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亨利.盧梭是第一位被稱作大師的「素人」(或稱自學藝術家)藝術家。他生於1844年,在法國的一個市集小鎮,家境清寒,後來,他搬到巴黎居住。他直到四十多歲才開始畫畫,那時他的工作是收費員,因此有個外號叫做「稽查員」。1885年,盧梭想要在「繪畫及雕刻部」辦的官方沙龍展覽他的作品,但是被拒絕。一年後,他在「獨立沙龍」展示作品,這個沙龍沒有評審或是評審團審查制度。一年接一年,他的作品一直被人嘲笑,不過也逐漸聚集了一些支持者。前衛藝術家和作家,例如畢卡索、德洛內、亞里,和阿波利奈爾都喜愛他的天真和迷人的魅力。
盧梭最有名的作品是他畫的叢林。他其實從未離開過巴黎,因此那些熱帶的景象完全出自於他的想像,以及他所拜訪過的動物園和植物園。他曾經跟新聞記者說:「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一樣……我每次走進溫室,一看到充滿異國情調的奇特植物,就好像走進夢裡,感覺自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
雖然到了1800年代後期,曾經有人邀請他作畫,他的畫也受到畫商和收藏家的注意,但是他從來沒有賺過多少錢。1910年他因為壞疽在巴黎的醫院過世,死後被葬在貧民墓地。不久之後,他的畫受到全世界肯定,這是他應得的榮譽。他的繪畫技巧影響了年輕一代的藝術家。
米榭兒.馬凱
繪者的話
我十六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盧梭的畫,感覺好像有人在我腦海裡點亮一盞燈,照亮我所認識的或是記得的一些事情。如今,他的畫仍然具有啟發我的力量,同時我也覺得米榭兒.馬凱把他的故事說得很深刻,令我感動,因此我很高興能被選來畫這本書。
開始畫畫之前,為了探勘書裡提到的地方,我特別去巴黎旅行。除了研究當時的繪畫,我也讀了有關盧梭和他認識的那些名人的書。經過探索而能夠進一步認識他,實在很興奮。
我沒有選擇以前習慣用的色鉛筆搭配水彩技巧畫圖,而是混合使用水彩和壓克力顏料,因為我想要儘量表達出盧梭作品的感覺。我決定打破比例和透視原則,藉此反映他看世界的獨特觀點。其中有些畫是直接從他的作品得到靈感,不過刻意做了些改變,以配合故事進行。
對我來說,繪製這本書可以說是出自於喜愛而努力嘗試。我希望亨利.盧梭會喜歡,也希望你會喜歡。
雅曼達.荷爾
導讀
純真的眼光──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
第一次看到這本圖畫書,就被書裡的圖畫深深吸引,因為畫中的色彩、線條既描繪現實事物,又刻畫一個非現實的世界,彷彿有自己的生命,在頁面上恣意伸展、擺動,跳起舞來。雖然繪者雅曼達.荷爾以亨利.盧梭的畫作為參考,把盧梭的作品巧妙安排在每一幅畫裡,卻又設法跨越時空的隔閡,使盧梭的作品看來更為可親,讓讀者自然而然的進入畫裡。
的確,這本書介紹的是一位非常特別的素人畫家,作者簡約的文字除了描述盧梭從中年自學畫畫,受專家嘲諷,仍努力不懈,終於獲得肯定外,更用充滿詩意的文字,表達盧梭的內心世界,尤其是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孩子般純真不受侷限的眼光,他所畫的不只是事物的表象,而是竭盡所能,把自己的想像、記憶和熱望都寄託在畫裡。
不妨找一本畫冊,或是上網,把書裡的畫面和盧梭的原作互相對照,會發現繪者做了很多有趣的更動,例如把《沉睡的吉普賽人》(The Sleeping Gypsy, 1897)和《夢境》(The Dream,
1910)中的人物都畫成了盧梭自己。此外,繪者也像盧梭一樣喜愛用圖表現幽默感,或者在畫裡隱藏有趣的細節,例如故事一開始左頁的小圖,畫的是盧梭穿著收費員制服,手中拿著搭配制服的工作帽,頭頂上則有一頂從天而降的畫家帽,表明他將改變身份;而右頁大圖裡的他已經戴上畫家帽子,換下制服,從美術社買了畫畫的材料回家。又如盧梭第一次用手推車載著作品去展覽場的那幅,繪者刻意把盧梭畫得很矮小,把戴高帽、瞪大眼睛的專家畫得很高大,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專家的陣容裡有幾隻猴子,繪者用盧梭常畫的猴子嘲諷這些專家。還有一幅把專家畫在高高的山頂上,顯出他們目空一切,而左頁的三幅小圖,則是長年被譏笑的盧梭所畫的自畫像。
到了晚年,盧梭總算遇到賞識他的畢卡索,以及許多藝文界的知名人士,他們欣賞盧梭作品原始、天真的魅力,以及大膽的用色、奇妙的光線,和融合現實與想像的風格。盧梭從表達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開始,逐漸創造出一座座奇幻叢林,成為夢境演出的舞台,同時也發展出個人獨特的作畫技巧,這些對後來興起的「野獸派」和「超現實主義」都有深遠的影響,藝術史家早已為之定位了。而作為一本圖畫書,《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讓讀者體會純真的眼光何等寶貴,畫畫的目的往往是用看得見的圖像,表現背後看不見的意念,因此不需要受現實限制。同時,盧梭的境遇也幫助我們明白生命的果實得來不易,卻值得付上代價。
文/宋珮(藝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