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

創新者們: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
定價:480
NT $ 110 ~ 432
 

內容簡介

《賈伯斯傳》作者、世界級權威傳記作家  
艾薩克森醞釀15年的科學史詩作品
跨越150年時空  生動描繪85位創新者們的超凡心智

  科技、人文與藝術的交織
  如詩般的科學、整合的團隊  才能改變世界


  公開發表的第一個電腦程式  
  出自百年前一位熱愛數學的詩人拜倫之女—愛達之手
  活在電腦與網路世界的我們  現都身處在她早就預言的境界

  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年度推薦書

  在2011年,艾薩克森的《賈伯斯傳》為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留下動人身影,並成為影響時代的巨著。現在艾薩克森要敘述一群人的故事,告訴我們這些有卓越眼光、不羈創意與無比勇氣的人,如何攜手合作創造出電腦與網路,使數位時代得以來臨,讓賈伯斯能大展雄才。

  無論是想知道創意如何發想或探索團隊如何運作,《創新者們》的故事都能帶來深刻啟發。

  艾薩克森在暢銷巨著《賈伯斯傳》之後,繼續以《創新者們》記錄輝煌的數位時代,但是《創新者們》不僅是數位革命的故事,更是創新突破的指南。

  艾薩克森從浪漫詩人拜倫之女愛達開始說起,他也一一探索掀起數位革命的秀異之士,具備了什麼樣的特質,其中包括MIT的教授布許、早夭的天才圖靈、大科學家馮諾伊曼、英特爾的諾宜斯、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電腦的賈伯斯、發明WWW的柏納-李等人。

  他揭露了這群天才、怪傑和駭客如何思考、為何如此有創造力,同時也寫出他們尋求合作的智慧,以及如何借助群體合作之力,使創造力更上層樓。

  在這個亟需創新、創意與團隊合作的年代,《創新者們》清楚點明促使這一切發生的祕訣。

名人推薦

  張忠謀‧施振榮‧童子賢  科技業鉅子重量推薦
  李開復‧林之晨‧翟本喬  網路創新者大力讚賞
 
  艾薩克森寫過一本描述天才,鼓舞人心的大作,這次他要告訴我們,如何以團隊合作達到創新與成功。《創新者們》述說了數位革命的迷人歷史,包括重要卻常遭遺忘、在數位時代之始女性的關鍵貢獻。對於如何團隊合作達到重要目標,這本書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經驗。──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臉書營運長

  《創新者們》闡述資訊科技的發展歷史,介紹諸多科技發展傑出人物,從數學的模型創建到半導體發明的歷史人物,故事豐富、人物精彩、層次分明,很值得細細品嘗。──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最近幾年,台灣不管是產官學界,都一窩蜂把創新創業當作救國靈丹,拚命要把年輕人送上火線。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對創新創業的過程,以及幕後所需的大環境背景,有更深入和真切的認識,而不再是揠苖助長,冀望人海戰術能讓創新創業一蹴可及。」──翟本喬(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可與《賈伯斯傳》相提並論的巨著……書中以豐富的故事一步步解釋了數位時代的十樣核心創新,從數學邏輯到電晶體、電玩、網路,並描述了造出這些創新的創新者的特質……艾薩克森展示了合作的力量,以及企業與其共生系統的互動……

  《創新者們》是最易懂也是最全面數位時代史。──《華盛頓郵報》

  艾薩克森寫下完整且引人的敘述,述說使這個世界能享用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明家、工程師、企業家的故事……這樣的題材讓這樣的作者來寫,最恰當不過了……資訊豐富,鉅細靡遺且易懂的說明了電腦、程式、電晶體、微晶片、網際網路、軟體、個人電腦、全球資訊網以及搜尋引擎,從創意轉化到實現的歷程……是高超之作。──《舊金山記事報》

  如果美國有人了解天才為何物,那必是艾薩克森。──Salon.com

  艾薩克森傑出的新作《創新者們》是天才科學家與工程師的群雄列傳,而就是這些人,造就了賈伯斯以及其蘋果共同創業者沃茲尼克。──《華爾街日報》

  比《賈伯斯傳》更早構思,視野更宏大。──《紐約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權威傳記作者賈伯斯生前兩度親自請託、指定傳記執筆人

  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執行長暨總裁。該機構聲譽卓著,不僅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政策研究與教育機構,在歐洲、亞洲也設有研究分院,透過邀集各界精英舉辦高峰會、研討會和執行研究計畫等,積極促進國際領導人才交流,並提出政策建言,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之一。

  艾薩克森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後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並取得哲學及政經碩士學位。曾任《時代》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後,被指派擔任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主席。

  艾薩克森不僅是傑出的記者,更是備受讚譽的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著有《賈伯斯傳》(Steve Jobs)、《愛因斯坦》(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等暢銷傳記。

譯者簡介

序~第7章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繁多,如《第二次機器時代》、《驅動大未來》、《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

第8章~第12章
陳以禮


  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法國里昂二大經濟史碩士班畢業,曾任職於電子時報研究中心、中經院國際經濟所,現為德拉邦文化工作室成員,譯有《21世紀資本論》(合譯)、《聽彼得杜拉克的課》、《我們為什麼老犯錯》、《數學之書》、《華爾街的物理學》等。
 

目錄

序  科技長河上游的智者群像  童子賢
序  一場兩百年的腦力激盪翟本喬
前言  本書由來
 
1.勒夫雷思伯爵夫人愛達
公開發表的第一個電腦程式,是由詩人拜倫的女兒提出的
2.電腦
電腦的發明過程中,合作團隊大敗獨行俠
3.程式設計
最早的時候,程式設計全靠娘子軍撐起一片天
4.電晶體
發明電晶體引發的恩怨情仇,間接造就了矽谷榮景
5.微晶片
改變世界的微晶片,也讓矽谷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6. 電玩
電腦不該只是嚴肅的計算工具,用電腦應該是好玩的事
7. 網際網路
因戰略目的研發的網際網路,竟成為平等分享的平台
8. 個人電腦
能自行掌控,不用分時共享的個人電腦終於出現
9. 電腦軟體
軟體應該免費全民共享,還是成為商業利器造福大眾?
10. 連線上網
個人電腦終於突破萬難,連上原本專供學術使用的網際網路
11. 網路世界
從WWW到google,創造出人類與電腦及網路相依的世界
12. 向愛達致敬
能與電腦建立最佳合作關係的人,才是未來贏家
 
致謝
圖片來源
 

前言

  電腦與網路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發明,但背後的創造者卻鮮為人知。電腦與網路並非由足以躍登雜誌封面、與愛迪生、貝爾和摩斯齊名的傑出發明家,獨自在閣樓或車庫中構思而成。數位時代大多數的創新其實都來自集體創作。許多有趣迷人的發明家參與其中,有些人極富創意巧思,少數人甚至是天才。本書談的正是這些先行者、駭客、發明家和創業家的故事 —他們是誰、他們的心智如何運作,以及他們為何擁有豐富的創造力。本書也描繪他們如何合作,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為何能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創造力。

  關於創新,這些日子以來,大家已經談了很多,創新二字已漸漸變成流行語,但它真正的意義卻日益模糊。所以我計畫在本書中說明創新如何在真實世界中發生。這個時代最有想像力的創新者究竟如何實現顛覆性的構想?我把焦點放在數位時代最重要的突破,以及造成突破的創新者。還會探討哪些因素造就這些創造性的飛躍?哪些能力最有用?他們如何領導與合作,以及為何有些人成功,其他人卻失敗了?

  本書也探討塑造創新氛圍的社會力和文化力,包括受美國政府資助、由軍產學界合作管理的研究生態系統,如何促進數位時代的誕生,此外由社群組織者、抱持公有心態的嬉皮、DIY愛好者、自行編寫程式的駭客組成的鬆散聯盟帶來的貢獻也不容忽視,而他們大多數都對中央集權抱持懷疑的態度。

  撰寫科技史時究竟應該強調卓越的個人貢獻,還是文化潮流的影響,長久以來一直是爭議的焦點。十九世紀中葉,詩人卡萊爾(Thomas Carlyle)曾聲稱:「世界史只不過是偉人的傳記。」而哲學家史賓賽(Herbert Spencer)則以強調社會力的理論來回應。學者和實際參與者往往有不同的權衡。1970年代,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有一次在中東從事穿梭外交任務時告訴記者:「身為教授,我傾向於認為歷史是由無關個人的客觀力量所主導。但是當你實際參與,你又會看到不同的個人特質帶來的影響。」數位時代的創新和中東和平任務一樣,受到不同的個人特質和文化力量的影響,我嘗試在本書中把兩個因素交織起來。

  我從小就是電子科技迷,酷愛Heathkit牌電子組裝套件和火腿族無線電(WA5JTP),我還記得電晶體在何時取代了真空管。上大學後,我學會用打孔卡編寫程式,也記得令人痛苦的批次處理技術終於遭到淘汰。可以實際操作互動式電腦時,我簡直樂壞了。1980 年代,數據機開啟了線上服務和公布欄的神奇功能,聽到數據機在啟動時發出的刺耳聲音和靜電噪音,常令我開心不已。1990年代初期,《時代》雜誌和時代華納公司推出新網站和寬頻網路服務時,我曾協助經營數位部門。正如同英國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在描述法國大革命初期參與革命的狂熱份子時所寫的:「在那個黎明,能活著便是福氣。」

  我十餘年前即開始撰寫這本書。寫作動機源自於我醉心科技,我親眼目睹了數位時代的種種科技突破。我最初的構想是把焦點放在發明網際網路的團隊,然而在採訪比爾.蓋茲的時候,他認為網際網路和個人電腦同時誕生的故事更豐富有趣,我被說服了。到了2009年初,我開始為賈伯斯作傳,因此暫時把這本書擱下。但賈伯斯的故事更增強了我對於網際網路和電腦交織發展過程的興趣,所以一完成《賈伯斯傳》,我又回頭撰寫數位時代創新者的故事。

  最後,令我深感訝異的是,數位時代真正的創造力通常都來自有能力結合藝術與科學的人,他們相信美感很重要。「小時候,我總認為自己比較偏好人文,但我喜歡電子學。」我開始為《賈伯斯傳》進行採訪時,賈伯斯告訴我。「後來我讀到,我的偶像之一、寶麗來創辦人蘭德(Edwin Land)曾說過,融合人文與科學非常重要之類的話,於是我決定要變成這樣的人。」能從容自在遊走於人文與科學的這群人協助開創了人機共生,這也是本書的核心思想。

  藝術與科學交會時能激發豐富的創新火花,和有關數位時代的許多觀點一樣,早已不是新觀念,達文西就是最好的例子。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時,如果思路受阻,就拿出小提琴,演奏莫札特的樂曲,直到重新連結上他所謂的「天體和諧」。談到電腦的發展,還要提到一位不那麼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她也能兼容並蓄,融合藝術與科學,並和她那有名的父親一樣,深諳詩中蘊含的浪漫。但不同於父親的是,她也看到數學與機械中蘊含的浪漫之美。我們的故事就要從這裡說起。
 

內容連載

電腦雖然誕生,卻沒能立刻掀起巨浪、啟動革命,原因是最初的電腦仍需仰賴昂貴、脆弱又耗電的巨大真空管來運作,成本十分高昂,唯有企業、研究型大學和軍方才負擔得起。真正的數位時代(電子裝置滲透到生活的每個層面)其實要等到 1947 年 12 月 16 日午後才發端。當天在美國新澤西州默里丘(Murray Hill)的貝爾實驗室,兩位科學家用小條金箔、一小片半導體材料和扭曲的迴紋針,把他們的巧妙設計組裝成功,只要把幾個東西擺弄到正確位置,就可以放大電流,也可以把電流開開關關。新裝置很快命名為「電晶體」,就好比蒸汽機啟動工業革命,電晶體也對數位時代帶來重大衝擊。
 
電晶體誕生後,各種創新發明紛至沓來,新科技能夠把數百萬個電晶體蝕刻在小小的微晶片上,換句話說,比 ENIAC 強大數千倍的資訊處理能力,從此可藏身於火箭鼻錐、筆記型電腦、掌上型計算機和音樂播放器,以及能和網路世界任何節點交流資訊或共享娛樂的手持裝置之中。
 
三位對科技懷抱強烈熱情的工作伙伴(他們的個性既互補,也相互衝突)後來都名垂千史,被譽為電晶體的發明人,這三人是技巧熟練的實驗高手布拉頓(Walter Brattain)、量子理論學家巴丁(John Bardeen),以及三人之中最熱情執著(後來因此成為悲劇人物)的固態物理學家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
 
但是,這齣戲裡還有一個要角,重要性和任何發明家不相上下:三人所任職的貝爾實驗室。電晶體的發明並非單憑少數天才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綜合了各種不同才能後的成果。由於電晶體的本質使然,研究小組必須結合對量子現象有敏銳直覺的材料科學家、善於在矽中摻入雜質的專家,以及熟練的實驗高手、工業化學家、製造專家和靈巧的工匠。
 
貝爾實驗室—創新的搖籃
 
貝爾實驗室真空管部門的主管名叫凱利(Mervin Kelly),是個能幹的密蘇里人,凱利最初在密蘇里礦業學院研習冶金,後來成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密立坎(Robert Millikan)的門生,並獲得物理博士學位。雖然他設計的水冷卻系統提高了真空管的可靠性,但他也明白,真空管絕對不可能成為高效率的放大器和開關。1936 年,凱利被拔擢為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主任,首要之務就是設法找出替代方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3
    $110
  2. 二手書
    48
    $230
  3. 電子書
    75
    $360
  4. 新書
    75
    $360
  5. 新書
    79
    $379
  6. 新書
    79
    $379
  7. 新書
    79
    $380
  8. 新書
    85
    $408
  9. 新書
    88
    $422
  10.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