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法是透過認知到事物的實相,並藉著內心的修煉,而獲得絕對及永恆安樂的最好方式,因此,只要想追求永久快樂的人,都值得來接觸和學習。
西元七世紀佛法傳入西藏後,佛法之於藏人,就猶如空氣之於人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佛教傳入雪域西藏的過程,包含前弘期和後弘期兩個階段(以發生在西元841至846年的「朗達瑪滅法」事件為分期),從七世紀至今的漫長歲月中,最著名的上師就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士,以及後弘期的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整頓了當時偏棄佛教基礎,而沈迷於高深顯密理論和修持的陋習惡俗,重新從「皈依發心」開始,闡明佛教的根本教義。他的心子仲.敦巴大師也繼承了尊者高尚的風範,在西藏開創出著名的噶當派傳承。
阿底峽尊者最受後世感念讚揚的,便是精闢開示出「道次第」道理的《菩提道燈論》,尊者在攝集《菩提道燈論》精華要義之後,再著作了此《要義定攝》。雖然此論中的許多偈文,都被後繼的大成就者如宗喀巴(Tsongkhapa)大師引用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藏Lamrim Chenmo)等著作中,但是,針對此論,近千年以來,至今在文獻上未能見到普傳的教本。
而此次的授課上師──第十二世國師嘉察仁波切,與阿底峽尊者有著獨特且深厚密切的淵源。在第七世法王噶瑪巴確札.嘉措時期,蓮花生大士曾出現在法王噶瑪巴的淨觀當中,在此淨觀中,蓮師認證歷代嘉察巴為阿底峽尊者的心子仲.敦巴大師的轉世。
在阿底峽尊者等大師的教言與噶當派的經論中,也多處記載「歷代嘉察巴會弘揚噶當教法」的授記。大學者達隆.阿旺.南嘉(Taklung Ngawang Namgyal, 1571-1626)曾特別提到,第四世嘉察仁波切(1550-1617)是當時噶當派和噶舉派兩派之中,最為重要的上師。因此,歷代的嘉察仁波切雖為噶舉教派傳承,但與噶當派也有甚深的淵源。
2011年,嘉察仁波切於錫金大吉祥寺應國外弟子的祈請,針對阿底峽尊者所著的《要義定攝》,作了為期七天的精彩開示。嘉察仁波切此次的開示,延續了噶當派祖師們的教言,不僅在法義上意義殊勝,在傳承上更別具意義。
嘉察仁波切終生秉持書中指引的實修傳承,所作的開示也都如實且完整地傳達了佛陀和傳承祖師們的教言,為了使徒眾盡可能地從中受益,嘉察仁波切在這七天的教授之中,以一種獨特的教授方式,圓滿地詮釋了此論,而使來自各方的受教弟子們,在短短七天課程後,都能獲得裨益和成長。
鑒於以上諸多利眾的遠近因緣,由我負責將仁波切的藏語開示整理成文,並於2013年10月,請求倫多祖古仁波切將之翻譯成中文。本次授課主題《要義定攝》的藏文偈文,也為求審慎與精確,而請祖古譯為中文。
因此,這本書今朝能問世,特別要感謝倫多祖古,當我請求倫多祖古承擔本書的翻譯工作時,他視為重中之重,當下便答應了我的請求,立刻著手進行,且在噶舉辯經法會與祈願法會的萬分繁忙期間,不辭勞苦、日以繼夜地再三審譯,若無他如此全心全力地投入,本書不會如此順利完成。
這一切努力,無非是希望嘉察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書,能以最好的形式呈現給大家,並希望仁波切海內外的弟子們與廣大的讀者們,都能沐浴在仁波切殊勝的法語甘露中。最後,感謝嘉察仁波切辦公室(Gyaltsab Labrang)的大力支持,以及噶瑪樂說和馮復華兩位師姐的熱心幫助。祈願此書能幫助法友們脫離此生暫時的困苦,並獲得最終解脫和全知佛的果位。
本書專案負責人
子杰.李通
2014年2月10日
作者序
嗡 嗦 德
等覺導師善說法 深廣百川盡所納
賢劫燃燈智菩薩 阿底峽之意匯海
要義定攝甘露雨 普降救度雪域徒
信受智慧殊勝善 今朝傳予六洲眾
祥瑞善姓廣增盛 無漏教法盡如願
勝興自在十力威 成就究竟二利圓
離障純熟之光輝 照耀十方器世間
廣增三寶淵驪珠 願此吉祥遍三界
吾契合徒眾資質講示之《要義定攝》,今以中文呈現於世,祈願此書存於精進行者心田,成為解脫大道之指引明燈。
願增吉祥!
嘉察‧札巴‧明就‧果恰
(Gyaltsab Drakpa Migyur Gocha)
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