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
- 作者:美琪‧強生,艾莉森‧溫特琴斯
- 原文作者:Maggie Johnson,Alison Wintgens
- 譯者:黃晶晶
- 出版社:心理
- 出版日期:2013-12-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15869
- ISBN13:9789861915869
- 裝訂:平裝 / 37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這個孩子是不會說話,還是不想說話?」
「我很努力想要說話,但我就是做不到...」
對許多人而言,「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Mutism,SM)或許是個鮮少聽聞的陌生名詞,事實上有為數不少的孩子正默默承受著不被了解、甚而被誤解的無援景況。「選擇性緘默症」是一項少見但重大的身心障礙,這些孩子在人格和社交方面均處於弱勢,隨著學校課程愈來愈強調口語表達,更會形成學習的障礙。然而,關注和資源往往聚焦於擾亂秩序的孩子,靜默的孩子則常易受到忽略,甚至被遺忘。
本書作者MaggieJohnson和AlisonWintgens為英國資深的語言治療師,有著多年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書中鉅細靡遺描述選擇性緘默症孩童的特徵、孩童的困境、家長和老師應有的因應態度與回應技巧,並釐清常見的疑問、詳述評估和輔導方法,以及個案的探討,堪稱目前輔導實務上最完備的案頭書。
這是一本為老師、臨床和教育心理師、口語和語言治療師、兒童精神科醫師以及家長所寫的實用手冊。透過本書的指引,讓我們走進這群沉默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獲得說話的勇氣和力量!
作者簡介
美琪‧強生(Maggie Johnson)
是一位口語及語言治 療師,專精於兒童溝通障礙,在教育和社區領域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服務場所包括:特殊學校、語言單位、主流學校、診所以及跨科中心。目前任職於東肯特海岸 社區照護信託基金(East Kent Coastal Primary Care Trust)。
艾莉森‧溫特琴斯(Alison Wintgens)
是一位口語及語言治療師,任職於倫敦聖喬治醫院(St. George’s Hospital)的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部。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溝通障礙以及合併情緒、行為或精神問題,有豐富的經驗。
譯者簡介
黃晶晶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碩士
經歷:
行政院新聞局、中央銀行英文編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講師
自由譯者
第一篇認識「選擇性緘默症」
第 1 章理論基礎
第 2 章常見的疑問
第二篇評估
第 3 章一般性評估的考量因素和意義
第 4 章初步審視
第 5 章訪談孩子和進行評估
第三篇介入輔導
第 6 章創造適當的環境:給家庭和學校的建議
第 7 章輔導的一般原則
第 8 章輔導過程概要
第 9 章階段式的輔導計畫:引導第一次說話
第 10 章階段式的輔導計畫:將說話類化至不同的人和情境
第 11 章階段式的輔導計畫:有效的練習
第 12 章支持家長和老師
第四篇進步和結束輔導
第 13 章結束輔導
第 14 章介入輔導的實例
第五篇附錄
參考文獻
實用的聯繫資訊
表
11 ICD-10和DSM-IV診斷標準
21 選擇性緘默症常見的疑問摘要
22 提早行動的理由
31 運用本書各章節訂定輔導計畫
51 自在說話的階段
52 自在說話的階段與評估策略
71 自在說話的階段與輔導目標
72 尋求專業建議時有用的問題
73 主要工作者需具備的特質
81 口語活動的溝通負荷量
91 建立互信的活動
92 幫助選擇性緘默的孩子做好接受輔導的準備
93 運用現有說話夥伴來引導和發展說話
101 將說話類化至不同的人和情境
圖
11 造成和維持選擇性緘默症的主要原因
31 評估架構
51 如何製作說話地圖
81 依循自在說話的階段前進
82 主要輔導路徑
83 兩個輔導計畫架構的例子
101 輔導計畫的例子:類化階段
111 圖像式焦慮評估量表
表格
1 家長訪談表
2 學校訪談表
3 關於我自己
4 溝通評分表
5 我的心願
6 編列說話情境表
7 教師問卷
講義
1 為選擇性緘默及說話困難的孩子營造適當的環境需考慮的因素
2 和選擇性緘默的孩子討論說話的焦慮
3 日常生活中處理說話焦慮的一般建議
4 學校如何幫助說話焦慮的孩子
5 什麼是選擇性緘默症?給家長和專業人士的講義
6 超級戰艦!
序
為沉默的孩子發聲
翻譯《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對我有重大的意義。由於家人親身經歷,以及處境相同的朋友不吝分享,我深深體會到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在無知、誤解和缺乏協助資源的環境中疲於奔命、孤軍奮鬥。書中許多段落讓我讀來格外心有戚戚焉,完全道出我的心聲,例如:
♦選擇性緘默症不會長大自然好,「如果不設法改善,將衍生更嚴重的問題」。(p.x)
大人往往以為孩子只是害羞、慢熟,或「不想說話而已」,他們沒聽說過「選擇性緘默症」、或不知道它是明確定義的障礙,徒然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讓孩子在長期抑鬱下,問題日益棘手。
♦「當選擇性緘默的孩子被要求說話,他所感受到的壓力之大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p.19)
大人誤以為孩子驕傲、頑抗、不屑說話,其實孩子很想說話,卻因恐懼和焦慮而說不出來,即使受傷、遇到危險也無法求救。有些孩子還伴隨頻尿、肢體僵硬、無法與人眼神接觸等焦慮症狀,看起來像自閉症和腦性麻痺。
♦「小孩做到預期的溝通行為時便獎勵他,而出現不如預期的行為時則忽略他(絕對不要處罰)。」(p.120)
一般人都接受不可因孩子的障礙而處罰,但卻會責罵緘默的孩子沒禮
貌、動作慢。當家長請老師多讚美、不要處罰,也常被誤解為過度保護,其實溫和、放鬆的環境是幫助緘默孩子的先決條件。
♦「善意但未經規劃的做法..往往反而強化緘默的行為。」(p.27)
周遭人以直覺、以自己的想像去做,結果愈幫愈忙。有人嚴格要求、有人包容放任,也有人以為孩子放鬆後自然會說話,他們不知道有正確方法可以協助孩子大幅改善。
♦「既然有方法可以相當快速而簡單地改善情況,不予採用似乎是既愚蠢又殘忍。」(p.23)
依循由易至難的說話階段,運用悄悄融入、塑型等行為引導技巧,便可幫助孩子一次一小步的克服說話恐懼。然而許多大人仍讓孩子不斷的嘗試和失敗而更加焦慮。也有人因為孩子看起來毫無反應,以為他拒絕合作,其實是大人沒有用對方法。
♦「輔導計畫應盡可能獲得家長的參與,因為這樣才能讓孩子一開始就在家長帶領的活動中沒有焦慮的說話。」(p.126)
周遭人常常要求「家長放手」,這樣孩子才會更堅強。這或許適用於一般孩子,但對於緘默的孩子,家長卻必須扮演橋樑的角色,幫助孩子順利過渡,直到輔導者能接手,家長才宜放手。
♦「人們常常以為,一旦孩子對一、兩個人說話,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p.179)
孩子終於開口了!但他還很脆弱,如果過早放手,極可能停滯不前、甚至再度退縮,必須持續輔導,直到孩子可以在所有情境和所有人自在說話。
♦「沒有學校的投入便不可能繼續進行輔導計畫。」(p.206)
這就是孩子和家人最大的困難!選擇性緘默症的顯現、惡化或改善,都在學校發生,然而大多數老師卻對它一無所知,輔導室和特教老師也欠缺相關訓練和經驗。 老師期望孩子求診心理師,卻不知道自己才是關鍵。加上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現判若兩人,親師之間極易產生誤解。好不容易老師有一點瞭解,換了一批老師又得重 新開始。孩子日復一日處於誤解和無助,非常不公平。
在翻譯過程中,我和家人到加拿大安大略省體驗當地的小學,實際看到本書的方法幫助 很多孩子進步。那裡從幼稚園開始的特殊教育政策便包含「選擇性緘默症」,明訂巡迴學校的語言治療師必須幫助老師及早辨認並瞭解孩子的需求,實施「一次一小 步計畫」;同時在教室藉由座位安排、非口語活動等方法降低孩子的焦慮,並以彈性的評量方式避免孩子的障礙影響學業成就。儘管在當地這仍是新的領域、仍有改
善空間,但友善的環境讓家長和孩子輕鬆許多。
在臺灣,雖然欠缺當局的重視和制度的支持,仍有老師靠著自我學習和無比的耐心讓孩子脫離緘默,但這樣的機運可遇不可求,許多老師和家長仍不瞭解,許多緘默的孩子仍然無助。最近一些熱心的老師和家長開始在網路上互相分享、凝聚力量:
♦臉書不公開社團「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老師的討論區」
www.facebook.com/groups/201513733329226/
♦「關心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部落格:mutekid.blogspot.tw/
♦一位老師的輔導記錄:evi0124.pixnet.net/blog
♦一位香港輔導員的記錄:/selective-mutism.weebly.com/
感謝心理出版社願意投入這個鮮為人知的領域,謝謝細心的編輯、寫序的專家,以及提供篇名頁畫作和心情故事的朋友。翻譯這本書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步,卻懷抱大大的心願,希望有更多人為這群沉默的孩子發聲,讓這樣的孩子儘早受到辨認與協助,脫離緘默和焦慮的牢籠。
黃晶晶 謹識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