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深情款款品唐詩
唐詩之美在於情感的描寫,宋詩之貴在於寫意之真,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唐代在漢代之後經過魏晉南北朝中各種動亂及五胡亂華的洗禮,成就出無比寬廣的視野與文化,繼《詩經》、樂府詩、玄言詩、山水詩、宮體詩之後。唐代從齊梁餘風的華麗,到從貴族立論走向群眾的初唐四傑,到主張風骨再現感嘆「道弊五百年」的陳子昂詩歌,到走終南捷徑下的隱逸詩風,皆無所不包。終而開出朵朵璀璨的浪漫詩風、社會寫實、邊塞詩風、田園詩風,傲視後代。
本書以唐代詩人的情感出發,將不同遭遇的文人情感深入探析,更能深入唐詩的情感精華之處,值得推薦。
第一部份美人如詩,刻劃出唐代開放時代中女子深沉的情感,包含文學史上鮮少提及的薛濤、杜秋娘、李季蘭與魚玄機,寫得是她們為了愛情的犧牲。顯現無論多有才華的女子,都臣服於自己一輩子追求的真愛情感之下,但是縱使是開放如唐代盛世,仍舊只能允許男子多情浪漫,女子只能守住一份自以為可以天長地久的情感。
閱讀此處,讀者可以在作者的敘述下,思考女子的自覺情感。書中縱使是杜秋娘也只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頻頻的「勸君」,卻不知自我欣賞綻放之美。所以美豔才華絕代的薛濤,面對愛情時終為王建哀嘆其遭遇:「可憐孔雀初得時,美人為爾別開池」、「如今憔悴人見惡,萬里更求新孔雀」,如果杜秋娘懂得留下不朽著作,薛濤懂得飛出韋皋的囚籠,或許更可以激發宋、元、明、清女子的自主意識。
第二部份開始選錄唐代知名作家代表作品,可為代表之處在於獨特情感的描述,是「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深情卻不能有所承諾的多情杜牧;可以是「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與幽魂感同身受的李賀情懷;更是白居易情感中「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對愛情的千古感嘆,道出了縱使是君王也無法守護自己的愛情;更有杜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莫可奈何的亂世情懷,對友情深沉的感觸;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對於朝廷當權不滿的烈士情感;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霑巾」的浮雲遊子意;甚而千古最寂寞的張若虛所言:「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千般情感,萬種情懷,盡在此書中。
這些亙古牽動人心的動人情感都在本書中以獨立的篇章深情展現,在夜闌人靜之時,品一壺茶,細讀此書,可以看見自己在俗世之中塵封已久,不為世人與己身所知的心靈深處,釋放情感的真誠處,可以拭淚,可以抒壓,可以神遊千古,尋求千古知己,深感「今夕何夕」之美。
林宜陵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本書審訂教授
作者自序
詩意總關情
波特萊爾說:「向死而生。」簡媜說:「如同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們也終不能回到年少。」李白說:「昨來朱顏子,今日白髮催。」
時光是束縛我們最沉重的枷鎖,讓我們的行為和語言隨著年月累積而變得不自由。然而精神卻一直游離於我們的肉體,上升上升,沉默地看著地面上勞碌的自己,默默地搖頭。我一直篤信,在異於身體的另一個地方,靈魂在不停地尋找,尋找一種東西,與自己心靈達成默契,想來這便是每個人都渴望的知己情懷。這些年,身邊的人和事來了又去,離不開的只有與心靈相契的感受。每個人各自都有擺脫束縛的獨特方式,而之於我。詩,是一把解開這枷鎖,難以複製的鑰匙。
也許是因為父母賜予我這與巨帙相同的名姓,天生骨子裡就有一種固守到底的古典情懷:讀詩、愛詩與寫詩。小時候,學女詩人薛濤在折疊的紙箋上試著寫韻腳生硬的小詩,並蓋上自己紅紅的印章。學生時代,每一次老師的點名都會引起同學的哄笑與好奇,他們要看看,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竟敢承擔這樣一個浩大的名字。而我總是迎著他們的目光笑而不語,因為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直都在努力,只為了不辜負你的名字。
而今,我終於有機會,與你這般親近。
在寫每一篇文字的時候,面對呵氣如蘭的詩人們,我始終不敢將自己的意思淩駕於他們之上,將這文字說成是對詩人或者詩的解讀。惟有以歷史之考辨和流傳下來的點滴與之溝通,以詩為翼,試著將他們透過詩句流露出的情感,藉由我的文字傳達給更多的人,讓更多與我一樣愛詩之人能與之共舞。
當此書的編校接近尾聲,我一遍一遍地審視自己所寫出的字,一遍一遍重讀初唐精神、盛唐氣象以及晚唐衰頹之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唐詩以一種無比寬厚的姿態,浩然地包容著每一種情懷,任何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慰藉:如果你擁有愛國愛家的壯志情懷,肯定會從杜甫、岑參的詩中找到共鳴;如果你傷四時之轉瞬、哀時光之易逝,劉希夷、張若虛恐怕是你的知音;你若有著灑脫愛自由的真性情,那麼李白、羅隱的詩會讓你讀罷為之拍案;你若是遠走他鄉的孤單遊子,讀詩便能擁有王勃、張籍這樣的天涯知己;你若厭倦俗世的紛擾與爭奪,王維、寒山的茶與詩請務必要品一品;你若和我一樣至情至性、對過往的滄桑充滿感激、渴望一次次踏上新的旅程,那麼劉長卿、陳子昂的詩會讓你的身心一直在路上。
我一直認為,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著一位過盡千帆的詩人。當曾經滄海的人事走遠,心裡的情感卻天長地久,這也是我們為何要一次又一次翻讀起了毛邊、泛著沉香的詩卷。我有一個希望:試著讓更多人通過我們的文字愛上唐詩,讓世人的視野穿過浮躁與輕佻,望向唐詩、望向真誠、望向更加綠意蔥蘢的遠方。
流傳了代代的唐詩,有太多的失佚與變遷,書中所引的詩文,我們本著擇善而從之的原則,儘量選擇流傳廣泛、字義通順的版本,其中難免有些爭議與疏漏,望親愛的你給予我們小小的寬容。相信愛詩的人都一樣,文字堆砌起的這個巢穴裡,我與你在此同眠。
而在此之前,我還要一直一直枕著詩入眠,直到老得睜不開眼的那天,因為: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本書作者 唐詩