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盒子:陳順築

家族盒子:陳順築
定價:450
NT $ 356 ~ 475
 

內容簡介

──「因為每張照片在本質上都是遺照;
回憶是過去的遺照,現在的我是過去的我的未亡人。」

從「家」這個生之始的處所開始,
藝術家陳順築穿過死亡的儀式,重新誘發出屬於創造的生。

  「盒子」,是陳順築採用來指稱「家」的隱喻,也是他對「家」的再現。在晦暗不明的舊木盒空間中,他打開、拆解、重組這個之於他最原生的創作主題。「家」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軸線,但也是最隱晦無光的所在;他的盒子裡頭盡是生與死的秘密。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台灣澎湖的當代影像裝置藝術家陳順築,在九○年代即發表出個人重要代表作「家族黑盒子」,而後又以肖像照片集成的「集會‧家庭遊行」大型地景裝置作品,從澎湖開始,到台北、日本福岡、美國等跨國界巡迴;而後他將影像轉印在磁磚上,以磁磚與照片的拼組、拼貼,創作出充滿家族私風景的「四季遊蹤」系列。而歷經二十多年的攝影作品「迢迢路」系列,被台灣當代影像藝術家張照堂譽為「看似隨興拍攝、沒有明確焦點意圖,卻如像烈日下一對失神惘然的眼神看出去的世界,傳神地蘊造出一種迷人的精神狀態。」

  陳順築以攝影相片為主體生發其獨有的影像思考及語彙,並進而發展出介入空間與地景的複合媒材與影像裝置;他翻攪、擾動那些棲息在影像之中的溫活記憶,以冷凝的視線將這些記憶從影像中剝離開來,而成為屍骸的影像則重新形構出進入另一個時空的入口,創造出另一種意義結構。

  「人們揣測我正在回憶,或者,他們認為我以某種方式在重新編排過去。
  但我是這樣想的,回憶的真實性有多少?
  回憶真的可以再現過去嗎?回憶真的等同人一生嗎?
  回憶真的等同於歷史嗎?」


─陳順築

  本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書的前半由小說家李維菁與陳順築口訪、以文學性的筆調勾勒出藝術家的此生經歷以及「家族」如何成為其創作的源頭;後半則由四位藝評人就陳順築使用的影像複合媒材、裝置與空間等不同美學面向探入陳順築的藝術語彙,探究其創作內涵;書內並收錄陳順築家族照片、圖文手稿及部分作品影像。這本書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盒子」,將關於陳順築一生這些來自不同維度的記憶及話語重新編輯、重組,希望在書中創造出另一種入口,帶領讀者進入重新閱讀這位藝術家的創作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順築


  1963年出生於臺灣澎湖,1986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目前創作與生活在臺北。1990年代初以來,陳順築源於自傳性的觀點,衍生出「攝影」為主體語言的影像思考,作品常以複合媒材及裝置介入空間和地景。

  1995年獲「臺北美術獎」,2009年獲「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作品被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香港德意志銀行和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普遍被認為是臺灣美術攝影的開拓者,當代影像創作的代表性藝術家。

  長年發表作品於「伊通公園」畫廊,也曾在臺灣省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法國巴黎、臺北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中國香港、臺北當代藝術館、關渡美術館和臺灣各地舉辦過二十八次個展,參與一百五十餘次聯展,多次受邀參加國際雙年展、三年展,並在各大城市美術館展出超過五十回。

李維菁

  小說家,藝評人。

張世倫

  藝評人,現為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

游崴

  藝評人,現為英國倫敦大學,倫敦聯席會,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周郁齡

  藝評人,現為英國倫敦大學,倫敦聯席會,伯貝克學院人文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余思穎

  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目錄

讓現實與記憶的世界共存/黃海鳴

傳記/李維菁
 一 陳順築
 二 陳金都
 三 陳雪枝
 四 早期的探索
 五 黑盒子
 六 集會 家庭遊行
 七 死亡
 八 花懺
 九 落定
 十 迢迢路

手稿與作品

評論

 -影像平面的擾動(張世倫)
 -記憶的家屋(游崴)
 -塵埃落定(周郁齡)
 -迴返:陳順築影像/裝置中的複數空間(余思穎)

經歷與展歷
 



讓現實與記憶的世界共存


  陳順築,在臺灣當代搞裝置藝術的藝術家中,一直有他堅持探討及表現的領域;他使用攝影加現成物體的語言及場所、空間的精神特性,來探討充滿陰沈氣氛,有關「個人與其家族──土地的感情記憶」的複雜課題。在他創作達顛峰的壯年時期,因身體不適就醫,竟發現罹患癌症末期,為能呈現他的生命歷程與豐沛的創作能量,並保留他藝術創作的完整記錄,因此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家專書」書系為其策畫個人專書。

  1963年生於臺灣澎湖,1986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的陳順築,1995年獲「臺北美術獎」,2009 年獲「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作品被收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香港德意志銀行和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普遍被認為是臺灣美術攝影的開拓者,當代影像創作的代表性藝術家。

  從1990年代初以來,陳順築的創作一直帶有自傳性的特質,衍生出以「攝影」為主體語言的影像思考,並常以複合媒材及裝置介入空間和地景,使我們可以更加微觀的角度進到「攝影、攝魂的相片」本身──它很薄但實際上也像一個無底的箱子,前方有一個薄薄的介面,隔開真實的流動的世界與固定及無底深淵的世界;這世界無法自身得到能量,只會不斷的褪色、變成黑白、變成模糊,只有親人的愛、思念及淚才能令他勉強再肉身化。對於陌生人而言,不管是清楚或模糊還只是物質的相片,還要需要有各種的藝術性處理,例如攝影的「對焦」,不同的「感影」,或甚至是「全息攝影」,「虛擬實境」等等,或使用各種召喚儀式空間的佈置,才可以使褪色消散的親人形象重新凝聚,才可重新交談或互相依偎。

  為了增進並且細觀對臺灣當代藝術進展的理解,讓讀者也能更認識陳順築個人的家族生命,如何成為其藝術生命的養分與獨到的見地,本書分為傳記與藝術評論兩個部分:首先邀請小說家亦曾為當代藝術家書寫的作者李維菁與陳順築進行口訪,以文學性的筆調,如實呈現陳順築與家及家人的關係,如何成為他創作的基礎與緊密連結的主題,其次邀請資深藝評人探討其攝影、複合媒材與裝置、空間性等不同的美學面向,呈現陳順築深刻而頗具新意的形式與內涵。最後,書中亦收錄陳順築手札的圖文稿及部分作品影像,讓讀者透過本書能更親炙創作者的藝術靈魂。

黃海鳴(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內容連載

一、陳順築

陳順築因為腹痛,生平第一次健康檢查就發現自己罹癌,大腸癌四期。

他時而平靜,時而不甘,夜裡常因為腹水疼痛的關係無法入眠,這時候,過往人生的碎片如同羽毛一樣滑翔而落,陪伴他度過身體上陣陣來襲的不適。

運氣好的時候,他會經過疼痛而陷入短暫睡眠,有時睡著又醒了,他便安靜地望著晨光讓夜空變得靛藍而清明。

「我一直沒有安全感,活著的每一天好像都在擔心。」陳順築說:「我老是擔心萬一我失去了原本擁有的東西,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我落得什麼都沒有,該怎麼辦?」

他擔心匱乏,擔心身處窘境,因此做什麼都預留後路,他喜歡富裕品味優越。

像他早就是個受肯定的藝術家,日子也過得好,他也想投入全部時間創作,但出自憂心,他還是在學校教書,心理上、經濟上像是打了個底似,比較篤定。

他出門前會先設想這一天可能遭遇的各種場合以及突發狀況,把需要的東西準備齊全,因為他不希望面臨突發狀況時覺得匱乏。從小學開始他的包包一定有手帕衛生紙,現在的包包裡頭有瑞士刀、筆、雨具、外套。

喜歡的靴子,出自以後可能買不到的擔心,他一口氣買了三雙。

到學校教書的那幾天,他一定算得好好的,六點四十五分就起床,從容地刮鬍子、弄早餐、整理東西、搭配衣服。

他二十一天左右剪一次頭髮。

他喜歡穿白襯衫,白襯衫容易髒,版型打得好的又難找,他不管是昂貴的還是便宜的白襯衫,只要滿意的,就一口氣買好幾件,儘管,在別人眼裡,那不過是長得一樣的白襯衫,但他十分清楚,那細微卻關鍵性的差異,自己心裡知道。

白襯衫一定自己洗,像個儀式般,因為領口與袖口的清洗十分重要,他必須自己來。累積的穿過的白襯衫,他一次洗兩件,水溫、水量、洗潔精份量、浸泡時間、洗滌部位的順序,他都有自己的規律,不這麼要求他不安心。

他喜歡和比他好的人來往──功課比他好的、比他聰明的、比他有才能的,他不喜歡比他差的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56
  2. 新書
    85
    $383
  3. 新書
    85
    $383
  4. 新書
    9
    $405
  5. 新書
    95
    $428
  6. 新書
    95
    $428
  7. 新書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