自己這種整體富裕的感覺,就會產生富裕的「表面意識」,而這個「表面意識」則會再進一步讓「潛意識」工作,產生財富上神奇的回報。
五,如果你真的體認到自己是富裕的,自己的財富總會循環流動,那就不會因為一時的財富減少而慌亂。潮水有漲有退是一定的。財富有漲有縮也是一定的。如此相信的話,就算遭遇突變,突然財產散盡,仍然應該有信心財富還是會再回來。你既然有這種信心,那就該隨時處於一種富裕、快樂、平安、真誠、充滿愛心的狀態,並且願意隨時把愛,正念和祝福散播給所有的人。這樣,你可以使用的財富,就無窮無盡。
總之,富裕的感覺,本身就會滋生財富。越是有匱乏之感,就越會產生匱乏。而越是有富裕的感覺,就越會有更多的財富。
《想有錢就有錢》,則是在這些基礎上,再以更細的說明來解釋他的理由和方法。
雖然和近年來坊間一些探討吸引力法則的書比起來,約瑟夫•摩菲的理論和方法都遠為更有說服力並更加可行,但不是沒有漏洞。以「表面意識」和「潛意識」分別比喻為主人和司機的例子來說,如果主人不由自己地就是偏偏想要亂指揮司機的時候,到底怎麼打消那個念頭;以及如果長時間看不到司機把你載到目的地的時候,你怎樣不致慌亂,都是有待再補充說明的。但是不論如何,讀約瑟夫•摩菲的書,還是讓我對西方人在正向使用心念的理論和方法上,大開眼界。
不過,我更幸運的是,在這段尋找屠龍刀的過程中,我另有所獲。在反覆尋覓、思考之中,我發現自己一直把《金剛經》只當倚天劍看待,其實是少讀了四個字。等我把自己漏讀的那四個字補回去之後,就發現了《金剛經》原來是倚天屠龍合體。
但那是另一本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