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老人全照顧 建構老有所終的社會
筆者多年在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開設「老人學概論」及曾在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開設「高齡學導論」,深感編寫一本兼具理論及實務,淺顯易懂的《老人學》實為必要。《老人學》一書的出版構想於2011年年底開始進行,但礙於作者群忙於教學、研究、行政等工作而延至2015年付梓出版,十分感謝秦秀蘭老師、梁慧雯老師及陳美蘭督導的投入,以及揚智文化公司閻富萍總編輯與全體工作同仁的用心。
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預估2025年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super-aged)社會。國人之平均壽命約為80歲,活得又老又健康是共同的心願。因此,如何重新定義「老人」及認識老人的生活世界和需求就顯得特別重要。在老人學課程中,我們會設計「老化體驗」活動,讓年輕人透過多重設計的體驗,瞭解老化過程中生理、心理、社會的不便,進一步同理高齡者,並且思考可以為高齡者提供哪些服務。
老人的樣貌多元,從年齡上界定:初老、中老、老老;從身體狀態界定:健康、亞健康到失能、失智、臥床臨終的長者,高齡者的個別差異大,其需求及退休規劃也大不同。因此,老人學是一門跨學科、跨領域整合的科學,探討個體老化的過程,並針對影響老人生命中生理、心理、社會以及政策等因素進行研究及改善之道。跨領域研究者及實務工作者包括生物、醫藥、護理、物理及職能治療、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社會工作、老人教育、休閒體育、居住交通等領域的投入,現代老人學在老年醫學、長期照顧、老人社會福利、老年社區照顧、老人健康促進、老人心理健康、代間關係、死亡與臨終等議題上多有著墨,提供更多整合方式和服務。
台灣老人約有83.5%(約232萬人)是健康、亞健康的族群,主要需求為食、衣、住、行、育、樂的滿足,著重預防性的健康促進、終身學習及友善高齡環境建構為主。約16.5%(約46萬人)是失能、失智的族群,主要重點為長期照顧。台灣於2015年5月15日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2017年正式上路實施。未來亦搭配「長照保險法」,提供更完善的長照體系和服務方案,形成「老人全照顧」的網絡。在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學校等單位的協助下,投入「高齡社會全照顧」的願景,建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的高齡社會。
洪櫻純 謹識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