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而緩慢,點滴精粹成書 丁允恭二十年來首部小說集
十四篇於八○年代開展的新青年故事──
當一切的信仰、理念,逐漸被現實所剝蝕殆盡。
最後,狂熱是否淪為狂想,而理想和現實之差異,不過是歷盡滄桑後的殘影對照……
王聰威、甘耀明、周芬伶、郝譽翔、許榮哲、張耀升、童偉格、楊佳嫻 澎湃推薦
丁允恭六年級看來像五年級,學運、社運、電影,政治與狂熱的情慾交織,令我們想到野百合運動及其後的世代,如何走過世紀末來到世紀初,丁允恭政治與情慾的辯證極有可為,現在的氣氛正有點八○年代的氣息,學生又回到街頭上,這一次他們是蒙面俠與新鄉民的結合,一種快爆炸的前兆,他們又開始讀俄國小說,就這點丁允恭的作品可謂適時出現。其中,〈第二音節〉、〈陳小萍〉、〈主日〉與〈一九九五年的白色夏天〉,都是擲地有聲的作品。─周芬伶(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丁允恭是一個真正懂得思考,也能引領讀者一起思考的小說家!他的小說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語法精準,用字輕快簡省,夾敘夾議,但卻絕不艱澀,反倒讓人感到暢快淋漓,甚至忍不住發笑,並在笑中意識到現代人的存在困境和荒謬。─郝譽翔(作家、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丁允恭的小說像他自己,完全不願意配合演出,所以經常被冷落、被折磨,但也因此最值得期待。──許榮哲(作家)
《擺》綜合了學生時代的經驗,與投身政治後、中年犬儒般的視野與觀點。行動之後的失望。血氣與冰塊。頹廢飲酒與感受純美與慾望。閱讀中我屢屢想起朱天心〈我記得……〉、〈佛滅〉諸作,激情的徒勞,擁擠的荒野,而實踐變成表演,理想變成自嘲與愚人的材料……。─楊佳嫻(詩人)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丁允恭
1976年生,寫作兼事文學創作與公共評論,並長期於社運與政治部門服務。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及入選年度小說選。目前於想想論壇開設「週二想想」專欄。
目錄
第二音節
畸胎
Waco以西一萬哩
擺
義人
陳小萍
關於我的野百合學長們
24又1/24
有人寫信給上校
鮪魚肚斯基的生命之門
主日
大國寡民
一九九五年的白色夏天
這場旅程總是要結束,舜或雷特爾
「被要求而寫成的」後記/丁允恭
序
後記
「被要求而寫成的」 丁允恭
成書前夕,編輯囑我自為一後記,一時間卻不知如何下手,鍵盤上舉指維艱。首先我無法談到任何一篇個別的作品,因為對自己的小說正經八百地評論或是分析顯然是屬於愚蠢,而任何的說三道四也足以限縮他人閱讀的可能,雖然全不說三道四亦不可能,我活在那邊本身即成為一種被解讀的框架,如果真的能夠引起任何一種觀看的話。作者已死,但他總是活過。
然而若總是得為這本小說集作一個說明,那還是說吧。它編整的唯一邏輯,就是「我二十年來只寫了這些小說,不然你是要怎樣(踹共)」。這些作品裡面,最早的一篇發表於一九九五年,而最晚的一篇是今年三月寫成的。裡面還放入了一些可疑的東西,譬如說在我寫作之際,我並沒有以小說看待它、可以歸類為散文的作品。當初如此歸類,主要是因為我盡可能在裡面誠實而不經過轉化地述及了自己的人生。
是的,寫得如此稀少而緩慢,主要來自於許多執念。
其中最主要的,是關於一種令我著迷而或者尚不能至的神祕境界,就是寫作一方面朝向絮絮叨叨的自我陳述,生命細節的直敘及其轉化,以及心境裡最幽暗部分的揭露,被人蔑稱為書寫肚臍眼的私小說的同時,卻又能跟世界相對重大的那些部分發生連結,與多數人的經驗相互連繫,並產生啟示性。
這種既不是彼、又不是此;既不僅只於此、又不僅只於彼,如此狹窄的路徑,只有當寫作者自身也是他者世界的重力來源,能讓自己愛這世界,又讓自己被世界關愛,方有一些穿隧而過的可能。所以這關係到的不只是怎麼寫,還有怎麼活。
或許看來像是一種託詞,但無論如何,總之就是忙著活著像這樣那樣的,以及與看不甚慣的世界周旋角力,像是怨偶一樣不斷試圖改變彼此,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勞碌之餘,對於寫作嚴重疏懶,再加上過程中間不斷堆積精神負荷,動筆遂成為一種奢侈。
無論如何,經過了這些年,終究是寫到一本書的量了,故倉皇而出版,作為一張搭上列車的車票,看起來是要抵達哪個地方,其實更像是要逃離這裡。
之後,姑且先說還要繼續寫下去,放鬆一點,並應該立下一些嶄新的志向,譬如:
在我們的詞語之國裡面發現荒廢市鎮或是海埔新生地,逐次拜訪。
在每一部凡常俗濫的電影中繼續發現剪接師加入的記號影格。
在不可以的鹽分土地裡面種下應當如此的花朵。
在騷動之夜向負責開槍者傳遞關鍵的暗語。
以上,以為跋。
內容連載
-
二手書57折$160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1
-
新書79折$222
-
新書85折$238
-
新書9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