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定價:380
NT $ 146 ~ 523
  • 作者:劉若英
  • 出版社:寫樂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128459
  • ISBN13:9789869128452
  • 裝訂:平裝 / 296頁 / 15 x 19.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孤獨是終其一生等待凋零的樹葉。
但有沒有可能,獨處是生長在大樹上的葉子,
在枝繁葉茂的同時,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我,劉若英,獨處並相處著──

  我想保有孤獨的自由。我很珍惜這種自由。
  這就是為什麼,我將這本書稱為:「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
  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關於獨處──

  不管你是享受獨處,還是被迫獨處,
  都不能失去擁抱獨處的能力!
  因為,生命本身的自言自語極其重要,
  「畢竟,由他人拼湊起來的不會是同一個你,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狀態
  「孤獨感與生俱來,自生自滅,非他人所致。
  這不意味著痛苦,是一種跟自己相處的狀態。」

  ▲唯有孤獨可以帶來精采與偉大
  「叔本華曾經說過類似的話,『要嘛孤獨、要嘛庸俗』。
  唯有孤獨可以帶來精采與偉大。這道理我真的懂得。」

  ▲獨處不該是一種哲學,它就是一種生活樣態
  「我不會告訴你『生命是孤獨地存在』這種哲理的說法。
  它意味著自由,「不需從眾,可以自我。」

  ──關於相處──

  保留、或不保留地付出;在此時停留、或出走
  選擇權都操之在我。
  即便我現在決定為了你,學著適應相處,那也是我的選擇。
  「相處不是獨處的相反。相處是獨處的一部分。」

  ▲在各種關係裡失去一部份的自己
  「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就是在適應別人的空間。」
  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相處則是盡可能地縮小,去適應別人空出來的位置。

  ▲在一起時像粘土,分開時像磁鐵
  「相處就像是把兩個獨處放在一起。
  在一起時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種樣貌;分開的時候像磁鐵,彼此相吸卻又各自獨立。」

  ▲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的最高境界
  「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沈默。
  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最高境界。」

本書特色

  1篇長文自白+8篇深入對談文章,都為了確認一件事──
  一個人、兩個人,再多人,都要能安然相處,同時自在獨處。


  ▪朋友眼中的她──天生就擅於獨處
  ◇她知道去哪裡買一人份的香檳,因為她深信,「一個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悅自己」。
  ◇她知道失戀時要如何療傷,「買一塊電毯、點一盞燈」,度過一個人的寒冷冬夜。
  ◇她一個人吃飯、逛展、看電影、唱KTV⋯⋯「這些事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話裡沒有半點逞強。

  ▪你不知道的她──在各種狀態下自處
  ◇深信獨處裡自由的美好滋味無可取代。
  ◇獨處的基因,源自於兩歲開始擁有自己的房間,與祖父母共居。
  ◇隨時保持說走就走的狀態,「能選擇是最重要的!不管怎樣,我保有人生的最終選擇權」。

  ▪角色轉變的她──在自處與相處的矛盾中找答案
  ◇她說,其實三個人要比兩個人,兩個人要比一個人更勇敢。
  ◇為什麼幸福人妻不能感嘆秋意蕭瑟?夫妻一定得什麼事都黏在一起,同進同出?
  ◇她花一年的時間探討、反思獨處與相處的道理,她是妳、是你,是每一個曾在各種相處關係中,失去過自我、忘記獨處美好的你。

  ●8位好友的精采對談

  王浩威、五月天石頭、瑪莎、宋冬野、林奕華、陳綺貞、詹仁雄、盧廣仲(按筆畫排列)

  ●劉若英第六本創作文集

  劉若英:「現在回想起來,在生產前,安排寫作這本關於『獨處』與『相處』題目的書,對我來說,也許就像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般,我在進入人生另一階段前,透過與朋友們的對談,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試著尋找未來可能會走的路。」

名人推薦

  心理醫師 王浩威 專業推薦

  「奶茶的文字沒什麼花俏的字眼,也沒有寫任何煽情的故事。她的文筆只是順著她的思考,她對生命世界的種種思考,自己的,還有別人的。…當奶茶來自內心深處的真誠思考,開始喚起我們遺忘許久的感覺,好像一切被世俗生活逐漸抹滅的許多生命原始的感覺,都回來了。…謝謝奶茶,以及她的這一本書,我因此有了一個未曾預期的豐富旅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若英


  唱過一些歌  有紅的  有不紅的
  演過一些戲  有好的  有不好的
  出過幾本書  都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字句
  感覺做過很多事情  卻仍感覺不足夠感恩生命

  圖文作品:
  一個人的KTV
  下樓談戀愛
  我想跟你走
  我的不完美
  愛情限量版

  臉書蒐尋:劉若英/Rene
  【www.facebook.com/Rene0601?fref=ts】    
 

目錄

推薦序:孤獨力──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標(王浩威)
自序: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自白篇】我還想要繼續,這樣矛盾的人生!
【對談篇】
1請不要在我身邊靈魂出竅╳盧廣仲
2我想聽見你的聲音╳五月天瑪莎
3繁華背後的孤獨╳林奕華
4沒有接觸的親密vs.近距離的疏離╳陳綺貞
5獨處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宋冬野
6美好相處是可以練習的╳王浩威
7石頭的獨處訓練╳五月天石頭
8值得宣導的獨立婚姻模式╳詹仁雄
 

自序

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這幾年對我來說,變化挺大。有新發現的人生,也有不適應的世界。有新學現賣的,也有我一輩子都不會懂的。

  然而不管怎麼變化,只要能安靜坐下來寫點心得,我都是沾沾自喜的。

  單身時,一直想寫一本書叫《練習一個人》。那個時候,常有朋友問我,如何可以讓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更有品質,過得有滋有味,甚至令人羨慕?(原來有人羨慕我!)確實,我對獨處有點心得。但是,「懂得獨處」和「能把孤獨說得言之成理」,畢竟不是一回事。我始終沒能好好跟他人分享我的心得。直到自己「脫單」,想再撈叨這事,卻越想越怪了。

  於是轉個念,我就聊聊獨處與相處的關係吧。這裡指的相處,包含了一個人跟自己,也可以是兩個人,或一個人和很多人。

  我常常覺得,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所以必定孤獨,或因為有人相伴,所以圓滿。孤獨感對我來說並不意味著痛苦,那只是一種自己跟自己相處的狀態。我希望我身邊的人明白,孤獨感是自生自滅的,不是因為他人導致。我這麼說,一方面希望解除他人的心理負擔,另方面,是我想保有孤獨的自由。我很珍惜這種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我將這本書稱為「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同時我保有自己,所以我能安心自由。

  答應出版社要寫書時,我還沒有懷上孩子,到真正開始構思,我的身體已不是我一個人的,但我想完成這個計畫的心情卻越發強烈。我開始邀朋友喝茶聊天,紀錄下當時我們的對話與心境,直到收集成這本雜誌書。我珍惜並感謝,這段時間,我能夠同時創作新生命、並孕育出這一篇篇文字。這讓我被友情圍繞,同時感受自由。

  謝謝陪我聊天的朋友,你們完全不過問我的動機,約了時間就來了。謝謝嵩齡、Ivy、如婷、亮亮,陪著我日趨漲大的身軀,滿台北的跑。你們減輕我的負擔與不適,同時「溫柔地」提高我的效率。謝謝一直縱容我的你、你,和你們……

  我不確定這本怪書有什麼價值,但TA(Target Audience)一定很真實。

推薦序

孤獨力──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標


  1

  春天將盡的四月初,到台東一次的短短的旅程,我攜帶著奶茶這本書的初稿,一路閱讀。花東縱谷是遼闊的,天這麼寬廣,山這麼高,整個人很快就被這世界擁抱了,我的閱讀也不知不覺忘我了。

  一個下午來到池上鄉,也許是叫龍仔尾這類的小聚落,朋友帶我們來這裡看一間廢棄農舍將改建成藝術家村落的房舍。我一個人走到屋後的土壠,遠遠眺望過去是一片無盡的綠色稻田,剛剛插播的秧,在將雨午後的徐徐陣風中,像波浪般變化無窮地翻滾。我忽然有這麼一刻出神了,好似離開了幾個同行的伙伴,天地之間就只有自己這麼一個人,而且是十分自在的一個人。

  這樣的時刻,也許客觀上不到半分鐘,然而對我的感覺卻是好久好久的一段體驗。

  這樣忽然就安靜下來的感覺是許久不見了。以前,在較不忙碌的階段,經常有一個人旅行的安排,甚至還曾買環球機票一個人環遊世界。當旅程途中經過漫長的獨處後,也許是七、八天,也許忽然地驚險終於度過而可以安心下來的時候,自己也經常進入這樣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自己只是想一直這樣遊蕩下去,整個世界都不管了。

  這樣的經驗是我在開始對獨處越來越自在的階段開始出現的,而一個人的旅程只是讓這情形更容易催化而已。

  2

  我們許多人,在成長的童年都曾經因為不同的原因,有著各種不同的孤獨經驗。只是,那樣的孤獨是有一種被眾神拋棄的悲傷,一種無奈地黏噬自己傷口的感受。

  然而我這裡說的自在獨處,卻是不同的感覺。

  我們也許受苦著這樣的寂寞感受,在年輕的歲月裡。只是忽然之間,或早或晚地,我們其中的一些人開始感受到一切都無所謂了。那些眾神遺忘的眷顧,或別人指指點點的觀看,不再有絲毫的影響,連微風吹起水紋一般的力道都遙遠了。這時候,一個人是一個世界,一個暫時但存在的完整宇宙。

  我到台東,讀著奶茶的這本書《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一切就像催眠一般,又將這許久以來因為忙碌而遺忘的感覺,再度召喚出來了。

  站在土壠遠望稻田的那一瞬間,我卻想到很多,包括和奶茶對話的那個下午,在青田街附近的風流小館。

  我其實是不認識奶茶的,更說不上熟識。這樣的對話也就遠遠在意料之外,只是當我們共同的朋友說,來一場對話如何?我剛好有空,加上天生的好奇心,也就欣然寫上自己的行程了。

  老實說,和奶茶那一天的聊天是很好玩的經驗,但她的問題其實是很知性的,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風流小館的主廚Dana也坐一旁, 聽得津津有味。

  Dana較年輕,聽奶茶的歌度過青春歲月的,是粉絲級的。我卻從沒好好用心聽過奶茶的過作品,當然是訝異奶茶的許多想法。然而,連Dana這樣粉絲級的,事後也說:難怪她自己那麼喜歡奶茶。Dana的意思是,她更佩服奶茶了。

  我自己確實是感謝奶茶這一本書的。

  3

  奶茶不只分享自己對自己生命的許多感受和思考,也帶領我窺見了許多創作狀態的心靈,包括盧廣仲、陳綺貞、林奕華、瑪莎、宋東野、石頭、詹仁雄等等一群朋友。這些人大多是音樂創作者,也有劇場或製作人。甚至是偶像級了,卻還是可以藉由獨處而繼續擁有自己的天地。

  創作是一件很奧秘的事,像中古的煉金術一樣,在術士之間往往只能意會而不容易言傳。而幸虧有奶茶,也許是身上同樣留著藍色小孩(Indigo Children)的血液,她成為很好的嚮導,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這些創作者的神秘過程。

  創作的奧秘不容易言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一個就是:創作一定是孤獨的,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存在的狀態。

  而孤獨,似乎是奶茶最最關心的一件事:也許只是目前,也許長久一來都是如此。

  那一個下午,我們說到孤獨。

  我提到了英國小兒科醫師兼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 1896-1971),他提出的獨處觀念。他在1957年發表的文章〈獨處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be Alone)將自在的獨處和一般的孤獨區分開來。

  一般的觀念裡,孤獨這個字讓我們想到的是悲傷、無奈、無助……等等負面的情緒。然而溫尼科特所講的自在獨處,特別是在別人面前還是可以留在自己的孤獨裡的能力,反而是一個人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標。

  這個觀念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甚至影響到心理學界以外的領域,而且是他的追隨者都經常引用的。靈修大師奧修就曾引用這個觀念,來闡釋他心中的愛情。

  奧修是這麼說的:「有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這話聽起來很弔詭,其實不然。這是一個既存的事實:只有那些有能力獨處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內心的最深處──而不會出現急著佔有對方、不會變成依賴對方、不會將對方限制成一個靜物、也不會像著魔般地需要對方。兩人於是允許彼此絕對的自由,因為知道即使對方離開了,自己還是可以一樣快樂的。自己的快樂是不會被對方剝奪了,因為快樂不是對方給了才有的。」

  4

  我一直在想,在台東池上那一漫長的片刻,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也許是我個人的,我在這半年多或更久以來的過度忙碌,忽略對自內在的傾聽。於是,滿溢出來的潛意識不必經由夢或其他,自然就在自己的意識中流現而浮出了訊息。

  也許是來自這樣貼近泥土也貼近天空的環境力量,來自大地之母的溫暖擁抱,呵護我照顧我,讓我有這麼一個美好的片刻,好似又回到了母性的懷抱。

  但,更有可能的,是奶茶分享的一切,她的文字沒什麼花俏的字眼,也沒有寫任何煽情的故事。

  奶茶的文筆只是順著她的思考,她對生命世界的種種思考,自己的,還有別人的。而順著這樣的思考,我閱讀著,在花東美麗的縱谷裡,忽然一種愉悅的感覺就產生了。也許,在奶茶的自我療癒過程時,我因為對這一切的閱讀,也因此分享了這樣的療癒魔力了。

  在台東,崇峻的中央山脈聳立在西方,從高處眷顧著眾生,而緩緩的海岸山脈自東方擁抱過來。就這樣,當奶茶來自內心深處的真誠思考,開始喚起我們遺忘許久的感覺,好像一切被世俗生活逐漸抹滅的許多生命原始的感覺,都回來了。

  那是我某個下午在台東的某一個小聚落的感受,也是我在台北市青田街一家叫風流小館的法式Bristo裡,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出現的。

  謝謝奶茶,以及她的這一本書,我因此有了一個未曾預期的豐富旅程。

王浩威
 

內容連載

▪人最大的悲哀,並不在悲哀的本身,而在於不能悲哀

多年前我的第一本書《一個人的KTV》,裡面講了很多一個人獨處時做的事情,那時我一個人旅行、看電影、KTV,朋友多少投以不可置信、同情……甚至怪異的目光,總覺得一個人去做這些事情,大多是因為找不到人陪,是一種勉強。

多年過去了,我的生活從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我感激我的伴侶縱容我保持了這個獨處習慣。過去如果你聽到我跟先生在同一個時間出門,卻到不同的電影院看各自想看的電影,恐怕會覺得「你們夫妻感情不睦」;如今,我們的朋友會說「真羨慕啊,你們各自有各自獨立自由的空間」,這十幾年過去,整個社會對於獨處有了不太一樣的評價。

不管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我總覺得「我」就是代表自己,只需要對自己負責任。現在有了婚姻,我仍試著在兩人的關係中找到純粹的自我。即便如此,難免還是有些束縛,就好比說,以前我單身的時候說「秋天好蕭瑟」,大家會覺得這句話很浪漫、很文藝;但若是現在,記者就會問:「你是不是婚姻不幸福?」我常常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人妻不能覺得秋天蕭瑟?不能傷感?不能低落?難道所有的情緒不再是我自己的?還是在找到幸福以後,整個世界都應該變成暖色系的?

不免覺得,人最大的悲哀,其實並不在悲哀的本身,而在於不能悲哀。當自己不再是自己,如何能在新的關係下快樂的存活?這是我開始反思「自處/相處」這一題目的由來。

▪只要離開網路與社群,某種程度就是一種獨處

陳綺貞應該是我認識的創作者中,非常知道該如何獨處的一位。她一天上網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不用臉書、微博,家裡的無線網路基地台不是alwayson,有上網需要的時候才打開,也因為不需要隨時上網。綺貞說她的手機只要保持百分之二十的電力就足敷所需,「應該算我的運氣很好,我的工作就算手機突然沒電也不會被罵。」

綺貞認為,現在的獨處與相處很難區分。往往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也像是在獨處,「有幾次在演唱會的後台,一排人都在看著自己的手機,我想找個人聊天都沒人理我。以前你得去找獨處的機會,現在只要離開網路與社群,某種程度就是一種獨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8
    $146
  2. 二手書
    63
    $238
  3. 二手書
    73
    $276
  4. 二手書
    73
    $276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85
    $323
  7. 新書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