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教授於2009年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生獲獎無數,都是國際級大獎,是世界知名華人科學家。他的光纖研發,更革命性地把互聯網應用帶領到翻天覆地的新世代,從而贏得「光纖之父」的美譽。
提起高錕教授,即時會想起他在光纖、寬頻傳送等科技成就。本書是作者七十自述、《潮平岸闊-高錕自述》的簡編縮寫版,不管是《潮平岸闊》還是縮簡後的《高錕自傳》「普及版」,都讓讀者一覽他科研之外的豐富人生。除一閱他周遊列國、闖蕩世界科技文明的履歷及努力,更可一讀他與廝守四十多年的夫人黃美芸如何相識相遇,乃至共渡生活的不同階段,今天讀來,更感鶼鰈之情動人。
高錕教授科技事業與家庭兼重,書內溫馨豐富的個人家庭生活,見證了一位科技學者對人文、人倫價值之肯定。
本書為舊版的增訂版,新增第十六及十七章細述高錕教授獲諾貝爾獎殊榮前後的生活情況,內容珍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錕
高錕教授,出生於上海,1949年來港,就讀聖約瑟書院,隨後負笈英國,先後於1957年和1965年獲倫敦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及博士學位。1957年加入ITT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報有限公司,任工程師,開始研究光纖通訊,並成為這方面的先驅。
1970至1974年期間,高教授參與創立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學系,並任學系教授及講座教授。其後赴美國,任職ITT光電產品部,並因其卓越的研究及管理才能,於1982年出任該公司首位科學行政總裁。與此同時,他也擔任耶魯大學兼職教授及研究員。
1987至1996年,高教授返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退休後,擔任香港高科橋集團有限公司(Transtech Services Group Ltd)主席兼行政總裁。
高教授在光纖研究上的突破,為現代通訊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獲尊稱為「光纖之父」。數十年間,高教授獲獎無數,包括瑞典愛立信獎(1979)、美國馬科尼獎(1985)、日本獎(1996),以及美國工程學界傑出成就最高榮譽的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等。
譯者簡介
許迪鏘
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畢業。長期從事編輯工作,曾任職《星島日報》(主編「學生版」、「詩之頁」、「讀書」、「文學周刊」等重要文藝副刊)、《資本雜誌》等報刊。
公餘從事寫作及文學雜誌編輯工作,為香港有實力的散文作家之一。二十多年來曾參與編輯的文學刊物包括《大拇指》及《素葉文學》等,並為《素葉文學》的創辦人之一,同時參與出版素葉文學叢書。著有散文集《南村集》。
高錕
高錕教授,出生於上海,1949年來港,就讀聖約瑟書院,隨後負笈英國,先後於1957年和1965年獲倫敦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及博士學位。1957年加入ITT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報有限公司,任工程師,開始研究光纖通訊,並成為這方面的先驅。
1970至1974年期間,高教授參與創立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學系,並任學系教授及講座教授。其後赴美國,任職ITT光電產品部,並因其卓越的研究及管理才能,於1982年出任該公司首位科學行政總裁。與此同時,他也擔任耶魯大學兼職教授及研究員。
1987至1996年,高教授返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退休後,擔任香港高科橋集團有限公司(Transtech Services Group Ltd)主席兼行政總裁。
高教授在光纖研究上的突破,為現代通訊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獲尊稱為「光纖之父」。數十年間,高教授獲獎無數,包括瑞典愛立信獎(1979)、美國馬科尼獎(1985)、日本獎(1996),以及美國工程學界傑出成就最高榮譽的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等。
譯者簡介
許迪鏘
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畢業。長期從事編輯工作,曾任職《星島日報》(主編「學生版」、「詩之頁」、「讀書」、「文學周刊」等重要文藝副刊)、《資本雜誌》等報刊。
公餘從事寫作及文學雜誌編輯工作,為香港有實力的散文作家之一。二十多年來曾參與編輯的文學刊物包括《大拇指》及《素葉文學》等,並為《素葉文學》的創辦人之一,同時參與出版素葉文學叢書。著有散文集《南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