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

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自己的事業自己創!
定價:380
NT $ 110 ~ 380
  • 作者:琳達.羅騰堡
  • 原文作者:Linda Rottenberg
  • 譯者:劉復苓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9-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08345
  • ISBN13:9789863208341
  • 裝訂:平裝 / 35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生就是要瘋一下,自己的事業自己創!
全球首位導師資本家,教你化構想為生意,人人都可以當老闆!

  「我天天遇到有夢想的人。也許你在餐廳端咖啡,幻想有一天可以開個釀酒廠;也許你大學已休學,渴望自己開個設計公司;也許你正坐在辦公室思考改進公司的新構想;也許你胸懷夢想,但不知道如何讓夢想成真。或者,你已經開始追夢,但不確定如何更上一層樓。本書能為你指引方向。」

  勇於冒聰明的風險,人人都可以是創業家!
 
  在商業世界裡,「瘋狂」是一種讚美。不少成功人士曾經做出許多「瘋狂」的事,甚至被人稱是「瘋子」,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在意,仍執意把握機遇,做出他人不敢想的構想與行動,如放棄對沖基金公司優厚待遇,從自家車庫創建亞馬遜的貝佐斯(Jeff Bezos);生產汽車而破產的享利.福特(Henry Ford)屢敗屢戰,最終打造了福特汽車王國。這些人幾近偏執的瘋狂行為,也奠定了成功基石。
  
  在本書中,琳達‧羅騰堡告訴讀者:不瘋狂,成就不了大事!書中揭露了如何在降低風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有智慧的大冒險。根據琳達的說法:「如果沒有人說你瘋了,表示你設想的格局不夠大。」

  這年頭,冒險不再是穿帽T的大學輟學生的專屬權利:人人都需要用創業家的方式來思考和行動。我們都需要敏捷、有適應力、大膽──甚至還有點瘋狂──否則就只能望塵莫及。

  但要如何冒明智的風險、卻又不賭上一切?這就是琳達‧羅騰堡精通擅長的事情。她與人創辦了奮進集團,並擔任執行長,輔導創新者二十餘年,這家專門協助高成長創業家的公司如今也馳名全球。自1997以來,他們甄選40,000名候選者,選出1,000位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企業家,他們都擁有爆炸性的構想卻無力負擔,於是奮進集團就幫他們實現夢想。

  本書結合精彩故事、第一手研究和實用建議,創造出開始行動與做大事業的指導方針。它生動描述華特‧迪士尼和雅詩‧蘭黛等指標性創業家的故事、揭露奇異電器和Burberry是如何重獲新生,並讓我們認識像蕾拉‧薇雷茲這樣的創業家,是如何從里約市自家廚房建立起八千萬美元的護髮王國。

  琳達寫這本書,是為了那些夢想嘗試新事物的人;是為了那些進入公司、離開公司、創立公司、或在公司裡發動變革的人,還有許多從來沒進公司上班的人;也是為了所有想要冒險、但又不會賭上一切的人。

各界名人熱情推薦

  李仁芳/政大創新管理教授
  張瑋軒/女人迷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總編輯
  雪柔‧桑德伯格/暢銷書《挺身而進》作者、臉書營運長
  麥可‧戴爾/戴爾電腦創辦人兼執行長
  賽斯‧高汀/《紫牛》作者
  亞當‧格蘭特/《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雷德‧霍夫曼/LinkedIn董事長、《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作者

國內外各界熱情推薦

  「現今,台灣的大企業(民企、國企、外企均然)不太搭新台,也甚少在台灣投資。聰明人無論老少,都得自己找出路。本書作者琳達.羅騰堡表示,人人都得嘗試做創業家。恐怕她是道出了事情的真相。現在,連美泰兒公司(Mattel)都出了創業家芭比娃娃!

  尤其,琳達特別提到『蝴蝶』型微創業,對台灣當前正流行的微型/中小型生活產業、服務事業特別貼切適用。

  就算蝴蝶,也需要展趐。琳達經過二十年的經歷,審查四千多位申請人後,提煉出實證智慧,在本書提出如何勇於經由『銳化構想、冷處理批評、招募支持者與應付挫折』等過程,來冒聰明的風險,是極為扎實的洞見與指導。」─李仁芳,政大創新管理教授

  「非常開心能為琳達.羅騰堡這本書推薦,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本書,完全是我這幾年來的體會和心得。這裡頭沒有高大上教你怎麼寫商業企劃書,沒有冷眼旁觀地說你失敗了就要學會如何站起來,沒有硬邦邦的教條和規勸,也沒有虛華誇耀地炫耀什麼才是所謂的創業家。這本書,讓創業者心有戚戚焉,讓非創業者看得心癢難耐。這本書真真實實、貼貼切切地,從認識自己、建立心態、面對失敗、迎接成長、調適團隊,到回歸本位,每一個層面都讓她剖析地絲絲入扣。琳達把她的觀察和經驗無私分享給讀者。

  我無法停止閱讀這本書,是因為每一頁都是我自己的生命經歷。『如果沒有人說你瘋狂,也許你的格局並不夠大。』我看到這句話就微笑了,我想著這一路以來,從女人迷成立的第一天到現在,我最常聽到的也許就是『你們太瘋狂了』。從一開始的擔心害怕,到後來坦然以對,與瘋狂共舞,與恐懼並存,與脆弱共生,化有感的情緒(emotion)為真正的行動(action),把每一天視為第一天,把每一刻回歸於原點,找尋自己的導師,培養更多人材,重視生命中重要的存在,不猶豫花時間跟自己重視的人相處。這些都是最真實的經歷,也都是最重要的轉捩時刻。

  生命無法重來,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不要害怕瘋狂,擁抱脆弱與勇氣並生的時刻,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自己的想望! 無論是對於你的事業,或是你的家庭,甚至你的人際關係,或是自己生活態度的養成,當我們能用創業家精神面對,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改變現狀,產生有意義的行動!」─張瑋軒,女人迷(Womany)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琳達探討的是極為重要的議題──這年頭人人都需要更具創業精神。她以令人刮目的個人紀錄和啟發人心的故事,讓我們了解如何克服恐懼、採取明智可行的步驟來改善組織。」─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挺身而進》作者暨臉書營運長及LeanIn.Org創辦人

  「你們大可說我瘋了,但我想琳達的這本書很不得了。她憑著她傳奇性的風趣和率直震撼的見解,證明每個人都可以像創業家一樣思考和行動。」─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戴爾電腦創辦人兼執行長

  「近二十年來,琳達和全球最大膽的創業家們教學相長。在這本精彩絕倫的書裡,她與讀者分享如何駕馭事業草創期的混亂,還有如何在今日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發展自己的事業。」─理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董事長、《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作者之一

  「本書堪稱寶庫。琳達.羅騰堡本身就是傑出的創業家,她還指導全世界許多最偉大的創業家,並提供無價見解。不僅針對新興公司,一般企業、非營利事業、政府和學校也能受惠。如果你有構想或想要創新,我強烈推薦你熟讀本書。」─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瘋狂在一般人眼中,是格格不入的同義詞。我們都需要多像琳達一樣的瘋狂。她慷慨、好奇、關心別人、立志要改變世界。這些精神全都收錄於本書當中。買下它、讀通它、活出它的精髓。」─賽斯.高汀(Seth Godin),《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琳達‧羅騰堡 Linda Rottenberg


  奮進集團(Endeavor)合夥創辦人暨執行長,獲《美國新聞》(U.S. News)評選為「全美頂尖領導者」;入選《時代》雜誌百大「二十一世紀創新者」。

  奮進集團(Endeavor)合夥創辦人暨執行長,獲《美國新聞》(U.S. News)評選為「全美頂尖領導者」;入選《時代》雜誌百大「二十一世紀創新者」;湯瑪斯‧佛里曼(Tomas Friedman)稱她為全球首位「導師資本家」。她與擔任作家的先生布魯斯‧法勒(Bruce Feiler)住在布魯克林,兩人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旅居比利時,專職翻譯。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旅居比利時,專職翻譯。其譯作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10。譯有包括《華頓商學院的高效談判學》、《開始》、《為什麼經濟會搞砸》、《散戶大反擊》等六十餘本。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以分享海外生活趣談和旅遊經驗為主。
 

目錄

引言 人人都是創業家
創業精神不再是創業家獨有/創業精神的祕密醬汁/不穿帽T,也可以成為創業家

第一部分 開始行動
第一章 進入第一天
兩耳之間的距離/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煽動鬼火/停止計畫,開始行動
第二章 降低風險
不要賭上家產/是朋友,就不會找朋友實驗構想/跟隨群眾/失傳的跟蹤藝術
第三章 混亂是創業家的好麻吉
敬敵人一杯香檳/擁抱熊市/承認你搞砸了/很久很久以前/變動在所難免
 
第二部分 做大事業
第四章 你的創業家性格
鑽石/明星/改革者/火箭/你的創業家性格
第五章 白板
一、關上門/二、開除你的岳母/三、微創新/四、放下原子筆/五、做大夢,但從小處著手/六、一次一口,吃掉大象
第六章 領導力3.0
敏捷/可親性/自覺/真實
第七章 導師圈
幫自己找個毒舌評審/剪斷臍帶/打電話給亦敵亦友/導師不一定有白頭髮/餵食小魚
 
第三部分 回歸家庭
第八章 標竿職場
精神獎勵/文化俱樂部/無法打敗的,乾脆就加入他們/擺出全家福照片
第九章 做大而且回家
開始行動/做大事業/回歸家庭/許下願望
瘋狂團隊
參考資料
 

序言    

人人都是創業家


  我要告訴你蕾拉的故事。

  蕾拉.薇雷茲(Leila Velez)生長於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媽媽給人幫傭,爸爸當警衛。一九九○年代初期,蕾拉在麥當勞打工,可是,她心懷夢想。

  當時市面上找不到任何美髮產品、適合她這種滿頭捲髮的非裔巴西女子使用,她很失望。「愛美之心,窮人也有。」蕾拉告訴從事美髮業的嫂嫂,姿卡。一九九三年,這兩個門外漢把蕾拉家的地下室改造成瘋狂科學家的實驗室。兩人還把他們的另一半當作首批產品的實驗對象……兩個男人隨即大量掉髮。

  蕾拉和姿卡繼續埋首改善配方,並開了一間髮廊。他們的髮廊位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在陰暗的巷弄裡,面積只有三百平方英尺。「在這種鳥地方怎麼會成功呢?」朋友質疑。可是,妯娌兩人繼續努力。沒多久,想預約美髮的里約市女性得等上四到六個小時,而且顧客紛紛稱讚他們的產品不僅改善髮質,還能提高自尊。

  我每次對朋友提及這個故事,他們都說:「這又是一個女人小型創業的美好故事。」可是,蕾拉的故事一點也不微小。不消幾年,她的公司,貝雷薩自然(Beleza Natural)美髮沙龍,開始在旗下幾家「美髮診所」販售各式美髮產品。到了二○一三年,貝雷薩自然美髮沙龍每個月顧客多達十萬人,員工兩千三百人,年營收八千萬美元。

  蕾拉是怎麼做到的?她如何從麥當勞的計時員工晉身為百萬企業的大老闆呢?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以她為師、勇敢活出豐富的人生?

  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

  首先,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用全新視野看待世界有多重要。零售界的傳奇巨擘山姆.威頓(Sam Walton)說過:「當眾人皆順道而行,反其道而行必能覓得利基。」蕾拉了解,其他人只是在賣美髮產品,而她賣的是自信。她稱之為利基口紅心理學。

  許多優良創意的成功,都是因為滿足了別人沒有注意到的需求。一九二○年,二十八歲的厄爾.狄克森(Earle Dickson)還是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棉花採購,他太太喬瑟芬常常在烹飪切菜時受傷。喬瑟芬採取標準的止血方式,用繩子把一小塊布綁在傷口上,但那玩意兒很快就會脫落。於是,她先生居然為她(後來也是為公司老闆)胡亂發明出新產品:一種中間有棉花的自黏繃帶,也就是後來所謂的OK繃。該產品並沒有立刻暢銷,後來公司把試用品免費送給屠夫和童子軍,自此厄爾的發明銷售數量達百億之多。

  其次,我們可以學到,面對風險時,心理學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成功的最大障礙並非結構性,也非文化性,而是心理和情緒層面。你往往會遇到某人(或者,更可能的是,每一個人)說你和你的想法很瘋狂。創新者的職責就是推開反對者,設法繼續前進。蕾拉溫柔又害羞,不善於冒險、對抗或表達意見。她得先找到自信,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找到信心。

  最後,我們了解到,冒險者鮮少獨行。那些亟思打破現狀的人需要別人的支持。財務資源儘管很有幫助,但並非唯一的支持。他們更需要旁人的協助,提供面對恐懼的建議、評估弔詭的業務成長決策,以及拆解艱鉅的任務。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Jobs)創業之初,也曾請益微晶片合夥發明人、人稱「矽谷市長」的羅伯特.諾依斯(Robert Noyce)。賈伯斯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這段關係,就像他做每一件事一樣。他會騎著摩托車、不請自來,或是半夜打電話。諾依斯氣到對太太說:「如果他再打電話來,我就不接!」

  只不過,諾依斯總是接了電話。創業家果真神通廣大。

  那麼,蕾拉要從何處尋求她所需要的支柱呢?

  這就是我的故事開始和她有交集的地方。一九九七年, 我與人合夥創立了奮進(Endeavor)集團,專門協助像蕾拉這樣的夢想家。近二十年來,奮進集團共審查了四千多位申請人,並從六百多家成長快速的公司行號中,挑選出一千多人加入我們的網絡。我們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了這些創新者:南非的網路咖啡、墨西哥的三明治店、土耳其的女性專屬健身房、印尼的電玩俱樂部、美國的檸檬醃魚店。我們和各種領域的先驅者合作,像是眼球生物辨識、蝸牛農場、醫藥特許經營和風力發電機製造等等。我們協助勇敢人士闖蕩艱困環境,例如貨幣危機下的雅典、革命高潮的開羅和緊縮乍現的邁阿密等等。

  我們把這些企業主稱為「高影響力創業家」,這是奮進集團在二○○四年創造出的用語,指的是有遠大構想,以及最有可能以此創業成功、並激勵他人的人。我們延請這些人加入我們的網絡後,就會竭盡所能地協助他們,從組織顧問團隊到尋找資金、從募求賢才到磨練領導力,並鼓勵他們培養與指導下一代。

  如今,奮進集團的據點遍及全球四十五個城市,共有三百五十名員工,志願創業導師名單有五千人之多。儘管也有一些企業後繼無力,但多數都以驚人速度成長。西元二○一三年,我們所投資的創業家共計創造近七十億美元的營收、提供四十多萬個工作機會。

  我的經驗告訴我,人人皆可胸懷大志,不限國籍、年齡或性別。每個人都會想要採取行動、當自己的主人、進階人生、改進世界。

  不過,遭遇路障也一樣無人能倖免。

  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找出創新者企圖讓構想成真時,最常犯的錯誤和遇到的絆腳石。
我設法分解出具體步驟、策略性支援和情感勉勵,以滿足他們發展構想的需求。我也學到什麼時候該為這些創新者提供慰藉,什麼時候又該鞭策他們。

  例如,我初見蕾拉時,她急著拓展業務、但又忙著滿足需求,為此感到焦頭爛額。我們的協助方式,就是介紹幾位導師幫助她發展事業。我們鼓勵她和她嫂嫂擬訂一份股東協議。蕾拉離婚後,甚至還在我們的創業家網絡裡認識了第二任丈夫。(她得到了我們所謂全套服務的待遇!)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讓她知道,她並非古調獨彈,而是走在風行今日全球的大趨勢當中。這銳不可當、穩固不移的趨勢,指的就是人們力求改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周遭世界。
她是創業家。

  創業精神不再是創業家獨有

  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內心都有個小蕾拉。

  我天天遇到有夢想的人。那些人就像蕾拉一樣,也像你一樣。也許你在餐廳端咖啡,幻想有一天可以開個釀酒廠;也許你大學已休學,渴望自己開間設計公司;也許你正坐在辦公室,思考改進公司的新構想;也許你已經有了一套改善環境的計畫;也許你在家帶小孩,想出了新的手機應用程式;也許你已退休,想要開家民宿。

  你胸懷夢想,但不知道如何讓夢想成真。或者,你已經開始追夢,但不確定如何更上一層樓。

  本書能為你指引方向。
 
  我將傳授我從蕾拉和千百位像她一樣的人身上所學到的經驗。我將揭露奮進集團和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共同努力多年、深入研究的結果。我將說明我對近年《財星》(Fortune)雜誌五百大企業的觀察,因為它們也不斷追求創業精神。我還會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在起起伏伏當中,創立(偶爾還得重建)一家成長快速、營利與非營利性質兼具的集團。

  特別是,我會讓你明瞭,不管你現在做什麼;不管你展開或拓展的是什麼夢想,你都需要這些經驗教訓。

  你思考和行動的方式需要更像個創業家。

  我們在一九九○年末期創立奮進集團時,「創業家」一詞不怎麼流行,多數創業者甚至不用它。「Entrepreneurship」(創業精神)這個字來自法文,意思是「去從事」。當時僅是學術名詞,各國很少使用這種說法(或任何類似的說法)。即便是美國人,多半也視創業精神為特殊的用法,只適用於快速成長(或快速倒閉)的企業創辦人身上,而且顯而易見的是,這些人多數都是年輕、從事高科技業的男性。

  如今,這個刻板印象已經被打破。創業精神不再侷限於成立高科技公司,而是泛指從事一切大膽的冒險活動:從改善社區環境,到販賣你在自家地下室製作的手工藝;從讓家族企業現代化,到在公司內提出新發展建議,全都涵蓋在內。其技巧包括銳化構想、冷處理批評、招募支持者與應付挫折,幾乎任何工作領域都適用。

  創業家精神的定義是:敏捷、創意破壞性與樂觀的力量。它已成為廿一世紀的重要解決問題技巧。若說外交官、金融家、軍人或政治家曾先後紅極一時,則現在要屬創業家最夯。說它是當紅炸子雞,聽起來或許有些誇張,但若上網查詢、瀏覽企業年報、造訪大學校園,或是聆聽接送小孩的爸媽閒聊:每個人都在談論如何發揮瓦解力、嘗試全新方法,成為變革推動者。Reddit公司創辦人艾歷克斯.歐哈尼安(Alexis Ohanian)說得好:「『我開了一家公司』已取代『我成立了一個樂團』,成為新潮流。」現在就連童子軍都有創業精神獎章,美泰兒公司(Mattel)甚至還出了創業家芭比娃娃!

  這項轉變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但卻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現實: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無論是我們的經濟、我們的公司,還是我們的工作,都已經不再安穩。改變成為常態。要生存下去,就需要具備不斷改造自己的技巧。冒險無可避免,否則就只有被時代淘汰。

  好消息是:現今任何人都能當變革推動者,完全沒有門檻。沒有服裝規定,也沒有祕密投票。

  人人都能具備創業精神。

  但壞消息是:我們還沒有適當的語言,來討論這個追求創業精神的廣泛現象。

  「創業家」一詞以往太少人使用,現在卻又面臨過度使用的危險。因此,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開始將各式各樣的修飾語加諸其上,讓它顯得更加笨重。突然之間,有「社會創業家」來描述那些公益組織創辦人,他們的使命從人權到環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有「微型創業家」來描述生活產業的創業素人;有「社內創業家」來稱呼大企業裡的改革者;有「夫妻創業家」來形容共同創業的夫妻;甚至還有「媽媽創業家」、「爸爸創業家」和「小孩創業家」等名詞。這些字愈變愈長,現在大家在推特上已經懶得寫「創業家」,而簡稱為「# 家」了。

  @*#&!

  相信我,我參加過數不清的「前瞻創業家精神」座談會,我知道我們需要一個新詞彙。

  在本書中,我想嘗試一個新做法,一種更清楚,而且也絕對更好玩的方式。我為每一種類型的創業家都取了不同的名字。這些名字簡單、易懂,且能反映他們各自的專業領域。它們代表四種不同的物種,而且都需要協助才能實現夢想。當中一定有屬於你的類型。

  瞪羚
 
  這是典型的創業家,他們成立了新創事業,並期許它大放異彩:像是家用補給站(Home Depot)、臉書(Facebook)、珍妮.克雷格瘦身中心(Jenny Craig)、安德瑪服飾(Under Armour)和Instagram等。高成長是主要目標。我在奮進集團合作的那些創業家,就是屬於這個類型(或者至少也是志在於此)。

  「瞪羚」一詞(gazelles)由經濟學家大衛.伯奇(David Birch)於一九九四年首度引用,意指營收每四年增加一倍的高成長企業。雖然在美國只有百分之二到四的公司符合這種類型,這個迷你族群卻幾乎霸占了所有私營企業的就業機會。當你聽到政客說:「小型企業創造了絕大部分的新工作。」他們其實是指那些年輕、成長性高的公司,也就是所謂的瞪羚型公司。伯奇選用瞪羚這種動物,是因為它們動作快、跳得高。

  你也許以為瞪羚型公司已經深諳成功創業之道,但依我的經驗來看,事實並非如此。的確,他們知道如何創業,但可惜的是,他們會持續犯同樣的錯誤:拓展太快、經營失焦、與合夥人糾纏不清,又放不掉控制權。(沒錯,我自己也犯過上述所有錯誤,接下來我會一一說明。)我不斷見到人們重蹈覆轍,因而在此整理出瞪羚最常犯的錯誤與教戰守則,幫助你避開這些陷阱,如願讓你的新興公司發展成大企業。

  鼬鼠

  「內部企業家」(intrapreneur)一詞最早出現在一九七○年代,並於一九九二年首次被收錄進《美語傳統字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其定義是,大企業裡負責「透過有把握的冒險和創新,將構想轉為可獲利成品」的人。儘管現今這個字詞已經失寵,但其概念卻變得更受歡迎:鼓勵人們在企業裡更獨立、更有創意,已成為迫切訴求。

  西元二○一三年,我受邀在戴爾世界年會(Dell World)演說「顛覆」這個主題。當時,該公司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才剛剛結束和股東的長期抗爭、成功將公司私有化。他表示,這是為了保存公司的創業DNA,回到當初在德州大學杜比中心二七一三號房發跡的精神。麥可在為六千人與會的年會揭幕時,說:「歡迎來到全球最大的新興公司!」

  不過,鼓勵員工多多冒險說來簡單,要他們堅持下去卻很困難。「有些人害怕改變,」麥可後來對我說。「在任何快速變革的企業裡,這份阻力多半是一條不歸路。」他說,動作不快,就得滅亡。

  企業主企圖重尋公司的創業精神,麥可並非唯一一人。全球龍頭企業的執行長多半明白,他們得在別人逼他們改變之前,先一步自行顛覆。可是,不知怎麼的,這個概念卻未能得到多數員工的認同。如果你現在任職於一家大企業,擁有周全的福利和退休金,則你也許覺得自己很安全,創業活動不是你需要去做的事情。但你錯了。

  雖然創新必有風險,但不創新同樣也有風險,而且程度不相上下。假裝工作穩定、公司牢靠,其實會讓你身陷危境。若你認為冒險很危險,則不冒險更危險。

  首先,你的公司並不牢靠。一九六五年到二○○八年間,大企業失去業界龍頭地位的翻覆率已經倍增。一九二○年代,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新掛牌公司可望撐個六十五年依舊屹立不墜;到了二○一二年,掛牌公司平均壽命已減為十八年。光是過去五年,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主流公司像是漢斯(Heinz)、斯普林特(Sprint)、莎莉(Sara Lee)、無線電屋(RadioShack)、柯達(Kodak)、辦公室補給站(Office Depot)和紐約時報公司(New York Times Company)都已紛紛下市。

  就算貴公司永續發展,你的生存能力也要看你創新的本事和意願。這年頭想要保住工作,就需要擁有和優秀創業家一樣的特質:靈敏、想像力、毅力和執行力。換句話說,不求自身改變,就得被迫適應。

  成為鼬鼠(shunk)吧! 這個名詞來自於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專門建造戰鬥機的一個祕密部門,叫做鼬鼠工廠。謠傳他們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員工長期加班、衛生習慣又不佳,而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卡通片《亞比拿奇遇記》(Li’l Abner)裡的月光工廠。(據說月光是碾磨死鼬鼠製造出來的。)無論緣由為何,涵義都很清楚:大企業裡的創業家為公司費盡心力,就算發臭也在所不惜。

  海豚

  過去十多年來,關於社會部門必須更具創業精神的概念引發舌戰。非營利事業需要運用更多商業技術。慈善事業需要更創新、更度量導向。我介入這波趨勢已經二十五年,並且有幸能和兩位箇中先驅共事。

  西元一九八九年,我自願協助溫蒂.卡普(Wendy Kopp)招募大四學生加入她的新興組織「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當她提出創立全國性教師組織這個概念做為畢業論文主題時,她的指導教授回答:「我親愛的溫蒂.卡普,你顯然瘋了。」可是溫蒂並未因此斷念。如今,「為美國而教」每年接獲五萬多件申請,年預算達三億五百美元。

  後來,我又有機會為人稱「社會創業精神教父」的比爾.德雷頓(Bill Drayton)工作。

  比爾創辦「阿育王」(Ashoka),透過這個組織來資助社會創業家,誠屬這方面的先驅。比爾抱著無論何地、無論何人都可以成為變革者的信念,已經資助了全球三千多名非營利事業創新者。他說:「人人都有參與的資格。」

  儘管有這些創造趨勢的先例,還是有諸多非營利事業、社區團體和社會服務組織在這個顛覆的年代裡苦苦追趕。他們缺乏願意全力發揮創業技巧的領導者,所以無法全面落實構想、擴大影響力。他們需要更多海豚。

  海豚指的是非營利事業或公共部門裡的逆向操作者,他們願意突破傳統、鼓吹真正的改變。為什麼叫做海豚呢? 因為海豚很聰明,又高度社會化(牠們群居生活,稱為小群體),而且是少數會互相幫助的動物。不過,牠們也不會輕易讓步。若傷害了牠們的小群體,你就要小心了!今日,就連非必要的私營部門解決方案,都準備好接受創業精神震撼教育。海豚要來興風作浪了。

  蝴蝶

  還有最後一種需要了解這些道理的創業家種類,他們可能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族群,名為中小企業或生活產業創業家。

  第一種屬於這類型的是獨資經營者——水電工、瑜珈老師、自由作家、有機農夫、藝術家等等。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The U.S. Census Bureau)估計,絕大多數的美國企業都沒有支薪員工。百分之四十的美國成人在職涯中曾獨立工作,而到二○一八年,預計還會再多出兩千四百萬名自雇人士。若以全球來看,獨立合約員工更可望在二○二○年達到十三億人。

  這些領域之所以蓬勃成長,是因為它們對所有人開放:母親、父親、奶奶、二十幾歲,甚至十幾歲的青少年,都可以在自家地下室、轎車裡或浴室展開微創投。(沒錯,浴室釀造廠又回來了!)就像嘻哈天王傑斯(Jay-Z)所說的:「我不是商人;我本身就是生意,老兄。」

  這個族群的第二種擁有寥寥可數的員工。全美有七百萬家公司雇有員工;其中有九成,員工人數不到二十人。這當中,有些公司志在發展成為成長快速的瞪羚型企業,但多數都樂於維持小型的地方性公司。

  我將這種類型稱為蝴蝶,是因為蝴蝶種類很多(全世界至少有一萬七千五百種不同的蝴蝶),而且它們追求自由、強調個人主義。無論是東西方文化,蝴蝶一直都是靈魂的象徵,尤其是在經歷化蛹時期後,又得以重生。蝴蝶除了象徵蛻變之外,也對周遭環境非常重要,是整體幸福的指標。蝴蝶愈多,表示生態環境愈健全。

  乍看之下,這個族群不像會具有突破性創業家所擁有的技巧。你在農夫市集賣自製乳酪蛋糕時,真有必要突破、創新嗎?答案是:有必要!尤其是,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進駐全食超市(Whole Food)、用手機讀卡機刷信用卡,而且還發展出網購事業。販賣藝術、手工藝和食物的網路平台Etsy上,已經有超過一百萬家的「製造者」直接販售成品給消費者。就算是蝴蝶也需要展翅。

  另外,在這個翻覆的時代,蝴蝶擁有獨特的定位。混沌理論(chaos theory)裡的「蝴蝶效應」,意指改變能來自各處。中央公園的天氣可能會受遠在南非的一隻蝴蝶揮動翅膀所影響。

  我就曾於超級颶風珊迪來襲前夕,在布魯克林自家附近親眼見證蝴蝶的敏感和勇敢。當晚我到我最喜愛的烤透麵包店(Bien Cuit)買麵包,市長才剛宣布要大家撤離。「我猜你們要準備關門了。」我對櫃台後的男子說。

  「絕不會,」他回答。「這裡的居民需要我們。我們會整晚營業。」

  別低估了蝴蝶的堅持。

  我四處搜尋創業家已經長達二十年。如今,各類型的創新者隨處可見。他們不會苦等改變憑空發生;他們每天主動創造改變。

  無論你的志向為何,從以上動物選出一種,開始寫下你自己的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冒險當個鴕鳥,把頭埋在沙裡。

  創業精神的祕密醬汁

  可是,你決定要當個變革推動者之後,要如何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呢?

  又該我上場了。

  我要邀請你參觀我的臥房,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物。我出國旅行買回來的非洲床組。

  我先生向我求婚時寫的一首詩。我的床頭櫃上,有一整排讀到一半的書,內容全都是關於創業精神。

  我熱愛創業精神,但我不喜歡它的相關文獻。我開始寫這本書時,列出了所有我不希望這本書最後呈現的樣貌。它不會教導讀者如何擬訂創業計畫、發展行銷策略或讀懂創投條件書。它不會是講述創業精神歷史的入門教科書。它不會是充滿提神元素、鼓勵人心的畢業演說。它也不會是個人追求成功的故事。如果你想要看這類書籍,不妨改讀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的《Starbucks咖啡王國傳奇》(Pour Your Heart Into It)、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維珍顛覆學》(Like a Virgin)、謝家華(Tony Hsieh)的《想好了就豁出去》(Delivering Happiness),或是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的《賈伯斯傳》(Steve Jobs)。這些書我都讀過,也很喜歡。

  這本書的主旨是:描述許多人——瞪羚、鼬鼠、海豚和蝴蝶的創業路程,以及我們如何向他們學習。我想要把一段看起來很了不得的過程,分解成一連串可達成的步驟。我企圖回答這個問題:這年頭既然人人都得冒險,你要如何確定你冒的是聰明的險呢?

  為好好回答這個問題,我將本書分為三個部分:「開始行動」、「做大事業」,以及「回歸家庭」。

  在「開始行動」這個部分,我會展開成為創業家的路徑:從對抗內心恐懼、抵擋懷疑者,到跟蹤支持者、善加利用混亂。這個部分的主題是態度:如何擁有正確態度、驅逐錯誤態度。

  在「做大事業」中,我會說明如何評估你的構想。我會協助你了解自己的創業家個性、避免菜鳥會犯的錯誤、找到適合的創業導師,並學會如何領導。「領導力3.0」是我發明的名詞,它是吸引並留住今日高連結、高技巧與高敏感人才的必備新技巧。

  最後,在「回歸家庭」這個部分,我會討論活出創業精神的真義。這包括如何讓工作產生意義,以及如何將工作與家庭整合。若說前兩部分是創業精神的技巧,則此時已經臻於藝術。這個部分也最讓我感到心有戚戚焉。我深深相信,創業精神發揮到此,是為了啟發並提攜後進。而且,我既要管理大企業、又要當個好媽媽,這一路上,我努力維持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和諧,我鼓勵我的員工也做到這一點。

  總而言之,以上內容綜括我這二十多年來在創業路程起起伏伏的經驗,它們都是我想要寫這本書的原因。不過,還有另一個讓我此時提筆的原因。

  不穿帽T,也可以成為創業家
 
  二○一二年,我受威爾克斯大學(Wilkes University)之邀,講述創業精神。這個生氣勃勃的校園,座落在賓州中部的古老礦鎮。到了演講最後的問答部分,後方有人舉手。「我喜歡你那些創業家的故事,」他說,「但我不確定這種事會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沒有大夢想,又不認識什麼有辦法的人。而且,我也不住在矽谷。」

  我當下有一點洩氣與失神(我知道我七歲的女兒正在家等我回去),我脫口說出心中閃出的想法:「別擔心,你不穿帽T也可以成為創業家。任何人都可以。」這答案效果還不錯,但在我回家的路上,腦中一直揮不去這個問題,對於自己華而不實的回答也愈來愈失望。

  奮進集團成立早期,每次我遇到有人不了解我們的業務時(也就是說,多數人都不了解),我總是歸根結柢地說:「我們把矽谷奇蹟發揚到其他有才能、有構想,但又一直不認為自己有能力美夢成真的人身上。」我一直認為,這只適用於像蕾拉這樣的人。

  如今,人人都需要一點這樣的矽谷奇蹟。

  在人生中,我們都需要一點蕾拉的精神。

  當晚我返回布魯克林家中,就決定寫這本書。我要為賓州那群學生而寫。我要為熬夜等我回家道晚安的一雙孿生女兒而寫。我要為那些有夢卻不知所措、想結合熱情與生活、想對公司、社會或整個世界做出貢獻的人而寫。

  茱莉雅.柴爾德(Julia Child)在其著作《精通法式料理藝術》(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裡寫道:「只要有正確的指導,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烹調出法國風味。」她自己就是個創造風格、打破極限的創業家,而她這本書對於做大夢、勇於改變也有類似觀點。

  我以前深信,創業家是「天生、無法靠後天努力」這樣的箴言。現在我則相信,創業精神也像偉大的廚藝一樣,只要有心學習,就可以透過實踐和磨練而來。(而且,就像大廚一樣,即便是最厲害的創業家,也一定曾經摔過鍋子或打破幾顆雞蛋。)

  最後,精通創業藝術不光是開間公司就夠了,還要勇於冒險、克服疑慮、管理風險、處置混亂、培養員工、坦然面對挫折和成功、兼顧工作和家庭,以及傳承下去,確保下一代也能做大夢。

  而且,你還得明白,大家都說你瘋了,其實是一大恭維。

  讓我們開始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9
    $110
  2. 二手書
    66
    $250
  3. 電子書
    75
    $285
  4. 新書
    79
    $300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1
  8. 新書
    85
    $323
  9. 新書
    85
    $323
  10. 新書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