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7年推出的《香港三部曲》短篇小說集,寫的是唐番交雜的嬰兒潮世代,五十年代橫空出世,六十年代孵長,七十年代登場,擔大旗演義新香港大戲,三個主角都是徹徹底底的香港人。作者陳冠中以傳統的言情故事,老練的人情世故去寫某一角香港的深層心理。於今年書展推出的《香港三部曲》增訂版,新增了《夜宴驚歲記》及《被書掟中頭部的一天》兩篇小說,加上原來的兩短篇一中篇,前後至今三十多四十年,是作者的香港故事。
陳冠中說:「《香港三部曲》是有來由、有前身的。《夜宴驚歲記》原載於一九七四年四月香港大學的學生報,那是我大學畢業前最後的一個學期,大考在即,論文纏身,不知怎的還會想去寫屬於父母輩的南來寧波上海人的故事,準是多看了漂泊台灣的華語作家離散文學。本沒有發心要撰寫奇幻寓言故事,沒想到二○○八年三月鬼使神差的寫了《被書掟中頭部的一天》,因為青文書屋羅志華的離奇死亡事件,因為香港的樓上書店永劫回歸輪迴於讀書人的中世紀,因為北上不歸而隱約有感舊時香港情懷終究或會花果飄零──在中國展示「盛世」新常態的那個元年。」
內容簡介
內容連載
陳冠中寫小說
也斯
作為文化人的陳冠中
陳冠中這個名字,你在不同地方遇上,但陳冠中在做什麼,未必可以一句話說清楚。最先為人知的是一九七六年與友人創辦香港文化雜誌《號外》,配合熟悉影壇新舊事的鄧小宇、充滿創意又有不少點子的胡君毅,後來再加上博覽群書的丘世文,創造出一種頑皮又世故、勢利又天真的號外文體。陳冠中以他七○年代在波士頓讀新聞學時接觸到流行的新新聞體的影響,先以簡潔文筆、細查資料、耐心問答,寫出個人風格的採訪專題:如贊育醫院輸錯血、美沙酮戒毒、珍寶舫大火、恐怖的幼稚園、和諧式飛機等港式新新聞報道範例。
七○年代是本土文化成形的日子,陳冠中也試描繪了「把青春獻給了大會堂的一代」,雜誌同人抗抵「純粹中文」,亦創造出《號外》的半唐番文體。七○年代是電視發展的黃金期,《號外》適逢其會,寫出了不少影視評論,報道了佳視由誕生到死亡,也側寫了當時由電視起家而闖出新浪潮事業的新一代影人。又由於編《號外》,八○年代初香港電影起飛前夕也被找去編寫劇本,然後再走向電影製作,與人合編或自編了電影《烈火青春》、《等待黎明》、《花街時代》、《上海之夜》等;他更監製了《不是冤家不聚頭》、《喝一碗茶》、《命賤》等多部港產片和美國片。九○年代初大陸市場相對開放,他進大陸搞文化媒體事業,老闆的投資大起大落,他卻借勢廣交文化界人士,發展傳媒事業,更把有名的《讀書》雜誌發行海外繁體字版;九四年赴台灣,參與創辦了台灣的「超級電視台」,享受台灣的文化生活,寫其〈台北嬉譜〉。二○○○年後住在北京,主要從事大陸各種媒體的投資合作經營,近期寫波希米亞北京、寫上海香港台北三城的流動盛宴,以一貫對潮流的敏感、文字的簡潔到位,嘗試為今日的文化定位。作為一個優游於中港台之間的文化人,陳冠中本身也成了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通俗的報刊文化版也對他賣賬,官方辦的文化研討會也偶然會找他去發言。
陳冠中過去出版過文集《馬克思主義和文學批評》、《太陽膏的夢》,近年把過去寫的隨筆整理為《半唐番城市筆記》和《香港未完成的實驗》,最近更把寫北京上海等新文輯成《波希米亞中國》
(合寫)一書。過去編過電影劇本,改編《傾城之戀》為舞台劇,在台灣辦電視時因應需要寫過影視小說《總統的故事》,但主要用力不在創作上 近期卻似乎對寫作小說特感興趣,樂此不疲,有意重新開發小說這媒體的可能性。
-
新書79折$332
-
新書85折$357
-
新書9折$378
-
新書97折$409
-
新書$419
-
新書$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