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歷史人物學品格‧誠信篇

向歷史人物學品格‧誠信篇
定價:200
NT $ 158 ~ 315
  • 作者:劉昭仁
  • 出版社:秀威少年
  • 出版日期:2015-11-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31347
  • ISBN13:9789865731342
  • 裝訂: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

  秦代末年的季布,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晉文公對楚軍堅守退避三舍的承諾、對原城堅守圍城十天的誓言,顯示了他高度的自重與尊嚴,所以能夠得到原城與衛國的降服,完成了霸業。

  本書設計

  【誠信的意義】從文獻中引經據典的指出誠信的意義。
  【誠信的故事】列舉11篇中國歷代的歷史人物為榜樣,潛移默化人生的價值觀。
  【聽劉老師說】延伸閱讀,探討真理,剖析人性,更能引導讀者進入。

名人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
  【臺北市立至善國民中學校長】葉瑞煜
  【新北市立貢寮國民中學校長】陳君武
  【新竹縣立寶山國民中學前校長】程惠民
  【桃園市立內壢國民中學教師】楊秀嬌
  【臺中市立順天國民中學校長】蔡仁政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

  真‧情‧推‧薦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校長】柯淑惠:《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列舉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故事,並從每一故事中告訴我們如何在他們身上發現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啟發我們奮發向上,在在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思,是一個有系統有可讀性的好書。

  【臺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校長】謝龍卿:《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以故事的方式代替說理,貫串古今人物,讓讀者知善並能揚善,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臺中市四張犁國民中學校長】徐榮燦:不論時代如何進步、改變,有些核心價值是永遠不變的,德行即是。透過向歷史典範人物學習,更容易達到內化的效果。

  【新北市新埔國中學生】古孟靈:《向歷史人物學品格》這套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現在已被大家遺忘的價值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昭仁


  學歷: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民小學、高級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職:實踐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戴東原思想研究》、《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陸宣公學記》、《戴學小記》、《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細說弟子規》、《應用家庭倫理學》、《螢雪齋文輯》、《臺灣仁醫的身影》、《螢雪齋文續輯》等。
 

目錄

推薦序
編著者的話

誠信的意義
掛劍守信的季札
不失信於子而殺豬的曾子
堅守信義的晉文公
秦始皇偏信錯殺韓非
為妻畫眉的張敞
誠實的魯宗道
誠實善良的晏殊
誠信撫邊的种世衡
戒誑語的司馬光
嚴守信義的俞繪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出版心語
 

編著者的話

  歷史是過去人類活動的紀錄,是給後人為人處世參考的資料。除了空間與時間兩個要素以外,歷史的主體是生活在時空範圍中的人。

  一代史學宗師錢穆先生認為:「歷史最重要的是人物,人物是歷史的主幹、中心和靈魂。」「人是歷史的中心,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幹者、表現者和支配者。」

  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章太炎,論史時說:「僕以為民族主義如稼穡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則蔚然以興矣。不然徒知主義之可貴,而不知民族之可愛,吾恐其漸就萎黃也。」

  西漢大史家司馬遷認為,研究歷史可以「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也可以「補敝起廢」。

  錢穆先生說:「中國人稱『史鑑』,既往之歷史,乃如當前人生一面鏡子。人不能自見其面貌,照鏡可見。亦如人不能自知其當前之生,鑑於以往之歷史,乃如攬鏡自照。由鏡照己,亦如讀以往之史而知己當前之生,其間實無大相異處。」

  歷史是一面鏡子,已經是我們普遍的認知。當魏徵辭世之後,唐太宗哀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徵死,吾失一人鏡矣。」

  歷史與歷史人物,都具有借鑑作用,故讀史可以鑑往知來。

  英國哲學家柯林伍德說:「歷史應當被視作在當前依舊存活的一個過程。」

  培根說:「歷史使人聰明。」乃因歷史既是一面鏡子,它映出人類的真、善、美,也映出假、惡、醜。以史為鏡,可以啟迪我們的心智,開拓胸襟,明辨是非,以免重蹈覆轍。

  歷史人物是活生生的榜樣,對後人有啟示作用,故孟子說:「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所謂「歷史人物」,錢穆先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在狹義上,錢穆先生僅把歷史中少數傑出和正面的、對歷史發展和進步起深邃和重大影響的人物,稱為「歷史人物」;在廣義上,錢穆先生把凡在歷史上進行活動、對歷史起過影響和作用的人,均視為「歷史人物」。

  錢穆先生又認為歷史人物評判的最主要標準,都是道德而非事功。中國歷史上的所謂失敗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其實並未失敗,因為他們的心性道德,決定了他們的歷史地位和影響。他又認為,這種重視歷史人物道德品格的精神,正是中國歷史的精神。

  錢穆先生說:「中國歷史是一部充滿道德性的歷史,中國的歷史精神,也可說是一種道德精神。中國的歷史人物,都是道德性的,也都是豪傑性的。」因此他認為,治史只有八個字最重要,即「世運興衰,人物賢奸」。

  史學學者甲凱教授,在其所著《史學通論》中,論中國史學的特性時說:「中國史學最大的特性,是長於敘事而重道德,而與西方專重知識者不同。」錢、甲二氏之卓見,可謂不謀而合。

  本書所稱舉的歷史人物,是錢穆先生所說具道德性的、正面性的、狹義上的,每一個人物及其故事,都具有道德的意義。是以,本書的旨趣,在企圖以「歷史人物」的事蹟故事,來啟迪當今我們為人處世的道德與智慧。但是,「歷史人物」之多,不勝枚舉,而且其為人處世的德慧,非僅一端或數端,又局限於編著者的學殖、精力與篇幅,只取孝順、忠貞、交友、寬仁、勤學、廉潔、誠信、節儉、慎獨、忍讓諸端,每端擇幾個歷史人物來敘述,掛一漏萬,殊欠周詳精確,尚請讀者見諒。

  品格、道德是人類的核心價值,美好的名譽,要靠品格、道德和事功貢獻才能獲得,古今中外皆然。《左傳》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實為立功、立言的基礎,言之輕重,功之大小,必以道德厚薄為準。「歷史不死,前賢長在」,「歷史人物」就像星辰一樣,永遠在蒼穹中閃耀。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有人說:「人皆知敬有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也。」是的,能夠「行之自得道」,才最為殊勝。
 

內容連載

誠信的故事──堅守信義的晉文公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因為遭受陷害,被迫離開晉國,逃亡在外十九年,最後得到秦穆公的幫助,回晉國當國君,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在逃亡的過程中,受到楚成王的厚待,當時他承諾說,要是他當了國君,希望晉、楚兩國永遠和好,萬一兩國打起仗來,他一定會命令晉國軍隊退避三舍(古代軍行三十里為一舍),來報答楚國的恩惠。

後來,楚國藉口宋國投靠晉國,派成得臣率兵攻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國於是決定派兵攻打楚國的盟國曹、衛,晉、楚兩國就這樣打起來了。

這時晉軍的力量雖然稍弱於楚軍,而且又遠離本國作戰,但已占領曹、衛兩國,況且齊、秦已與晉國結盟,所以很有實力。

當晉 、楚兩軍相接,正要開戰的時候,晉國大夫狐偃對晉文公說:「當初您在楚國為客時,曾經對楚王說,兩國萬一交戰,晉軍一定退避三舍。現在可不能失信啊!」

晉文公聽了不語,身邊的部將都紛紛反對。

狐偃 又說:「成得臣雖然猖狂,但是楚王的恩惠我們不能忘。我們退避三舍,正是對楚王表示謝恩,並非怕成得臣啊!」

晉文公 覺得狐偃的話有道理,就同意了。

楚軍見晉國退兵,以為晉軍害怕了,就在後面追。晉軍將士奉命撤退,見楚軍這樣氣盛猖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打敗楚軍。晉軍一退就是九十里,紮下營來,第二天兩軍對壘。

交戰開始,晉軍主帥先軫派三軍中的下軍去攻由陳、蔡聯軍組成的楚軍,將陳蔡聯軍擊潰了。接著先軫又命上軍主將狐毛假充晉軍主帥,迷惑敵方。楚左軍主將鬥宜申看見晉軍主帥旗,即指揮兵士衝殺過來,狐毛抵擋幾下,假意敗逃。鬥宜申不知是計,緊緊追趕。眼見就要追上,忽聽一陣鼓聲,晉軍主帥先軫率領精銳部隊攔腰殺出,狐毛也率隊夾擊,楚軍頓時慌亂。成得臣急令收兵,才避免全軍覆沒。

再者,當時周天子有名無實,國內動蕩,而且受翟戎的侵略。晉文公率兵勤王,一戰而勝。周天子將把原、陽樊等四城分封給晉文公,以表彰他的功德。

晉文公率兵去接受土地。原這個地方本來是周大夫伯賈的封地,因他兵敗無功,周天子奪取他的土地改封給晉文公。伯賈懷恨在心,連夜散布謠言說:「晉兵圍攻陽樊,屠殺全城百姓。」於是,原國人十分恐懼,誓死固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58
  2. 新書
    79
    $158
  3. 新書
    79
    $158
  4. 新書
    85
    $170
  5. 新書
    9
    $180
  6. 新書
    9
    $180
  7. 新書
    9
    $180
  8. 新書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