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積其數年來所行、所見、所思、所悟,以中國人的文化自覺、讀書人的獨立思考,當此中國的大變局,去蕪取菁、靜心體悟,融敍述與議論爲一體,將生命理解娓娓道來,於生命關懷敏察細思。
目錄
序
卷一、歷、史
一、人文開源,稻香萬年/3
二、孔子:怎敵得帝王萬千/9
三、柳侯祠中識柳子/12
四、鵝湖書院辨文宗/15
五、樂安河畔說學堂/20
六、文治書院客座記/25
七、雙溪戲台識華夏/29
八、翠屏之南耕讀趣/34
九、「江湖」之間,爆竹聲響禮花映天/38
十、清明:陰陽弗界生死同在/43
卷二、城
十 一、鎮遠靜夜思/49
十 二、潮去潮起潮州城/54
十 三、這一剎那,天地只此一街/59
十 四、桂林,那一處風景裡有城市的地方/64
十 五、湖州:石塔的意象,筆祖的滄桑/68
十 六、柳州一城知水暖?/72
卷三、河
十 七、江河行地,也是情仇/77
十 八、拜水濟瀆廟/82
十 九、靈渠幽幽我心流/86
二 十、運河:手工時代的巨作,承載工業化的負重/91
二十一、水上行走的智慧與傳奇/97
二十二、長橋自此成斷橋/101
二十三、八境台前驚河殤/105
卷四、戰、爭
二十四、衡山忠烈祭/111
二十五、史公可法,誰肯法/117
二十六、崖門到虎門,珠江口的紀錄/121
二十七、那一片引動戰爭的樹葉,叫茶/126
卷五、茶
二十八、古來蒙頂茶行天/133
二十九、宜賓識茶乃天一/137
三 十、黔中青葉夏飄雪/140
三十一、丹霞為山復作茶/144
三十二、白茶元味福於鼎/148
三十三、茶山環繞土樓廢墟/152
三十四、茶與汽車,華夏與歐美/157
卷六、地理
三十五、大地行吟,最是農人/163
三十六、秦淮一線,中國南北/166
三十七、一方水土,大別他山/170
三十八、自貢,「自貢」/177
三十九、滄海桑田話閩南/183
四 十、山海神會,人煙起/187
四十一、西藏:不行不讀,惟以思悟/191
跋-活回我的五千年
序
序
初識李琦,是在三十年前的廈門大學。其時我讀大一,他高我兩級,讀大三。在我這個新生眼裡,他的辨識度太高了。他既不是臨風玉樹,亦沒有逼人英氣,卻絕對是聊過一兩句就不會忘記的那種。那個年代的大學生,誇張點說,那是萬千寵愛加身的天之驕子:個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沒有人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既充滿意義,又充滿希望;不但「以天下興亡為己任」,而且一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篤定模樣
。而當年的李琦,正豪情萬丈地統領著廈門大學最大的一個學生社團,搞得旌旗獵獵、風生水起。我們一幫來自各院系、各年級的熱血青年,課餘或者週末,經常聚在一起指點江山、縱論天下。有道「人不輕狂枉少年」,不過李琦,他一張嘴,其平緩的語速,低沉的語調,淡定的神情,常常令心浮氣躁的我們汗顏。可見,李琦的輕狂,是放在心裡的,單從外表看,他是一個溫和知性的謙謙君子。所以,當年李琦雖然位居最年少的廈門大學本科生之列,但他的穩當持重,當得起「少年老成」之謂。
幾十年過去,我單知道李琦以教授的聲名日隆,而不知道「李琦教授」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了碼字。可以肯定的是,李琦煮字非為療飢,因為我相信他始終是追求意義甚於謀取功名的人,而讀到他的《畢業頌》、《與學生書》等,是兩年前我重遊母校之後的事了。我訝異於他的文字功底,也訝異於他對母校、對學生毫無保留的傾情相與。此次拿到他這部書稿,我幾乎手不釋卷地讀完了。書稿的字裡行間,充溢著李琦對生於斯、長於斯、受教於斯、安身立命於斯的故土故國的熱血衷腸。這部看似文化遊記的書稿,既不是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遊,也不是歌舞昇平式的描景畫色。像《人文開源,稻香萬年》、《翠屏之南耕讀趣》、《大地行吟,最是農人》等篇章,是對農耕文明的鞠躬致敬;像《孔子:怎敵得帝王萬千》、《鵝湖書院辨文宗》、《柳侯祠中識柳子》等,是對先知大儒的由衷禮拜;而《鎮遠靜夜思》、《潮去潮起潮州城》、《桂林,那一處風景裡有城市的地方》等,則是表達對文明聚集文化積澱的諄諄屬意。所以,李琦的行走看似即興隨性,他的傾訴卻是一心一意的。在細細摩挲五千年華夏的人文血脈,津津樂道九萬里神州的綽約風情之外,我還讀到了一個讀書人面對古國文明沒落、文化神州式微的惆悵、憂慮,像《運河:手工時代的巨作,承載工業化的負重》、《拜水濟瀆廟》、《八鏡台前驚河殤》;而讀《衡山忠烈祭》,你能感受到李琦那深切的悲涼、痛心和激憤。
李琦在我們習見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街一城之中,辨識出文明的印記,觸摸到文化的脈動。他的抒寫,是一個讀書人對故國神州的「此處話衷腸」。而他的文字,也是頗值得說道的。李琦曾經研習中國法律思想史,也許在積年累月的經史子集的閱讀中,濡染了古籍經典的色香音韻,所以他遣詞用字,一曰雅:方正溫文,深致典雅,且常有詩詞之美;一曰精:講究文字,卻不事華麗堆砌,不作虛張誇飾,而是刪繁就簡,凝煉精當。跟他的文字相協調,李琦的敘述節奏是舒緩有致、張弛有度的,所謂靜水深流,亦可謂文如其人。可以說,李琦敘事行文,有一種「慢感」,又有一種力度;李琦的文字表面上溫婉儒雅,波瀾不驚,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
李琦確是以一種堅定的精神姿態,行走於社稷江山,丈量著文化神州。在我們這個劇變的時代,在當下這個功利化、世俗化乃至市儈化的社會,李琦縈懷於心的,是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傳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是那些漸行漸遠、看似與我們的生存不相干的東西,是那些看似與我們不相干,卻仍然流淌在我們血脈裡的東西。無疑,在禮樂崩塌、文化斷裂、傳統失落的當下,李琦在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認識李琦三十年了,這期間風雲變幻,我們所處的外在和內在世界已然翻天覆地。而李琦,也從一個少年老成的書生變作一個特立獨行的教授。每每回到母校,我都有一種物非人亦非的感慨。回望我們懵懂學生時代所孜孜以求的價值、意義、理想,怕是多半已被風吹雨打去了。李琦是不是還保有當年的「天下興亡」的氣概?我不知道。而他行走大地,丈量神州,敬仰祖宗文化,禮拜古老文明,是不是一種向後退,抑或向內轉?我也不知道。今時今日,我們已不復當年的豪情萬丈,但我知道,李琦一定還以他的熱忱、癡心,守護著他的意義和希望。此書即是明證。
朱瀟
2013年 初秋
-
新書95折$266
-
新書95折$266
-
新書$280
-
新書$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