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人生真的可以七十重新開始! 文/何飛鵬
退休之後該做什麼事?
除了「等死」之外,還能做什麼?!
當我知道這本書的主角歐嘉奶奶在退休之後還活了三十年,這讓我嚇出一身冷汗。如果我退休之後還有三十年(一個可以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年歲)的日子要活,這漫長的日子我要怎麼過呢?我還能做些什麼?
不過,看完歐嘉奶奶的故事,以及書中提到的許多位長者,我再度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我竟然是這麼不長進,只知道退休之後只能等死,沒有別的選項。
歐嘉奶奶在六十五歲時以中學老師身分退休,到了七十七歲時突然對田徑有了興趣,她買書自修、接著聘請教練教她跑步、跳高、跳遠等等。等到她九十五歲時(也就是二○一四年),她已經是三十二項世界紀錄保持人、大小獎牌六百多面,整整放滿一個房間。她的身體年齡越來越年輕,當她九十出頭時,她的身體年齡只有五十歲!
銀髮族要如此強力運動,其中的難處只有過來人才知道(關節抗議的聲音、不聽使喚的肌肉、動不動就老蹄亂撞的心、喘個不停的肺……),因此我非常敬佩歐嘉奶奶的驚人毅力和成就,那就更別提她讓世人重新檢驗和看待老化這件事的意義。
歐嘉奶奶是天賦異稟、有非常好的遺傳嗎?
研究團隊對她做了很多的基因檢測。結果是:歐嘉奶奶有些基因是比別人好,有些基因比別人差,整體看來,她的基因和一般人沒有差別很大,或者至少這些基因上的優勢,不足以解釋她為什麼可以表現的比別人更優異!
書中引述了一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說:「我們認為在長壽的因素中,生活方式貢獻了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的比重。」這句話的大意就是:有四分之一能健康老化的人,是因為上天發給了他們優秀的遺傳牌,而其他四分之三的人則是靠自己打好手上的牌。歐嘉奶奶顯然是接近後者,因為她不止是健康老化而已,而是在老耄之年仍然活出夢想、活出成就,活出精彩絕倫。
我的二姑媽活了一百零四歲。有一次和一位醫生朋友談起此事,他恭喜我,說我也有長壽的基因,活到百歲的機率很大。我記得當時聽了之後完全沒有興奮之情,反而有極大的壓力。活到百歲,會是用什麼樣的健康狀況活著:如果臥病在床?如果老年癡呆?如果不能健康生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更害怕老後連累女兒,要她們費心照顧我!這是人生晚年的最大悲哀。
就算健康狀況許可,假設我在六十五歲退休,我這一生所有該做的事都已做過了,該經歷的事也都已經歷過了,在退休之後我竟然還要活三十五年,這叫我怎麼過呢?我岳父九十多歲時,每天在家無所事事,他常對我說:「我怎麼還不死呢?」我雖知這不是真話,但我也知道,這是對人生最後歲月的無奈及感嘆!
看了《最活力的老後》,歐嘉奶奶和書中的長者,給了我好大的福氣:不論未來如何,我在安排一些事的同時,也可以撥出一面想好的,我可以動動腦想想怎麼打我手上的這副好牌?
年少時,不論在校考試或職場表現,總是仗著自己有些小聰明,而得以順利過關、也有不小的成就,所以錯過了讀書該有的態度和品味其中的樂趣。現在,我偏愛四書五經、古籍等等,也很想將古人的典範和智慧反芻後結合我的人生歷練和他人分享。光想到這一點,我就有做不完的事了。
我也很羨慕公司那些參加鐵人三項的年輕人,有男有女,看他們散發出來的活力氣息,誰說我不可以開始鐵人三項的競賽?至少目前的我,橄欖球可是打得嚇嚇叫(也可以被撞得唉唉叫)。
書中有段簡單文字描述一個大型長青賽事結束、大夥吃完最後一餐的兩人對話:
「那麼,兩年後再見了!」某個選手一邊拉著行李,一邊對另外一個選手道別。
「沒死的話,我一定會來!」
這份全力以赴的豁達,讓我熱淚盈眶、深深震撼。希望也能觸動到你/妳,並祝福於你/妳的老後。
(本文作者為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專文推薦
如果你要在95歲破32項田徑世界紀錄 文/江漢聲
以目前全世界的人來說,幾乎是沒有人敢保證做得到的,但這是本書主角歐嘉奶奶絕無僅有的世界紀錄,我們不僅對她的傳奇故事充滿興趣,而且要去硏究她是如何做到的,讓有志仿效她的人去努力一生,或許,十年後有更多的奶奶爺爺不斷地創造新紀錄!
歐嘉奶奶的神奇秘密主要來自於運動,這也是本書作者布魯斯.葛里森的最大愛好,他年輕時是校隊田徑選手,五十歲後的更年期症候群使他不再享受運動,藉著認識歐嘉奶奶、訪問歐嘉奶奶,使他在年過五十之後還參加十公里長跑,重新開始快樂的運動生活。由於懂得運動,這本書對運動促進健康長壽有許多實證和論述,更對生活中的運動設計有許多建議,是非常難得的推廣全民運動的好書。
九十歲的人百公尺可以跑十五秒?太嚇人了!醫生可能會警告爺爺奶奶「這是危險特技不要模仿」。歐嘉奶奶確是天賦異稟,許多醫學研究中心對她的腦和神經功能做了各種測試,甚至取了肌肉組織切片來分析,奇怪的是,這老太太的神經肌肉雖然如同年輕人一樣強靭,但是她的骨質疏鬆,生理年齡還是九十多歳的老人,這表示她的運動潛能是靠訓練而來的,也就是說,長期規律的強力運動,不但使人像歐嘉奶奶一樣長壽,也很可能在自我要求之下,破世界紀錄。
是什麼動力讓歐嘉奶奶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一直運動下來?這可能和她年輕時坎坷的境遇有關。歐嘉遇人不淑,嫁了一位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最後是她帶著兩個女兒逃離魔掌,自立更生,教書為業,並且以運動來忘懷生命的悲傷,解放生活的壓力。專心運動是她最快楽的時光,運動到流汗使她暢快,參加比賽更使她結交朋友、肯定自我,相信這種運動療效是社會上很多人需要的。
當然,我也必須說,運動固然對健康有益,但不適切的運動反而對人體有害!本書中討論到,對老人來說,什麼才是最好的運動?譬如說,對肌肉逐漸萎縮的老人而言,阻力運動要比有氧運動重要,有人可以做長時間的耐力運動,但大部分的人可能要短時間、經常性的運動比較可行。所以在未來體適能中心,必須要有專業人員為老人做客製化運動的設計。老人的運動絕對必要,它的好處不僅減緩肌肉萎縮、器官退化,更重要的是活絡大腦,只是老人身體較脆弱,運動的客製化設計更為重要。
在書中提到更重要的一點是,儘管有些人每天固定運動,但是其他時間都是「靜態生活」,類似長期坐辦公桌,這也是老化得快的原因。以前就看過一則報導說「坐愈久的人,壽命愈短」,每天百分之五的運動,救不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不動,所以作者觀察到歐嘉奶奶的生活是每天除了運動之外,大部分時間在「活動」,也就是在戶內外走動、做家事等等。所以,保持運動的定義應該是「不運動時也要多活動」,千萬不要久坐、躺在床上,這些靜態生活會使您的短時間運動白做了。
我想大部分讀者更有興趣的是歐嘉奶奶活到九十五歲那麼長壽,除了運動,是如何活那麼久的?的確,光靠運動是不夠的,但一般人所注重的飲食,在她的經驗裡倒是不重要。她隨興地吃,而她的「隨興」也就是成功運動選手的開放、樂觀、自信、外向、不神經質等人格特質,加上規律生活、睡眠,才是她長壽的最大保證。
如果您要活到九十五歲還破三十二項田徑世界紀錄,那非得看本書、寫下重點不可;那麼,或許您達不到這麼高的目標,但您絕對會喜歡上運動而且一直運動到老,也就破了您自己健康的許多記錄了;您說這值不值得?
(本文作者為輔仁大學校長、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會長)
專文推薦
翻轉老年印象 文/楊培珊
「活力老化」(ActiveAging)的概念一般大眾應該不陌生,乃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二年在馬德里召開的聯合國世界老齡大會中所提出的核心概念──提昇老人的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安全,以促進老化過程中的生活品質,爾後成為全球各國高齡者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的共同願景。
然而,什麼是「最活力」呢?雖然我是專門研究老人的學者,在美國和台灣也累積了將近三十年從事老人社會工作的實務經驗,但這本書還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世界級的體育賽事中,已經有這麼多超高齡者參與;原來每五歲一個級距的各項世界記錄,已經有「百歲」組!這批世界級長青體育選手的動機,不只是挑戰對手,更是挑戰自己、挑戰人類的極限。
對於「超高齡老人」(thesuperold),也就是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我有著特別的親切感,因為我先生的阿嬤、我孩子口中的「阿祖」張林蕉女士,是高齡一百零四歲、自然往生的人瑞。她九十歲時因認同證嚴法師環保的理念,開始投入慈濟的資源回收工作。身高一百四十多公分、體重三十幾公斤的「阿祖」,每天不懈地走在宜蘭礁溪的大街小巷進行回收,親自把大型紙箱折好、背回家中庭園的環保場,然後有條不紊地分類整理。
受到「阿祖」的啟發,我在二○○七到二○○九年間,一對一當面訪問了超過一百位台灣人瑞,調查他們的生理、心理、認知、家庭和社會狀況。我的研究發現,超高齡老人有貧有富、有健康有病弱、有家人團聚也有獨居過日,但他們都認為長壽的秘訣是「盡量活動、不與人爭、飲食少量、生活規律」,這些秘訣在歐嘉奶奶身上也獲得了證實,我的研究中也有一位客家人瑞到九十幾歲時還在採茶,另外超過百歲還每天去巡田、拔草的也有好幾位呢!所以我常說現在已經不流行祝福長輩「長命百歲」,「祝您呷百二(十)」可能比較合適呢!
跑、跳、投、擲、舉樣樣精通的歐嘉奶奶,實在是一位超級明星;她所展示的完美體適能為「多元體適能」做了最好的注解。「體適能」包括很多個概念,包括持久力、爆發力、柔軟度、力量、速度、協調性、敏捷、平衡、準確,以及心肺耐力共十個面向。往往高齡者體適能被聚焦於柔軟、協調、平衡等面向,而速度、爆發力、敏捷則被忽視。公視「獨立特派員」節目曾報導過芬蘭高齡者在運動中跳躍翻滾、進行各種體適能訓練的影像,嚇壞了不少台灣人:這怎麼可能?看了本書中歐嘉奶奶以及許許多多高齡運動選手的故事,可能又有許多人嚇了一跳。
但當我們一而再地被驚嚇之後,也許是反過來接受現實的時候了,接受「人可以非常強健而有活力地一路活到掛」的事實。所有過去人們對「老」的刻板印象,例如遲緩、僵硬、無趣、膽小、衰弱、嚴肅等等,通通需要被丟棄、被翻轉。每個台灣人也都要積極準備自己,以度過一個敏捷、活潑、新鮮、強健、有夢想的快樂老年。
話說回來,歐嘉奶奶畢竟是鳳毛麟角,她快速而強健的體能、她愛旅行和愛競賽的心,在高齡老人群中實屬罕見。但這除了基因、終身生活習慣、飲食等等因素之外,本書中特別提到大環境的限制,使得當今的高齡者世代無法全面性、大規模地動起來。換句話說,現在的高齡者能走動、能活動、能運動,但不被期待達到「靈動」。「靈動」是我對高齡者自我實現和社會參與的理想,代表著一種高齡社會的全面啟蒙、啟動。每一位公民由小到老整個的人生歷程,都能不斷地開發潛能,無論是體能、智能、靈性、人際,都不斷地開放,進入一個靈活而動態「自在無礙」的狀態。所有的學術和科技、有形無形的資源,都應為了全面啟動人類的「靈動」而存有發生。
本書作者引用演化生物學家麥可.羅斯的話,認為所謂的生活品質,到頭來只是「有沒有存在價值」和「生活能不能由自己控制」這兩點而已。演化到頭來不只在乎能否活下去,而是「存在的價值」和「自由」。歐嘉奶奶的超級運動員生涯演化,就讓人留念,讓人喝彩。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