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導讀
一則繪本故事 一堂環保課
老虎是體型最大的現存貓科動物,牠身強體壯、動作靈敏、行蹤隱密、爆發力強,足以獵殺、捕食水鹿、野牛、野豬等大型動物,因此有「百獸之王」的美譽。
老虎瀕臨絕種
老虎曾經廣泛分布在亞洲的各類森林,西起土耳其,東到俄羅斯東岸,往南到印尼一些島嶼,都曾有牠的蹤跡。然而過去百年間,老虎的棲息地不斷遭到開發、破壞,加上過度獵捕,老虎類製品的非法貿易非常暢旺,導致野生老虎的數量和分布範圍快速下降,目前全球僅剩約三千隻,零星分布在13個亞洲國家,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評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由於老虎棲息地大幅縮減、支離破碎,導致部分的老虎離開森林,進入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老虎與人類接觸的機會逐漸增高,兩者的衝突當然在所難免,人與老虎衝突(包括老虎捕殺禽畜、傷人甚或殺人)的事件時有所聞,尤其在印度,只要是有老虎分布的鄉鎮,都有人與老虎衝突的問題。儘管如此,或許是政府的法規管制與補償措施得當,或許是尊重生命的宗教信仰影響深遠,或許是保育教育宣導成功,讓人們知道老虎是人類破壞生態的受害者,不忍讓稀有動物就這樣滅絕,印度民眾對於野生老虎的忍受度遠較世界各國都高,雖然偶而會用獵殺來處理「累犯」的惡老虎,但大多都用防護、預警、驅趕等方式來處理老虎。這本繪本的內容充分反映出這樣的心態和做法,好不容易逮到迷途的老虎,雖有各種處理「嫌犯」的可能方法,但人們最後還是決定讓老虎回到山林。
台灣也有類似狀況
近年來在臺灣也出現了野生動物危害農作物、禽畜,甚至抓傷民眾的案例,這些野生動物有的數量仍然稀少(例如最近很夯的石虎),有的原本稀有,近年來在國人的保育努力下,數量開始增加(例如台灣獼猴、梅花鹿、水禽等)。然而不論數量多寡,這些野生動物所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都因為人類開發、破壞而大幅縮減,而殘存的棲息地又緊鄰人類居住、活動的社區,因此牠們和人類接觸,甚至衝突的機會也跟著增加。
此外,有些野生動物曾經被人飼養後放生,或是不斷有人餵食,或是曾遭人攻擊而改變行為,這些複雜的原因都可能引發野生動物與人類產生衝突。
和小朋友進行討論
當野生動物與人類衝突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參考繪本中的做法,用自我反省取代仇視,檢討導致衝突的遠因和近因,嘗試改變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和行為,來降低衝突的機會,並想出更多化解衝突的好方法,讓野生動物繼續在這塊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
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討論,這本書的老虎可能會有什麼下場?一是老虎被抓後學乖不再來,這是幸福的結局嗎?或者如果老虎為了吃到羊,之後又不斷出現,人類該怎麼辦?從這些討論中,啟發小朋友對環境,生態和自然關係的討論。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