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測影像判釋原理》全以影像判釋的技巧為主軸。影像判釋是遙測科技三大領域中最後的一支,其它兩支為影像取得與影像處理;而影像判釋才是擷取影像資訊的重要手段。
《遙測影像判釋原理》是潘國樑教授繼《遙測學大綱》一書之後的嘔心著作。潘教授是國內第一位將遙測科技應用於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防災科技的著名學者。他將30餘年來於成大及中大講授『遙測學』課程的教材與經驗精煉成上述兩本教科書。
本書共分成10個章節,但可以歸納成3.5篇,包含遙測與影像判釋原理、地質遙測學、防災遙測學、及遙測應用於永續發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國樑
現任: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博士
經歷:
核能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工研院能資所主任、組長、顧問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協理、副總經理
經濟部水資源局顧問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地科系助理教授
台灣科技學院營建系兼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兼任教授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兼任研究員
台灣公共工程學會理事長
張國楨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專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空間資訊學程召集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福衛二號影像處理中心主任
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理事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博士
經歷: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專任副教授
中華地理資訊學會理事
中華地理資訊學會副秘書長
中華地理資訊學會編輯委員會召集人
潘國樑
現任: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博士
經歷:
核能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工研院能資所主任、組長、顧問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協理、副總經理
經濟部水資源局顧問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地科系助理教授
台灣科技學院營建系兼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兼任教授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兼任研究員
台灣公共工程學會理事長
張國楨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專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空間資訊學程召集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福衛二號影像處理中心主任
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理事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博士
經歷: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專任副教授
中華地理資訊學會理事
中華地理資訊學會副秘書長
中華地理資訊學會編輯委員會召集人
目錄
序
第一章 遙測學簡介
1.1 遙測的定義
1.2 電磁波波譜
1.3 常用的遙測波段
1.4 遙測影像的取得
1.4.1 取像儀器
1.4.2 遙測載台
1.5 常用的遙測影像
1.5.1 依據波段分
1.5.2 依據載台的高度分
1.5.3 依據色調及顏色的真假分
1.5.4 依據解像力分
第二章 影像判釋原理
2.1 工作平台
2.2 判讀影像時的定向
2.3 判釋門鑰
2.4 影像判釋程序
第三章 地形地貌的判釋
3.1 前 言
3.2 重力堆積地形
3.2.1 判釋原理
3.2.2 主要影像特徵
3.2.3 實例解說
3.3 沖積地形
3.3.1 判釋原理
3.3.2 主要影像特徵
3.3.3 實例解說
3.4 侵蝕地形
3.4.1 判釋原理
3.4.2 主要影像特徵
3.4.3 實例解說
3.5 岩溶地形
3.5.1 判釋原理
3.5.2 主要影像特徵
3.5.2 實例解說
3.6 構造地形
3.6.1 判釋原理
3.6.2 主要影像特徵
3.6.3 實例解說
3.7 海岸地形
3.7.1 判釋原理
3.7.2 主要影像特徵
3.7.3 實例解說
第四章 沉積岩的判釋
4.1 前 言
4.2 砂 岩
4.2.1 判釋原理
4.2.2 主要影像特徵
4.2.3 實例解說
4.3 頁岩/泥岩
4.3.1 判釋原理
4.3.2 主要影像特徵
4.3.3 實例解說
4.4 礫 岩
4.4.1 判釋原理
4.4.2 主要影像特徵
4.4.3 實例解說
4.5 石灰岩
4.5.1 判釋原理
4.5.2 主要影像特徵
4.5.3 實例解說
第五章 變質岩及火成岩的判釋
5.1 變質岩
5.1.1 判釋原理
5.1.2 主要影像特徵
5.1.3 實例解說
5.2 火成岩
5.2.1 侵入岩
5.2.2 噴出岩
第六章 地質構造的判釋
6.1 岩層的位態
6.1.1 水平岩層
6.1.2 直立岩層
6.1.3 傾斜岩層
6.1.4 順向坡與逆向坡的識別
6.2 褶 皺
6.2.1 判釋原理
6.2.2 主要影像特徵
6.2.3 實例解說
6.3 斷 層
6.3.1 休止斷層
6.3.2 活動斷層
6.4 不整合
6.4.1 判釋原理
6.4.2 主要影像特徵
6.4.3 實例解說
6.5 節 理
6.5.1 構造節理
6.5.2 解壓節理
第七章 落石及崩塌的判釋
7.1 落 石
7.1.1 判釋原理
7.1.2 主要影像特徵
7.1.3 實例解說
7.2 崩 塌
7.2.1 判釋原理
7.2.2 主要影像特徵
7.2.3 實例解說
第八章 地滑的判釋
8.1 弧型滑動
8.1.1 判釋原理
8.1.2 主要影像特徵
8.1.3 實例解說
8.2 平面型滑動
8.2.1 判釋原理
8.2.2 主要影像特徵
8.2.3 實例解說
8.3 巨塊滑動
8.3.1 判釋原理
8.3.2 主要影像特徵
8.3.3 實例解說
8.4 潛 移
8.4.1 判釋原理
8.4.2 主要影像特徵
8.4.3 實例解說
第九章 土石流的特徵及其判釋
9.1 行為特徵與判釋原理
9.2 主要影像特徵
9.2.1 發源地
9.2.2 流通段
9.2.3 堆積區
9.3 實例解說
9.3.1 全系統
9.3.2 發源地
9.3.3 流通段
9.3.4 堆積區
第十章 永續發展
10.1 前 言
10.2 實例解說
第一章 遙測學簡介
1.1 遙測的定義
1.2 電磁波波譜
1.3 常用的遙測波段
1.4 遙測影像的取得
1.4.1 取像儀器
1.4.2 遙測載台
1.5 常用的遙測影像
1.5.1 依據波段分
1.5.2 依據載台的高度分
1.5.3 依據色調及顏色的真假分
1.5.4 依據解像力分
第二章 影像判釋原理
2.1 工作平台
2.2 判讀影像時的定向
2.3 判釋門鑰
2.4 影像判釋程序
第三章 地形地貌的判釋
3.1 前 言
3.2 重力堆積地形
3.2.1 判釋原理
3.2.2 主要影像特徵
3.2.3 實例解說
3.3 沖積地形
3.3.1 判釋原理
3.3.2 主要影像特徵
3.3.3 實例解說
3.4 侵蝕地形
3.4.1 判釋原理
3.4.2 主要影像特徵
3.4.3 實例解說
3.5 岩溶地形
3.5.1 判釋原理
3.5.2 主要影像特徵
3.5.2 實例解說
3.6 構造地形
3.6.1 判釋原理
3.6.2 主要影像特徵
3.6.3 實例解說
3.7 海岸地形
3.7.1 判釋原理
3.7.2 主要影像特徵
3.7.3 實例解說
第四章 沉積岩的判釋
4.1 前 言
4.2 砂 岩
4.2.1 判釋原理
4.2.2 主要影像特徵
4.2.3 實例解說
4.3 頁岩/泥岩
4.3.1 判釋原理
4.3.2 主要影像特徵
4.3.3 實例解說
4.4 礫 岩
4.4.1 判釋原理
4.4.2 主要影像特徵
4.4.3 實例解說
4.5 石灰岩
4.5.1 判釋原理
4.5.2 主要影像特徵
4.5.3 實例解說
第五章 變質岩及火成岩的判釋
5.1 變質岩
5.1.1 判釋原理
5.1.2 主要影像特徵
5.1.3 實例解說
5.2 火成岩
5.2.1 侵入岩
5.2.2 噴出岩
第六章 地質構造的判釋
6.1 岩層的位態
6.1.1 水平岩層
6.1.2 直立岩層
6.1.3 傾斜岩層
6.1.4 順向坡與逆向坡的識別
6.2 褶 皺
6.2.1 判釋原理
6.2.2 主要影像特徵
6.2.3 實例解說
6.3 斷 層
6.3.1 休止斷層
6.3.2 活動斷層
6.4 不整合
6.4.1 判釋原理
6.4.2 主要影像特徵
6.4.3 實例解說
6.5 節 理
6.5.1 構造節理
6.5.2 解壓節理
第七章 落石及崩塌的判釋
7.1 落 石
7.1.1 判釋原理
7.1.2 主要影像特徵
7.1.3 實例解說
7.2 崩 塌
7.2.1 判釋原理
7.2.2 主要影像特徵
7.2.3 實例解說
第八章 地滑的判釋
8.1 弧型滑動
8.1.1 判釋原理
8.1.2 主要影像特徵
8.1.3 實例解說
8.2 平面型滑動
8.2.1 判釋原理
8.2.2 主要影像特徵
8.2.3 實例解說
8.3 巨塊滑動
8.3.1 判釋原理
8.3.2 主要影像特徵
8.3.3 實例解說
8.4 潛 移
8.4.1 判釋原理
8.4.2 主要影像特徵
8.4.3 實例解說
第九章 土石流的特徵及其判釋
9.1 行為特徵與判釋原理
9.2 主要影像特徵
9.2.1 發源地
9.2.2 流通段
9.2.3 堆積區
9.3 實例解說
9.3.1 全系統
9.3.2 發源地
9.3.3 流通段
9.3.4 堆積區
第十章 永續發展
10.1 前 言
10.2 實例解說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5折$553
-
新書9折$585
-
新書9折$585
-
新書95折$618
-
新書95折$618
-
新書95折$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