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面對未知,如何從不確定當中得到力量?「不知道」讓我們知道的6件事

我不知道:面對未知,如何從不確定當中得到力量?「不知道」讓我們知道的6件事
定價:250
NT $ 56 ~ 315
  • 作者:莉亞‧海格‧柯恩
  • 原文作者:Leah Hager Cohen
  • 譯者:莊靖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4-07-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353694
  • ISBN13:9789862353691
  • 裝訂:平裝 / 184頁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為什麼大家愛說「我不知道」?
什麼時候應該承認「我不知道」?
面對「未知」,我們如何減少對於「明確答案」的仰賴?
檢視對不確定的恐懼,深思關於「不知道」的力量
《我不知道》無疑是一本非常值得知道的書!

  「我不知道」是一句適合我們的話。──盧梭

  孔子早就告訴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但「我不知道」這短短四個字其實蘊含深刻又複雜的心理活動
  「我不知道」是一個關乎個人生存的關鍵詞,是理解我們自身和接受未知的鑰匙
  它出現在人類學、社會語言學、神經學、哲學、認知心理學、甚至童話故事中
  「我不知道」,有太多讓我們可知道的

  ◎「我不知道」=兩種假裝+兩種恐懼+兩種希望!

  「我不知道。」

  我們總是害怕說出這幾個字會貶低自己的身分,降低我們的地位,阻礙我們升遷。上課時明明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卻不敢發問,開會時根本不知道老闆在問什麼還假裝知道。不確定該做什麼決定或不想在兩難之間做選擇時,也常用「我不知道」當擋箭牌。

  1982年一個天寒地凍的下午,一位駕駛波音737客機的機長不願正視自己的「不知道」,讓飛機墜入了冰封的波多馬克河。

  柏拉圖曾說醫生享有一般人所沒有的偽裝權力,但醫師這個行業很容易讓他們覺得自己應該知道一切,時刻面臨「必知」的壓力。

  當我們說或不說「我不知道」這四個字時,背後往往有複雜的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作用著。書中將這些錯綜交織的運作歸結為兩種假裝和兩種恐懼,並鼓勵我們追求兩種希望。

  事實上,一如本書作者柯恩指出的,「我不知道」這幾個字反而賜給我們自由,賦予我們力量。人之所以為人,有許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越能接受這樣的事實,越能使我們成長。

  ◎為承認自己無知拍拍手!

  柯恩以發人深省的文字,在包羅廣泛的訪談和研究中,穿插令人心有戚戚焉的諸多實例和個人經驗,探究我們不願承認自己無知的原因,以及這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傷害。她思索了種族、性別、年齡、力量和特權如何影響我們承認自己有所知或無知的能力,也敘述了由教育、金融、政治、醫學、戰爭、法庭和氣候變遷等各種不同背景所建構的故事──有些有趣,有些駭人,證明我們這種惡習無所不在,以及其後果,和其他可能的選擇。

  在我們接受疑惑時,許多事都會成為可能。承認「我不知道」有時是個挑戰,認知我們的脆弱,我們也容許自己建立真正的連結:和其他人、和新觀念、和我們內心深處最深沉的自我。

  為承認自己無知拍拍手!

名人推薦

  「言簡意賅,強而有力。柯恩就像蘇格拉底一樣,建議我們自豪地認清並且承認我們不知道。」──約翰.培利(John Perry),《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作者

  「愛求知的心靈知道如何去發現問題,而更高明的是,如何運用問題去塑造想法。《我不知道》知道它不『知道』,智慧乃由此而生。」──斯溫‧伯克茲(Sven Birkerts),《古騰堡輓歌》(The Gutenberg Elegies)作者

  「一位知名作家簡潔且一針見血的深刻思考,探討人們為何不願承認自己無知……柯恩從科學、語言學、文學和哲學等包羅廣泛的領域取材,檢視人們努力隱藏無知的行為及其衍生的結果……新穎睿智,思緒開闊。」――《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筆調公允又具洞察力,不見『自命不凡,雜亂無章』。」――《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莉亞‧海格‧柯恩Leah Hager Cohen


  《紙、玻璃、咖啡豆》(Glass, Paper, Beans)一書作者,《紐約時報書評》撰文作家。

  住在波士頓郊區,成長於紐約,父親是紐約拉法葉啟聰學校校長,因此她兒時與一群失聰的孩子一起成長。著作《傷心列車:失聰的世界》(Train Go Sorry)獲美國圖書館協會評選為該年度最佳書籍之一。

  另著有五本小說,包括入圍柑橘文學獎(Orange Prize)的《他人的悲傷》(The Grief of Others),以及最新出版的小說《凡有書自有世界》(No Book but the World)――《他人的悲傷》入選《紐約時報》百大好書,並獲選《舊金山紀事報》、《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和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的年度好書。

譯者簡介

莊靖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改變時尚的100個觀念》、《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魅惑》、《PANTONE色彩聖經:預見下一波藝術、設計、時尚的色彩狂潮》、《下流科學》。
 

內容連載

「現在讓我們來看這篇談監獄的報導,」教授說:「這裡的nut graph告訴我們什麼?」

我身邊傳來一陣翻紙的沙沙聲,其他同學都胸有成竹地翻閱教授一上課就發下來的影印新聞報導。我發現那篇文章排得密密麻麻,但我翻來翻去,就是看不到教授說的那段。我先看有沒有形狀像橡實的東西,接著又翻找圖表,但不管是圓餅圖、長條圖,或者金字塔圖表,都付之闕如,整篇文章根本連一個圖表都沒有。我東張西望,每個同學都很清楚教授在說什麼,大家都心無旁騖地讀著文章,教授則繼續說明,分析我怎麼都摸不著頭腦的「nut graph」資料。「它們究竟在第幾頁?」

我伸長脖子,卻因角度的關係看不清楚。那時的情景歷歷如繪,我急得滿身大汗,衣服都濕透了。

那年我二十二歲,剛進新聞研究所,那是第一週上課。光是看同學的外表,我就知道他們大多比我年長,完全符合學校在招生簡介上所承諾的,提供「新聞記者獨一無二的機會,不論他們在生涯的什麼階段,都能精進報導技巧」。我知道很多同學早已經有實務經驗,而我除了在校園報紙上寫過幾篇稿子之外,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不過一直到我遍尋不著這個所謂的「nut graph」小惡魔之前,我都是興奮多於膽怯,滿懷樂觀期待地加入他們的陣容。現在我卻滿心羞愧,與其說是因無能感到羞慚,不如說是因為原先的目中無人而難為情。我竟敢以為自己也配當記者!才剛開學第一週,我就已經跟不上同學了。

我有沒有舉手發問?還是偷偷跟旁邊的同學求助?

沒有。這個代價太高了。承認我的無知就等於暴露我的不足,我會遭到排斥,被我渴望進入的天地遺棄。我有著這樣的恐懼,這種恐懼的力量無比強大,讓我寧可在自己的羞愧感中孤苦地承受煎熬。

到頭來我終於明白「nut graph」其實是「nut graf」(graf在新聞用語中是paragraph﹝段落﹞的俗稱),指的是新聞報導中通常在導言之後,提綱契領的那段綱要。後來我也發現,其實自己有能力順利完成學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隨著我慢慢能向自己和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在我碰到不明白的事物時,甚至偶爾也能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困惑。

不過二十多年前那第一堂課卻記憶猶新,清楚地教人不自在。那殘留在我心中恐懼和羞愧的印象,一直未能完全消解,而有時候我依然難以把「我不知道」這句話說出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2
    $56
  2. 二手書
    23
    $57
  3. 二手書
    32
    $80
  4. 二手書
    36
    $90
  5. 二手書
    42
    $105
  6. 二手書
    44
    $110
  7. 二手書
    52
    $130
  8. 新書
    6
    $149
  9. 新書
    79
    $198
  10. 新書
    79
    $198
  11. 新書
    79
    $198
  12. 新書
    85
    $213
  13. 新書
    88
    $220
  14. 新書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