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菊與刀

圖解菊與刀
定價:380
NT $ 250 ~ 390
  • 作者:露絲.潘乃德
  • 原文作者:Ruth Benedict
  • 譯者:葉寧
  • 出版社:華威文化
  • 出版日期:2014-12-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942860
  • ISBN13:9789865942861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是什麼樣的歷史人文造就了如此剛柔並濟的日本

  本書是以露絲.潘乃德所著的《菊與刀》一書為基礎,加入圖文、表格解說編輯而成的,將帶領讀者更深一層地認識位居東亞重要地位的日本。

  「菊」與「刀」分別象徵日本皇室與武士道精神,代表日本人在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兩種心態,也是兩種不同生活狀態的寫照。作者將這兩種事物放在一起,意在表明日本民族心靈深處的兩種迥異特質,正如作者所說:「菊花與刀,兩者構成了同一幅畫」,看似矛盾卻又和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時美國人頗為疑惑的是:為什麼有時日本人給人的印象是講究禮儀,溫良謙和,有時卻又很野蠻;為什麼有的文獻中說日本人喜歡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像沉湎於菊花的栽培,而有的文獻中則說,日本人行為中充斥著暴力,崇尚刀劍和武士的榮譽。圍繞於此,作者分別從政治結構、社會階層劃分、消遣娛樂、人情世故,甚至是對兒童教育等日本社會的不同領域進行剖析,論理清晰,文筆流暢、優美。

  ˙為何日本人如此尊崇皇室,對於皇室又給予極高的禮遇?
  ˙為何看起來總是文質彬彬的日本人,卻有許多殺戮、情色等文化產物或重大新聞事件?
  ˙日本漫畫中的主角都是愈挫愈勇,在真實世界裡的日本人也是如此嗎?
  ˙為何對於日本人而言,精神是可以戰勝任何有形事物?

本書特色

  一本讀懂能經歷多次苦難卻能屹立不搖的日本人
  解密日本人儒雅尚禮又桀驁不馴、
  溫和善良又嚴厲凶惡的矛盾文化
  以精神戰勝物質、追求極致的大和民族

  ˙深入解析
  從旁觀者的角度將日本的歷史、政治與皇室象徵和武士道精神做結合,綜和分析現代日本人「愛美又黷武、尚禮又好鬥、喜新又頑固、服從又不馴」的文化雙重性格。舉出從過去到現代,無論是宗教、教育、心裡、歷史等各方面,日本文化雙重性格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圖表解說
  將較難理解、說明繁雜的概念與發展脈絡,以照片、繪圖、表格和樹狀圖提綱挈領地呈現,讓讀者透過這些圖表解說,更輕鬆的了解日本的社會與人文。

  ˙日本研究鼻祖
  美國人文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日本的深入研究,至今無人能及,自出版以來,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全球熱銷超過三千萬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


  1887年生於紐約,是美國知名文化人類學家、詩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文化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第二戰後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極須制定戰後對德日的政策,於是1944年作者受命於美國政府,完成這份日本研究報告。戰後,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於1984年9月病逝,享年61歲。
 

目錄

雲月花/6
四十七死士之夜襲/8
二世物語/10
美廚娘/12
序 言/14
導 讀/16
附 錄/304
第 一 章 研究日本的任務/18
第 二 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36
第 三 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56
第 四 章 明治維新/88
第 五 章 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108
第 六 章 永遠償還不完的恩情/122
第 七 章 情義最難接受/138
第 八 章 對名譽的情義/148
第 九 章 日本式的人情/174
第 十 章 道德的困境/190
第十一章 自我修練/222
第十二章 對兒童的教育/246
第十三章 投降後的日本人/286
 

內容連載

戰爭中的日本人
 
由於文化的差異,日本人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與美國人截然不同。例如:日本人不喜歡遵守西方人所制定的一系列戰爭法則,尤其是對《日內瓦公約》這種尊重戰俘權利的法則更是深惡痛絕;還有,日本人在面對決定戰爭勝負因素的問題上也相當特別,他們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最大因素不是物質,而是「精神」,「精神必將戰勝物質」。諸如此類。
  
每個民族都有關於戰爭的信條,其中有些是西歐各國所共有,雖然各有特點。例如:號召軍隊全力以赴,戰鬥到底的動員方式;局部失利時,如何鼓勵士氣,讓士兵們堅定必勝的信心;陣亡人數和投降人數的穩定比率;對戰俘制定的行動規則等。在西歐各國的戰爭中,上述情況大致可以預料,而且西歐各國又同屬於一個文化體系,戰爭也在它們共同的文化體系之內。
  
透過日本人在戰爭慣例上表現的差異,可以了解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們對人生責任的看法與態度。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能對他們的文化行為做有系統的研究,至於那些不符合我們信條的東西在軍事上是否重要,不在考慮範圍內。他們每個行為都可能很重要,因為這往往與他們的性格相關。我們需要解答有關他們性格的一些問題。
  
日本人為戰爭的「正義」做辯護時,提出的一些前提條件與美國人相反。他們對待和衡量國際形勢的觀點與標準,也與我們不一樣。美國人認為,戰爭起因是由於軸心國的擴張與侵略。日本、義大利、德國的擴張侵略,非法破壞了國際和平。在其占領的地方,不管是中國,還是衣索匹亞,或者波蘭,其行為都證明他們是在壓迫、欺侮弱小民族,這是罪惡行為。他們踐踏了「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的遊戲規則,侵犯了對自由企業「開放門戶」的國際準則。但日本人在解釋戰爭原因時,卻認為只要每個國家都擁有絕對主權,世界無政府狀態就會持續下去。日本必須為建立新的世界等級秩序而戰鬥。世界新秩序的領導者只能是日本,因為日本是由全體國民建立起來的封建制國家,大家都自願服從這種封建制,他們了解如何根據具體情況,讓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他們在國家內部實現統一與和平,平定內亂,修建道路,建起電力、鋼鐵等產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6
    $250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85
    $323
  4. 新書
    88
    $334
  5. 新書
    9
    $342
  6. 新書
    9
    $342
  7. 新書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