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食人族

我們都是食人族
定價:320
NT $ 253 ~ 308
 

內容簡介

  法國重要人類學家李維-史陀逝世後,十六篇中短篇幅論述首次集結出版
  結構主義大師書寫近代社會現象,在啟蒙哲學與相對主義之間,提供另一理解人類的視角
  以報紙讀者為書寫對象的清晰簡潔隨筆,進入李維-史陀細膩思維的最佳路徑


  所謂的先進社會與原始社會兩者之間的距離遠較人們所認為的小得多,過時的古老習俗隨時可能再度具有現代性,並可再回溯至時空距離遙遠的社會,遠方照耀了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

  本書為法國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於一九八九年至二〇〇〇年間,應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之邀所寫的十六篇專文集結。相較《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結構人類學》、《神話學》等巨著,李維-史陀這次以社會時事為出發點,探討當代議題、語言、文明演變及社會結構。這些文章以報紙作為媒介,因此具備清晰簡潔的性質,使讀者更容易進入李維-史陀的細膩思維。

  十六世紀法國思想家蒙田(Montaigne)在其論文名篇《論食人部落》中寫下:「所有人都將不符合自己習慣的事稱為野蠻。」並提出兩種觀點,開啟了日後理解人類的矛盾兩端:一方是獨尊理性社會為烏托邦的啟蒙哲學,另一方則是認為所有文化皆有其不可評斷的生成脈絡的相對主義。在蒙田逝世四百多年後,李維-史陀重新在這兩者中尋找一條理解人類的出路,他認為,在被稱為複雜的社會與被認為「原始且落後」的社會之間,並不存在人們長久以來想像的鴻溝,而他透過一種日常生活中可理解的研究方式來實踐這個論點:「遠方照耀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也就是透過發生在「近處」的時事,去理解「遙遠」的古代社會,反之也透過一般認為屬於遠方社會的習性,來了解發生在我們眼下的社會現象。

  本書在編排上,特別收錄李維-史陀於一九五二年發表的〈被處決的耶誕老人〉為開篇,文中已出現上述的觀察方式,其透過文化轉移、歷史結構及形象融合,分析耶誕老人的意義遠非孩童的天真幻想,並陳述人類學家難以客觀剖析身處時代的困窘:「民族學家處在自己的社會中,鮮少有機會去觀察一個儀式、甚至是一種崇拜之中的微妙發展。」接下來的十六個篇章,我們看到李維-史陀透過狂牛病、戴妃喪禮上史賓塞伯爵的演說、癌症起源、普桑畫作分析、割禮與人權爭議等主題,藉其結構主義思維,闡述這些現象背後的底層結構,為讀者辨清當代社會。其中狂牛病及食人族同類相食的比照,更將視野拉至全球化之下,探討人類與食物、動物,甚至自然之間的關係。

  這十六篇隨筆集結是以時事為本的人類學論述,它們綜橫時空,銳利對照古代和現代社會,雖非刻意,但皆成為當代預言。

名人推薦

  作家 柯裕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克勞德‧李維史陀 Claude Levi-Strauss


  一九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布魯塞爾(Bruxelles),著名的法國人類學家。年出一九四八年出版博士論文《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被認定為人類學親屬關係研究的重要著作,一九五五年出版成名作《憂鬱的熱帶》,成為法國知名人類學者。之後出版的著作如《結構人類學》、《神話學》四卷等巨著,不僅為結構學和神話學研究建立基礎,也深深影響了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等領域。於一九七三年膺選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日逝世於巴黎。

  主要著作有《南比夸拉族印第安人的社會與家庭生活》、《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種族與歷史》、《憂鬱的熱帶》(聯經)、《結構人類學》(聯經)、《今日的圖騰主義》、《神話學》四卷(《生食和熟食》、《從蜂蜜到煙灰》、《餐桌禮儀的起源》、《裸人》)(時報)、《結構人類學 II》、《面具之道》、《遠方的凝視》、《神話與意義》(麥田)、《嫉妒的製陶女》、《猞猁的故事》、《看,聽,讀》、《月的另一面》(行人)等。

譯者簡介

廖惠瑛


  一九六八年生,法國巴黎第五大學語言科學博士。專長為語言學理論及符號學研究,譯有《月的另一面:一位人類學家的日本觀察》、《路易威登:傳奇旅行箱100》。
 

目錄

前言(Maurice Olender)

被處決的耶誕老人
「完全相反」
僅存在一種發展模式嗎?
社會問題:割禮和人工協助生殖
作者自敘
人類學家的首飾
藝術家的畫像
蒙田與美洲
神話思維和科學思維
我們都是食人族
孔德與義大利
普桑畫作主題的變奏
女性與社會起源
狂牛症的訓誨
母舅復返
新神話的證據
維科的航跡
 

前言

  這本書裡的篇章,是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應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之邀而寫,收錄了他未曾集結成書的十六篇文章,在一九八九年和二〇〇〇年之間以法文書寫而成。

  在這些文章中,李維-史陀都是由一則時事出發,進而闡釋某些當代重要議題。但無論是關於被稱為「狂牛症」的疾病疫情、或食人主義的種種形式(食物性質的或療癒性質的)、或與某些習俗儀式(女性割禮或加上男性割禮)有關的種族偏見,這位民族學家在引述西方現代化奠基者之一,蒙田(Montaigne)的文句:「每個人都將不符合自己習慣的事稱為野蠻」之際
,總是嘗試去了解這些發生在我們眼下的社會現象。

  李維-史陀因此認為,所有「如此奇怪、令人驚異、甚至顯得令人作嘔」的習慣、信仰或習俗,只能夠在它們獨特的背景下去理解。一九九二年,蒙田逝世四百週年時,這位人類學家重新思考一個始終緊扣時代脈絡的哲學議題:「一方面,啟蒙時代的哲學批評了歷史上所有的社會型態,獨尊理性社會為烏托邦;另一方面,相對主義棄絕所有絕對性的準則,不認可某一文化能夠評斷與它不同的其他文化。自蒙田以來,效法他的作法,人們總是不斷尋找解決這個矛盾的出路。」

  和李維-史陀的其他作品一樣,這本書名來自其中一個章節的著作,強調了「神話思維和科學思維」之間不可分割的關連,卻未將後者化約到前者。他提醒我們,在被稱為複雜的社會與錯誤地被認定為「原始且落後」的社會之間,並不存在人們長久以來想像的鴻溝。這樣的看法來自一種研究步驟,也就是一種方法,一種能夠成為日常生活中可理解的研究方式:「遠方照耀近處,近處也能照亮遠方。」

  這本書的首篇文章,一九五二年為《現代》(Les Temps modernes)期刊所作的〈被處決的耶誕老人〉(Le Père Noël supplicié)一文中,已經出現這樣的觀察方式,這種遠方與近處互為明燈的看法的「實行」。在這篇文章中,關於一個近期才出現在西方社會的儀式,李維-史陀寫道:「民族學家並非總是能夠有此機會去觀察一個儀式、甚至是一種崇拜,在他自己的社會中如此微妙的發展。」然而他很謹慎地立即說明,要了解我們自己的社會同時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的:「最簡單,因為經驗的傳承無時無刻、鉅細靡遺;但也是最困難的,因為只有在這種極為罕見的機會下,我們才能察覺社會轉變的極端複雜性,即使是最受約束的轉變。」

  在這些帶著二十世紀末年標記的專欄寫作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偉大人類學家的卓見與始終的悲觀主義。在被翻譯為三十多種語言之後,他的作品從此將標誌著我們二十一世紀的開端。

──莫里斯.歐隆岱爾(Maurice Olender)
 

內容連載

母舅復返
 
現代物理學和化學在工業或軍事上的應用,使我們對於質量或臨界溫度的概念都很熟悉。物質在一般狀況下隱而未現的性質,在某些界限之內或之外時會表現出來;臨界的概念即和這些界限有關。在跨越這些界限之前,我們可能以為物質不存在,甚至無法想像。
 
人類社會也有自己的臨界點,當它們的存在被嚴重干擾時,就會面臨這個臨界點,蟄伏在它們深處的某些隱藏屬性會忽然出現,可能是一個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古老國家的組織;可時是一個潛藏許久,被深埋在社會結構中故不可見的屬性。而往往,兩者會一起出現。
 
這是幾個月前,當我在報章上讀到史賓塞伯爵(comte Spencer)在他姐姐戴安娜王妃(princesse Diana)葬禮上的演說時,所做的思考。他的談話,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使母舅這個角色重新復活。我們可能以為,就社會的現況而言,這不過是眾多血緣關係之一,並不具有特別意義。即使過去我們的社會、甚至現在的許多異國社會中,母舅曾是、也仍然是家庭和社會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們必須承認,許多事都是註定的巧合:史賓塞伯爵居住在南非;而拉德克利夫-布朗(Radcliffe-Brown)於一九二四年發表在《南非科學期刊》(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的文章「母親的哥哥在南非」,揭示了母舅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並成為試圖瞭解它可能意義的先驅者之一。
 
史賓塞伯爵將他姐姐的不幸,歸因於她的前夫以及整個王室家族。他首先承擔起「女性獻者」(donneur de femme)──如人類學家以行話所言──的身分。女性獻者保留可以探視他的姊妹或女兒的權利,並在他或她認為或感到受虐時可以介入。但是,更重要的是,史賓塞伯爵表明了和他的外甥,也就是他姐姐的兒子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連結,讓他有權利也有責任,保護他們對抗他們的父親和他的血統。
 
賦予母舅的這種結構性角色,現代社會並未認可,但它在中世紀是受到承認的,或許在古代也是。叔舅在希臘文寫作theîos,「神聖的親戚」之意(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葡萄牙文中的zio 和 tio 便是源自於此),這就表示了此種類型的親戚,在家庭眾多成員中具有一個特殊地位。這個位置在中世紀時非常重要,因為大多數史詩的情節,都圍繞在母舅和他外甥之間的關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53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79
    $253
  4. 新書
    9
    $288
  5. 新書
    96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