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十年前出版的書不斷接到讀書來電,查詢是否還有庫存書,讓我們決定要再版《筆記大自然》,因為它的價值一直存在著。在決定再版後,重新閱讀《筆記大自然》,發現它的確是一本經典的自然史記錄教學書:教師可以拿它當課本,自學者可以當範本,喜愛自然者可以臥遊,因為書中不只按步就班教導如何進行自然觀察與記錄,作者精彩的畫作除了可以欣賞外,還會引領讀者神遊大自然。
《筆記大自然》從入門開始敘述,先幫讀者卸除「不敢畫」的心理障礙,再逐步介紹觀察記錄的技巧與重點,接著以四時變化的實例,教導讀者如何寫作自己的自然日記,最後談到帶領小朋友進入自然觀察的上課技法,使讀者可以「照表操課」,開始自己的自然筆記以外,也是學校教師帶領自然觀察課程的重要教材。書末附錄提供一份豐富的參考書單,雖然都是外文書,有許多國內已有中文譯本。為使中文讀者更方便使用本書,我們另外提供一些中文的參考書單,以及早期在台灣活動的自然觀察者(或採集者)名單。
兩位作者實務上的經驗十分豐富,平常就帶領許多學生從事自然觀察和記錄,各別都有不同的著作。兩人各盡所長合寫《筆記大自然》, 確實造福喜愛大自然的讀者,使讀者在一本書中同時獲得兩位專家的精華知識。
再版內容新增32 頁作者克萊兒的作品26 幅,主要選材自她在各季節的精彩觀察與自然筆記,幅幅栩栩如生,讓讀者深入了解作者的畫作心境,既可做為臨摹對象,又可在賞讀之際,跟隨作者臥遊,同時提供進階的讀者許多思索的方向。為節約紙張,我們把索引刪除,但保留在電子版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透過網路下載使用。
再版過程本身十分精彩。很感謝羅幸惠百忙中,以使命感來完成增訂部分的翻譯。新增圖版的手寫字很多,李庚諄書寫第一次時,為考量搭配原著的筆跡,用心使用多種不同特性的筆來書寫,但卻無法在印刷上獲得預期的效果,只好捨愛改用筆跡清楚的筆重新書寫過。經過十餘年的物換星移,原使用的電腦軟體幾乎找不到印刷廠還留著,好不容易找到有早期電腦的印刷廠卻發現備份的檔案有許多讀不出來,花了許多力氣,從眾多備份中找到零星四散的可用檔案,才拼回原形。而初版採用的再生紙張已經停產,幸好在環保意識下,現時有不少「森林友善」的FSC紙品,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希望再版《筆記大自然》能引導更多讀者進入自然觀察與記錄的行列,把美好留下,展望更佳的未來。更希望透過自然筆記,讓我們的環境更宜人,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
最後,我們感謝眾多讀者的鼓勵和耐心的等待,讓鄉宇文化把《筆記大自然》再版出來。普生陳達得的一段話幫我們解決電腦的轉檔問題、華品文創陳秋玲提供優良的行銷建議、好友賴子文幫忙比對原文新舊版的差異,這些幫助讓《筆記大自然》順利出版,我們要特別感謝。
羅宏仁
推薦序
什麼是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其實,它就在你四周,恰似由山頂瞭望到的大片山林,或是都市裡人行道上冒出的一行雜草,也可能是衝出海面的鯨魚,或是在池水中藻類上豐富的浮游生物。這世上處處生機無限,隨時等待喜愛者去探險,在不時的造訪當中,找到既真實又虛擬的世界。如果你覺得現代科技已經足夠令人驚奇,你可能不知道,人行道上的雜草或是池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比任何人類所發明的器物都來得複雜。
由於人類已經跟隨自然演化超過數百萬年,我們必然認為自己擁有天賦本能,能夠從體驗大自然中獲得深度的興奮和愉悅。再者,由於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早已絕妙地適應這星球上微薄的生物圈,因此,我們的生存端賴了解與保護人類以外的生命。一個潔淨、健全的自然環境最符合人類的利益,同時也是我們最大的享受。
在《筆記大自然》書中,處處可見結合實用和樂趣的圖畫。數百年來,這樣的繪畫一直是呈現自然世界的主要方式。有一段時間,許多人相信自然史和科學繪畫會被攝影和圖表取代。但這兩者只能表達人類眼光所看到的兩個極端──一邊把細微的闡述框架起來,另一邊再把資料摘要出來。自然繪畫即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畢竟,經過觀察畫出生物最重要和最有趣的部分是攝影和圖表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其實,自然繪畫非常有彈性,從為專業書籍設計的科學圖像,到傳達美感樂趣的創作藝術都包括在內。
自然史這門藝術,在《筆記大自然》這本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顯示另一種功能
將繪圖者和他的觀察融合在一起。這是它比攝影更重要的地方,繪圖者「再造」所見事物,而不只是單純地記錄而已。他表現出自認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將值得強調的部位以獨立而令人激賞的圖象來表達,把自己獲得的印象用文字敘述或註解來加以強化。這種創作過程是自然觀察的核心,對任何想享受其中樂趣的人來說,它會讓你擁有一段美好的經驗,也是最長久的回憶。
Edward O. Wilson 哈佛大學教授 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學榮譽館長
作者序
當我還小的時候,總是鎮日在野外嬉遊,大自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我的姐妹和朋友而言也是如此。我們發現樹木是可以攀爬的高塔,灌木叢就像山洞,林木蓊鬱的小徑可以任腳踏車馳騁,更在河岸邊玩過數不清的遊戲,可是,我們從不知道這些花草樹木的名字。而現在,森林消失了,我卻因為當年戲耍的神奇時光及與大自然建立的情誼而成為自然觀察者和畫家。
我在自然觀察之餘也從事教學、繪畫與寫作,人們總喜歡問我是怎麼開始的?我無法在這裡詳述一個長篇故事,一切都由那片森林開始。我從學校畢業後便開始教畫,同時繼續學習演奏大提琴,但是大自然總讓我著迷,我開始試著在教課時結合繪畫和自然兩門學問,可惜並不成功,只好放棄自我,學習做個自然觀察者和自然畫家。有一天,我跟一位朋友划獨木舟通過遼闊無際的大海,在麻薩諸塞州的海岸,數算著我們經過的海鳥……我知道我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們經歷一趟孤獨的旅程,一大群濱鷸在岸邊覓食,當時我帶著活頁畫紙與望遠鏡,在顛簸的獨木舟內自然揮動畫筆──我仍保有那次奇妙事件的畫作。
很多自然觀察者都是自學而來的,努力找尋一些適合的課程、書籍以及心靈導師。我很幸運地尋得自己需要的良師益友,像英國的Eric Ennion、John Busby、瑞典的Gunnar Brosewitz,還有美國的Marie Henry、Libby Darlington和Don
Stokes。他們認為,我應該更積極地在美國本土推廣生態繪畫以及記錄自然日記,這在歐洲早已成為學習科學的傳統和方式之一。
25年後,我已婚,育有兩名子女,出版了六本書,同時生活在佛蒙特鄉間和劍橋這個大學城(哈佛大學)。我沒有畫室,巡迴全國的教畫生活都是以歷年的自然日記為藍本。我的自然日記和大自然的脈動緊密相連,我的餘生也將如此。
在我家地板上有一個盒子,裡面有我從1978年起開始塗寫的日記。我有兩個小孩:艾力克和安娜,從第一波產前陣痛來襲,我就開始寫有關他們的日記。人們問我如何能夠持之以恆地寫了這麼多年的日記;我的答案是:它們早已成為我的職業、崇敬的根本、寫書的靈感泉源,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我的摯友。
我在腦海中構思此書已有數年,但寫遠比教困難多了。專業的自然觀察家、教育家、作家和藝術家,同時也是我的良師益友恰克(查爾斯的別名)同意與我合作,加入一些重要的觀點。這本書已成為一次令人感動的合作經驗:我若是藝術家,他就是科學家;我繪畫,他寫作;我用鉛筆,他用電腦,我們傳達的訊息來自共同的理念,也源於我們的學生和同事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素材和作品。
克萊兒‧沃克 ‧萊斯利 1997年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
作者序
我是家中獨子,在鄉下長大,大自然就是我的玩伴和玩物,它們是我童年生活中最親密的一部分。那時候,沒有人可以理解我的想法,他們也不清楚大自然的一切。我一直記得春天時有一種鳴叫聲很令人著迷,卻沒有一個人能告訴我那究竟是什麼東西;大人們總是含糊地說,那是烏龜、蛇或鳥的叫聲。
我開始自己找答案。後來發現這聲音竟來自體型嬌小、只有一吋大的青蛙,當牠像吹泡泡糖般鼓著喉嚨發出聲音時,我以為自己看錯或是聽錯了。我抓了幾隻帶回家放在瓶子裡,爸爸媽媽最初也不肯相信,這麼一丁點兒小東西竟然可以發出像合唱般的噪音;但是當晚十點左右,震耳欲聾的聲音從瓶子裡傳出,他們不得不信,還很快地把我叫醒,要我立刻把罐子拿到屋外,並保證永遠不讓這些小東西進屋。
這次事件令我記憶深刻,而且還不只這些,可惜的是多數細節早已淡忘。我真心希望自己有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中記錄兒時在大自然中的種種驚奇發現,以及人們對它的反應。我畫了很多觀察事物的草圖,早已不知去向。
大學時期,我開始記錄觀察大自然的細節,雖然使用的是很傳統、正式而且科學的形式,但對回顧各種觀察很有用。後來,我學會在這種正統、科學的形式之外加入許多非正式的觀察、日後觀察時可能遭遇的問題、觀察所得意義的哲學冥思,以及對周遭環境的種種感覺。過去這些日記成為我寫作或繪畫的素材,事實上,未來也將是如此。
我一生的志業主要是傳授教師和青年幹部自然史,也幫助一般民眾培養並記錄所處環境。我和克萊兒過去在自然觀察研習活動中合作過,她已經促使成千上百的人開始寫自己的自然日記。我比較著重文 字記錄;
克萊兒恰好相反,她透過圖像記事記物。我覺得仔細且用心地觀察非常重要,稍後再把觀察所得寫進去日記,並思考其意義;不過對克萊兒來說,戶外的繪畫工作有助於她專心觀察。克萊兒注重細節,我比較重視輪廓、重大的關鍵,以及事情的來龍去脈。雖然方法各有不同,卻都一樣是在了解大自然。
查爾斯‧伊‧羅斯 1997年於麻薩諸塞州立托頓(Litt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