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期許臺灣以大數據
協助教育改造與經濟轉型
全球業界、政府及各種公司行號已紛紛起身擁抱巨量資料。雖然一開始是以美國矽谷為首,推動全球巨量資料相關科技,但現在最能感受巨量資料威力的地方正是亞洲。原因在於巨量資料讓亞洲闢出一塊新戰場,能夠與西方知名大型企業一較高下。而且亞洲各個大小經濟體都站在非常有利的位置,能夠共同打造出巨量資料的下一個高峰。
臺灣經濟曾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靠著低成本製造業飛黃騰達,並快速在價值鏈向上移動,進入高科技製造業,而在半導體和代工業大放異彩。這時的創新在於晶片的設計及製程技術,而臺灣企業也在專利上領先群倫,顯現其用功用心不落人後。
推動兩項教育變革
然而,戰場局勢已經改變,企業創新面向已然不同。現在企業的成功,不再是倚靠研發突破性新科技或是重新設計組織流程,而是倚靠蒐集、分析巨量資料,將營運最佳化,又或是從大量的資料中,創造出新的商業活動。
隨著經濟活動改變,教育也有所調整。目前的兩大變革就在於教學的內容及方法,而這也正是亞洲(特別是臺灣)擁有豐富人力及技術資產、但也面臨一些挑戰的面向。
第一項變革在於學生學習的「內容」。有了巨量資料,亞洲有大好的機會重新活化經濟,與西方抗衡。想要出類拔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就是數學。根據2013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研究報告指出,在標準化的國際評量中,臺灣年輕學子的數學能力高居全球第四。所以從技能的角度來看,亞洲、特別是臺灣,確實是領先的一群。
然而,第二項變革是在於教育的「方法」。很遺憾,目前並沒有任何國家或文化,真能在此面向表現突出。本書提到,許多教育最傳統的層面都從未經過實證研究證實。學校裡似乎什麼都要測驗、考試,卻漏了問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我們教學的方式,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嗎?
歐美的官僚體系僵化,難以動搖,許多必要的改革也因此停滯。希望亞洲能擺脫這些枷鎖,重新思考如何有效使用資料、改革教育。
而在臺灣,這點的急迫性更勝以往。經濟型態已經成功從過去的低成本製造,走向較高端產業及服務業,不僅在半導體產業長期稱霸,其他在生技、製藥和加工成品上,也意氣風發。然而,教育內容的一項當務之急,就在於不能只繼續著重數學及工程,而要轉向統計及機率。同樣的,教育系統也有許多層面必須重新檢視,依據巨量資料來加以改進。
下一個目標:培養創新思維的文化
最後,巨量資料及教育努力的下一個目標,在於文化領域:要讓人有「巨量資料思維」,也就是要能透過教育,培養出具備巨量資料的創新思維,像是蒐集資料的新方法、創新的資料使用方式,以及能運用巨量資料打造出新型業務。臺灣必須培育關於巨量資料創業、實驗及風險承擔這些方面的文化。希望臺灣企業領袖能夠挺身面對這些挑戰,激勵能應用巨量資料的年輕一代,讓他們在企業內部逐步晉升,發揮更高層次的影響力。
好消息是,巨量資料是個小經濟、小企業也能發揮大作用的領域。雖然擁有大量資料很重要,但光擁有資料還不夠,想要真正得到實用、能夠運作的概念和想法,就還必須掌握分析資料的能力。因此,隨著亞洲逐漸發展讓「分析」也成為精密打造的高科技產品,臺灣就能將自己定位在高端、高利潤的分析服務供應商。
走向知識產業經濟、資料導向經濟
臺灣若能擔綱「巨量資料時代策略顧問」這樣的角色,就能夠幫助自己從過去的亞洲四小龍,走向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業經濟、資料導向經濟之列。而一切的出發點,就是要用巨量資料的概念,將教育重新思考、改造。
期待在未來,我們能夠看到臺灣在巨量資料世界的成功,甚至為此下筆著述。
麥爾荀伯格、庫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