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炸彈
- 作者:高橋美子
- 原文作者:Takahashi Yoshiko
- 譯者:賴青松
- 繪者: 加藤早人(Kato Hayato)
- 出版社:玉山社
- 出版日期:2014-01-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940700
- ISBN13:9789862940709
- 裝訂:精裝 / 32頁 / 18.9 x 26.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福島核災後,日本人給世人的最珍貴警告!
撰文者高橋美子說:
當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後的第一時間,在災情根本無法掌握的情況下,為何政治人物、官員跟學者都異口同聲的宣稱「沒有立即的危險」?用這句虛假的空話來掩飾將來可能發生的最嚴重後果,對世人來說真的公平嗎?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夠書寫一個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的核電廠災變的故事,讓大家意識到「無論在日本或世界上任何地方,核電廠災變隨時都可能再度發生,絕非事不關己的遙遠新聞……」
繪圖者加藤早人說:
持續釋放出輻射能的毀損核電廠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看不見的炸彈」對人心的斲傷將不堪設想。
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子彈轟炸的國家——日本,也在一些大人物的慫恿、主導下發展核能發電,他們誆騙人民說這是會帶來便利的東西,其實卻是看不見的炸彈,只要開關被打開就會爆炸,而地震與海嘯等都能打開這個開關。
有一天,這個開關不幸被打開了,更糟糕的是,整個炸彈爆炸的過程,竟然需要超過十年以上,一直要等到爆炸結束後,大家才會發現它的嚴重性,因為有許多大人或小朋友們,紛紛得到怪病。
但是那些說謊的大人物們,卻將漸漸老去,甚至離開人間,他們只在意自己活在人世間時所享有的一切……
本書特色
1.親身經歷福島核災變的日本人,對於核工業(包括核電與核武)最深切的反省與提醒。
2.書中揭露既得利益者總是以「生活便利性」來誆騙民眾接受核能這看不見的炸彈,而當災變發生時,卻提不出對策,任由災害失控。
3.提醒核災的毒害往往長達數十年,不僅影響當代,也影響下一代。
名人推薦
只有經歷過核災的公民才能創作出這本作品,然而它所說的故事卻持續發生在世界許多角落。它對日本人來說,是個永遠償還不完的教訓;對其他人,卻是珍貴得用再多錢也買不到的警告。如果「為時不晚」是我們的慶幸,那麼這本書是台灣每位教養者都該讀給自己與下一代聽的功課。——兒童文學作家與推廣者 幸佳慧
上一代以為「沒暝沒日」的打拚就是追求幸福,殊不知,這只是透支下一代的未來,台灣悄悄走向「日月無光」,敞開雙臂迎接的是國在山河破,核災蠢蠢欲動。親子一起閱讀《看不見的炸彈》,用俯瞰世界的角度,凝視台灣。——部落客醫師 楊斯棓
核災陰影,不會因為說謊,視若無睹,或擔心畏懼而自動消失。唯有站出來大聲要求盡速關閉,才可能避免永遠的恐懼、遺憾。——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 徐光蓉
在台灣,甚少人知道核電與核武一體兩面的真相。核能不論是作為能源或者軍事用途,使用過程中必定會造成犧牲與傷害,這本繪本用淺顯的方式讓我們「看見核工業」。放射性物質破壞的不只是人體DNA,也重置了受災地的環境、生態、文化和經濟,傷痛代代相傳。——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只要我們願意努力阻止核電的擴張,總有一天,我們共有的大地、天空與海洋,有機會恢復原來的生機。人類的未來仍有一線希望,但這完全取決於眼前我們將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日本作家、本書專文導讀者 山川健一
撰文者簡介
高橋美子(Takahashi Yoshiko)
1975年出生於東京。
國中畢業後便搬進合租屋生活,
同時進行街頭演唱工作。
2001年結婚、長女誕生,
2006年,籌組一個由袋鼠媽媽組成的福音合唱團「sister☆sister」
以高齡者的日間照護與社區慶典活動為主,
積極投入社區營造的義工活動。
繪圖者簡介
加藤早人(Kato Hayato)
1974年出生於靜岡縣,成長於千葉縣。
學生時代進入專門學校專攻美術,
目前是普通上班族。
與妻子和小學一年級的長女共組一個和樂的家庭。
翻譯者簡介
賴青松
1970年出生於新竹市。
年少時期輾轉成長於城鄉之間。
因關心環境問題而投入綠色消費運動,
2004年,舉家遷回妻子的故鄉宜蘭縣,
創設以預約訂購,計畫生產為原則的穀東俱樂部,
希望讓更多人在都市生活之外,
從親農/半農/歸農之中看見生命的另類可能性。
導讀
成為一個超越核電廠災難的國家
最近,我經常想像2050年會是什麼模樣。
現在,災變仍在進行中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核一廠以及「文殊」高速增殖爐,2050年究竟會如何?雖然不知道事態可能會如何發展,但是我猜想,廢棄燃料棒應該仍是無法處理的燙手山芋。
說得明白些,其實核電廠跟蒸汽火車的原理相同,一樣都是藉由高溫的蒸汽去轉動渦輪發電;在那個人人皆相信科學理性的年代,那幾乎是1960年代日本人共有的夢想。其實不僅僅是日本人,應該說是全世界人類的夢想。
但是後來局勢開始改變,美國首先發難,進行中的核電廠工程陸續中止。1979年發生的三哩島事故,更為美國的核電政策劃上句點。雖然2001年的小布希政府宣佈重啟核電開發計畫,後來的歐巴馬政府卻重新檢討二十四座核子反應爐的建設案。
2011年6月,義大利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重新啟動核電廠,結果超過九成的民眾投下了反對票。而德國與瑞士更早已決定讓核電廠分階段除役。我們可以說福島的核災事故,加速了歐洲民眾棄核廢核的決心。人類利用核子反應來進行發電,某種程度來說無異於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得失之間的差異不言可喻。
不可思議的是,發生核災事故的日本,卻朝向不同的方向。為什麼?因為政府仍舊堅持核能發電的原有立場,而實際執行的電力公司也早已陷入盲從的窠臼。
站在國家的立場,日本一直渴望發展核武。儘管表面上標榜核能的和平用途,但實際上日本從未放棄擁核的夢想。2010年10月3日,NHK播放了一集令人震驚的節目——「發展核武的日本——原爆受難國度的另一面」。節目引用了前外務省事務次長的發言,證實「佐藤榮作內閣(1964-72年)曾經嘗試進行核武開發的計畫」。當時日本與前西德政府曾祕密會商,討論兩國是否有合作發展核武裝備的可能性。
另外,同時與巴基斯坦、中國敵對的印度政府,更是率先在1956年成功進行亞洲首座核電廠的試運轉,1964年更完成了鈽燃料的再處理工廠。而當時在中蘇對立的局面下,中國政府也在1964年成功進行了核子試爆。也可以說,當時的日本確實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儘管如此,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日本,不但無法加入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同時也被禁止擁有核子武器。根據NHK節目的報導,當時內閣調查室曾經規劃由學者、外交官以及前防衛廳官員所組成的特別任務小組,針對核電廠所使用的濃縮鈾燃料棒,以及核能發電後所產生的鈽元素,進行製造核子彈頭可能性的探討。
日本雖然高舉核能和平運用的基本國策,然而實際上卻長期進行發展核武的嘗試。後來終於順利完成「文殊」高速增殖爐的興建,並且取得夢想已久的鈽元素。當日本完成「文殊」興建的同時,實質上也等於取得了核武俱樂部的入場券,因為核武技術與核能發電原本即為一體的兩面。只不過,這些都漸漸風化成為歷史的灰塵。如果日本真的邁向擁核的話,等於違反國際原子能總署所發起的《核不擴散條約》,亦即等同於退出聯合國,回顧二次大戰的戰敗歷史經驗,這對日本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決定。
在日本持續推動核能發電的過程中,巨大的利益自然吸引了許多二、三流的政客與官僚覬覦,而電力供應的長期獨佔市場,也導致電力公司的獨大。不久,這樣的關係開始逆轉,透過電力公司而流動的核電金流,漸漸倒過來支配官僚組織與政客的行動。過往冠冕堂皇的國家政策早已風化不存,留下來的只有赤裸裸的金權關係。
能源的消耗量絕對不等於幸福指數。即使沒有核電廠,我們也不缺電!喔,不!無論電力是否足夠,我們都不能也不應該繼續推動核能發電。
自民黨的政調會長石破茂曾經受邀,擔任在2011年8月16日播出的『報導station』「核能發電之我見」的節目特別來賓。我並未收看這集節目的播出,但事後石破會長的發言被「Niko Blog」整理成文字稿,並且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石破會長的發言重點如下:「最初核能發電的構想,應該始於核子潛艇的需要。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國家,核能政策幾乎就等同於核武政策!」「我個人從不認為日本應該擁有核武,但若情勢需要的話,日本隨時都有製造核武的能力,一年之內就能完成核武。」
我認為推動核能發電,基本上就是日本政府發展核武的障眼法。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因為連曾經擔任過防衛廳長官、防衛大臣的政治人物,都不加修飾的在電視上公開宣稱:「一年之內就能完成核武。」可是,無論是政府或官員,都依舊用原子彈才是核武,核電廠是和平用途的謊言繼續欺瞞大眾。直到自民黨的石破會長在電視上一語道破「核電廠=核武」,換句話說,核電廠被認為是處於人類完全控制下的安全核武。如今福島核一廠的事實證明,一旦發生意外,核電廠就是不折不扣的核子武器。
直到今天,「看不見的炸彈」仍舊持續釋放出輻射物質,看來問題只有越來越惡化的趨勢。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努力阻止核電的擴張,總有一天,我們共有的大地、天空與海洋,有機會恢復原來的生機。人類的未來仍有一線希望,但這完全取決於眼前我們將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縱使政府與官僚組織依舊執迷不悟,我們也不能放棄重建民主精神的任何努力。唯有阻止核電的蔓延,人類的未來才有真正的希望。縱使災難迫使我們不得不分離或對立,人們心中渴望同生共存的願望永遠不滅。
我們只有一個選擇——齊心克服挑戰,成為一個超越核電廠災難的國家。
山川健一 (作家)
撰者後記
其實這原本是2011年5月寫在部落格上給大朋友們看的一則故事。或許是受到核爆攻擊或車諾比核電廠災變的影響,我總覺得輻射能是一種「傷害人(心)的東西」。
當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後的第一時間,在災情根本無法掌握的情況下,為何政治人物、官員跟學者都異口同聲的宣稱「沒有立即的危險」?用這句虛假的空話來掩飾將來可能發生的最嚴重後果,對世人來說真的公平嗎?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夠書寫一個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的核電廠災變的故事,讓大家意識到「無論在日本或世界上任何地方,核電廠災變隨時都可能再度發生,絕非事不關己的遙遠新聞……」
後來這個故事完成後,在Twitter上面受到許許多多網友們的力推,其中更有不少人建議加上插畫。後來,我拜託好友加藤先生繪製插畫,在YouTube上以繪本的型態推出,受到更多朋友們的熱烈迴響。同時,藉由Twitter上結識的諸多友人協助,甚至還推出了包含德文跟中文在內的六國語言版本。
不過,這次推出的繪本,結尾部份跟網路上的版本有些許不同,因為在網路上公開之後,我們收到許多讀者們的寶貴意見。有部份朋友批評這個故事可能會引發歧視跟差別待遇,甚至也有朋友認為這對核災受害者是二次傷害。這讓我自己與加藤先生,以及負責編輯的田中先生傷透腦筋,最後不得已只好修改故事。
這個故事的內容並非限定在已經發生的事件,我只是希望藉由一個殘酷的核災想像來傳達,我們這一代必須努力讓人類的心靈與物質層面都逐漸轉變與提升,成為一個對天地萬物友善的世界。我很遺憾自己的疏忽與不才,無法適當的表現出這個願望,造成某些朋友們的心靈受到傷害,在此也致上最誠摯的歉意。
我想傳達的並非「核災會造成人類生病,所以我們應該反對」,而是核電廠本身蘊含的根本困境,在大自然隨時可能爆發天災地變的前提下,使用核能發電根本超出人類能力的負荷。使用這種廢料將遺臭萬年的方式發電,真的有必要嗎?更何況核電問題極為敏感,往往引起人們激烈的意見對立與彼此傷害(很遺憾的是也包含這個故事在內),應該是到了勇敢面對這個嚴肅課題的時候了!
衷心期盼未來的地球子民們,也能和我們一樣,有機會手牽著手、面帶笑容,在海邊的沙灘或山間的森林裡自由奔跑。家家戶戶的電力開關不再是核電的開關,而是讓我們由衷「感謝自然」的安全開關。
最後要感謝藉由Twitter提供大力協助的山川健一先生、小學館的稻垣伸壽先生及皆川裕子小姐,還有菅谷昭先生、山本太郎先生、谷川賢作先生、杵屋巳太郎先生、飯島晶子小姐、仲代奈緒小姐、輪椅歌后Dakko小姐、龍之子君、sister☆sister的其他成員,以及各位協助翻譯的朋友們,幫忙錄製朗讀版本的朋友,以及許許多多在Twitter與部落格上幫忙宣傳與介紹的朋友們,當然也要感謝直言提供各種意見的朋友們。這本繪本可說是筆者與這群可愛的朋友們共同協力而完成的作品,在此謹獻上最誠摯的謝意。
衷心期盼和煦的陽光將永遠溫暖每位朋友的心房。
高橋美子(Takahashi Yoshiko)
繪者後記
這個故事是舊識美子小姐的自由詩創作,說實在話,最早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心中湧現一股難以言喻的排斥感。
「受污染的土地幾十年都無法住人,許多的人們因此生了怪病……這個傢伙究竟在寫什麼東西啊!」這是自己心底最直接的聲音。
那為什麼自己後來會接下這份工作,願意提筆一同完成這本繪本的創作呢?當然,故事中的世界恐怕沒有任何人喜歡,誰也不想住在那樣可怕的環境裡。然而,作者卻用平淡的語氣,直白的描述「大概就是這麼回事」的未來想像。在閱讀的當下,自己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而作者也就首當其衝的成了發洩對象。但是,在這個情緒發作的過程中,我卻忽然意識到,或許自己才是這股怒氣應該衝擊的對象。
於是,開始在網路上不斷搜尋相關訊息,依照自身的好惡與偏見來取捨判斷,然後做出一個自以為是的結論之後,冷眼旁觀,其實只不過是掩飾心中的半信半疑,最終落得停止思考的淒慘下場罷了!
就在這樣一個曖昧莫名的狀態下,接到了美子小姐打來的電話。聽得出她非常不好意思:「能不能請您幫忙完成《看不見的炸彈》的插畫呢?」這下子輪到我傷腦筋了!真的很難做出決定!
說句老實話,如果接下這份工作,等於被迫無條件站上被眾人攻擊的火線上。但是最終自己還是選擇接受這份任務,理由何在?
終究,我們還是離不開這個國家,在輻射污染的莫名恐懼中,繼續未完的日常生活。因此,對於「真相」的任何可能性,我們應該有知的權利。然而在網路上無數真假難辨的資訊汪洋中,一般人根本無法找到所謂的「真相」,最終唯有相信自己的直覺奮力向前。在這種鬼影幢幢的氣氛下,自然形成一股尖銳的對立與殺伐之氣。持續釋放出輻射能的毀損核電廠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看不見的炸彈」對人心的斲傷將不堪設想。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白「真相」!
還有,千萬別讓核電問題隨著時間淡化!
我想,首先應該幫助像自己這樣的一般市民,願意對現狀產生好奇,甚至開始提出質疑,更重要的是在摒除偏見的前提下踏出追尋真相的步伐。
正是因為這樣的念頭越來越強烈,終於讓自己願意採取行動,提筆作畫。
然而美子的想法,還有我自己的想法,最終是否能夠如實的傳達呢?
畢竟,《看不見的炸彈》這部作品極度簡化與誇大了原本複雜的問題,在不同立場與觀點的讀者們眼中,引起了正反兩面的極端評價,而嚴厲的批判自然也在所難免。但是無論如何,如果這部作品能夠觸發讀者們的思考,甚至願意發聲進行討論,這已經是求之不得的結果了。
難道,這些真的只是為了未來子孫們的幸福嗎?
我想應該不只吧?當然也是為了生存在此刻的我們自己的幸福!
加藤早人(Kato Hay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