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實用性科展入門指南,主要架構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科展面面觀」針對製作科展時,家長及學生容易產生疑慮之處,採一問一答方式,以不同層面切入、探討現今國中小教育對科展活動的影響,及製作科展面臨各種問題的解決之道。在部分篇章文末並搭配「老師的話」和「學生的話」等小單元,依筆者多年指導科展經驗,所彙整出有關家長或學生對科展問題所提出的各種大哉問,做進一步釐清及解答。
2.最後以「前人智慧做中學」精選出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物理、數學和應用科學六大領域之完整科展製作範例,期能供欲投入科展的學生參考,並激發更無限精采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亦將科學研究的精神普遍推廣至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梅期光
臺北市立中正國中自然領域退休教師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創意科學實作演示講師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務發展諮詢委員
臺灣拜耳公司志工日科學教育顧問講師
小天下「未來少年」月刊梅老師科學教室專欄編寫
國中小教師、學生創意科學實作課程講師及科學研究(科展)指導
梅期光
臺北市立中正國中自然領域退休教師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創意科學實作演示講師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務發展諮詢委員
臺灣拜耳公司志工日科學教育顧問講師
小天下「未來少年」月刊梅老師科學教室專欄編寫
國中小教師、學生創意科學實作課程講師及科學研究(科展)指導
目錄
推薦序
序
再版序
三版序
基礎篇
科展
面面觀
Q 何謂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是什麼性質的活動?
Q 辦理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的宗旨是什麼?為何要辦理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
Q 中小學科學展覽的組別與類別有哪些?
Q 哪些單位會辦理「中小學科學展覽」活動?
Q 辦理中小學科學展覽的原則是什麼?
Q 除了科學科展覽,還有其他激發學生科學創意的管道嗎?
Q 教師的教學與科學展覽的關係?
Q 學生科學課程的學習與科學展覽的關係?
Q 誰適合參加科學展覽?
Q 學生只為了增加升學比序的優勢而參加科學展覽嗎?
Q 參加科學展覽是否是提供學習科學的有效途徑?
Q 參加科學展覽會排擠學生課業學習的時間嗎?
Q 參加科學展覽需要投資很多經費嗎?
Q 參加科學展覽會影響學生的課業成績嗎?
Q 教師、家長為何應該「鼓勵」學生參加科學展覽?
Q 參加科學展覽對學生學習科學有何益處?
Q 參加科學展覽可以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Q 鄧火土博士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Q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怎麼說?
Q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院士對求學問正確態度的建
Q 結合課程教學與科展的教學,科學活化教學的最佳範
Q 如何進行科學展覽研究的準備工作?
Q 如何跨出進行科展研究的第一步?
Q 如何分析科學研究議題的相關變因?
Q 如何取得進行科學研究所需資源?
Q 如何設計觀察實驗紀錄表格?
Q 如何設計符合科學研究議題的相關科學實驗儀器?
Q 如何擬定科學展覽實驗計畫的5W2H法?
Q 如何取得科學研究器材設備資源?
Q 如何規劃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
Q 如何進行科學實驗觀察與記錄?
Q 如何紀錄實驗觀察資料?
Q 如何分析討論實驗紀錄?
Q 如何以圖表彙整相關實驗紀錄?
Q 如何彙整相關實驗觀察資料編寫科學展覽作品說明書?
Q 如何製作科展展覽板(如何彙整展板資料)?
Q 如何進行模擬口試及操作演示說明?
Q 養成詳實紀錄科學展覽科學研究實驗歷程(實驗日誌)的習慣
Q 科學展覽難不難?
Q 現階段國中小科展活動所碰到的瓶頸為何?
Q 2012年PISA國際評比的成績代表的意義為何?
Q 科學實作能力的培養對科學研究能力的影響為何?
Q 科學展覽應用的科學方法?
Q 教學實驗與科學實驗的區別為何?
Q 面對103年推動12年國教國中小自然科教學方式的轉變?
實踐篇
前人智慧
做中學
1.化學
2.生物
3.地球科學科
4.物理
5.數學
6.應用科學
後記
序
再版序
三版序
基礎篇
科展
面面觀
Q 何謂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是什麼性質的活動?
Q 辦理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的宗旨是什麼?為何要辦理中小學學生科學展覽?
Q 中小學科學展覽的組別與類別有哪些?
Q 哪些單位會辦理「中小學科學展覽」活動?
Q 辦理中小學科學展覽的原則是什麼?
Q 除了科學科展覽,還有其他激發學生科學創意的管道嗎?
Q 教師的教學與科學展覽的關係?
Q 學生科學課程的學習與科學展覽的關係?
Q 誰適合參加科學展覽?
Q 學生只為了增加升學比序的優勢而參加科學展覽嗎?
Q 參加科學展覽是否是提供學習科學的有效途徑?
Q 參加科學展覽會排擠學生課業學習的時間嗎?
Q 參加科學展覽需要投資很多經費嗎?
Q 參加科學展覽會影響學生的課業成績嗎?
Q 教師、家長為何應該「鼓勵」學生參加科學展覽?
Q 參加科學展覽對學生學習科學有何益處?
Q 參加科學展覽可以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Q 鄧火土博士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Q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怎麼說?
Q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院士對求學問正確態度的建
Q 結合課程教學與科展的教學,科學活化教學的最佳範
Q 如何進行科學展覽研究的準備工作?
Q 如何跨出進行科展研究的第一步?
Q 如何分析科學研究議題的相關變因?
Q 如何取得進行科學研究所需資源?
Q 如何設計觀察實驗紀錄表格?
Q 如何設計符合科學研究議題的相關科學實驗儀器?
Q 如何擬定科學展覽實驗計畫的5W2H法?
Q 如何取得科學研究器材設備資源?
Q 如何規劃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
Q 如何進行科學實驗觀察與記錄?
Q 如何紀錄實驗觀察資料?
Q 如何分析討論實驗紀錄?
Q 如何以圖表彙整相關實驗紀錄?
Q 如何彙整相關實驗觀察資料編寫科學展覽作品說明書?
Q 如何製作科展展覽板(如何彙整展板資料)?
Q 如何進行模擬口試及操作演示說明?
Q 養成詳實紀錄科學展覽科學研究實驗歷程(實驗日誌)的習慣
Q 科學展覽難不難?
Q 現階段國中小科展活動所碰到的瓶頸為何?
Q 2012年PISA國際評比的成績代表的意義為何?
Q 科學實作能力的培養對科學研究能力的影響為何?
Q 科學展覽應用的科學方法?
Q 教學實驗與科學實驗的區別為何?
Q 面對103年推動12年國教國中小自然科教學方式的轉變?
實踐篇
前人智慧
做中學
1.化學
2.生物
3.地球科學科
4.物理
5.數學
6.應用科學
後記
序
序
為什麼寫這本書
本人在2003年前擔任行政工作的歷程中,一直被「國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的疑問困擾,因為在國中教學活動中看到的幾乎都是以「講義、測驗、評量」為唯一的教與學的方式。至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多元能力表現?好像只是在教育理論教科書的文字陳述而已!因此,心裡就有一種疑問:為什麼現在的教師不能將師資培育養成的教育理念,原汁原味的在教育職場中落實?反而以「講義重點解說、多做題目、能考試得高分」的速食化教學方式能大行其道的被學生與家長接受!
因此我毅然在2003年從行政工作退下回歸教職,嘗試著跳脫出以「講義重點解說、多做題目、能考試得高分」的速食化教學方式,並規劃了從「課程教學、科學實作與科展研究三步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與學的模式。
在2005年應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錢康偉主任的邀約在星期三下午擔任「創意科學實作教師研習」講師,從科學實作的操作、科學實作融入教學的意義、科學實作與科學研究(科展)的關係…等,希望參加研習的國中小教師能將科學實作在教學現場中帶著孩子從操作中認識科學現象,進而在課程學習中了解科學的內涵,而不是用死記死背的方式記一大堆公式和解題技巧。在與科教館合作推廣「用操作體驗的方式認識科學」期間接續辦創意科學Easy Go!進入社區、學校,以最近距離的方式與孩子面對面,在操作互動中讓孩子從不畏接觸而認識科學,從親身體驗而愛上科學。在與孩子面對面的經驗中發現:孩子是那麼喜愛用手親近科學,但卻又手足無措!深入了解卻發現,孩子在科學學習的重心幾乎都只是知識層面的記憶,在體驗操作的經驗累積卻貧乏至極,而國小教師對於科學實作的經驗也幾乎是零(國中的情形則更為嚴重!)。
至於科學研究(科展)活動,對於大部分國中小教師都是以能避則必、能免則免的態度去迴避了!因此,我積極與許多學校合作辦理科學實作教師研習及學生科學營隊的活動,甚至首創開辦以「參加科展教師及學生團隊為對象」的師生科學實作與科學研究研習活動,邀請有意願參加科展的教師及遴選參加科展的學生,從科學實作的操作中,學習科學研究(科展)的方法。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還是有許多的老師、家長和學生對於科學研究(科展)仍有一份努力嘗試的企圖心,因此才將在科學實作與科學研究(科展)的經驗付諸文字與有意願參加科學研究(科展)的教師參考、或希望能啟發孩子多元能力的家長分享。面對未來「平的世界」的競爭,希望教師、家長您的學生與孩子能在學習的歷程中跳脫「講義重點解說、多做題目、能考試得高分」的速食化教學方式,很抱歉,我實在看不出這種教學方式能教育出什麼優秀的學生?讓您的學生與孩子從科學研究(科展)活動的學習體驗中,從小就養成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什麼寫這本書
本人在2003年前擔任行政工作的歷程中,一直被「國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的疑問困擾,因為在國中教學活動中看到的幾乎都是以「講義、測驗、評量」為唯一的教與學的方式。至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多元能力表現?好像只是在教育理論教科書的文字陳述而已!因此,心裡就有一種疑問:為什麼現在的教師不能將師資培育養成的教育理念,原汁原味的在教育職場中落實?反而以「講義重點解說、多做題目、能考試得高分」的速食化教學方式能大行其道的被學生與家長接受!
因此我毅然在2003年從行政工作退下回歸教職,嘗試著跳脫出以「講義重點解說、多做題目、能考試得高分」的速食化教學方式,並規劃了從「課程教學、科學實作與科展研究三步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與學的模式。
在2005年應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錢康偉主任的邀約在星期三下午擔任「創意科學實作教師研習」講師,從科學實作的操作、科學實作融入教學的意義、科學實作與科學研究(科展)的關係…等,希望參加研習的國中小教師能將科學實作在教學現場中帶著孩子從操作中認識科學現象,進而在課程學習中了解科學的內涵,而不是用死記死背的方式記一大堆公式和解題技巧。在與科教館合作推廣「用操作體驗的方式認識科學」期間接續辦創意科學Easy Go!進入社區、學校,以最近距離的方式與孩子面對面,在操作互動中讓孩子從不畏接觸而認識科學,從親身體驗而愛上科學。在與孩子面對面的經驗中發現:孩子是那麼喜愛用手親近科學,但卻又手足無措!深入了解卻發現,孩子在科學學習的重心幾乎都只是知識層面的記憶,在體驗操作的經驗累積卻貧乏至極,而國小教師對於科學實作的經驗也幾乎是零(國中的情形則更為嚴重!)。
至於科學研究(科展)活動,對於大部分國中小教師都是以能避則必、能免則免的態度去迴避了!因此,我積極與許多學校合作辦理科學實作教師研習及學生科學營隊的活動,甚至首創開辦以「參加科展教師及學生團隊為對象」的師生科學實作與科學研究研習活動,邀請有意願參加科展的教師及遴選參加科展的學生,從科學實作的操作中,學習科學研究(科展)的方法。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還是有許多的老師、家長和學生對於科學研究(科展)仍有一份努力嘗試的企圖心,因此才將在科學實作與科學研究(科展)的經驗付諸文字與有意願參加科學研究(科展)的教師參考、或希望能啟發孩子多元能力的家長分享。面對未來「平的世界」的競爭,希望教師、家長您的學生與孩子能在學習的歷程中跳脫「講義重點解說、多做題目、能考試得高分」的速食化教學方式,很抱歉,我實在看不出這種教學方式能教育出什麼優秀的學生?讓您的學生與孩子從科學研究(科展)活動的學習體驗中,從小就養成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梅期光 2011
內容連載
(節自Q&A部分內容)
問題6:
教師的教學與科學展覽的關係?
問題6解答: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個層面是,將科學展覽看作是科學領域教師在課程教學的活動中,從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理解上以實驗能力的方式來發揮學生的創意與自主學習的才能表現。因此,可以將科學展覽看成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連結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輔助活動。亦即,教師可以利用科學展覽與課程教學結合的方式,將科學課程從「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整合的具體表現。
在這個層面上教師的角色是科學創意的啟蒙者、指導者甚至是合作者,學生藉由參加科學展覽的活動中,了解自我的創意想法、實驗設計操作能力、觀察記錄資料整合能力等各方面在課程教學中不容易獲得訓練與表現機會的自我學習表現的能力。因此,能夠善用課程教學與科學展覽這兩種活動微妙的聯結,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內容活化,亦可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不會流於「死讀書、背死書」的情形,每一次的科學展覽活動都能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經驗,對於原有科學課程的認識不僅是知識的理解,亦包括了延伸知識廣度與深度的內容都有影響。
第二個層面則是,科學展覽活動與課程教學是分道揚鑣的運作模式,這是非常可惜的,主要原因是現階段的升學模式,不論是國中升高中的基本學力測驗,或是高中升大學的學測都是以強調紙筆測驗分數來作為選擇志願的依據,因此,基於擔心影響所謂「現實立即式的學習效果」的考量,大部分的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對於科學展覽就不是這麼重視,為什麼有許多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都抱持著能不參加就不參加,能躲就躲的心態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這種觀點在現階段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與啟發上,真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學習是一項從小到大的長期工程,不從國小、國中將這個人生偉大的工程建構堅實的基礎,如何開創孩子璀璨的未來,我常在演講中提到台北101大樓,沒有101大樓堅實的地基,如何能構建出這棟舉世震撼的偉大建築,從教育的觀點而言,這個堅實的地基就是中小學教育,尤其更應著重在國小與國中教育。
問題6:
教師的教學與科學展覽的關係?
問題6解答: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個層面是,將科學展覽看作是科學領域教師在課程教學的活動中,從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理解上以實驗能力的方式來發揮學生的創意與自主學習的才能表現。因此,可以將科學展覽看成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連結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輔助活動。亦即,教師可以利用科學展覽與課程教學結合的方式,將科學課程從「認知、情意與技能」三方面整合的具體表現。
在這個層面上教師的角色是科學創意的啟蒙者、指導者甚至是合作者,學生藉由參加科學展覽的活動中,了解自我的創意想法、實驗設計操作能力、觀察記錄資料整合能力等各方面在課程教學中不容易獲得訓練與表現機會的自我學習表現的能力。因此,能夠善用課程教學與科學展覽這兩種活動微妙的聯結,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內容活化,亦可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不會流於「死讀書、背死書」的情形,每一次的科學展覽活動都能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經驗,對於原有科學課程的認識不僅是知識的理解,亦包括了延伸知識廣度與深度的內容都有影響。
第二個層面則是,科學展覽活動與課程教學是分道揚鑣的運作模式,這是非常可惜的,主要原因是現階段的升學模式,不論是國中升高中的基本學力測驗,或是高中升大學的學測都是以強調紙筆測驗分數來作為選擇志願的依據,因此,基於擔心影響所謂「現實立即式的學習效果」的考量,大部分的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對於科學展覽就不是這麼重視,為什麼有許多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都抱持著能不參加就不參加,能躲就躲的心態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這種觀點在現階段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與啟發上,真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學習是一項從小到大的長期工程,不從國小、國中將這個人生偉大的工程建構堅實的基礎,如何開創孩子璀璨的未來,我常在演講中提到台北101大樓,沒有101大樓堅實的地基,如何能構建出這棟舉世震撼的偉大建築,從教育的觀點而言,這個堅實的地基就是中小學教育,尤其更應著重在國小與國中教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53
-
新書88折$282
-
新書9折$288
-
新書9折$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