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別就資訊與知識組織、資訊服務與使用者研究、資訊檢索與資訊系統、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機構管理、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閱讀與資訊素養教育、知識管理、檔案學研究、資訊計量研究與資訊與社會等10個主題,分成31個子題說明相關的研究內容範圍與成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卜小蝶 主編
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學士,並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碩士、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興趣與專長為:資訊檢索、網路使用者研究、網路資訊服務、資訊管理等。曾任職於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西文期刊採購、凌智科技資深專案工程師、國家圖書館附設資訊圖書館參考館員、成功大學圖書館講師、世新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講師、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副教授等。
卜小蝶 主編
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學士,並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碩士、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興趣與專長為:資訊檢索、網路使用者研究、網路資訊服務、資訊管理等。曾任職於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西文期刊採購、凌智科技資深專案工程師、國家圖書館附設資訊圖書館參考館員、成功大學圖書館講師、世新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講師、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副教授等。
目錄
序
百年專書編輯委員會
百年專書編輯委員會序
主編序
主編、作者簡歷
尊重知識
第一篇
資訊與知識組織研究
第一章 資訊組織研究文獻之百年回顧/藍文欽
第二章 分類理論研究之發展趨勢/鄭惠珍
第三章 知識組織系統的發展趨勢/陳亞寧
第四章 標籤作為個人資訊組織工具之探討/謝吉隆
第二篇
資訊計量研究
第一章 臺灣資訊計量研究走過20年:1991-2010/羅思嘉
第二章 1992-2010資訊計量學研究及其發展演變/蔡明月、劉瓊芳
第三章 資訊計量與學術評鑑/黃慕萱
第四章 專利計量研究發展趨勢初探/羅思嘉
第三篇
知識管理
第一章 知識管理之研究與發展/阮明淑
第二章 大學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趨勢與前瞻/邱子恒
第三章 隱性知識萃取研究與前瞻/阮明淑
第四章 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與前瞻/黃元鶴
第四篇
檔案學研究
第一章 檔案學研究文獻回顧與前瞻/林巧敏
第二章 檔案描述標準發展/薛理桂
第三章 電子文件管理趨勢/張文熙、邱菊梅
第五篇
資訊服務與使用者研究
第一章 使用者研究與資訊服務/林珊如
第二章 多元族群之資訊行為研究/葉乃靜
第三章 數位參考服務之發展與前瞻/蘇小鳳
第四章 網路使用者研究/賴玲玲
第六篇
資訊素養教育與閱讀
第一章 資訊素養教育發展危機與契機/吳美美
第二章 問題導向學習之資訊素養課程設計/林 菁
第三章 閱讀研究文獻回顧/吳美美
第四章 書目療法研究在臺灣圖書資訊學領域之發展/陳書梅
第五章 電子書與數位閱讀發展趨勢/林維真
第七篇
資訊檢索研究
第一章 臺灣資訊檢索研究文獻回顧與綜述/卜小蝶
第二章 資訊檢索技術發展趨勢/曾元顯
第三章 以使用者為導向的系統評估/唐牧群
第四章 資訊架構與使用者經驗設計/陳啟亮
第八篇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第一章 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研究回顧、分析與未來發展方向/陳志銘
第二章 數位典藏技術與發展趨勢/余顯強
第三章 數位典藏使用者社群經營/林信成
第九篇
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機構管理
第一章 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機構管理綜述/楊美華
第二章 臺灣圖書館管理心理研究之回顧與前瞻/陳書梅
第十篇
資訊與社會
第一章 社會脈動中的資訊社會學/邱銘心
第二章 國際社會資訊政策展望/張孟元
第三章 強調科技與社會共構的資訊社會學/林奇秀
第四章 網際網路開啟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新媒體世紀─臺灣資訊傳播發展回顧與展望/莊道明
百年專書編輯委員會
百年專書編輯委員會序
主編序
主編、作者簡歷
尊重知識
第一篇
資訊與知識組織研究
第一章 資訊組織研究文獻之百年回顧/藍文欽
第二章 分類理論研究之發展趨勢/鄭惠珍
第三章 知識組織系統的發展趨勢/陳亞寧
第四章 標籤作為個人資訊組織工具之探討/謝吉隆
第二篇
資訊計量研究
第一章 臺灣資訊計量研究走過20年:1991-2010/羅思嘉
第二章 1992-2010資訊計量學研究及其發展演變/蔡明月、劉瓊芳
第三章 資訊計量與學術評鑑/黃慕萱
第四章 專利計量研究發展趨勢初探/羅思嘉
第三篇
知識管理
第一章 知識管理之研究與發展/阮明淑
第二章 大學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趨勢與前瞻/邱子恒
第三章 隱性知識萃取研究與前瞻/阮明淑
第四章 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與前瞻/黃元鶴
第四篇
檔案學研究
第一章 檔案學研究文獻回顧與前瞻/林巧敏
第二章 檔案描述標準發展/薛理桂
第三章 電子文件管理趨勢/張文熙、邱菊梅
第五篇
資訊服務與使用者研究
第一章 使用者研究與資訊服務/林珊如
第二章 多元族群之資訊行為研究/葉乃靜
第三章 數位參考服務之發展與前瞻/蘇小鳳
第四章 網路使用者研究/賴玲玲
第六篇
資訊素養教育與閱讀
第一章 資訊素養教育發展危機與契機/吳美美
第二章 問題導向學習之資訊素養課程設計/林 菁
第三章 閱讀研究文獻回顧/吳美美
第四章 書目療法研究在臺灣圖書資訊學領域之發展/陳書梅
第五章 電子書與數位閱讀發展趨勢/林維真
第七篇
資訊檢索研究
第一章 臺灣資訊檢索研究文獻回顧與綜述/卜小蝶
第二章 資訊檢索技術發展趨勢/曾元顯
第三章 以使用者為導向的系統評估/唐牧群
第四章 資訊架構與使用者經驗設計/陳啟亮
第八篇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第一章 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研究回顧、分析與未來發展方向/陳志銘
第二章 數位典藏技術與發展趨勢/余顯強
第三章 數位典藏使用者社群經營/林信成
第九篇
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機構管理
第一章 圖書館與資訊服務機構管理綜述/楊美華
第二章 臺灣圖書館管理心理研究之回顧與前瞻/陳書梅
第十篇
資訊與社會
第一章 社會脈動中的資訊社會學/邱銘心
第二章 國際社會資訊政策展望/張孟元
第三章 強調科技與社會共構的資訊社會學/林奇秀
第四章 網際網路開啟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新媒體世紀─臺灣資訊傳播發展回顧與展望/莊道明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資訊組織研究文獻之百年回顧
第一節 前言
中國藏書與編纂目錄的歷史淵遠流長,但對於圖書著錄組織的系統性論述,在民國以前似未見諸文獻記載。早在殷商時期,可能就有公家圖書館存在。(蘇瑩輝,1960)至西漢晚期,劉向、劉歆父子奉詔校理秘閣藏書編定《七略》,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昌彼得、潘美月,1986)其後,由南北朝至清代,歷朝公私藏書多編有目錄。然而,我國公私藏書雖然歷史悠久,公私藏書目錄亦數量可觀,但古人如何整理著錄圖書,卻因文獻無徵,不得而詳。如同余嘉錫(1987)所言:「吾國學術,素乏系統,……故自來有目錄之學,有目錄之書,而無治目錄學之書。蓋昔之學者熟讀深思,久而心知其意,於是本其經驗之所得以著書。至其所以然之故,大抵默喻諸己,未嘗舉以示人。」(頁1-2)亦即,古人雖有編目之實,對於編目與分類之研究,僅有零星的論說,在西洋圖書館學傳入中國之前,可說是缺乏系統性的論述。
西洋圖書館觀念的引進中國,是在清朝晚期由傳教士首先導入。晚清維新派對西方圖書館的譯介與宣傳,使西洋圖書館的觀念得以在中國傳播。(程煥文,2004;宋建成,2006)而西方的圖書分類法、編目條例、著者號碼等目錄規範與相關編目技術,大約也在稍後傳入。例如:創辦於1871年之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Library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Royal Asiatic Society),於1907年率先採用杜威十進分類法及卡特著者號碼表編製目錄。(程煥文,2004;來新夏,2009)1909至1910年間,孫毓修在《教育雜誌》上分期刊載〈圖書館〉一文,其中有兩期特別介紹杜威分類法(孫毓修,1910a,1910b),係中文文獻中第一次有系統的介紹杜威法。(李嚴,1980)此文屬於簡介性質,可見杜威法在當時對多數人而言,仍是相對陌生的。
民國六年,沈祖榮、胡慶生仿杜威法體例編製《仿杜威書目十類法》,試圖將中西文圖書合併處理,是國人為中文圖書新編分類體系的濫觴。蔣元卿(1966)認為此法「後之師之者,頗不乏人。……其影響於吾國圖書分類改進之功,實未可泯也。」(頁207)其後,各家或「仿杜」,或「遵杜」、或「改杜」(左玉河,2004),從模仿與學習西方的圖書分類法(尤其是杜威十進分類法),逐步認識西方圖書館的目錄實務,開啟國人對圖書分類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自茲以降,國人由仿用到自創,發展出各種分類法、編目條例/規則、標題表、及著者號碼表/檢字表等。相關研究文獻與譯述,也不斷增加。
資訊組織研究文獻之百年回顧
第一節 前言
中國藏書與編纂目錄的歷史淵遠流長,但對於圖書著錄組織的系統性論述,在民國以前似未見諸文獻記載。早在殷商時期,可能就有公家圖書館存在。(蘇瑩輝,1960)至西漢晚期,劉向、劉歆父子奉詔校理秘閣藏書編定《七略》,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昌彼得、潘美月,1986)其後,由南北朝至清代,歷朝公私藏書多編有目錄。然而,我國公私藏書雖然歷史悠久,公私藏書目錄亦數量可觀,但古人如何整理著錄圖書,卻因文獻無徵,不得而詳。如同余嘉錫(1987)所言:「吾國學術,素乏系統,……故自來有目錄之學,有目錄之書,而無治目錄學之書。蓋昔之學者熟讀深思,久而心知其意,於是本其經驗之所得以著書。至其所以然之故,大抵默喻諸己,未嘗舉以示人。」(頁1-2)亦即,古人雖有編目之實,對於編目與分類之研究,僅有零星的論說,在西洋圖書館學傳入中國之前,可說是缺乏系統性的論述。
西洋圖書館觀念的引進中國,是在清朝晚期由傳教士首先導入。晚清維新派對西方圖書館的譯介與宣傳,使西洋圖書館的觀念得以在中國傳播。(程煥文,2004;宋建成,2006)而西方的圖書分類法、編目條例、著者號碼等目錄規範與相關編目技術,大約也在稍後傳入。例如:創辦於1871年之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Library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Royal Asiatic Society),於1907年率先採用杜威十進分類法及卡特著者號碼表編製目錄。(程煥文,2004;來新夏,2009)1909至1910年間,孫毓修在《教育雜誌》上分期刊載〈圖書館〉一文,其中有兩期特別介紹杜威分類法(孫毓修,1910a,1910b),係中文文獻中第一次有系統的介紹杜威法。(李嚴,1980)此文屬於簡介性質,可見杜威法在當時對多數人而言,仍是相對陌生的。
民國六年,沈祖榮、胡慶生仿杜威法體例編製《仿杜威書目十類法》,試圖將中西文圖書合併處理,是國人為中文圖書新編分類體系的濫觴。蔣元卿(1966)認為此法「後之師之者,頗不乏人。……其影響於吾國圖書分類改進之功,實未可泯也。」(頁207)其後,各家或「仿杜」,或「遵杜」、或「改杜」(左玉河,2004),從模仿與學習西方的圖書分類法(尤其是杜威十進分類法),逐步認識西方圖書館的目錄實務,開啟國人對圖書分類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自茲以降,國人由仿用到自創,發展出各種分類法、編目條例/規則、標題表、及著者號碼表/檢字表等。相關研究文獻與譯述,也不斷增加。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5折$723
-
新書9折$765
-
新書9折$765
-
新書9折$765
-
新書95折$808
-
新書95折$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