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
- 作者:莫瑞.史丹
- 原文作者:Murray Stein
- 譯者:魏宏晉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13-10-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12616
- ISBN13:9789866112614
- 裝訂: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人在中年,靈魂深處開始不安地騷動
這時,天神赫密士現身,站在不遠處
他將引領你,踏上與無意識相遇的探索旅程
我正處我們親愛的人生道路之半,
我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尋找自我,
在那裡我完全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但丁 <地獄曲>
某天醒來,中年危機突然逼近眼前。過去的自我轟然崩落,面對未來一片惶惑。往日的理想、祕密、失落在心中如火山爆發,噴落的岩漿以故事、祕密、幻想、夢境及回憶等形式,奔湧而出。該如何收拾整合滿地的自我碎片?
《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是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前主席莫瑞‧史丹的暢銷作品,充滿睿智、詩意與詼諧。他靈活運用兩部希臘神話故事,特別是天神赫密士的原型,來闡述中年之旅的三個轉化階段:分離、過渡、再整合。
根據榮格的觀點,中年轉化是一趟追尋完整性的鍊金之旅。在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建立橋樑,剝落人格面具,轉向自性的探索,是中年期的中心任務,也是個體化過程的重要關鍵。且讓我們跟隨貫穿全書的天神赫密士,靈魂的帶路者,穿越生命的挫敗、侷限與死亡,邁向新生命的旅程。
作者簡介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專研靈性與心理治療、榮格心理分析治療的方法及個體化歷程。
1943年出生於加拿大,美國耶魯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先後取得耶魯大學神學院神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宗教與心理研究博士學位,後於瑞士榮格學院完成榮格分析師訓練。
1976到2003年,史丹博士一直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培訓分析師,1980至1985年同時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董事及校長。
1989年加入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的行政委員會並擔任名譽祕書,並於2001至2004年出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理事長。
目前居住於瑞士,負責瑞士分析心理學院。
著有《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心靈工坊)、《榮格心靈地圖》(立緒)、《Jungian Psychanalysis》、《Jung’s Treatment of Christianity》等。
中文版序∣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譯序∣ 夢裡神話知多少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赫密士,穿越過渡的靈魂引路人
透過赫密士引領特洛伊城老國王尋回兒子之屍的故事,闡述了過渡狀態的典型表現,以及赫密士的特質與現身。
第二章 埋葬死者:進入中年轉化
中年過渡的第一階段──分離,本章以特洛伊英雄赫克特的故事,描寫如何與早期的人格面分離,哀悼並埋葬過去固著的認同與安全感的意象。
第三章 過渡與靈魂
赫密士為引導者,他總是自在地優遊於原型的邊界狀態中;他是靈魂的引導者,護送靈魂進入過渡的旅程。
第四章 中年過渡時又上心頭的潛抑
諸如竊盜癖等心理症狀,實際上是心靈中被潛抑的一部分正試著要療癒你,透過解放潛抑的無意識((亦即「陰影」)),以帶來更大的心理整合感與整體感,邁向個體化的英雄旅程。
第五章 中年過渡裡靈魂伴侶的誘惑
《奧德賽》中有關賽西的故事插曲,象徵了在中年遭逢阿妮瑪(賽西)的迷人魅力以及退化拉力,如何與她產生衝突,爾後和解。本章也細述了赫密士如何發揮保護功能。
第六章 穿越黑底斯的國度:中年過渡的急遽沉降
《奧德塞》中「航向黑底斯之旅」的故事插曲,清楚展示我們在中年過渡中,如何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極限;並更深入死者之鄉黑底斯,會見智慧老人──獲得後半輩子更長遠的新生命任務。
第七章 中年之後的生命之路
赫密士做為人類朋友及夥伴,協助自我與自性合作,創造出包羅更廣、更加複
雜的新身分認同。
中文版序
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意識誕生的機會
中年是一段出現密集的心理轉化的階段。這主題一直都吸引著我,不論是在理論上或臨床上。而且,在成為榮格分析師三十年之後,我更相信:人們如果瞭解這過程動力的意義,必然比不瞭解的人,更擅長處理生命發生的危機。本書探索的目的,就是想幫助那些發覺自己處於中年危機的人,幫他們處理這階段釋出的騷動,進而瞥見這危機對未來的可能意義。危機就是改變和成長的轉機,這是大家琅琅上口的話,對中年而言是再正確不過了。
隨著我發現這個固定的也很容易預測的現象,在人們(不分男女)的生命是如此頻繁時,最教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過程牽扯到的整個心靈竟是如此深遠而徹底。所有的基本議題,譬如依戀與失落、認同、希望或絕望,全都強力地湧出表面。這些議題考驗著一個人深層的整合程度,經常逼到了迸裂點。如果能夠倖存,穿過這困難旅程,而走入未曾記載的海域的人,是永遠不願再來一次的。中年教一些人崩潰了,卻讓另一些人完整了。走出這階段,更深沉的整合將是在可以預測的未來等著我們。
從榮格學派的觀點來看,心理的發展是一輩子的過程。許多研究的重點是放在早年的發展,母親與嬰兒形成的二元體是焦點所在。連結(bonding)的重要性是許多研究所強調的;而不完全或不恰當的連結所造成的負面結果或精神病理的結果,是被當作重大議題(像邊緣性人格障礙和其他人格障礙)。同樣的,青少年階段也被詳細審視了。
在這一階段個人認同的形成,似乎是所有發生的變化和所受的折磨最重要的意義。如果在這階段沒能形成適配的年輕人認同,似乎將導致未來人生陷入麻煩或不成熟的成年階段(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和永恆少女〔puella
aeterna〕之精神官能症)。而中年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關頭,根本的轉變是從自我的認同,轉向自性的認同。如果轉化沒順利完成,結果將是不滿和酸苦的後半生,內在沒有任何意義可言(老年senex精神官能症)。中年的正向結果,預言了越來越有創造力、智慧和洞見,足以超越老年的年紀。
在這一本書裡,我描述了中年轉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關於失落,需要放手讓過去真的走,過去的夢想、過去的迷思和理想、過去的錯覺等等。這些是要加以追悼的,也要真正地安靜躺下來,然後埋葬。完成了這個,接下來是飄浮(floating)的階段:不確定感,凡事懷疑,特別是對自己過去的自我認同和理解。這是我稱之為過渡(liminality)的關鍵階段。過渡不能太快結束是必要的。提早關門將會干擾蘊藏在它所產生而正要穿過的混沌中的創造性潛能。一個新世界形成了,演化是花了一些時間。掩藏的人格突冒出來,我們需要時間讓它展現特性,然後變得穩定。理想的話,一個好伴侶將出現,陪我們流浪,走過重重迷霧,穿過航路和森林。從無意識中,將出現有力的人格新特質,是未來的重要角色。
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轉化的目的是個人的個體化過程中,進一步將全面的潛能湧現。個體性(individuality)和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是清楚分開的。個人主義暗含著自視頗高的自戀感,遠離了社群價值,也沒有了合作。而個體化,一輩子的發展,是一個種子弧形地或螺旋狀地向上成長方式,這是人格在他的文化脈絡中最有可能更完滿,或更完全表達的方式。
到了後期,它將往深層的面向發展,超越了家庭和文化的層面,面向整個蒼穹。如果生命前半段的目標是發展健康的自我(ego),讓它適當地適應文化和環境的條件;後半段的目標將是在自我界線之外,找到意識的象徵中心。中年的轉化是從前者進入後者的關鍵支點。它是自我的危機,也是自性(Self)意識誕生的機會。在這階段一切深深扎根的,將在他的餘生擁有心理的豐碩成果。
我很高興這本書有了中文版。知道廣大土地上的讀者發現這本書是有用的,甚至是可以作為人生指引的,將是作者最大的喜悅。
莫瑞‧史丹,於蘇黎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