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西方理論與中國哲理相呼應 劉兆玄
毛治國先生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成歸國後,在交通大學當了一段時間教授,然後在政府裡做了十五、六年的公務員。我一九九三年任交通部部長時,得識這位才華洋溢的交通專家,算來也有十年了。在政府工作的這段期間,治國曾擔任過交通部主任祕書、觀光局局長、高鐵籌備處處長、交通部次長、民航局兼局長、中華電信董事長等職務,在每個職位上都留下精采的成績。如果要我在認識的公務人員中挑出最優秀的兩三人,毛治國必定是其中之一。儘管如此,在我的印象中他仍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學者型人物。
《決策》這本書的出版,正好印證了我對治國的看法。
這本書包含了治國兄從學理的探究到實務經驗的累積,以及兩者間相互檢驗的心得。圍繞在「決策」這個題目的周圍做文章,其實是滿冒險的嘗試。因為這個題目在管理學裡是最熱門的一課,也是許多管理學大師級教授最喜歡談的問題。然而在讀過治國兄的《決策》一書後,讀者也許會得到相當不同的感受。治國兄的《決策》有西方管理學的理論架構,也有相當中國的哲理呼應,並且若干有啟發性的、值得深思的東西,就出現在這兩者之間的界面之中。
見木又見林 本書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為「決策」定義,也許有些地方有點冗長,但對當下社會上、媒體上一般泛談「決策」時所出現的膚淺認知現象,應有很深的導正作用。
對決策的程序,治國兄提出了「見、識、謀、斷」的基本模組。除了對每一個過程都有很詳細深入的解說外,也對這一程序的結構關係做了宏觀及微觀的描述,其用說理及例證反覆交叉申論的方式,確能使讀者不僅見到決策過程的「木」,亦見到了「林」。
《決策》除了涵蓋純理性及知性的部分外,作者沒有忽略決策當事人的感性所佔的地位。決策既是「人」為之,則人的「見」與「識」中免不了有直覺、主觀;而「謀」與「斷」中也常有臨空飛來的神來創意及非理性的執著。所以本書也用了相當篇幅來談決策者的風格。
決策究竟是「科學」還是「藝術」?其實決策就像大多數管理科學中的議題,它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容易學的部分大致是科學屬性,難學的就是藝術屬性的部分——有人讀遍群書還是學不會,也有人似乎生而具之。
由於決策的目的在實踐,所以作者最後在「見、識、謀、斷」的程序之後加上了「行」,並以「見貴周延、識貴洞達、謀貴深遠、斷貴精準、行貴果決」來與朱熹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相對照;不但確能相互呼應,並且在呼應之中,還往往能激盪出兩者界面間更深一層的省思。
決策者要有「賞識」的修養 治國兄來函囑我為文推介,信中提到他寫本書的部分靈感,來自有一年在洛杉磯與我聊天的一席話。我已不太記得那次聊天的內容,但最近我在各大學及企業界鼓吹的「通識教育」,其內涵倒是可以和治國兄的《決策》一書有一些關聯。
我所談的「通識」包含了「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及「賞識」。其中「見識」包含了視野(廣)、洞察(深)以及前瞻的願景,「膽識」則包含了勇氣、果決及敢於嘗試前無古人之舉的魄力。
「知識、常識、見識、膽識」正是「見、識、謀、斷」決策程序背後必須具備的素養。至於我所談的「賞識」是一種「sense of appreciation」,它不僅是美育的範疇,更包含了處於劇烈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如何欣賞對手、敵人、乃至自己的失敗中所蘊含的寶貴教訓的一種修養。
治國兄的「見、識、謀、斷」固是決策的嚴謹過程,然而世事無常,再嚴謹的決策程序仍然存有失敗的機率。如果決策者有「賞識」的修養,也許可以在殫盡機智仍難逃一敗的時候,不僅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豁達,更能欣然地從自己的失敗以及對手的優點當中得到最大的回饋,因而使自己成為更成熟的決策者。
讀《決策》這本書需要一點「專心」,欣賞這本書的價值需要一點「慧心」,如想學以致用則需要一些「歷練」;對有志讀EMBA的人士而言,這本書的出版是個好消息!
(本文作者為前行政院院長)
推薦序
贏在對的決策 呂學錦
競爭與挑戰是每個人,每個公司、團體,甚至每個國家必須經常面對的課題。競爭,要贏,必須要有贏的策略;挑戰,要達成目標,必須要有達成目標的方案。面對競爭與挑戰,要贏、要達成目標,其實決定於決策者所做的決策。
做了有智慧的決策,決策福國利民,決策者名留青史,後人景仰學習。做了錯誤的決策,決策誤國傷民,決策者成千古罪人!
什麼是有智慧的決策?怎樣才能做出有智慧的決策?甚至究竟什麼是決策?決策能力可不可以培養、訓練或學習?相信這些都是你我所關心的問題。《決策》這本書解答了上述這些問題。這本書立論架構清晰,論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並博採古今中外案例做註解,頗有畫龍點睛之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嘗與回味的經典之作。
毛前董事長治國兄領導中華電信公司近兩年半,業績有目共睹。「在中華電信這兩年半左右的日子,是我公職生涯中,最『好玩』也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時間。因為在這期間,我一直在實驗自己許多有關決策與變革的理論。」治國兄在二GG三年一月二十九日離職前夕,向中華電信高階主管們如是說。當時雖然沒有人發問,但在座每個人心裡都明白,這兩年半的經驗確實精采:我們不僅「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對」,更重要的是在毛董事長領導下,我們「做了許多對的事情」。
原來治國兄早已胸有成竹,《決策》一書是中華電信所做實驗的理論基礎。這兩年半也只不過是牛刀小試而已。印證《決策》的實際效用,其實不限於中華電信。治國兄在觀光局開辦元宵燈會的創舉;在籌備高速鐵路的立論說服、以至定案;在BOT獎參條例的起草與完成立法;在名古屋空難後民航局的危機管理;在跨兩岸境外航運中心的創意與推動;在電信自由化、民營化的擘劃與執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的重要事件,每一事件裡也都看得到治國兄「見、識、謀、斷、行」的功力:見—周延,識—洞達,謀—深遠,斷—精準,行—果決。治國兄做決策的確有一套。
事實上,最直接的印證就是作者現身說法《決策》這本書的出版。仔細品味,您就知道了。
(本文作者為前中華電信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