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醫界的人格者
高中時我曾想當物理學家,因為當時非常崇拜居禮夫人,而且李政道與楊振寧兩位科學家又剛獲得華人第一座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因緣不具足,無法如願。
進了高醫後,有一段時間因大部分功課都需要背,我念得很辛苦。所幸後來接觸了臨床課程,發覺醫學也滿有趣的,才逐漸改觀。實習醫師階段,開始考慮畢業後的選科,坦白說當時對眼科並無特別的好惡,直到在眼科實習時看到陳振武教授精緻的眼科手術,生動的臨床教學,才發覺眼科是個很適合我的工作。
陳教授當時就表示歡迎我的加入,並且勉勵我要認真地走完其他科的實習,因為只有實習階段才有機會接觸眼科之外的學識,而這些知識對未來的眼科生涯是有很大的幫助。而我日後也真曾經僅憑基本的內科知識幫一名慢性青光眼病人發現膽囊炎,患者因上腹痛兩進兩出急診處,都被誤診為胃痙攣,到了第三次又要被請走時,病人家屬打電話向我求助,我請他們提醒急診醫師膽囊病變的可能性,果真發現膽結石引起膽囊炎,而趕在膽囊破裂前及時取出,事後病人感謝不已,他們家族三代都是我的病人,可見陳教授對醫學教育的遠見。
我剛進眼科時,眼科並非熱門科,我與高克明醫師當第一年住院醫師時,並無第二與第三年的住院醫師,之前是周弘文與邱志勇兩位總醫師,待這兩位總醫師離職後,接著連續兩年沒有新進醫師,直到第四年才有新進的莊雪霞與鄭貞英醫師。所以我和高醫師常開玩笑說:「我們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時我和高醫師兩人做四人份的工作,跟診、跟刀、看診,每天忙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陳教授很懂得鼓舞人心,他常說我和高醫師有美國住院醫師的水準,雖然有點誇張,但聽他這麼一稱讚,我們馬上精神十足、充滿幹勁,覺得再辛苦都值得了。
陳教授天生樂觀熱情,與他談話總會受他感染,而對未來充滿期待與希望。例如他鼓勵住院醫師做研究時,總會先構築藍圖,再提施行步驟及預期成果,尤其談到可能的成果時,總會讓原本缺乏信心的學生,士氣大振與動能十足。
陳教授最值得驕傲的成就,是以「排多癌」治療頑固型青光眼,其成功並非偶然或運氣好,而是累積好幾年鍥而不捨嘗試各種藥物的心血。尤其他曾仔細觀察許多翼狀贅片手術後,用排多癌點眼預防復發,導致鞏膜潰瘍或鞏膜缺血等對鞏膜長期的影響,從而獲得靈感並嘗試應用於頑固型青光眼病人才得以成功。
近年來醫界很重視醫學倫理課程,其實醫學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陳教授是位人格者,他所教出來的學生無論是在醫院服務或自行執業,多能秉持良好的醫德執行醫療業務。曾有一名校友到花連慈濟大學任職,告訴我說高醫眼科是比慈濟還要慈濟的團隊,我想陳教授應該會很欣慰聽到這項評語。
陳教授卸任院長數年後,另一名在外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校友曾告訴我,醫界一致認為高醫與臺大是少數確實遵守教學醫院,認真教育訓練學生,也遵循醫學倫理對待病人的醫院。這都是陳教授16年來以人性化經營並領導高醫附設醫院的具體成就,也是最有價值的成果。
陳教授是位很有愛心的醫者,每當有貧困病人住院治療而付不出醫藥費時,他常會囑咐我們替病人申請減免醫藥費。他也是個相當尊重女性的長者,他在院長任內取消女性員工請產假則當年度考績上限為乙等的陋規,以及修改女性員工家屬到醫院看病的優惠由公婆改為父母,取消孕產婦歧視條款更是全國首創,領先其他機構十幾年。
陳教授一生活得精采,也教化出無數的優良醫師,在臺灣、在全世界開花結果,可惜他已不能親自撰寫個人的事蹟,否則內容應該可以更精采。不過本傳記在林秀美女士生動的妙筆下,仍具有相當接近事實的可看性,是一本足以當作醫師、醫學生典範及供一般民眾閱讀的好作品。
陳振武防盲教育基會董事長 王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