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故宮半世紀

莊嚴:故宮半世紀
定價:1140
NT $ 1,140
  • 出版社:羲之堂
  • 出版日期:2019-05-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772281
  • ISBN13:9789868772281
  • 裝訂:軟精裝 / 231頁 / 20 x 29 x 1.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半世紀以來以典守故宮文物為職志,砥礪這位民國文化史代表的精粹人生。」

  在上個世紀那段流離動盪的大時代中,莊嚴先生(1899-1980) 自北大哲學系畢業後的一生,幾乎完全與故宮結緣。他親歷自故宮成立到遷臺以來的所有大事:像1924 年的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 年故宮博物院的成立、1933 年文物南遷到上海、1935-36 年以秘書身份隨英國巡洋艦押運八十箱精華文物從上海到英倫,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簡稱「倫敦藝展」),以及之後1937 年因抗戰爆發再受命負責護運第一批故宮文物精華西遷湖南長沙(1937)、貴州貴陽(1938)到安順華嚴洞(1939);後因日軍攻陷獨山再遷四川巴縣飛仙岩(1944),莊嚴都擔任安順辦事處和巴縣辦事處主任。1945 年抗戰勝利後第一批文物遷到重慶,與另外兩批西遷四川樂山、峨嵋的文物會合;1947 年才全部復員東歸南京故宮分院庫房。1948 年又因國共內戰,莊嚴再度負責護運第一批故宮遷臺文物乘中鼎號登陸艦渡海來臺,經基隆、楊梅到臺中糖廠。1949 年政府成立「中央文物聯合管理處」,將故宮、中博籌備處及中圖等各機關遷臺文物共同列管,莊嚴為故博組主任;1950 年,各機構文物再從臺中糖廠遷到霧峰北溝庫房;1956 年並開始在北溝建陳列室,1957 年正式對外開放。1961-62 年故宮文物第一次赴美巡迴五大城展覽,莊嚴從建議、籌展到展出,始終參與其事。1965 年8 月行政院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同年全部在北溝的故宮文物均遷到臺北士林外雙溪新館,並於國父誕辰正式擴大對外展出,一直到今天。莊嚴先生1969 年從副院長職務上榮退,畢生服務故宮長達45 年,半世紀以來都以典守故宮文物為職志,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故宮文物播遷史,同時他也是民國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由於個人旨趣,長期浸淫於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書畫及文物的鑑賞,莊嚴不僅是近代的書法大家,也是著名的藝術教育學者。本書除了呈現莊嚴先生與故宮的關係,也藉相關歷史照片,文獻、證件、信札和詩書繪畫作品,將他在戰前、戰時和來臺後與故宮長官、同事和好友間的一段段特殊翰墨因緣際遇,還有他個人淡泊名利,只以藝術境界和生活趣味追求作為人生重要內容的觀念,以及落實於日常生活的作法,也選出若干代表性實例,展示於今日國人面前。
 
 

目錄

故宮半世紀
4  序文
6  (1)莊嚴的早年經歷──北大國學門與故宮博物院
26 (2)老裝老運──故宮文物的南遷、西遷、東歸
54 (3)1949 年的兩難──運臺?不運臺?
72 (4)莊嚴在臺灣──從北溝到外雙溪
 
精選作品
116  大陸時期
170  臺灣時期
 
莊嚴歷年文書證件
216  大陸時期
224  臺灣時期
 
228 莊嚴生平年表
 

序文

  過往,故宮如何遷來臺灣、文物如何在戰火瀰漫下輾轉千里最後來到海峽另一端的島嶼,都充滿了故老相傳的故事。那時,莊嚴《山堂清話》和那志良為故宮成立30 年、40 年、50 年、70 年而寫下一本又一本的故宮青史,成為最重要的掌故來源。

  書中的記敘,總是從「入宮」的年輕記憶開始。壯麗輝煌的宮殿、皇家收藏的歷代精品文物,無不震撼他們。對於這些文物,也在他們每日撫挲中產生如生命共同體般的情感與職志。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描述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當時年輕的故宮元老們,帶著一萬九千餘箱啟運、轉運,陸路、水路,無悔地扛起故宮百萬件文物踏上征途。如何躲避轟炸、如何千鈞一髮,在開箱後看見當時層層保護的文物,輾轉千里卻毫髮無傷,又是如何地開心愉悅。在書中很少讀到他們描述個人的憂憤與痛苦,只看到他們對於文物深厚的情感與職志。無論天涯何方,他們始終文物隨身。他們看待文物,更勝於自己的生命。

  在1950 年代臺灣海峽兩岸情勢極為緊張的年代裡,歷經千辛萬苦負責押運文物來臺的故宮前輩們仍是惴惴不安的。在兩岸的炮火聲中,許多老故宮前輩的日後追述,用收音機偷聽大陸廣播時,往往聽到除了對老蔣總統,也對這些搶運國寶來臺灣的故宮人員指名道姓譴責。他們心中感受,一定矛盾又不安。然而,隨著故宮在臺灣扎下根基、安身立命久了,許多當年老故宮人親身經歷的動盪和艱辛,也就成為紀錄片中大時代的一部分了。近年來,「故宮文物南遷」的議題漸為學界所注重,過往逐漸湮沒的人物與事件,在兩岸學者的群策群力的發掘之下,許多歷史細節又重新浮現;尤其故宮檔案和民國檔案的陸續整理公開,有助於重新考訂當年眾多的歷史細節。

  談到「故宮文物南遷」(廣泛的包含南遷、西遷、東歸、渡臺等階段)的那些護寶人員中,莊嚴先生是最為關鍵的一位。其一生從故宮博物院前身「清室善後委員會」甫一創立,他就參與清點文物的工作,並且歷經故宮博物院成立,以及戰爭時期的輾轉遷徙。包括莊嚴在內的故宮老前輩們,即使顛沛流離,也從不動搖典守國寶的心志。並且在物質與圖書都極為匱乏的年代,卻仍然投注大量心力在研究所守護的國寶,至今他們的成果,仍然是重要的學術代表。在〈山堂清話.故宮文物的裝箱與南運──前生造定,老裝老運〉一文中,記述莊嚴於1969 年從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上退休之後,看到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下的臺灣,已逐漸忘記當年那群捨生忘死的老兵:「誰還記得四十年前,一些人,急急慌慌,辛辛苦苦,在滿目塵埃、斜陽衰草冷宮偏殿中,一件件一包包,包裝捆紮的艱苦巨任呢?而且如今這一輩的舊人,漸漸都不外走向老、退、走、亡的四種歸宿,眼看後繼者何,是一大問題」。

  現在距離莊嚴當年寫下的這段文字,已經又經過了五十年。不僅許多名字都已被人忘卻,文物南遷的這段史實也在臺灣的社會往往只重眼前事務的情況下漸漸湮沒。如今,重新回味當年故宮文物南遷的經過,以及莊老夫子的一生,對於臺灣當下思索自身的文化定位也該有一定的助益。人會老去,但他們所守護的文物卻依然完好,依然持續閃爍著文化光芒。那些曾經感動過這些典守者的歷史輝光,也依舊會持續感動著下一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